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新能源汽车使用感受如何?前车主怎么说?,

最真实 最全面 最可靠的威马续航里程实测

读同一本名著,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莫雷特,而开同一辆车,一千个人脚下也能踩出一千种不同的续航里程。就像汽油车那谜一般的油耗一样,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是扑朔迷离。而作为近期大热的车型-威马EX5,它的续航里程到底如何?你是不是特别想知道真实数据和结果?那么就让我用整整2天,实际累积26个小时的复杂路试,来给你一个最靠谱的结论



不交代清楚测试环境因素和路况及天气条件,只得出一个最终数字的续航测试,不是外行就是犯坏。汽油车的油耗,不同的驾驶员,不同的使用情况,乃至不同的路况条件下,对油耗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油耗甚至可以达到一倍以上。纯电动车更是如此,包括车身配置、车辆状态、轮胎、重量等因素,以及外部的温度、风速、路况等客观条件,还有不同驾驶员差异化的驾驶习惯及方式

因此很难给出一个准确且唯一的续航里程数值,只能尽可能按照最常见的场景和客观因素,尽可能贴近实际使用情况下进行续航里程的实际测试,这样得出的数值才最符合大家的真实需求

所以我们这次针对威马的评测,摒弃了匀速跑大圈,或丧彪一样上高速猛冲的方式,而是采用实际行驶10公里就记录一次续航里程变化,同时保持每10公里区间内时速尽可能保持一致(比动辄上百公里保持同一个时速的测试方法更精确,更贴近实际驾驶方式),并在不同时速区间进行交叉变速行驶,尽可能模拟大家日常行驶的状态

由于我们采用变速行驶,也避免了因长时间、长距离保持单一时速行驶,让BMS的监控数据与电池实际情况误差的情况,影响SOC的准确度。

同时,我们还会在测试的过程各种,进行各种可能影响续航里程的测试,比如在几乎相同的时速和路况条件下,测试开窗及关窗状态下的续航里程情况,看看开关窗是否对续航有严重的影响等诸多测试

在文章撰写的方式上,我也想做一些改变。以往一边复述场景一边提供数据的版式,可能看上去觉得很严谨,但其实看文章的人很容易一头雾水,到底作者说的是什么意思?数据之间到底是什么结构和关系?数据到底都说明了什么意义?

所以我这次也想尝试换一种方式,先采用类似游记的文体把每天测试的过程和情况描写出来,让大家知道我在测试的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当时都是些什么样的路况、环境情况。是否符合你的日常驾车习惯与用车环境。然后我再给出当天所有数据的记录表格,并做简单说明。这样,续航里程的数据就“有血有肉”,不仅让你知道这个数据是多少,同时也让你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更希望能让你理解这些数据所代表的含义。这样,续航里程数据才真正有意义,能真正帮助你判断威马EX5的续航是否符合你的需要。

我们一共进行了两天的续航测试,首先我把车辆的情况给各位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我们这次测试使用的是一台NS阶段的工程车,而非量产商品车。三电系统的硬件基本一致,软件方面我们做了不同的测试,第一天是工程测试状态的软件系统,而第二天将三电系统的软件刷机成商品车的版本



从随车的打印文件可以看到,这是一台NS-nonsellable阶段的工程测试车辆。

车辆的硬件状态是400的车型,全景天窗、17寸轮毂配测试用的玲珑轮胎、全车贴伪装斑马纹贴纸(车速提高后贴纸不牢的地方会鼓起来兜风,风阻增加),工程样车没有做四轮定位,第一天测试时的胎压等没有做整备,仅仅2.3不符合商品车2.6的规范



我们今天测试用车选装的,是17寸的玲珑轮胎。早先这批NS阶段的测试车都是安装的这批轮胎。而正式上市之后,会换成17或18寸的米其林轮胎。

综上所述,我们测试的用车状态,比商品车要差很多,因此得出的数据仅说明此台车的续航水平。但换句话说,我们用最差车况得出的数据,也可以认为是威马EX5车型最差的续航数据,理论上各位消费者今后驾驶的量产商品车,都应比我这次测试的数据要好。

