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申请军区车牌号并办理车辆过户?,车子怎么能上军区牌照

再忆老济南:旧时光中的天地坛街

1963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十四个年头。那年10月,母亲辞去北京三十六中学的工作,带姐姐、我和小弟,从北京西城区达智胡同16号,搬家到济南市历下区天地坛街56号,与在济南的父亲团聚。父亲带大弟在济南已多年,为了照顾父亲的生活,母亲将全家搬到济南。

天地坛街北首处(1993年)

记得离开北京那天,正好是我10岁生日,母亲给我煮了两个鸡蛋。在当时困难的年代,过生日吃两个鸡蛋,已是很奢侈了。那天舅舅送我们到北京站乘火车,公共汽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舅舅动情地说:“快看天安门,就要离开北京了!”那时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向往着新的生活,哪懂这句话的份量。多年后回想,离开北京就再回不去了。当时北京户口还未实行管制,以后进京户口就受限了。

从北京来到济南,没有了首都大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宽马路,大广场,有的是另外的感觉:城市小小的,马路窄窄的,建筑物低矮,小街巷,小院落,南北兼容的建筑风格,以及浓郁的市井风情。

曲水亭街 (80年代)

天地坛街位于历下区院前大街(现泉城路)中段南侧,南北走向,北通院前大街,直冲珍珠泉;南至南城根街与升官街(现黑虎泉西路)。出天地坛街南口向东不远,就是南门。天地坛街位居济南老城中心,可以说是老城的南北中轴线。据说天地坛街最早得名于明朝。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陷济南,山川坛和社稷坛被毁。以后在两坛遗址上陆续建起一些商铺和民居,逐渐成为繁华的街巷。天地两坛不复存在,但街名日后得以保留下来。

天地坛街长约300米,宽约3米,青石铺路,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小饭馆、理发店、榨油坊、裁缝铺,卖烟酒糖茶的杂货铺、加工金银首饰的银匠铺、雕刻石碑的石材铺,还有尹家粥铺、东源盛酱菜园、济生堂药店等老字号。街上的住家,多为四合院,院落不大,门挨门,户挨户。由于天地坛街贯穿老城南北,因此常有马车和地排车拉货经过,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哒哒作响。拉车人累了,在杂货铺前停车歇脚,在店里打上二两小酒,小酌片刻;有的揣着锅饼,到店里讨口水喝,啃上几口干粮,之后继续拉车上路。那个年代物质虽然匮乏,但百姓的生活却有条不紊,平凡中透着安然自得。

天地坛街北首处(1993年)

天地坛街56号位于街道中段偏南,坐东朝西,厚重的黑漆大门,两边矗立着雕花抱鼓石,威严气派。院中有两个独立的小院,其他是不带院的住房,大约有七八户人家,院中套院的格局。当时住的有张弓弩、邢德林、迟少青、宫叔叔等人家。我家住一单独小院,自成一体。三间北屋,两间西屋,清末民初的老建筑,硬山屋顶,砖木结构。挺大的院落,种的有石榴树、酸枣树等,比在北京达智胡同宽敞多了。

父亲1958年7月调济南军区工作,母亲留在北京,既要教书,又要照料子女,很是辛苦。家搬济南,全家团聚,父亲将奶奶接来一起居住。父亲1938年3月离家,多年来随军南征北战,调动频繁,奶奶一直没在我家住过。在过去动荡的年代,由于爷爷早逝,奶奶携全家颠沛流离,辛辛苦苦将子女带大。今天日子好了,把奶奶接来住,是父亲多年的心愿,尽他的孝心吧。奶奶是福州人,有文化,爱干净,性格开朗。我们小孩在老人面前无拘无束,十分开心。奶奶爱看古书,爱喝花茶,固守着老传统,常跟我们说:“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要掉在地上,掉地上会招老鼠。”我们也深受奶奶的影响。奶奶喜欢热闹,家里天天欢声笑语,洋溢着大家庭的温馨快乐。

