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纯电动公交模拟器适用于哪些城市?,宇通城市纯电动公交模拟

经纬恒润研究报告:打造智能汽车电子平台,盈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证券,姜雪晴,袁俊轩,唐英韬)

1、从车身域产品拓展到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产品,将保障盈利增长

公司是综合型的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主要为汽车、高端装备、无人运输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电子 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等,其中汽车电子 2021 年收入比重 76.6%,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比重 21.7%。 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及研发服务业务持续开拓新客户、 新订单,汽车电子从车身域往智能驾驶及智能网联产品拓展,预计将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汽车电子:预计车身域稳定增长,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产品是增长弹性所在

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包括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智能网联电子产品、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底 盘控制电子产品、新能源和动力系统电子产品等,产品涵盖动力域、车身域、底盘域、智能座舱 域、智能驾驶域五大功能域,ADAS、T-BOX 等核心产品在国内市场具备较高市场份额及市场认 可度。此外公司亦为高端装备领域客户配套机电控制产品,为整车厂商客户提供汽车电子产品的 定制化开发服务。

电子产品业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2018-2021 年营收增速较高。2018-2021 年间公司电子产品营 收维持较高同比增速,2018 年公司电子产品营收 9.12 亿元,2019-2021 年电子产品营收分别提 升至 12.18 亿元、18.00 亿元、24.9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3.6%、47.8%、38.8%,2018-2021 年 CAGR 为 39.9%。2022 年上半年在国内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的不利环境下,公司电子产品业 务仍然实现营收 12.95 亿元,同比逆势增长 4.2%。公司电子产品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亦实现 逐年提升,从 2018 年的 59.2%提升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77.5%,电子产品业务成为公司近年来的 主要营收支点。


在电子产品业务中,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智能网联电子产品及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是公司三大 核心业务,截至2021年上半年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身和舒适域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比例分 别达 25.2%、15.8%、38.4%。2018-2020 年车身和舒适域产品营收稳步向上,智能驾驶、智能 网联产品营收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整体业绩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2.1、智能驾驶产品:与Mobileye合作,拓展新客户新订单

公司智能驾驶产品丰富,主要涵盖智能驾驶平台化产品、智能驾驶传感器、智能驾驶模块产品三 大类别。公司 2010 年起投入研发智能驾驶产品,目前已形成 ADAS+ADCU+HPC 的完整平台化 产品解决方案系列,能够满足不同等级智能驾驶功能需求: (1)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公司前向 ADAS 系统是公司智能驾驶业务的核心产品,该产 品整合 Mobileye EyeQ4 芯片及高算力 Infineon AURIX 平台,集成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 助、自动紧急制动等多项驾驶辅助功能,能够为客户提供面向 L2 级及以下驾驶辅助功能需求的 ADAS 产品解决方案。公司 ADAS 产品主要为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中国重汽、吉利汽车等客户 配套,截至 2021 年 ADAS 产品已配套或定点的车型超过 100 款。

(2)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基于 Mobileye EyeQ4 及 Infineon TC-297TA 芯片,公司开 发了针对 L2+/L3 级别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ADCU,能够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交通拥堵自动驾 驶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支持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信息接入,为客户提供专业 化、可量产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中心,目前已为红旗 E-HS9 车型配套。在 ADCU 基础上,公司 成功开发基于 TI 方案的第二代行泊一体域控制器 ADCU II,面向 L2.5+级智能驾驶,支持 11 个摄 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接入,提供高算力、高精度、低能耗的智能驾驶系统方 案,能够实现高速自主变道 ALC、领航辅助 NOA 等功能。

(3)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公司新一代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 HPC 基于 TI TDA4 及 Infineon TC397 芯片打造,支持搭载公司自研或客户定制的人工智能感知算法、路径规划和控制 方案,实现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不同场景下安全、稳定的自动行驶,同时满足高级 别自动驾驶功能迭代需求,已取得赢彻科技、宝能汽车等客户定点。

在平台化产品以外,公司具备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智能驾驶传感器以及高精定位模块 LMU、 组合导航模块、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控制器 APA 等智能驾驶模块产品的量产能力。公司毫米波雷达 采用 FMCW 调制方式,探测范围和精度性能出众,目前已获得江铃汽车、江淮汽车、一汽解放、 中国重汽、春风动力等客户定点,近期搭载于江铃福特领睿实现乘用车项目量产。公司持续开发 新雷达产品,开门避障雷达产品陆续获得客户定点,预计将于明年交付;用于高等级无人驾驶系 统的 4D 毫米波成像雷达研发进展顺利。