简单来说,我这个数据是给各位垫底儿的最差数据。在类似环境下用车,各位不会比我这个数值更差了。

下面就开始介绍我们这两天的测试过程。

第一天

正式测试的第一天,我们一早起床坐出租车,前往位于温州瓯江口滩涂的温州威马汽车工厂。今天要测试的威马EX5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呢。到了工厂门口,傻眼了。因为我们是第一个来做续航测试的,所以车辆还没有全部准备好,没法“吃现成的”,我们就只好在工厂门口的传达室坐着等。



我们一大早兴冲冲就来到位于瓯江口滩涂的威马工厂,工厂部分早已完工并投入生产。而行政楼部分还在装修。



威马工厂的具体位置在温州郊区,瓯江入海口的位置。算是滩涂地基,为了工厂尤其是冲压车间的地基牢靠,打了入地60米深的地基支柱。有人开玩笑的说,当初建工厂的时候,有人看到打地基用的支柱,还以为是来挖石油的。

大约等到十点多,车子开过来了,一台浑身贴满了斑马纹贴纸的威马EX5。交车的时候告诉我,这贴纸都是临时贴的,因为威马汽车现在的内部管理非常严格,所有非商品车出门,必须贴伪装斑马纹。而且由于这台车昨天还在做一些工程方面的测试,所以有些配件也是现装配的。听到这些,我已经“瀑布汗”了,要知道一台车的车况状态与它的续航里程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车况不在最佳状态,那么续航数据也势必会被影响。



NS阶段的工程测试车终于开出来了,车身贴满斑马纹贴纸,而且由于昨天还在做测试,很多部件都刚刚重新组装,并且整车也没来得及进行标准化整备。

不过我转念一想,天赐我也!大家的车买到手之后,车况都会随着使用年限和里程增加而下降。如果我拿一台车况完美的新车给大家做续航,只能验证这台车在新车状态下的续航。但如果我用眼前这辆车况至少像已经开过3-5年的“亚健康”车进行测试,那么得出的结果也相当于各位3-5年之后车辆的续航水平,岂不是更符合大家的需要?完美~

为了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用车场景,我们把一人份的差旅行李,也就是一个拉杆箱和一个双肩背包放到了车辆的行李舱中。需要说明一下,行李箱和双肩背可不是空的哦,真的是沉甸甸塞满了(我们从北京专程去温州测试威马续航,所以拉杆箱里是4天3晚的差旅衣物,双肩背里是一个电脑和一个D850单反相机,以及各种充电器,很沉)。



后备箱里放了一个塞得满满的拉杆箱,一个装着笔记本电脑和单反相机的双肩背,还有一个装着矿泉水和零食的手提纸袋。

再介绍一下乘员情况,有些媒体在测试续航时会安排一个人在车上,而且越瘦小越好。但是为了尽可能模拟真实用车状况,并且尽可能取得“最恶劣”用车状态下的续航结果,我们一车坐了3个半人。你可能会问,怎么会有半个人?自己看图吧,后排大哥那肚子、那体格,再看看我胖胖的身材,这样多算出半人的重量,应该不算过分吧



车内满载3名成年男性,并且有2个大胖子,所以我说今天我们车里有3.5个人。而且这张图片还能看到,这车可是全景天窗版本,对续航又是一大影响。

所以,我们今天的测试环境如下:

1.一台车况形似“3至5年二手车”的威马400的NS工程车,并未做全部整备。

2.轮胎17寸林珑轮胎,胎压2.3非标准胎压。

3.带全景大天窗;全车斑马贴纸覆盖,对风阻有影响。

4.乘员3个半成年男子,1人份差旅行李。负重完全超过国标续航测试的标准,可视作满载测试。

5.全程24度AC制冷空调不停,中风外循环。ECO模式(威马只有两种模式,ECO或SPORT),蓝色回收模式。

6.路线选择,在温州市区、郊区、威马工厂附近堤坝上的快速路、洞口区岛内盘山路及翻山路。

7.行驶速度,在30-100公里/小时之间变速行驶,其中在温州市郊老城区里因拥堵和互相让行,行驶速度不到20公里/小时。

8.外部环境温度在25-33度之间,全天平均4级风。



此时的胎压1个2.2bar,3个2.3bar。而威马的标准胎压应该是2.6bar,车辆的整备做的并不完善。



上车启动后开启24度空调制冷,并保持中风外循环。ECO模式及蓝色回收模式(2档),左下角显示此时车辆总行驶里程为84公里,此刻续航里程为293公里。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电池电量并非满电。