家搬济南,我从北京市西城区官房小学转学到济南市南城根小学。所谓南城根,即南城下。那时老城墙已基本拆除,墙基被改造成了渣土路。出天地坛街南口,向西大约200米就到学校了。南城根小学始建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原名山东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小学堂,1914年更名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1938年改名为济南市南城根小学,1964年改称黑虎泉西路小学。学校多次被评为济南市教育先进单位、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还被国家教委定为科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南城根小学历史悠久,群星璀璨。据说,季羡林先生、欧阳中石先生都曾是这里的学生,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1953年至1955年在此教过美术。

省立济师附小

学校大门坐北朝南,校园挺大(比北京市官房小学)。进入校门便是操场,操场北边正中,是砖砌的台子和白色影壁墙,上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是学校集会活动的中心,每天同学们要在这里列队做课间操。操场西头是一排粗壮高大的白杨树,半米直径,直冲蓝天,好像是一个个威武的学校卫士。操场北边,是规整的回型校舍,中间为老师办公室,四周是学生教室。我们三年级教室在操场东头。那时的教室,黄土夯的地面,苇子顶棚,原木桌椅,长条课凳,水泥黑板。夏天,教室里热得要命;冬天,靠烧大烟大火的煤炉取暖,有的同学手上生了冻疮,又红又肿。我刚到班里时很不适应,济南土话方言听不懂,同学们听我京腔京调,也挺稀罕,围着我问这问那,甚至有人管我叫“南方蛮子”,真是南北不分了!班主任张老师是女的,高个儿偏胖,圆脸短发,和气可亲。有一次让我朗读课文,描写的是公社社员集体刨红薯的劳动场面。当我念到“一个红薯滚下坡”时,张老师问我:“北京管红薯叫什么?”我回答:“白薯。”大家听了愕然。

班长刘林,男生,个子不高,聪明好动。每天全校课间操,是他站在台子上领操,做的有模有样,神气十足。有天放学后,刘林主动邀请我到他家玩。他家住普利街东头路北,草包包子铺旁边,临街的两层楼房,一楼卖五金土产,二楼住人。那时济南楼房不多,坐落于院前大街的百货大楼也就四层高,住楼房是让人羡慕的。在他家扒着窗户远望,居高临下,共青团路和普利街一带可尽收眼底。

记得班里有个男生叫范建国,圆脸,好和我说话。他有个本事会吹笛子,而且吹得很好。在北京我没见过笛子,很好奇,也想学,就让他到家玩,跟他学吹笛子。这需要父亲的支持,向父亲要了钱,到院前大街乐器店买了一支笛子,天天练习。范建国教得很耐心,还教我怎样贴笛膜,时间不长,我已能吹出简单的歌曲。有天范建国领我到他家,他家在天地坛街和卫巷之间,小院,住两间平房。屋内光线昏暗,摆设简陋,一张大床上靠着一个人,披着衣服,盖着被子,时不时的发出咳嗽声音。范建国说那是他爸爸,有哮喘病,已经很长时间,提出向我家借钱,给爸爸买药治病。那时家家生活都不富裕,但没想到他家这么困难,我很想帮帮他。回家向父亲说明情况,父亲也很同情,马上拿出钱让我交给范建国,给他爸爸买药。后来怎么样没再问,反正我觉得做了一件好事。

1965年下半年,我家搬到市中区斜马路的崇育里,济南军区政治部宿舍,我则转学到经四路小学。那时活动半径小,没再回过南城根小学。直到我参军后,1971年底探家回济南,才又回南城根小学看看,那时学校已改名黑虎泉西路小学。见到了当时的教导主任,他向我介绍了学校情况。再以后,泉城路、黑虎泉西路经历几次大规模的更新改造。2007年底,黑虎泉西路小学拆迁,让位于济南恒隆广场项目。

新建的黑虎泉西路(1966年)

