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通用汽车公司选择这样的组织结构?,

理想汽车的成功秘诀,不是汽车,而是产品,是场景和服务。

一、造车新势力,理想已崭露头角

曾几何时,提到造车新势力,大家想到的都有谁?

除了蔚小理,还有哪吒、威马等等,而威马绝对可以算是鼻祖之一了,如今也over了。而一开始凭借P7大放异彩的小鹏,如今颓势不改,就看即将上市的G6能否扭转局势了,如果还不行,那小鹏真的危险了。蔚来,前几天也是宣布全系直降3万元,不过整体上蔚来还算是稳扎稳打。

理想汽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销量增长的势头就越发的突显,如今轻松月销过2万,上个月5月份达到2.83万辆,这个月前两周销量依然是新势力中top1。

理想,已经崭露头角了。

可是,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尤其是喜欢车的人,完全不理解,这样一款增程式汽车,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尤其是商场里,我相信很多人亲眼所见的就是,理想的展台比其他家都热闹,展车也几乎一直都有人来咨询或试乘感受。

借此势头,李想把理想汽车的短期月销目标定在了4万辆,而且短期目标是稳稳站住这个数字,然后继续高攀!可能有人质疑,就凭大家都不碰的增程式,它即使卖得再好,还能高攀到哪里?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就真的低估了理想了。

你们都知道新势力或者互联网造车企业,都是代工对吧,比如蔚来和江淮、华为和小康等等。而理想是其中为数不多,拥有车厂和制造资质的企业。没错,理想有自己的车厂了,而且理想的第一台纯电车,就会从新厂子里制造生产!


二、理想汽车的成功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篇文章的重点,我是想站在汽车行业从业者的角度,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跟大家聊聊,理想汽车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就从两点跟大家聊,一是李想最近的发言,二是从理想汽车这个产品的角度好好聊聊。

首先,关于李想最近的发言,就是他在微博上讲理想汽车驱动力的那番言论,当他提及对于竞品车型和企业的深度研究与学习,尤其对华为问界的描述,从我个人角度来说,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李想。因为,他的言论和总结,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企业家,一个有情怀的产品经理,一个尊重“敌人”的战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其次,我拿理想L9这款产品,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理想成功的原因都在哪里。

我们就从L9的发布会说起,不过发布会过程我不赘述,我就讲讲这场发布会让我内心被触动的几个点。

1. 我媳妇儿居然陪我几乎一起看完了发布会。

这个为什么会让我如此惊讶,因为我媳妇儿属于对电子产品和汽车类产品一点不感兴趣的人,就连买手机都让我帮她选,而我相信很多女生都是如此,至少对汽车没那么感兴趣,至少对于汽车发布会不会感兴趣。

而我媳妇儿之所以能跟我一起看完,完全是因为理想L9的发布会上,几乎没有讲太多关于汽车技术的理工科内容,全都是围绕着司机、妈妈、孩子,讲你的生活,讲你各种出行场景下的需求和L9能提供给你的服务,就像是给你讲故事一样。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跟爸爸(我们假定爸爸是司机)的相关性不是最强的,反而强调的是妈妈和孩子,强调的是家庭,然后就围绕着家庭出行的各种小场景,配合唯美的图片和视频,让你不由自主的代入其中,那这样的故事一定是更具感染力的。

所以,我媳妇儿自然被吸引了,也自然看完了全场,这是让我惊讶的一个点。

2. L9发布会全程都不是在讲车,而是讲出行和服务,再讲产品。

然后我们看看李想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L9全程大概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上来讲的就是空间,它不是车,而是空间,而且是一个舒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累了有按摩座椅,有腿托放松,有给孩子写作业和吃饭的小桌板,有冰箱,还可以给小baby热奶,还有大床模式,一家子都可以休息。它就是一个移动的舒适空间,新风、香氛、隔音、静音电吸门、氛围灯,这一切都在给你的这个空间创造最佳的体验。

第二部分,简单概述L9的底盘、动力、续航等,毕竟它还是一辆车,然后最后李想又是用了一句让所有人听得懂也体会得到的概述总结“对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而言,增程电动四驱是家用SUV的最佳解决方案”。怎么样,一点不像比亚迪那么理工科对吧(我这里不是贬义,各自侧重点不同表达风格不同而已),而且李想再讲他们如何通过技术防止晕车时也用了一句话概述总结“专治各种晕车”。是不是有点老罗的感觉,就是“讲人话”,会讲话,懂用户。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也是结合各种视频,来讲述理想汽车的安全性,聚焦安全,毕竟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既然李想一直在强调它的空间属性,甚至是房子属性,家庭属性,那么安全就是它的基础,所以这一部分也同样深得人心。