调出中控屏上的车辆参数界面,之前的电耗参数完全没有,真的是刚刚从工厂恢复出来的一台“新车”啊。

其实这时候的电池并不是最佳状态,对续航里程的表现有负面影响。动力电池至少也要在1000公里之后,才能发挥全部的储能实力,现在仅83公里的累计行驶里程,处于刚刚开始磨合期。



我们开车离开厂区,直接就上了从瓯江厂区到洞口景区的跨海堤坝路。

由于威马工厂就建在跨海堤坝路边上,一转弯就开上了堤坝路。看到这样封闭的双车道,前后又没有车,油门踏板自然就稍微踩狠了些。速度立刻提升到90公里/小时。但由于刚接车,对车辆还不算太熟悉,因此不敢再加速,保持90的时速跑了第一个10公里区间。



出工厂不到1公里就开上了跨海堤坝路,将速度保持在90公里/小时,进行了第一个10公里区间测试。

文章写到这里,我意识到如果继续这么按时间线复述下去,文章就会变得又臭又长又无聊,所以我打算捡重点描述,最后给出与之相对的续航数据列表。



走完堤坝路之后,我们来到了洞口风景区,也就是温州东边海上的那个外岛。时速保持在当地限速的60公里/小时。



在岛上,除了常见的市区道路之外还有这样的小山包,需要经过隧道。



仅仅一小圈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堤坝路。正好给我们模拟高速公路行驶的机会,我们就在这段路上往复行驶,分别尝试了100/90/80三个时速的10公里区间续航。

突然,我脑海里想起一个十分久远,但又很有趣的往事。早在2009年,有一个著名的“汉兰达坡”,貌似就在温州附近,我们不妨去找一找,顺便看看威马能不能爬上那个破。说走就走,让副驾驶的同事搜索大概位置,但由于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再加上当年的手机和电子地图都还比较落后,整个网上都找不到那个坡的具体位置,只能大概搜索在温州北侧瓯北镇塘头坡,在104国道附近。在地图上看,那是整整一座山,而地图上显示可以上山的小路足有十几条,所以我们也是先凭感觉走,到山下再说吧。



我们顺着网络上残存的一些信息,勉强找到这座应该是汉兰达坡所在的小山,在104国道沿线。但具体那个坡在哪儿,就不得而知了。



在红绿灯的时候,发现对面好像有一条上山的路口,而且好像山上有不少建筑。我们决定就从这个口上山,不管是不是汉兰达坡,就当测试威马爬坡时候的耗电量也行啊。



上山的路又陡又窄,但是威马在爬坡时候的动力还是很强劲的,丝毫不弱于1.8的汽油动力车。大家可以看左边的哪些高楼,山路之陡可见一斑。

对于生活在北上广深的朋友,可能对车辆的爬坡能力并不是很敏感,至多也就是上下地库罢了。但是对于生活在重庆、青岛这样市区多坡城市的朋友来说,纯电车的爬坡能力就非常重要了。曾经有某品牌的一款纯电动微型车尝试在青岛投放租赁,结果很快就都被退回了。原因就是电机动力太弱,市区有些坡爬不上去。



再往山上走路就变得更窄了,只能容纳一台车同行。由于山上频繁下来车,我们往往开到一半,看到有车下来就只能倒车让路。就这样,在这条50米不到的小路上,我们三进三退。

终于等到再也没车下来之后,我们成功的开了上去。但是很可惜,过去之后没有看到传说中的汉拉达坡,只是一个休息的小平台。由于我们从早上出发到现在一直没有停车休息过,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



