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汽车站有几个候车室?用户想知道扬州汽车站有多少候车室可以选择。,

过去的扬州城有13个渡口,您知道它们都在哪儿吗?

 前言

过去,京杭大运河流入扬州地界之后,在没有改道从三江营入江之前,千百年来一直是顺着这样的线路流淌的:从湾头古镇——流过黄金坝——纵穿城区——流过大水湾——到达“三湾子”——流到三叉河,全程13.5公里。

但是,京杭大运河流到这儿,仅仅算是出了城区。然后大运河水在千年古寺高旻寺下一分为二:一路沿着伊蒌古运河,向南流向瓜州汇入长江;另一路,则顺着仪扬运河向西流淌,从仪征县境内的十二圩进入长江。 

 大运河流经扬州古城的千百年间,给两岸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人文景观,这给后人刻下了过往的印记。其中环扬州城门开设的众多渡口,更是见证了那个时期古城发展的历史。

 旧时,古运河是扬州城的一条黄金水道,终日里河面上千帆竞发,首尾相衔,它承启着中国南北经济互通,转换四方客货。随着水路交通的兴旺发达,古运河临城两岸的渡口、码头、货站、商行、店铺、作坊等等,依河而建,生意兴隆。白昼,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十里河岸,鳞次栉比;入夜,沿岸华灯璀璨,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真格是人间天堂。 

 晚清至民国时期,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两岸往来全都依靠渡船或用木船拼搭的浮桥通行。这些渡口,沿古运河散落在古城的各个城门要道口,以供人货过往通行。

 一份统计表明:直到上世纪50年代,古运河扬州市区段,沿大运河贯穿城区的走向,从东北向西南分布于城区各城门对岸的渡口,多达13处。

下面,小编试将上述古渡口的分布及作用简述如下:

(1)湾头古渡。位于今湾头镇茱萸湾社区境内。茱萸湾多条水系汇交于此——京杭大运河、芒稻河、廖家沟河,将湾头划为了三条便捷的水运通道。这是水上交通进入扬州的第一渡口。从西汉到清代,茱萸湾一直是扬州城东北门户和重要港口,盐运、漕运的必经之地。

北宋年间,茱萸湾成了两淮盐运司专管码头,是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十三道湾的头道湾,始得名“湾头”。此后的年代里,这里逐渐成为繁华之地,店肆相连、市声不断。这里就是湾头古镇。

湾头古镇现保留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千年古街,清阮元大学士题写的“古茱萸湾”石额至今仍镶嵌在古街石拱圈门上。古镇老街至今尚存,现仅存的圈门前还保留着供古运河船只歇帆休整的避风塘。明未清初,洪水成灾,加之兵燹战乱,茱萸湾逐渐走向了衰落。

1958年,扬州地区组织20万民工,对古运河裁弯取直,开辟了一条从茱萸湾至六圩入长江的新航道,1960年工程竣工。从此,湾头渡口迁至大运河上。渡船也改为机动铁壳渡船,2002年江阳大桥竣工通车,摆渡停摆。

(2)盐厅渡口,位于城北黄金村董庄。唐宋以来,随着扬州盐运的发展,官府遂在此建造码头。并在此专门设立查缉私盐机构,名曰盐厅。上世纪60年代,此地仍设有渡船以沟通古运河南、北两岸交通。至上世纪70年代,疏浚拓宽古运河航道时,兴建了扬州闸,盐厅渡口停摆。

(3)五台山渡口,旧称高公渡,位于便益门外高桥。此渡口位于扬州城东北郊古运河上,不仅渡口河面较宽,而且也设置较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渡口。对岸便是漕河高桥闸口。

1988年,该渡口改设机动船摆渡;1997年6月,五台山大桥建成通车,古运河上最后的一个渡口随之撤除。

(4)蚕种场渡口中,位于便益门外街北来寺。民国六年(1917),古运河东岸五台山土岗上,兴建“江苏省扬州模范原蚕良种场”。过去,在该场西大门前古运河边,曾竖有一座约10米高的牌楼,上刻有“江苏省扬州原蚕良种场”十个大字。与对岸的北来寺(上世纪50年代改为扬州第二粮库)、扬州麦粉厂遥遥相对。此处设置渡口,大方便了古运河东西两岸物资和行人的往来。

(5)砚池街三茅庵渡口,位于砚池街口天星桥。过去,坐落在古运河东西两岸的二畔铺、砚池街,客商川流,热闹异常。沿运河边有鲜鱼行、禽蛋行、竹木行、杂货店、饭店、酒店、客栈等等店铺百家之多。独轮车、黄包车等载重车辆过河必经此摆渡,因此三茅庵的渡船又大又宽。另外,砚池街南头还设有东关轮船站头,轮船公司的泰州班、兴化班、淮阴班常在此接送旅客上下船。