公司高精定位模块为广汽、长城等多款车型配套,新产 品组合导航模块获得广汽集团定点,预计将于年底量产。公司 APA 产品能够提供自动泊车及代客泊车两种硬件解决方案,实现多场景、智能交互、舒 适可靠的自主泊车功能,已取得上汽大通、宝能汽车、美团、小马智行等客户定点。

目前公司 ADAS 产品主要客户以自主品牌为主,凭借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及良好的服务质量,公司 与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中国重汽等客户在智能驾驶领域建立了稳定的产品供应关系,持续获得新定点项目。上汽集团是公司 ADAS 产品的首个客户,2016 年以来公司实现为上汽荣威、上汽名 爵、上汽大通等多个上汽乘用车品牌配套 ADAS产品,2019年起 ADAS产品成功切入上汽红岩、 上汽申沃等商用车平台,截至 2021 年公司 ADAS 产品获得上汽集团配套及定点项目超过 30 个。 2018 年起公司为一汽集团配套 ADAS 产品,目前已与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等品牌在乘 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公司与中国重汽于 2019 年起开展合作,截至 2021 年 ADAS 产 品已获得超过 10 个车型的配套和定点项目。

近年来公司积极发展新客户、新订单,开拓新增长空间。2020 年公司 ADAS 产品切入吉利汽车配 套体系,此外仍有多项定点项目将逐步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吉利车型将成为公司 ADAS 产品的新 增长点。除吉利外,公司已与东风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陕汽集团、华菱重卡、赢彻科技 等多家客户展开合作,为智能驾驶业务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公司 ADAS 产品在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均位于国内厂商前列,市场竞争力较强。乘用 车领域,2016 年公司 ADAS 产品在上汽荣威 RX5 上实现首次量产搭载,成功打破外资品牌在 ADAS 前装领域的垄断,目前已在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品牌的多款车型上实现大规 模量产。据佐思汽研数据,2020 年公司 ADAS 产品装配量达 17.8 万辆,市场份额为 3.6%,在国 内乘用车前视系统供应商中位居第 8,成为前 10 名中唯一的国内企业;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公 司 ADAS 产品市场份额达 16.7%,位列第 2。

商用车领域,2020 年起营运货车 ADAS 系统强制前装政策陆续落地:2020 年 9 月起,牵引车辆 以及总重≥18 吨且最高车速≥90km/h 的货车必须安装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和车辆前向碰撞预警系 统(双预警系统);2021 年 5 月起,总重≥12 吨且最高车速≥90km/h 的货车、最高车速≥ 90km/h 的牵引车辆以及总重≥12 吨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必须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政策刺激下,营运货车成为国内 ADAS 领域的新竞争领域,公司也适时切入商用车赛道,市场份 额处于第一梯队。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 年国内营运货车双预警系统搭载上险量 65.95 万 辆,其中公司产品搭载量 13.21 万辆,市场份额达 20.1%,位居第 2;2021 年 5-12 月国内营运货 车 AEB 搭载上险量 4.29 万辆,其中公司产品搭载量 0.38 万辆,市场份额达 8.9%,位居第 4。

随着公司与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中国重汽等重要客户的合作持续加深,2018 年以来公司 ADAS 产品销量实现高速增长,2018 年公司 ADAS 产品销量 6.75 万套,2019、2020 年分别提升至 10.18 万套、30.67 万套,同比分别增长 50.8%、201.3%。 受益于 ADAS 等产品销量提升,公司 2018-2020 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实现快速增长,2018 年智 能驾驶业务营收 0.68 亿元,2019 年、2020 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分别提升至 1.20 亿元、4.03 亿 元,同比分别增长 75.5%、236.6%;2021年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收 3.47亿元,接近 2020 全年营收水平。

公司是 Mobileye 的重要合作伙伴。公司 ADAS 及 ADCU 产品均采用 Mobileye 芯片方案,2020 年 以来公司 ADAS 产品出货量迅速提升,公司向 Mobileye 采购芯片的采购金额随之增长,2019 年 公司向 Mobileye 采购芯片的金额为 3375 万元,2020 年大幅提升至 1.33 亿元,同比提升 294.1%, 在公司芯片采购额中占比从 2019 年的 10.7%大幅提升至 24.6%;2021H1 公司向 Mobileye 采购 芯片的金额达 1.23 亿元,在公司芯片采购额中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28.4%。

