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教练车能否代替传统教练车?,

疫情下机动车驾驶培训智能教学可行性方案研究


智能教练车

机动车驾驶培训智能教学系统,已于前几年问世。但困于市场因素,普及程度较低。适逢今年疫情发生,且至今未解。考虑到复工复学的需要,驾培行业同仁试图探讨疫情防控与复学兼具的可能性。而智能教学方式近几年的成熟与发展,为疫情期间驾培复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一、国内外疫情简况及趋势


抗疫


1.国内疫情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5月12日,全国新增确诊7例,6例本土病例,1例由境外输入;连续28日无新增死亡病例,累计死亡4633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例,尚在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50例;现有确诊病例104例。

  2.国际疫情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2日10时(北京时间12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2591例,达到4088848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261例,达到283153例。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根据北京时间13日7时40分查询到的数据,全球确诊病例达4254302例,死亡病例为291366例。美国确诊病例升至1367491例,死亡病例达82227例。

  3.全球疫情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日共同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了2020年全球形势八大趋势。鉴于当前疫情发展,参与报告发布会的学者认为,新冠疫情将成为研判全球形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据报告,2020年全球形势和世界格局将表现出八大趋势:全球经济进入超低利率时代、全球治理进展缓慢、区域和双边合作快速推进、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的东西方割裂趋势加剧、各国在网络空间的角力更加凸显、科技竞争更加激烈、核扩散风险上升、极端主义行为呈国际化趋势。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我国疫情防控要求


双冠病毒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020年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

2.我国疫情下复工复产防控要求

(1)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3号)指出:

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措施,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不得采取审批、备案等方式延缓企业复工。

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

(2)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2号)指出:

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各单位在落实低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防控措施基础上,要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和出入登记管理,在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单位或厂区前进行体温检测,正常方可进入;落实工作场所防控措施,减少召开会议,需要开的会议要缩短时间、控制规模,提倡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

三、疫情对驾培的影响及复工现状


练车


1.疫情对驾培的影响

驾培行业属于道路运输范畴。今年疫情对道路运输影响很大。因驾培属于集聚性强、疫情高风险的行业,与全国大中专院校一样,至今尚未完全开学。因此,疫情对驾培有更大影响。

我国2015年左右开始呈现历史性拐点。即各地驾培培训能力远远大于生源量。近几年有些驾校经营不善,陆续处于生存边缘。而疫情的发生,使得处于经营临界点的驾校,雪上加霜。

教练员的工资,近几年已经降低的不能再降了。整个市场价已经到了临界点,教练员的工资也到了临界点。疫情的出现,使得教练员的生存出现困难。驾校和教练员的问题,积重难返。造成培训停止,招生困难,经营收入大幅减少,教练员队伍动荡,一些驾培机构在勉强维持,最后必将影响到社会问题。

2.疫情期间驾培行业复工情况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驾驶培训分会提供的一份报告称,截止到4月中旬,全国各地的疫情不同复工情况也有差异。高风险地区如武汉、北京,除极个别驾校外,基本没有复工;低风险地区如山西、青海、四川、贵州、江西、湖南、海南已经全面复工;还有些省份如河南、云南和辽宁,没有完全复工,譬如辽宁省,只有沈阳、抚顺、铁岭、大连四个地区复工复训。驾培机构不能复工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不同。

疫情发生至今,驾培行业没有发生感染病例。并积极推行远程教学和实际操作技能“一人一车”(不包括教练员)的培训教学服务。

四、智能教学系统的几个适疫性教学功能

e学车智能教学系统是北京通汇定位科技有限公司在近10年自主研发并广泛成熟应用考试技术基础上的又一衍生的全国首创驾培智能教学系统。该系统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15年投入使用、2017年建立产品规模化中试基地(机动车驾驶培训智能化教学驾校)。目前该系统经过近3年,云南,山东,河南,湖北等十个省市,30所驾校,500辆教练车的运行,科目二训练成本降低50%,教练员劳动强度减少80%,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程度。