(6)东关浮桥渡口,位于东关城门口。旧时,洼子街西首古运河边,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重立于民国八年(1919)的西圈门,耸立在古运河边。拱门上嵌有“古扬子江第二港”,横条石碑一块。在西圈门西侧,向南沿石阶下坡便是用5条木船拼接而成的浮桥,过河随石阶而上可直达东关城门口。这里是东乡里下河一带通往城里的主要通道,素有扬州东大门之称。

1951年3月,拆除城墙建筑环城马路。当年5月,在古运河上兴建钢筋混凝土大桥,1952年元月竣工通车。由于此桥建于解放初期,故定名为“解放桥”。从此东关浮桥撤除,渡船口向北迁移至汉兴祥蛋品厂门前,改作渡口,直至上世纪80年代渡船停摆。

(7)缺口渡,位于缺口城门口。旧时,缺口渡是扬州城里通往需南的一条主要干道。过路行人和上街卖菜、挑粪的农民在此歇脚,久而久之,便在东渡口形成了缺口小街。街上住10多户人家,有徐家豆腐店、李记粮行和一些饼面小吃摊点,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驴市和柴草铺。缺口渡终日人来客往、车水马龙,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1962年5月,“大跃进”年代兴建的跃进桥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后,缺口渡随之停摆。

(8)徐凝门渡口,位于徐凝门。过去,这一带因沿街有多家皮革作坊,故称为皮坊街;古运河南岸河滩上还开设几家柴篷、木行、竹行。因此,这里成为南乡一带农民和城里居民进出城的主要渡口,行人、挑夫、纤夫川流不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跃进桥和徐凝门桥的陆续建成通车,徐凝门渡口停摆。

(9)福运门浮桥渡口,位于福运门。民国十二年(1923),镇扬汽车站设立于南郊古运河南岸,同时在钞关与徐凝门之间新辟福运门,并用渡船拼接成活动浮桥,沟通两岸交通。

从此南来北往旅客改走新道,昔日钞关繁华市井逐渐向福运门转移。此时的福运门浮桥已显得十分拥挤,木船浮桥上过客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常有人不慎落水,百姓怨声载道。

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扬州籍上海理发业主任大荣捐款建造大荣桥,系木结构简易人行便桥,宽3米,中孔6米。因桥身太低,行船时要将桥面吊起,1953年,建渡江桥后大荣桥被拆除。

(10)钞关渡口,位于钞关。旧时为扬州水上重要交通口岸。明清时期,运河上架设木船拼接的浮桥,以沟通两岸交通。民国年间,自从福运门开辟,以及通扬桥建成通车后,南来北往旅客改走新道,摆渡口停摆。

值得一提的是:昔日,扬州城每逢端午节,举办龙舟盛会大多都在钞关渡口。据史料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初五,男女争看夺标,数百人拥挤登上潘姓客船,导致该船倾覆,溺死百余人。

(11)驿馆前马摆渡,位于安江门。这里原是明代广陵驿故址,专供南北往来的官员和传递公文的信使歇宿和转换车船舆马,并作为地方官员迎宴和饯别的处所,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官办馆驿。

在馆驿河边,还有一个专渡驿马的渡口,名曰“马摆渡”。此渡口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停摆,但其地名沿用至今。

(12)小码头渡口,位于小码头德胜庵。由于该地段古运河的河面较宽,流水平稳,便于停靠船舶。沿河两岸是扬州城通往三汊河、瓜洲、仪征一带水陆路的捷径干道,两岸的农副产品在此进出,因而该渡口热闹繁华。

据当地的老人回忆,上世纪70年代后,小码头渡口已不存在了。

(13)龙衣庵渡口。位于龙衣庵。龙衣庵隔古运河与文峰塔遥遥相望,庵门朝北,山门前有两棵4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运河边有石驳岸船码头。

以往,此处的摆渡船可通往运河东面的农药厂、宝轮寺等地,后因古运河上现代化桥梁陆续新建和陆地交通的便捷,上世纪末,该渡口停摆。

     (外国画师绘制的扬州渡口)

自从1935年,扬州城在古运河上架设起第一座通扬桥后,86年来,环城古运河上先后架起10余座桥梁。自从1960年新开辟的京杭大运河竣工通航后,行船陆续改道京杭大运河通行、沿运河两岸的企业、商行、码头迁移,古运河上的摆渡陆续停摆。

如今,古运河上的渡口虽已无存,但却给人们留下了运河沧桑变迁的历史记忆。

2024-01-15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