Mobileye 在国内前向视觉 ADAS 市场占据领先。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 年 1-11 月国内乘用 车前向视觉 ADAS 市场中,Mobileye 以 36.3%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2021年 Mobileye 共取得超 过 30 家车企的 41 项新订单,合同期内涉及新车约 5000 万辆,预计2022 年 Mobileye 仍将维持 在 ADAS 市场的优势地位。 据高工智能汽车,2021 年国内15 万以下新车 ADAS(L0-L2 级)搭载率仅为 19.7%,仍有广阔 的增长空间,预计基于VO 或 1VNR(1V1R、1V3R 等)的低成本 ADAS 方案仍将占据国内市场 主流。作为Mobileye 的重要合作伙伴,预计公司将从国内 ADAS 市场的下沉中持续受益,智能驾驶产品销量有望维持较快增长。随着营收快速增长,公司智能驾驶有望成为智能网联、车身和舒适域以外的汽车电子产品增长点,预计2022、2023年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8%、52%左右。

2.2、智能网联产品:T-BOX+GW,实现收入比重持续提升

公司深耕车载智能网联技术多年,积极布局车载智能网联终端产品,在智能网联领域形成远程通 讯控制器(T-BOX)以及车载网关(GW)两大核心产品系列。

远程通讯控制器(T-BOX)是车联网的智能终端,公司 T-BOX 产品能够适配华为、高通等主流厂 商的通讯模组,为整车提供行车数据采集、高精度位置信息、车辆故障监控、车辆远程查询和控 制(开闭锁、空调控制、发动机启停等)、智能行车预警、热点共享、驾驶行为分析、语音通话 和 OTA 等一系列车联网服务。随着 5G 通信的逐步普及以及 C-V2X 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加速, 2020 年公司基于 5G 和 V2X 技术开发新一代的 5G-TBOX 产品,在传统车联网功能的基础上,新 产品能够拓展车辆全数据采集、行车智能提醒、音视频采集与监控等高端应用功能,进一步提升 驾驶安全、改善用户体验。公司 T-BOX 产品已成功进入一汽集团、广汽集团、江铃福特、上汽通 用、岚图汽车等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主要量产车型包括一汽红旗 HS5/HS7、广汽埃安 Aion S/V/LX、江铃福特领界、一汽解放 J6 等。

网关(GW)是整车网络的数据交互中心,独立网关能够将 CAN、LIN、MOST、FlexRay、以太 网等网络数据在不同网络中进行路由,实现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的持续优化。公司网关产品具 有平台化特点,能够实现快速开发,从而有效配合客户整车开发计划,同时可根据客户在网络拓 扑结构、网络管理策略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定制化配置。公司网关软件基于 AUTOSAR 架构开发, 并结合信息安全相关功能,能够协助整车厂商改善整车拓扑结构的可扩展性以及整车的信息安全 性。公司网关产品配套客户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小鹏汽 车、合众汽车、中国重汽、陕汽重卡、宇通客车等,主要量产车型包括上汽通用别克 GL8、奇瑞 瑞虎 8、吉利缤越/缤瑞/帝豪/远景/远景 X3/几何 A、广汽传祺 GS4/GS8/GM8、小鹏 P7、一汽解 放 J6/J7、重汽豪沃 T7 等。

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产品供应商,T-BOX 及网关产品在国内市场均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据佐思汽研数据,2020 年公司在国内乘用车 T-BOX 产品市场占有率为 3.9%,在全部厂商中位列 第 10,在国内本土厂商中位列第 5。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 年公司在国内乘用车前装独立网 关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为 3.6%,在全部厂商中位列第 8,在国内本土厂商中位列第 2。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持续发展,各大整车厂商对车载网联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公司 TBOX 及网关产品逐步实现更多车型配套,销量逐年爬坡。2018 年公司 T-BOX 产品销量 5.63 万 套,2019、2020 年分别提升至 21.18 万套、34.24 万套,同比分别增长 276.2%、61.7%;2018 年公司网关产品销量 42.42 万套,2019、2020 年分别提升至 64.26 万套、83.66 万套,同比分别 增长 51.5%、30.2%。 随着公司 T-BOX 及网关产品不断升级换代,2018-2020 年公司智能网联产品的平均价格亦实现逐 年提升。2018 年公司智能网联产品平均单价为 207.35 元,2019 年、2020 年分别提升至 283.45 元、294.38 元,同比分别提升 36.7%、3.9%;2021 年上半年智能网联产品平均单价进一步提升 至 303.13 元,较 2020 年水平提升 3.0%。