第四部分,算是L9的高超吧,重点讲的就是前排大屏,后排超大高清娱乐屏,各种高大上的前后排互动和收拾操作,看大片,配合整车定制的音响系统超爽。并且还演示了你还可以在车上,用那块高清大屏接Switch和PS5来各种超A大作。

怎么样,你觉得通过这四部分,它还是一个汽车发布会吗?完全不是,李想压根就没把它当作汽车,他就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李想所表达的是,这辆车首先是一个空间产品,其次还是一个智能化消费电子产品,然后它顺带才是一辆车。他整场发布会下来,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空间和家庭。他在反复论证,家庭成员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舒舒服服地把时间花掉,这种讨论问题的视角,让驾驶者以外的用户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尊重。

很多男人对SUV有一种天然的偏爱,花30多万买辆SUV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如果要50万可能不太容易接收了,尤其还是国产SUV。理想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男主、女主、孩子,甚至二娃、三娃都拉进决策层,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这50万花的真TM值!

3. 发布会后的反思。

李想曾说过,理想汽车未来的产品定位,依然是以家庭用户为中心,即使将来理想推出20万级别的SUV,那些针对家庭用户体验的部分,比如四块屏幕、大六座、导航辅助驾驶依然会是标配。

关于市场预期,李想也说过,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最终的格局,是很多企业并存。但是,他并不这么看。他觉得汽车行业最后会变得像手机一样,4到5家公司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在这个预期下,理想的打法将不同于蔚来和小鹏。蔚来是稳健保守的出牌方式,不抱太高预期但确保稳定性。而小鹏是跳跃式的出牌方式,每一款车占领一个全新的市场。而理想的打法是,只押爆品。这个产品只要做了,就必须对这个定位里的其他产品,形成碾压式的优势。

而在产品定位和审视产品的视角上,李想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规模很重要。也就是,在开始做之前,你就要先想好,要做到多大的规模。应该先讨论规模,其次才是技术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商业的变化、竞争的变化。就像著名的复杂科学家杰佛里·韦斯特说的,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归根结底,都体现为规模的变化。比如,生命的成长,本质上是细胞变多。再比如,公司的成长,本质上是用户变多。

而对于理想汽车,一旦切换到规模视角,很多问题就有了答案。

首先,要不要平台化?要不要提前布局供应链?答案是,一定要。就像苹果、华为一样,最后交付的每款产品都不是单独研发的,而是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上做交叉,就像拼积木一样。因为只有平台化,你的产能问题才能解决。美团王兴曾经给李想算过一笔账,假如扩大生产规模,损失无非是因为提前建工厂浪费一两个亿。但假如市场增长,供给没跟上,损失的就是几十亿几百亿。

其次,是在这个平台化的前提下,你要知道哪些一定要自研。比如,对理想汽车来说,电池和面板都属于越通用,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因此不碰这些。而智能传感器,虽然有稳定的供应链,但自己做能降低成本,因此会灵活看。而能给产品带来差异化的部分,比如超大屏的HUD、空气悬架,还有一些核心芯片,这部分就必须得自研。

另外对于理想这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组织结构,它们早早就建立了矩阵型组织,这一点,小鹏真的是比理想差太多了。

矩阵型组织的核心,是多目标互锁。首先,公司大了,你会发现它变成了一个多目标系统。比如,创新部门做了一款新产品,但对于销售部门来说,卖老产品,市场成熟,认可度高,更赚钱。你看,创新部门和销售部门,虽然身处同一个公司,但它们的目标却不一样。而矩阵型组织的本质,就是要让这些目标互锁在一起。

比如,销售部门的人,在接受销售部负责人考核的同时,也接受创新部门的考核。而在考核指标上,创新部门可以增加权重,比如卖出一个新产品,业绩按照十个老产品算。这么一来,很多部门,都既有纵向的考核指标,也有横向的考核指标。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看起来就像一个纵横交叉的矩阵。这么做的好处是,组织内的每一个目标都被顾及到,整个组织没有明显的短板。

李想通过洞悉最广泛的用户需求,超越了产品本身,更多的聚焦于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和体验上,他精准的抓住了用户、场景和需求,他深知用户需要的是钉一个钉子这个服务,而不是要一个锤子这个产品。


三、结

产品,是用户难题的解决方案。

这句话看着简单,但绝大部分公司和产品经理在谈到产品的时候,其实都忘了用户难题,而是不自觉的围绕着自己习惯的领域习惯的思维方式去干自己擅长的事。所以,很多人把产品迭代,最终完完全全变成了功能强化、功能堆叠,功能升级,而唯独看不到用户真正的痛点是什么、需求是什么。



#世界车中国造#

2023-11-03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