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焦虑的尽头是海底捞

新能车续航焦虑这问题,曾经翻过了好几重山。

第一重山,新能源车的起步阶段只有100km左右的续航,跑出去就得一只眼睛盯着路,一只眼睛盯着续航里程。

这个问题,伴随着锂电池的技术阶段性爆发解决了不少,新能源车动辄500km左右的续航,基本上让你不用担心会发生出门上班开车,下班回家推车的尴尬。

第二重山,是新能源车的补能基本上只能够依赖家充桩,充电桩/充电站基本上出门就找不到,车主的所有行程规划只能够依赖于一块满电电池电量所能覆盖的出行半径。

这个焦虑,也被基建的速度解决了不少。一方面,造车新势力纷纷布局自营充电站,国家在2020年3月4日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正式纳入了新型基础设置建设范围,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在高速公路、城市和乡村加快公共充电网络的铺设等,提升充电的便利性。

第三重山,是电池包在极端气温下的续航短板,正常续航里程500km,来一次寒潮直接续航减半,你说心态崩不崩?

这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缓解。通过开发针对车用动力电池模块和动力电池包的新型低温加热技术,来使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能够保持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满足正常充放电的要求,从而使整车达到最佳性能状态。

第四重山,是在长途出行时的补能问题,这也是当前最大的焦虑。

新能源车从只能短途代步,到响应厂家号召点开了长途跋涉的天赋树,没想到最终挤在了充电站。

“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 原本8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16个小时,话题直接上热搜,你说难搞不难搞。

是充电桩数量还不够么?

也不是。

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在飙升,截止今年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78万辆,今年以来新注册187万辆,而新能源充电设施的累计数量也在飙涨。截止到今年8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98.5万台,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10.5万台,同比增加52.3%。

这么算一下,678万辆新能源车对应210.5万台充电设施,似乎也不是那么少,三比一的比例再怎么看也够了。

但实际上,这个三比一的数据包含了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专用充电桩,剔除掉后两者,实际上我国公共类充电桩大概是106.2万台,并且数量还在缓缓增长。

接近七比一的比例,够了么?

很抱歉,依然不够。

你还得剔除掉部分没有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共充电桩,剔除掉那些被燃油车占领的公共充电桩停车位,剔除掉出现故障的公共充电桩,中汽协的数据是2019年北上深等十大热门城市的充电桩中20.65%的公共充电桩都出现故障,这么一算就更尴尬了。

日常出门,可能会是这样的场景。

你是一个新能源车主,你开着车出门,发现还有50km的续航里程,从APP上找到了一个充电桩,开了5km过去发现被燃油车占了,又找到了一个充电桩,再开了5km发现坏了,再开了5km找到的充电桩说不对外开放,这时候续航里程掉到只有35km,你赶紧关掉各种电子设施,心态开始逐渐崩溃……

长假出门,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你是一个新能源车主,你开着车出门,规划好了路线,并且按照里程与充电桩位置做好了详细的规划路书,百分百沿着计划前进。很好,没有碰到堵车,还有100km续航的时候成功行驶到了第一个充电站,却发现10个充电桩前全部是车在排队。你甚至不敢从车旁走开,就怕被人插队,只能在旁边守上4个小时,想着还需要经过5个充电站的补能才能够到目的地,心态逐渐开始崩溃……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城市之中,在高速路上,宛若一条条绞索,套在了新能源车的头上。

甚至于,即便公共充电桩数量再翻一倍,也很难解决问题。

第一,即便“国家队”进场建设,但他们也只修不管服务,但私营充电桩因为布局分散,人力成本太高,即便能够远程查验到充电桩故障,以他们微弱的盈利能力,事实上是无法覆盖及时维修养护的成本的。

甚至于说,限于能力他们只能采取“批处理”方法,即先把出了问题的充电桩记录在案,等到汇集到一定的数量,或者是到了每周甚至每个月一次的排查维修时,依次处理。

但问题在于,当一个车主还有50km续航的时候,开到了这个坏掉的充电桩旁边,可没有一个星期的等待时间。

第二,充电的效率问题,让充电桩很难像加油一样做到随加随走。

特别是在长假高峰出行时,涌入的车流可以将高速公路堵成早晚高峰,那么服务区旁边仅有的几个充电桩又怎么承接如此数量的充电需求呢?

总体来说,当前多数公共充电桩还属于重资产、轻运营的企业资产,自助服务看似美好,日常还能勉强应对,一旦遭遇同一时间高频次的需求“挤兑”,那么基本上歇菜了。

此外,按照当前技术来说,如果直流充电桩的功率达到480kW,就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80%的充电量,但目前许多新能源车的电池组不支持大功率充电,而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的直流充电桩功率仅为60kW左右,而且这也只是理论值,实际上的充电效率远没有那么高。

寄希望于企业自营的换电站,事实上也没啥可能性。

即便能够布局集中式补电,租金成本、建设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也很难做到大批量覆盖,况且在高峰期,专用充电桩前门庭罗雀,而旁边的公共充电桩前车辆排成长队,你这不是拉仇恨么?在报复性曝光和举报之下,这些私营充电桩必定会享受到铁拳的打击。

内卷的尽头是编制,充电的尽头是哪里?

有人说要利用加油站旁边的土地来建设更多的充电桩。

这不现实。

市区的加油站旁边寸土寸金,又何来土地去铺设大量的充电桩呢?即便有土地来建设,那么如何确保油罐与大规模补能站的共存,以现有的技术水准能够确保百分百的安全么?

我不抱太多的期许。

对于新鲜事物,在解决需求之前我想首先还是确保安全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保持充电桩运营企业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呢?

这似乎又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都说海底捞口味好,但不管他们前期激进策略导致现在关店和缩减规模,能够让人排队两三个小时去吃一顿火锅,本身就是因为人家砸了大量成本在服务上。

在优秀的服务之下,些许的等待也是可以忍受的。

得之东隅,收之桑榆,时间上亏了,享受上涨了,那么一进一出,也就能忍忍了。

现在在公共充电桩与新能源车保有量接近七比一的时候我们发现还是缺充电桩,即便未来能够在总量上达到四比一甚至是二比一,充电的服务问题不解决,我们依然会觉得找不到地方充电。

归根结底,充电桩的匮乏并不单纯是建设的问题,它也是一个服务的问题,除非你能确保每一个自助充电桩都能够百分百靠谱好用。

只是,现在在这个重规模、轻运营的充电桩布局环境之下,我有一个极为悲观的猜测,可能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问题,车主们还是得忍着。

  留言互动  

你觉得今年双12最值得买的车是什么?

评论区抽取6位小伙伴的发言

送出兽兽的精美礼物

(多次互动中奖率更高哦~)

活动时间:2021.12.6-2021.12.19

(中奖3日内有效,请尽快联系兽兽哦~)

2021-12-08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