2018 年公司智能网联业务营收 1.01 亿元,2019、2020 年智能网联业务营收分别增长至 2.55 亿 元、3.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51.9%、38.3%;在销量增长及产品销售价格提升共同带动下,预 计 2022、2023 年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14.9%、23.3%左右。

2.3、车身和舒适域:覆盖领域广,预计稳定增长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度、便捷性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公司持续开拓车身和舒适域产品,致力于 为驾乘人员提供更舒适、更智能的用车体验。目前公司车身和舒适域产品覆盖领域较广,主要产 品包括防夹控制器 APCU、乘用车车身控制系统 BCM、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 PEPS、车身域控 制器 BDCU、车控中央计算平台 CCP、物理区域控制器 ZCU、商用车车门控制系统 DES、商用 车车身控制系统 BES、顶灯控制器 OHC、电动后背门控制器 PLGM、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控制器 AFS、车门域控制器 DDCU、座椅控制器 SCM 等。

2022 年公司新设立智能座舱事业部,凭借在光学、声学、感知、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量 产经验,积极布局智能座舱领域。公司智能座舱产品包括智能座舱感知系统 SCSS、驾驶员监控 系统 DMS、乘客监控系统 OMS、氛围灯控制器 VALS、智能防眩目前照灯系统控制器 ADB、增 强现实抬头显示 AR-HUD 等,同时针对流媒体后视镜 CMS 系统、3D 相机等前沿产品进行开发。 公司开发的 AR-HUD 基于 DLP 方案,采用自研 ARcreator 算法并融合 DMS 系统实现眼动追踪功 能,具有分辨率高、大视场角、成像距离远、对比度高等优势,单车价值量较高。据公司公告, AR-HUD 产品已获得吉利等客户定点。

凭借在产品开发、功能安全开发、软硬件匹配、标定匹配等领域的长足积累,公司车身和舒适域 产品能够达到国际知名供应商的技术水平,部分产品取得较多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及 Tier 1 供应 商配套项目。 公司在天窗防夹电子控制单元领域具备丰富的开发和量产经验,防夹控制器(APCU)产品各项 性能指标能够达到大陆、精通自控等知名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并满足国内及欧盟、美国等国家及 地区的强制要求。截至目前,公司 APCU 产品已取得英纳法、艾习司等国际知名天窗供应商认可, 产品最终配套于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奔驰、捷豹路虎、现代起亚、雷诺、日产等全球整车企 业;在国内市场,公司为吉利汽车、北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国内车企配套 APCU 产品。

除 APCU 外,公司的商用车车门控制系统(DES)以及电动后背门控制器(PLGM)产品亦具备 国际知名厂商的技术水平,DES产品成功进入Navistar、DAF、MAN、Paccar等国际知名商用车 企业以及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汽集团、东风柳汽、江淮汽车等国内头部整车厂配套体系, PLGM产品已实现为HI-LEX、Edscha等国际知名Tier 1供货,主要配套客户包括马自达、本田、 斯巴鲁等国际整车厂以及一汽红旗、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北汽集团、奇瑞汽车、蔚来汽车、华 人运通等国内主流车企。

公司较早布局车身域控制器,有望在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趋势中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整车电子电气 架构从传统的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进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2021 年以来长城、广汽、比亚迪等自 主品牌车企均发布了下一代的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将于 2022-2023 年陆续进入量产周期。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域控制器也将从主流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拓展至底盘、车身等领域。 目前车身域控制器的主流设计理念是将传统的车身控制系统 BCM 与 PEPS(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 统)、防夹控制、空调控制等车身控制功能集成,同时集成网关功能,形成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 架构,从而减少控制节点,实现线束设计复杂度及线束成本降低。

公司在车身域控制器领域具有较大优势:(1)公司车身控制产品线完整,在 BCM、PEPS、 APCU、空调控制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量产经验。(2)公司是国内头部网关供应商之一, 网关产品已进入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等头部车企配套体系。 基于在车身控制及网关领域的积累,公司成功开发车身域控制器 BDCU,BDCU 能够覆盖传统 BCM 的所有功能,同时集成 PEPS、自动空调控制、车门控制、胎压监控等多种整车控制策略以 及 CAN/LIN 网关功能,并预留以太网通讯接口、支持 OTA 下载,目前已在一汽集团、华人运通 等客户车型上实现配套量产。除 BDCU 外,公司成功自研车控中央计算平台 CCP 和物理区域控 制器 ZCU,集成车身舒适控制、动力控制、能源管理、网关、OTA 等功能,实现跨域控制融合。

