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非洲掠夺者越野车的越野能力?,

非洲黑人酋长们凭什么没发大财

零七年的时候,迎来了废奴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一些人觉得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该对奴隶后裔正式道歉,并进行补偿。但英国却表示,只对自己曾经参与过奴隶贸易感到惭愧,并不会对奴隶后裔正式道歉,也不会对其进行相应的赔偿。

这样一看,好似是英国高傲自大,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英国人自己觉得他们还是很有理的,而且不考虑“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一点的话,那英国的做法一点都没错。原来,黑奴贸易的参与者除了英国等西方国家外,还有非洲的黑人国家,而且在废除奴隶贸易的时候,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就是他们。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黑奴的历史。其实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之前,黑奴就已经出现了,主要参与者就是当时的波斯以及阿拉伯国家。当时欧洲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在航海方面最远也开不出地中海,所以对撒哈拉以南的黑人世界接触很少。

反观阿拉伯国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发育得较早,而且在地理位置上面也很容易接触到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阿拉伯人获取黑奴的方式普遍以掠夺为主,直接靠战争来抓捕当地黑人。

被抓捕的黑人便会被贩卖回西亚,充当劳动力或是随从。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黑奴市场就设立在了桑给巴尔,一个位于非洲东部的岛屿,这是当时的海运交通要道,一部分黑奴也经此地被阿拉伯人运往了亚洲等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阿拉伯国家曾经使用的黑奴并不比美洲少多少,但从今天来看,西亚并没有什么黑人。其中的原因是因为,阿拉伯人喜欢给黑奴进行阉割,所以基本不会留下后代。

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航海业逐渐发展了起来,对世界的接触也多了,随后又开始向美洲进军。在这一过程中人口成为了欧洲殖民者的一大难题,所以西方殖民者就将目光放在了依旧处于原始阶段的非洲地区。

一开始,贩卖黑奴的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他们对美洲主要是以掠夺为主,所以用不到太多的黑奴。待英法等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之后,殖民者已经开始经营美洲。既然是经营,那就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就繁荣了起来。

久而久之,奴隶贩子开始将利益最大化,在大西洋两岸建立了三角贸易。带着武器或生活用品从欧洲出发,抵达非洲西海岸后,用这些东西换取黑奴,再将黑奴贩卖至美洲换取美洲特产,最后返回欧洲。航程大约半年的时间左右,但可以从中获取的利润却够奴隶贩子吃几年的了。

一般情况,一提到黑奴贸易我们就会想到西方人在非洲村落烧杀掠夺,然后将精壮劳动力都绑走。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奴隶贩子多是私人性质,非洲就算再原始也是有抵抗能力的,而且当时西非也已经出现了数个黑人帝国。

所以就像三角贸易的中间环节一样,奴隶贩子获取黑奴的主要方式是靠交易。而跟奴隶贩子交易的则正是黑人势力。

非洲原始部落繁多,之间也经常会爆发战争,输的一方必定是家破人亡,然后幸存下来的都会成为获胜方的奴隶。在非洲逐渐出现国家之后,这种现象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得规模更大了。换一个角度来看,最先涉及黑奴的其实就是黑人。

也就是因为非洲这经久不衰的奴隶制,让欧洲人看到了商机。而非洲的奴隶主是什么态度?他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商机,自己手里黑奴多的殉葬或祭祀都用不完,不如和欧洲换些武器弹药,因此奴隶贩子和非洲国家以及部落的贸易关系就这样愉快地建立了。

很快奴隶贸易成为了西非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位于今日贝宁的达荷美王国。存在时间为1600年到1894年,涵盖了整个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鼎盛时期。为了获取更多的财产,达荷美等西非国家不断对周边国家和部落发动战争以获取奴隶,然后等着奴隶贩子的船到来就行。

当然,黑人不光是“供货商”,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参与进了奴隶贩子的行列中,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就像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那样。同时,在黑奴眼里,黑人奴隶贩子才是最可恶的存在。

到了18世纪的时候,开始出现了反对奴隶贸易的声音,而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利润也远不如之前,所以一些曾经参与奴隶贸易的西方国家开始了洗白工作。1792年的时候,丹麦成为了第一个禁止奴隶贸易的国家,而贸易规模最大的英国则在1807年终止了奴隶贸易。

不光是书面上的禁止,英国还组建了“预防舰队”,防的就是黑奴贸易。据统计在1807年到1860年期间,预防舰队一共捕获了超过1000艘奴隶船,释放了十万多黑奴。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便是一部分非洲国家,比如说前文提到的达荷美,眼看收益渠道没有了,达荷美的国王哥祖向英国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私下联系奴隶贩子,有的时候,直接派出本国的黑人奴隶贩子前往美洲。

