万亿蓝海之下,车企亟待破局!

近两年来,全球范围内已有近百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将碳中和作为未来目标,而汽车作为人类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必定是各个国家车企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各个车企想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必定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命脉——动力电池。

上游:一家独大 

今年11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8.2GWh,同比增长121.8%,环比增长12.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10.4GWh,占总产量36.8%,同比增长42.6%,环比增长12.9%;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7.8GWh,占总产量63.0%,同比增长229.2%,环比增长12.0%。

2021年1-11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88.1GWh,同比累计增长175.5%。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82.4GWh,占总产量43.8%,同比累计增长106.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05.3GWh,占总产量56.0%,同比累计增长275.7%。

装车量方面,1-11月份,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28.3GWh,同比累计上升153.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63.3GWh,占总装车量49.3%,同比累计上升92.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64.8GWh,占总装车量50.5%,同比累计上升270.3%。

2021年11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20.8GWh,同比上升96.2%,环比上升35.1%。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9.2GWh,同比上升57.7%,环比上升32.5%;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11.6GWh,同比上升145.3%,环比增长37.2%。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自从今年8月份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超越三元锂电池之后,该动力电池的累计装车量就全面超过了三元锂电池,这也就意味着动力电池在慢慢进步,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还是那几个,位居第一位的毫无疑问还是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它在本月的装车量为11.45GWh,占总装车量的比重为55.0%,第二名是比亚迪,其装车量为3.46GWh,占总装车量的比重为16.6%,第三名是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其装车量为1.09GWh,占总装车量的比重为5.2%。

这三家电池供应商合计装车量为16GWh,占总装车量的比重为76.8%,再与后面七家动力电池加起来的话,那么这10家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合计装车量19.4GWh,占总装车量的比重为93.4%。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宁德时代占据了动力电池市场的一半市场份额,而其余九家电池企业只能分割到少量的市场份额。

下游:待破僵局

对于其余九家电池企业来讲,未来车企全员驶入电动化赛道,它们还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对于车企来讲,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因为转型电动化之后,它们的产品不再需要发动机,能源供应商从国有变成了私有,等于被电池企业抓住了它们的命脉,所以它们在转型电动化的同时,不仅要发展汽车智能科技,还要研发动力电池,将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去年,特斯拉在电池日上就展示出了自家的电池技术,还带来了4680大圆柱电池,并且该品牌还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将该电池安装在车上。这就是特斯拉的先见之明,作为全球纯电动车销量最多的造车新势力,它深知动力电池的重要性,能将电池技术掌握在手里最好,这样不仅能节约成本,还有可能成为动力电池供应商。

国内能将动力电池技术玩得明明白白的企业非比亚迪莫属,毕竟比亚迪是做电池出身,后面才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凭借着在电池领域积累的经验,比亚迪开发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应用于电动商用车和电动乘用车领域,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和续航里程等方面的全球性难题。可以说比亚迪是国内车企看着都眼红的品牌,不仅能自己开发动力电池,还能成为动力电池供应商,实现两个领域开花,赚得盆满钵满,着实让人羡慕。

除了比亚迪之外,还有长城汽车涉足了动力电池行业,用其原来动力电池事业部的原班人马成立了蜂巢能源,旗下产品有三元方形和三元软包,其中三元方形电池采用叠片代替传统卷绕工艺,对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上都有一定提升。另外,蜂巢能源正在开发NMX无钴电池,为以后的电动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以上车企之外,其余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在为以后动力电池之争做准备,比如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岚图汽车的琥珀电池等,它们争取将动力能源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么问题来了,各个车企都在想着怎么研发动力电池技术,那么像宁德时代这种供应商以后该怎么办呢?或许电池企业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它们致力于研发出密度更大,更安全的动力电池,另外一方面它们又寻求和车企合作,就像通用集团与LG新能源一样,它们提供技术,而车企则提供工厂等资源,从而实现共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全球车企都驶入新能源赛道之后,动力电池市场就是一片万亿蓝海,现在就宁德时代这头庞然大物占据了半个市场份额,其余市场份额只被几家电池企业瓜分,未来它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车企来讲,造车从以前的三大件变成了如今的电机、智能系统和动力电池,以前它们还能将三大件的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如今转型电动化之后,就只能从供应商中购买动力电池, 需打破这这种局面被动化为主动,将动力电池的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未来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将变得异常激烈,拭目以待吧!

2021-12-14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