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 年国内 BCM 市场基本被大陆、联电、埃泰克等外资及合资供应商垄 断;而 2021 年国内车身集成域控制器上险量为 84.23 万辆,渗透率仅为 4.1%,仍然处于量产起 步阶段。因此,在车身域控制器市场,国内厂商与大陆、联电等外资及合资巨头的市场份额差距 较小,公司作为国内前瞻性布局车身域控制器的自主企业之一,有望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的 大趋势中取得突破,在国内车身域控制器蓝海市场中抢占份额。

2018-2020 年,公司车身和舒适域产品平均价格稳步提升,单价从 2018 年的 95.94 元/套提升至 2020 年的 128.71 元/套,CAGR 达 15.8%。2018-2020 年,公司防夹控制器 APCU 销量从 277.87 万套逐步下降至 248.25 万套,车身和舒适域其他产品销量从 365.17 万套逐步提升至 410.40 万 套,预计随着 2018-2020 年公司车身和舒适域产品中单价较高的中高端产品销量不断增长,公司 产品结构实现持续优化,助力公司车身和舒适域产品平均价格提升。

公司 2018-2020年车身和舒适域产品业务营收实现稳步增长,2018年车身和舒适域产品业务营收 6.17 亿元,2019 年、2020 年车身和舒适域业务营收分别提升至 6.69 亿元、8.48 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 8.5%、26.6%;随着客户拓展,配套量增加,另外单价提升,预计 2022、2023 年该业务收 入分别同比增长 47.6%、14.4%左右。

3、研发及高级别智能驾驶:预计维持稳定增长

公司2003年成立之初开始从事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该业务主要针对客户的电子系统研发过 程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工具开发和流程支撑服务,具体可分为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及高端装备 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两类。 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主要利用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包括整车电子电气 架构咨询、汽车网络开发、汽车电子安全咨询、基础软件开发、电子电气仿真测试解决方案等相 关服务,例如电子电气架构咨询服务能够帮助用户搭建和优化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提升车辆竞 争力;汽车网络开发服务方面,公司能够为整车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开发解决方案,更加 高效、安全;汽车电子安全咨询服务将帮助用户搭建安全流程及构建汽车电子信息安全体系等。

高端装备电子系统研发服务包括航电系统解决方案、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机电系统解决方案等, 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栈服务能力,为航空飞机、飞行器、机电系统、轨道列车等提供对应的系统性 解决方案。在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领域,公司主要合作客户包括传统主机厂、造车新势力及 tier1 零部件供 应商三类,传统主机厂以一汽、上汽、北汽、广汽、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国内整车企业为 主,覆盖范围广泛,涉及业务包括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咨询、汽车电子安全咨询、基础软件开发服 务等;造车新势力方面,公司合作客户包括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同时公 司还为全球性的 tier1 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包括安波福、博士视听、麦格纳、法雷 奥等。

在高端装备电子系统研发服务领域,公司的航电系统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中国商飞的国产民用大 飞机 C919 的航电系统集成试验中,打破国外供应商的垄断,此外公司还承担国产民用水路两栖 大飞机 AG600 全机数十种航电设备的系统集成试验工作,针对机载 ARINC664 网络开展功能性 能测试;公司的列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向中国中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客户提供。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自主研发驱动的战略理念,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共形成核心技术 31 项, 能够应用于产品和客户中并在应用过程中持续改进,其中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的核心技 术 4 项,应用于高端装备系统研发服务的核心技术 3 项。 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的相关技术中,公司开发了面向智能驾驶车辆的虚拟整车实验开发技术, 可覆盖整车电子系统各种信号仿真需求,已通过美国及欧盟认证标准,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基 于车载混合网络测试技术搭建的以太网测试实验室通过多家整车厂及第三方实验室认证,应用于 长城、一汽、北汽新能源等多家整车厂以太网测试中,并且交付华阳集团等零部件 tier1 供应商; 此外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实施整车全面测试技术的供应商之一,通过构建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 领域的核心技术,公司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提升整体竞争力。