停车的时候观望一下周边,发现附近从平地可以上山的小路不少,到底哪条才是汉兰达坡呢?还是下山之后找人来问吧。



看了一下开始爬山之后的电耗,看来爬陡坡,走山路的确对电耗有影响。但有趣的是,车辆的续航里程数字并没有严重下降,甚至做到了1:0.9的消耗。



下山之后,我们又沿着104国道围着小山行驶,陆续试了好几条与传说中“汉兰达坡”入口处很像的上山小路,结果都铩羽而归。



我们也问了很多路人,结果都说不知道。还有人以为我们要买汉拉达,热心告诉我们广汽丰田的4S店怎么走。

无奈,我们只好放弃对汉兰达坡的寻找。毕竟事情发生在2009年,距离现在已经九年多,而且很多路已经重新翻修,和以前也大不一样了,没有找到也算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对于我们的测试来说,简直是收获颇丰,我们获得了山路,尤其是陡坡行驶的续航里程数据,这可是一大收获。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可以进城了。



随着拥堵的车流,我们开始进入城区,进行拥堵路况的续航测试。



说实话,我是没想到温州市区里竟然还有这么多高架桥。我一直以为温州是一个“平面”的城市,现在也开始向“立体”发展了。



由于是测试拥堵路况的续航,所以哪儿车多往哪儿开。没想到一抬头,我竟然来到了温州火车站,差点拐进出租车排队候车区。差点就变成真的哪儿车多就往哪儿走了。



在火车站的下客平台,我这辆全身贴着斑马花纹的车,在众人的集体瞩目中,既没有停车也没有下客,而是直接驶出了火车站区域,重新汇入滚滚车流当中。



之后,我们又上了高架桥。



又在温州的万象城附近,陷入了待客出租车的“围堵”。



又在路上频繁“遭遇”着红绿灯。别人都是遇到潮汐绿灯,我们可能比较倒霉,碰到了一路红灯的红色潮汐。



我们钻过山洞与隧道。



也跟大货车“斗智斗勇”。



不小心把车开进了当地的“集贸市场”,被几辆电动三轮彻底堵住,让我们寸步难行。



甚至还开到了城中村改造的工地里,除了续航之外,还“品鉴”一把威马“OFF-ROAD”的本事。

整整一天,我们肆意寻找着堵车的路况,也尝试在城郊联络线上高速行车,总之我认为我们充分模拟了一辆车可能遇到的所有实际路况,彻底杜绝“匀速绕大圈”和“豁命飙高速”这两种完全脱离现实的续航测试方法。

这里还有一个小花絮,留到文章最后再说。

随着天色渐渐变暗,我们第一天的续航里程测试也渐渐接近了尾声。由于续航里程并不能与实际行驶做到1:1对应,而且还牵扯到能量回收、路况、驾驶风格等多种因素,因此我一贯坚持续航测试,一定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将车辆开到趴窝,取得最准确的续航里程。而不是剩余几十公里的续航里程,与已经行驶的里程进行简单相加。所以,我们今天要将这辆威马开趴窝。

而且,有很多人反馈说电动车的电池在即将耗尽之前都会比较“虚”,而高速行驶是考验电池是否“虚”的最佳验证。因此我们决定,绕着威马工厂附近的海堤路,进行时速100公里/小时的高速考验,看看威马能否扛得住我们的“摧残”



在电池电量低于19%的时候,中控屏第一次弹出了警告。而在电池电量即将用光,而并未开启车载导航的前提下,车辆也给出了在电量用尽前,已无法到达最近充电桩的提示。不过提示语的修辞可能会产生歧义,已经建议威马进行了修改。

虽然我们很“残忍”,但我们并不傻。我可不想把一辆没电的车停在快速路里,所以在续航显示只剩十几公里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继续走封闭快速路内,而是转走几乎没车的老海堤辅路,这样就趴窝也会比较安全。这样我们用最后平均时速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老海堤辅路上,当车辆行驶到364公里的时候,开始进入跛行状态,最高时速只有45公里/小时。而跛行了2公里,也就是在366公里的时候,车辆彻底趴窝。而正常情况下,威马的跛行距离至少可以达到30公里以上,这一点我们在第二天软件刷新之后的同一台车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