出天地坛街南口,向东走便到了南门(又称舜田门)。其实,南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已被拆除,只保留个地名。如今在南门桥下护城河南岸,还安放着一块镌刻着舜田门三个大字的石碑。当年,桥北两侧各有一面高大的影壁墙,墙上经常张贴着一些通知告示、标语漫画等。在这里,南门桥连接着南门里大街、南门外大街,桥下是清澈见底的护城河,向东可看到解放阁基台(解放阁1986年9月建成),向西便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南门大街是一条南北交通要道,但周边还有数条四通八达的小街巷,东侧有半边街、司里街、所里街,西侧有后营坊、正觉寺街,向南经佛山街可达千佛山。因交通之便,至南门大街一带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百货店、杂货铺、文物古董店、小吃店、照相馆、酱菜园,林林总总。街巷里,拉车赶脚的、挑担赶集的、泉池打水的,车水马龙,非常热闹。记得南门桥东侧有一个很大的空场,自然形成集市,除南北杂货在此交易,还有练武杂耍的、拉洋片的、唱皮影戏的,五花八门,干啥的都有。有年来了个马戏团,支起巨大的帐篷表演马戏、空中飞人等节目,吸引很多人买票观看。我曾在帐篷的缝隙间悄悄逃票钻进去,躲在一边看演出。

护城河(1965年)

在建的解放阁(70年代)

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还属护城河。护城河水源于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几大泉群,水源充足,四季长流,据说是国内唯一全部由泉水汇集而成的河。尤其是南护城河,泉源众多,碧波荡漾,河畔垂柳成荫,芦苇蒲草茂盛,水光山色,为济南这座北方城市增添了浓郁的江南风韵。那时护城河还未人工整治,顺着河堤漫坡下到河边,眼前河面宽阔,河水清澈,缓缓流淌,长长的水草轻轻摇曳,河面泛着点点波光,微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河边有许多青石板,把石板搬开,惊喜地发现,下面藏着许多小虾小鱼,但不好捉,它们逃匿的速度极快。逮不着怎么办?用纱布和铁丝做成网子,捕虾捞鱼,用小玻璃瓶带回家。护城河四时风光不同。清晨或雨后,水面云雾缭绕,周边景致尽在雾霭之中。尤其冬季,泉水与空气温差大,经常出现云雾润蒸的现象,恍若仙境。护城河水质洁净,常有三三两两的妇女,抱着盆,提着桶,到河边洗衣。她们先把衣物放在河水中浸泡,然后放在石板上,用棒槌反复敲打,敲击的声音还带着节奏。天气晴好,有人将洗净的衣服晾晒在树杈、石板上,傍晚再收回家。河边洗衣,也成当时一种特殊的社交方式,棒槌声,说笑声,交汇成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黑虎泉(1965年)

在天地坛街附近,还有一个好去处,就是位于旧军门巷的新华电影院。旧军门巷靠近西门,是西门大街与南城根街之间一条南北向的老街巷。这条巷子之所以出名,是因明朝时,巷内曾建有巡抚衙门,称为巡抚督察院,后来随着巡抚职责的增加,其衙门改称督抚军门。这也是旧军门巷的来由。当时巷子里还保留着清代山东巡抚丁宝桢的故居,可惜后来被拆除了。新华电影院位于巷子中段路东,建于1924年,据说是解放前老城内唯一的电影院。电影院门面很气派,门口贴满花花绿绿的电影广告,小喇叭不停地播放着电影插曲。影院内是固定的连排座椅,观影条件当时算是比较好的。影院在寒暑假推出学生专场,售学生票,每场五分钱。新年春节还有通宵电影,可以看连场,对孩子们极具吸引力。《林海雪原》、《红孩子》、《翠岗红旗》、《鸡毛信》等经典影片,我都是在新华影院观看的。

新华电影院服务证及票根

南门桥(80年代)

时代变迁,城市日新月异。记忆中的天地坛街、南城根小学、南门大街、护城河,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商厦、宽阔的马路、具有标志性的泉城广场、漂亮的环城公园所代替,仅存的还有浙闽会馆、舜田门遗址石碑等极少的印记。每当来到这里,环顾四周,眼前总会隐隐浮现当年那种纯自然的、未经雕琢的风景,浮现出当年那些人和事……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在此能有一座博物馆,展现济南老城发展的时空变化,收纳陈列当年的老物件、老照片,辅之以纪念文章、诗词书画,相信一定会吸引众多老济南前来参观怀旧,同时有助于年轻一代了解老城历史,也是市民爱泉城的教育之所。

孙阳

2022年6月1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2023-12-31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