部分金额较大的合同开发完成后有望促进营业收入提升。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中,公司目前 已执行完毕及正在履行的金额较大的部分合同包括为中国民航大学、一汽、恒大、中国商飞等客 户配套相关产品。2021年公司签订合同中包括为客户 A39开发雷达系统评估体系,同时还为一汽 开发仿真模拟器对 ECU 等进行相关测试,合同总金额约 5737 万元,公司将按照合同完成的阶段 和比例进行相应结算,预计随着金额较大的合同开发过程逐步完成,有望促进未来收入增长。

随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种类丰富度增加,整车开发周期缩短至 1-2 年时间,同时 芯片、线束等零部件的增加导致开发复杂度持续提升,对整车厂开发提出较高要求,部分车企在 研发迭代过程中由于能力不足或开发效率不高,可能需要借助外部供应商的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整车厂对于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检测与验证等全流程的服务需求也不断提升。

公司在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领域能够提供多学科建模仿真服务,针对产品研发阶段进行仿真 建模,帮助客户实现正向研发,提升研发效率,加快产品开发迭代速度;公司提供的过程改进与 流程优化服务能够在项目监控、开发过程等环节进行改进,提升开发软件的可靠性,加快新产品 上市节奏;此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了基于传统汽车开发流程的超过 60 种研发工具,助力企业提升 开发能力与创新性,预计随着整车全流程技术服务需求提升,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有望应用 于更多主机厂新车型中,进一步拓展向上空间。

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产品及服务,应用场景覆盖港口智能集装箱卡车、智能环卫车、智能园 区物流车、智能接驳车等领域,逐步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出行即服务(MaaS)解决方案的 商业化运营。

具体来看,单车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整车架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解决方案、AI 感知算 法、汽车电子产品、线控车辆等,公司基于不同运输场景特点,提供系统级单车智能解决方案, 帮助客户开发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车辆;在智能车队管理解决方案领域,公司建立了车队运营调 度监控系统、车辆远程驾驶系统、车路协同系统、现场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等,将对客户现有系统 及车队进行业务对接、车辆调度、路线规划、生产流程匹配、异常恢复等功能,提高车队运营效 率及安全性;在车-云数据中心层面,公司借助云端大数据系统、数字孪生系统、OTA升级管理, 实现对路试数据的采集、管理、回放、迭代优化等过程,更好进行数据管理应用。

公司先后在青岛港、唐山港、日照港开展港口 MaaS 解决方案业务,2021 年在日照港码头部署的 15 台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车队交付验收,此项目已处于常态化运营状态;2022 年上半年公司共 完成集装箱生产搬运 5 万标箱,单线平均生产效率约达到人工车队的 70%,峰值效率超过人工车 队,预计随相关算法及系统耦合程度提升,公司旗下智能驾驶车队的生产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由于干线物流、矿区、港口、机场等特定场景的货运工作强度较大、危险性高,对高级别自动驾 驶车辆的需求程度较大,通过将智能驾驶车辆替代人力能够有效提升安全性,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目前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港口商业化落地的完整 MaaS 解决方案,未来将进一步深耕港口码头半 封闭场景下的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优化集装箱车队运营,拓展与其他港口合作机会,同时公司 的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也有望应用于更多其他场景领域,成为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在 2020 年 3884.5 万元,2021 年提升至 3930.1 万元,由 于该业务覆盖面较广,预计未来将维持稳定增长。

4、盈利预测

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公司汽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产品有望快速增长,车身域产品等维持 稳定增长。 (1)考虑智能驾驶产品渗透率提升、智能网联配套车型增加,这两块业务预计有望快速增长, 车身域维持稳定增长,预测公司汽车电子业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增长 33.4%、26.9%、 22.1%,预计毛利率分别为 27.5%、28.0%、28.6%; (2)考虑公司获得在手合同,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复杂的解决方案,有 望获得更多相关合同,预测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增长 20%、15%、 15%,预计毛利率分别为 42%、42%、42%;

(3)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覆盖范围较广,预测维持稳定增长,预测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 2022- 2024 年收入分别增长 10%、20%、20%,预计毛利率分别为 25%、25%、25%; (4)预测其它业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增长 10%、10%、10%左右,毛利率分别为 20%、 20%、20%左右; (5)预计公司研发投入较多,预计 2022-2024 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3.69%、13.64%、13.56%。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2023-12-18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