在364公里的时候,车辆进入跛行状态,最高时速不超过45公里/小时。而在366公里的时候,车辆停止跛行彻底趴窝。



趴窝之后,我们在车后100米放置了三角牌,也打开了双闪,同时将后尾门高高翘起,便于后车在更远距离时看到我们。



终于结束了一天的“鏖战”,虽然趴窝但心情十分轻松。作为续航测试第一天的结束,拍照纪念一下好啦。吹了整整一天的24度空调冷风,此时头疼脑胀,浑身皮痒。

最终公布一下今天的统计数据,按照每10公里记录一次。



总之,今天的“地狱式”考验结果-在早晨提车时电池并不是满电的状态下,威马今日测试的实际续航里程为282公里。这可成绩可以看做是威马在最“残酷”的因素下,得出的最差结果。可以说,这个数据是给大家保底的,不太会比这个再差了。

威马工厂派人把趴窝的车拉回工厂做检测,他们觉得这个数据低于他们之前的预计,并且由于车辆没有进行整备,所以他们要连夜对这辆车做测试,看有没有问题。而我们也回到了温州机场附近的酒店养足精力,以备明天的第二轮测试。

总体来说,第一天七五折。

第二天 狂风大雨下的续航里程测试

按照原计划,第一天我们按照最“残酷”的方式进行续航测试,第二天按照比较“温柔”的方式,看看在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威马的续航里程能跑到多少。结果第二天一早,拉开窗帘一看......完蛋!



整个温州被大雨笼罩着,而且大风夹杂着雨滴直往玻璃上撞。这种天气下测最理想续航...真的只是个理想了。

赶紧快步走下楼,想看看这个雨到底有多大,结果和在楼上屋里看到的情况差不多。



照片拍下来的视觉效果已经弱化了很多,当时真的是豪雨倾盆,地上都被雨滴砸起了一层白毛。

赶紧翻出手机看了眼天气预报,结果温州地区今天预报中雨,并且有大风预警。好吧,听天由命吧。收拾好器材,用手机叫了辆出租车,再次前往威马工厂。



距离威马工厂越近我越心寒,雨不仅没有减小的迹象,就连地面积水也越来越多。看来今天的气象条件对威马续航测试又是一次艰巨的挑战啊。

我们的出租车到达了威马工厂,结果电话告诉我们还是需要在门口传达室等待一下。因为昨天的续航里程很低,完全超出工程师们的预料,因此彻夜对这辆工程车进行了部分整改。

大概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1.对三电系统的所有软件全部重刷,不论昨天用的是什么版本软件,今天全部刷机为量产车的正式版本。

2.将三电系统的所有配件全部安装,并逐一检查一遍,确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胎压充到标准的2.6bar。

而今天我们测试的条件也有些改变。由于大雨低温,外界温度比空调都低,所以我们全体没有开启空调制冷。其次,后排座那位至少220斤往上的胖哥哥今天由于被拉去开会,不能陪着我们继续“熬车”了,所以我们的人就减少到2人。但是行李和昨天一样,没有任何增减。

为了尽可能降低个人驾驶习惯对续航产生影响,今天我做副驾驶,昨天的副驾驶换手,做今日全天的驾驶员。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今天的车况要比昨天要好,类似一辆1-2年的二手车状态,同时乘员也少了一位体重至少220斤往上的胖哥哥,而且还换了一名司机驾驶;但外界环境更恶略,天气预报是中雨并有大风预警(当天在过海的时候,真的遇到了最大7级的阵风)。一切交代清楚,车辆和人员也准备完毕,那么我们出发了。



由于下雨,我们直接钻进了车里,就没有留下车里外观的“靓影”。左下角显示车辆已经行使368公里(昨天趴窝时是366公里),目前可用续航为389公里。从数据上看,的确是全部重刷了软件,起始续航要比昨天高很多。



交到我手里的时候,续航里程显示有389公里,电池96%而并非100%满电。不知道是来不及充满就匆匆把车交给我,还是充电SOC判断96%就断充了(有些新车新电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雨刷开到中档,出门一转弯又上了那条跨海的堤坝路。昨天晚上查了一下,这条路的学名叫“灵霓北堤”,纵跨温州湾。是连接大陆与洞头区外岛的跨海路。