图1 智能教学自主练车路径


针对当下疫情未解的情况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手机预习

根据国家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要求,第二阶段(对应公安管理的科目二考试)有2学时的理论学习。主要熟悉场地驾驶的基本操作和方法。传统上一般是在驾校多媒体教室进行。由北京通汇定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PP,通过微信传送到学员手机中,打开就能学习。通过智能教学辅助系统的学习,可以提前预习有关知识和方法,为实车训练做好准备。替代了驾校多媒体教室实操综合准备知识的学习,回避了大批学员集中性学习、避免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图2单人练车流程

2. 无教师单人独立训练

所谓无教师单人独立训练是指在教学现场中,除学员外没有任何人参与下的学员自我场地驾驶项目训练。小车C1、C2训练项目包括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直角转弯、曲线行驶等。教学学时为24学时。

传统教学方式是一车一师多人(学员)制。教练员(教师)始终在教练车上,与学员零距离手把手教学。我国自有驾培以来,一直采取此种方式教学。随着互联网、智能化的发展,驾培行业前些年开始介入智能化教学。北京通汇定位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最先研发驾培智能教学的团队。场地驾驶智能化教学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单人无教师自我训练。通过车内安装的智能机器人教练,开启零触点智

能培训模式,学员可跟随智能机器人教练进行独自练车。

智能化教学系统,包括智能驾培教学辅助系统主要包含管控中心、教学场地、通讯定位基站、教学车辆、 微信客户端五部分。


图3 智能驾培教学辅助系统组成

其中在教学车辆中,学员与驾驶操作机件的互动信息,及时准确通过感传器上传到系统。经过中央处理系统,再返回到驾驶操作系统或驾驶操作提示系统。

智能化教学系统可准确感知学员驾驶车辆情况,并及时作出指示和评判,实时指导;每项练习科目都有视频教学,讲解十分清楚,练习后还可以回看驾驶轨迹,有利于调整驾驶中的不规范操作;车辆系统设置体贴入微,会提示并指导学员很多驾驶细节,比如车辆前方接近障碍物时,系统会提示“进入危险区域” 自动刹车,然后提示“摘空挡、拉手刹、解除刹车”。

采用大数据信息共享技术,及时为学员提供了动作正误判断及改正方法,同时也为驾校改变历史性集约化程度不足问题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实现绝大数教学时间内的无人(教练员)学车状态,回避或杜绝了教练员的人为非教学影响,减轻了学员的心理负荷,直接进入未来的个人独立驾驶(一人一车)状态。今年疫情发生,为确保学员正常学车提供了天然屏障。

3.电子轨迹记录复现复习

在学员自我训练中,仅仅依靠场地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教学规律。在学员动作训练的同时,需要有一个消化吸收、沉淀正误动作技能的过程。而智能教学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完全提供电子式或纸质式训练痕迹,为课后复习研判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不仅满足当下大学生突出的逻辑思维优势,也能适合疫情下学习驾驶方式。

本部分对应的是传统上在教练员指导下的训练讲评。需要教练员与学员零距离、面对面互动交流。对于某些优秀教练员来说,现场互动,对学员的学习效果可能更好些。但因当前教练员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具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听起来比较困难。而恰恰大学生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智能教学系统,弥补了教练员教学水平普遍较低的不足。电子轨迹记录复现复习的独立性,为疫情复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4.全方位安全防御

在传统驾培教学模式中,教练员在场地驾驶训练中,擅自离岗导致教学事故经常发生。许多人可能担心,无教练员指导下,是否事故将会更多?答案是否定的。北京通汇定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最新款e学车智能教学系统,近几年来不断升级安全防御。目前就场地驾驶训练中经常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按照优先原则进行了排列,设置了时间、空间、区域、单元操作件等安全制动系统。从投入市场以来,至今无安全事故发生,有力的保障了正常教学的进行。


图4 智能驾培教学安全防御系统


图5 制动程序


2024-01-22

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