最终在被不断地施压下,哥祖才收敛了起来。这还算是好的,部分非洲国家甚至因为废除奴隶贸易与欧洲国家发生了战争。

综上所述,黑奴的不幸遭遇还真就不是欧洲国家单方面造成的,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毫不犹豫地对同胞下手,理应被世人唾弃。当然,英国等欧洲国家也不可能脱得了干系,还是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就是因为他们的不合理需求,才造成了这一惨剧的发生。

我们谴责奴隶贸易这种血腥交易的同时,有个问题值得深思:依靠奴隶贸易,白人淘得工业革命的第一桶金。在黑人奴隶“产地”非洲大陆,贩卖黑人奴隶的非洲酋长们,为什么没有借助奴隶贸易走向富强之路呢?

是阴险狡诈的欧洲白人欺骗了淳朴善良的黑人兄弟,用不值钱的小商品换到了价值不菲的奴隶资源吗?考虑到奴隶贸易一开始的确是个暴利行业,白人欺骗黑人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奴隶贸易对于欧洲白人来说是暴利行业,对非洲酋长们来说何尝不是?非洲酋长们只需要带人去抓一些别的部落的黑大回来,就可以换回枪支、烟草、酒以及特殊的货币——贝壳。

从经济角度讲,枪支、烟草等商品,如果让非洲酋长自己在非洲生产,成本太高昂了,以他们的科技水平,甚至根本生产不出来。如果非洲酋长的奴隶抓捕和贩卖生意可以用货币来量化的话,毫无疑问,他们所从事的交易绝对是暴利,其利润率不逊于欧洲那些奴隶贩子所获得的。

而且,对欧洲白人来说,枪支、烟草、酒也都是好东西,普通白人不见得能经常使用或享用。贝壳虽然可以一船一船地从印度洋运来,却也需要运输成本。

再说了,黑人兄弟也没那么好骗,他们也会判断某种商品值不值自己手中奴隶的价钱。

后来,当欧洲白人奴隶贸易的利润率下降的时候,非洲酋长们的利润率估计也在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抓捕黑人奴隶的难度增加了,各个部落都提高了警惕,不会轻易被抓。换个冷血的经济学说法,奴隶贸易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

非洲酋长没能发大财,没能富国强兵,似乎怪不到狡诈的白人头上。

真正的原因要从经济模式上寻找。非洲酋长的经营模式是掠夺式的,抢夺别人的财富(含劳动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经营模式是“零和游戏”甚至“负和游戏”,一个部落财富的增加,是在另一个部落劳动力减少的基础上的,而且抓捕黑人的行动也伴随着武装冲突,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非洲整体的财富并不会积累和增加,甚至会降低。

反观欧洲白人,他们获得黑人奴隶后,用于种植园和矿山,生产糖、棉花、咖啡等经济作物和开采矿石,这是一个利用劳动力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是一个可以长期经营下去的产业,能够长久地带来财富。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只要能够活下来并繁衍下去,那些种植园主就能够自己“生产”黑人奴隶了。供给增加了,就减少了对非洲黑人奴隶的进口,奴隶贸易的利润率必然下降。欧洲白人也好,非洲酋长也罢,他们能否长久地发财致富,并不取决于奴隶贸易的利润率是高还是低,而是看经营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从奴隶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到,掠夺式的经营模式虽然贯穿了人类历史,从远古的游牧民族袭击农耕民族,到后来的海盗旗飘扬四海,再到近现代的许多掠夺战争,这种经营模式的确让某些掠夺着获益了,却并不会让掠夺者长久地获益。

面对近代以来欧美列强的经济崛起和政治崛起,我们当然要谴责他们用血腥的手获得的利益,但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应该看到,他们建立了可以长久创造财富的经营模式。非洲酋长连白人的经营模式也没有照猫画虎地移植到非洲。白人无法适应非洲的热带环境,又有疾病的威胁,才没选择在非洲本地直接开辟种植园,而是把黑人奴隶运送到美洲大陆。这本来应该是非洲黑人的机会,他们比白人更适应非洲自然环境,对非洲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更强。如果当时某个非洲部落能够引入种植园的经营模式,在非洲种植棉花、咖啡、甘蔗等经济作物,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说,会比美洲种植园更有优势。

如今,非洲大陆遍布着种植园,可是时过境迁,那些曾经风靡全球的种植园作物,只能算是初级产品,卖不上什么价钱。“可恶”的欧美白人又玩出了深加工和品牌战略之类的花招,咖啡豆是非洲产的,但雀巢公司却是瑞士的。

参考资料:《航海、财富与帝国:从经济学角度看世界历史》

2023-12-06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