我们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车辆被正面和侧面来的狂风吹的呼呼作响,车身没有贴牢的伪装贴纸啪啪炸响。但好在雨暂时不下了。

虽然车辆行驶姿态很稳,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车身被大风吹得略有些晃。按照手机上的气象实时报,目前正处于7级阵风,而风向正好是我们的顶风方向。

估计可能会有人觉得我关于天气的描述是在小题大做,或者言过其实。的确,照片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状况,那么下面这张照片我相信很多朋友会相信我“天气恶劣”的说法了。



我把车停在堤坝边上,平时距离堤坝还有数米的海平面,此刻在狂风的作用下撞击堤坝,并掀起数米高的浪花。这张照片拍完,威马车和拍照片的我就被飞腾起来的海水浇了个湿透。

你以为我摆拍?呵呵......



这种大风大浪何须摆拍?随便换个角度,秒秒钟就又是一张。



一二三四,狂风大浪,换个角度,再来一次。这张的激起的浪花更高,至少是三辆威马车的高度,还不止。



由于冲上来的海水很多,路面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水,正好顺便给大家做一个威马的涉水测试。

大概三百米的涉水路段,无论是长度还是水深都不低于国标对纯电动汽车的标准,我们不仅很轻松的“玩”过来了,并且在之后全天的试驾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异样。



这已经不是涉水测试了,已经被我秒变成“玩水试验”了。你们猜车后面那道水柱是怎么冲起来的?

好吧好吧,不能再玩了,还要干正事儿呢。我们离开了积水路面之后,将车开进了洞口区,也就是那个遍布高山的外岛。既然今天的天气不能测试最理想状态下的续航,那么我们换个方向。今天我们模拟驾车外出郊游,并且要走不少的盘山路,以及开车真正爬几个山坡,看看在威马EX5在自驾车出游的调价下,续航里程能是什么样的表现。



离开涉水路面之后,我们冒着中雨和大风,前往洞口区,也就是那个多山的岛屿,模拟自驾游的用车状态。



我们驶过海堤路,来到了岛上的环岛路。各位可以看到右侧山上那些,被狂风吹得肆意扭动的树木和植物。



离开环岛路,进入岛中山路,路边护栏上的涂鸦看上去不太像是随性而做,倒更像是“有组织”的作品。



由于岛上多山,所以各种隧道涵洞也是少不了的。



我们找了条山上的路,开始往山上行驶。一路上经过不少这样的小村子。此时的雨基本上已经停了,但是海岛上的风还是那么大。



路边突然出现了一个指路牌,竟然有一个叫海霞军事主题的公园,去看看。威马,我们走!



看到这个揍性的路牌,立刻我就觉得这个村子不简单。



我们的车在山路上一转弯,我嘞个去!那上面是两个什么东西?



放大一些看,我的天,仿真度够高的啊!不会是真家伙吧?

按照微博大V史蒂芬大兄弟的说法,上帝用1天创造了世界,然后用6天创造了河北。现在看来应该还忙里偷闲,留了些时间给了温州人民。



不过一块和路标同款的公告牌,给我们沉痛的一击。停业整治,看来这次我和我的威马,要与听起来就很有趣的景点失之交臂了。



路过这个已经大门紧闭的“军事主题乐园”右转上山,一路爬升再爬升,此时的行驶里程与续航消耗相比,全部超过1:1,爬山对电量消耗还是非常明显的。



再后来,我们已经在不知道是给车走的,还是给人走的路上行驶了。正所谓无限美景在险峰,不知道路过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景色在等我们呢?反正是按照自驾游的方式来测试,续航里程这种事儿就先玩儿去吧~



路过小路之后,原来是一群好看的房子,而且是可以住宿的民宿,估计节假日的时候这里会比较热闹。



而这些房子正对的是一个小号海峡,如果在晴天的时候应该还是很美的,可惜今天大风大雨,海水都和黄河同款了。



从山上下来,我们开始往岛上的市区行驶,毕竟自驾游并不全都在荒郊野外,也是需要经过城镇和村庄的。



进入岛上市区之后,也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也是走走停停的路况。想保持匀速行驶?几乎不可能。



岛上的红绿灯密度也不低啊,几乎走几百米就是一个红绿灯。而且我这个“红灯引力”的体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停车等红灯的机会。

总之,我们今天完全是按照自驾出游的方式,在市区、乡镇和景区内穿梭,并且爬了几个比较高的山丘,也走了一些“不寻常”的道路。到最后,我都差点儿忘记我们是在测试续航,而是真的误以为我是放了一天假,开车出来玩耍。但随着天慢慢变黑,我知道该是我们回去的时候了。



就在回去的路上,看到退潮的海湾里有这一大片一大片的排地,有谁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养生蚝?那泥沙也太多了吧。



而且好像还有人踩着类似小船一样的东西,在泥地上行走,并且不时停下来在泥里翻找着什么。



现在雨也停了,风也小了,早上还大浪冲上堤岸的海水,现在也退潮变成泥滩地了。我们即将完成今天的续航测试,留张车辆的定妆照吧。

为了避免昨天那样,距离工厂还有不少距离就趴窝的惨剧,而且今天工作人员信誓旦旦的向我们保证,刷新量产车版本的三电系统,至少可以供我们跛行20至30公里以上。所以我们决定在续航里程表显至少还有20公里的时候,就往工厂方向行驶,在工厂附近的开发区道路上行驶,直到趴窝,这样我们自己推车就可以回到工厂还车了。



在回工厂的途中,我们还经过了威马给工人盖的宿舍楼。偷偷看了一眼,好像是两人一间,而还有空调!比不少大学的宿舍条件都要好很多啊!



宿舍楼下的停车场平均2个车位一个特来电的慢充桩,据说今年底会通电接通。



就在累计里程达到682公里的时候,车辆进入跛行状态。跛行7公里至689公里时仍然可以继续跛行。

这一表现与昨天仅跛行2公里就趴窝截然不同,验证了今天车辆软件全部重刷的信息。由于在我的续航验证标准里,跛行会被排除在正常的续航里程数据之外,并且时间已经比较晚了,接近要求归还车辆的期限,因此我们决定停止跛行,将车跛回威马工厂还车,结束这次为期两天的续航里程测试。

还车之后,我们拜托威马的工程人员在厂区内进行跛行测试,最终回复结果是还坚持跛行了将近20多公里,加上我们之前跛行的7公里多,威马的跛行基本上可以接近30公里左右。



我们最后将车停在温州威马工厂前,拍下今天最后一张测试照片。



这是今天的续航里程记录,续航里程为314公里。

总体来说,第二天八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接车的时候并非满电,并且还车时仍然还有继续跛行的能力。并且今天的天气状况,以及我们选择的路线也都是极耗电能的路线。所以这样要强调,我们的这个数据可以说是威马的底线了,也可以说是最差成绩。各位购车之后正常驾驶的数据,几乎不会比我们这个数据还差了。所以,我们这个数据也可以叫做“放心底线数据”。

花絮

测续航怎么能不测充电,我们第一天在测试续航的时候,经过一个国家电网在温州市区内建立的快充站。看到里面有空位,我们就忍不住进去测试了一下充电。



我们把车停到国网快充桩前,准备进行充电测试。



虽然是测试用的工程车,但充电部分是完全跟量产车一致的。将快充枪插入车头的快充接口,并在电桩上扫码启动充电。



这是一个功率120kW的国电快充桩,威马开始充电后,可以爬升到电流109A,电压352V的水准,算是还不错。



为了避免充电对我们的续航测试有影响,我们充了不到2分钟,在电流平稳并确认不跳枪后,就停止了充电。

我们把车开出充电站之后,停在一旁打开空调、暖风、用点烟器给手机充电、开最大音响...反正怎么耗电怎么来,目的是把刚才充进去的那1.16度电耗掉。直到续航里程数据与充电前的数值一致后再出发,确保续航测试的准确和一致性。



将车停在充电站外,用尽所能将刚才充进去的1.16度电耗掉。这时候突然让我想起了减肥阶段吃大餐,为了将这顿大餐的热量消耗掉,需要在健身房多跑几个小时。真是zuo啊!



而再上路之后,这种逆行冲过来的对头车,彪悍而无迹可寻的电动客运三轮车瞬间又成了我们测试过程中需要防范的主角。

总结

平心而论,我们给出的测试数据其实对威马并不算公平。因为这次续航测试只有一辆车,威马找了几家媒体分别进行单独测试。我们电动生活是第一个到达温州并开始测试的,而测试用车之前一直在工程部门进行试验,交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没有进行任何标准化整备。或许也是因为他们对车辆的续航十分自信,并没有想到未整备的车型,对续航里程有非常大的干扰与影响。

我们知道,影响续航里程的几个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风阻、重量、滚阻、车况、胎压、天气状况以及驾驶风格。而我们测试的这两天,每一个因素都非常不利威马的续航表现

风阻:第二天的天气十分恶劣,顶着大风预警以及7级顶风,我们行驶在充分暴露的海岛和海堤公路上。

重量:绝对满载测试,车载三个成年男性,其中两个是胖子。行李舱里放了差旅行李,而且是满装。这个标准绝对超过了国标在做续航里程时对车重的要求。

滚阻:车辆在工程测试状态就交到了我们手里,各种驱动部件频繁拆装测试,但没有做四轮定位就开始测试。标准胎压2.6,但第一天只有2.3。这些都是增加滚阻的主要原因。

车况:NS状态的工程样车,而且在我们提车的前一天晚上,还处于主要部件被拆卸检测的状态。中间还经历了量产版软件刷机,所以车况其实并不处于良好状态,几乎等同于开了三至五年的二手车。

天气状况:前文各位已经看到了,我就不赘述了。本身海边风大就是常见现象,再加上大雨和大风,完全是在蹂躏威马这台测试车。

驾驶风格:两个人分别各自驾驶一天,对威马的最佳续航时速并不熟徐,并且都是正常驾驶方式,完全没有节能驾驶的意识。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说所有最差因素都集中在了这次续航测试的威马EX5车上,得出这样看似较低的数值也就情有可原了。

就在我们回程之后,得知威马工程师知道我们的测试结果后大为震惊,发奋对车辆进行了彻底的整备。不仅做了四轮定位,更换了量产车使用的米其林轮胎,并且还对所有的软件进行了检查,优化调整了所有的行驶参数,与量产车标定完全一致。最后在我们离开温州之后,威马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自己得出一个新的结果:整备后的威马EX5,行驶35%市区道路,导航软件记录平均时速20公里/小时;65%高架,平均时速70;全程空调AUTO内循环26℃,最终续航370公里;而且我们后面前往测试的几家媒体朋友,也貌似得出了和他们自己测试接近的数据结果。(这个数据并非电动生活实测得出,请各位注意)

看到这里,我也想请各位读者朋友理性看待,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莫雷特,而开同一辆车,一千个人脚下也能踩出一千种不同的续航里程”。毕竟我们是在车况最差的时候,用最严苛的条件,对这辆车进行了严酷的续航考验。而其他媒体朋友的测试条件可能不如我们这么严苛,体重不如我们沉,乘员没我们多,可能行李舱里没放东西,驾驶风格更加沉稳,路况更加理想,天气条件更理想。所以,如果得到一个比较高的续航里程,也是十分正常的。正如郭德纲先生所讲:“我们这样的非主流负责搞笑,主流的负责教育人”。

最后我的结论就是:我们负责测试最差情况下的最差结果,各位可以用我们的数据作为测试下限,理论上不会比我们的里程还差了。而别家媒体的结果,各位可以认为是最理想状态下的理想结果。而各位车主真正日常使用,续航里程会介于我们和其他媒体的结果之间,这下大家心中有数了吧。

最后,有朋友会问我:“如果是你,你买不买威马?”我倒是想反问:在这个价位区间内,这个车型尺寸,这个配置水平和级别,你还能找到别的车么?比威马好的都比为马贵不少;跟威马价格差不多的,参数数据却都不如威马。可以说,你用一个双层吉士汉堡的价格,买了一个巨无霸,还送中薯和小可。这种超值套餐换做是你,你买不买

2023-12-16

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