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亚迪汽车缺少汽车芯片?,

比亚迪又现大手笔!强力回应台积电,大陆也可造芯片


估计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多月后,哲库竟然传出“复活”消息。已经有前员工透露,目前已经与多位哲库员工进行沟通,看是否愿意回流到OPPO从事芯片IP领域。

并且还透露:“流片下个月就会回来!”如果点亮进展顺利,这款自研芯片原计划将会在OPPO明年3月发布的手机中使用。不过,最刺激还是脉脉上的传闻。



传闻称,另一拨哲库前员工重组团队做车载芯片,“听说比亚迪正在与该团队接洽投资事宜,比亚迪大概率想做座舱芯片。

当时,我们就把哲库的倒下比喻夸父,为芯片留下的桃林。没有想到这片桃林盛开的那么快。在新能源下半场,比亚迪终究还要磕芯片。




王传福曾表示“我当年要是不造车的话,就造半导体。”早年的张忠谋就对大陆喊话过,希望将芯片代工业务交由台积电来完成,而大陆可以专注于好的芯片设计。技术狂人的王则回应说:“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言下之意,就像台积电能够制造芯片一样,比亚迪也有相同的能力。事实上,在比亚迪开始汽车业务的同时,他们确实已经开始了半导体研发之路。

纵观比亚迪半导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为自家汽车业务打造辅助的奋斗史。可现在,这个情况貌似会有所改变。



比亚迪早在04年就成立了微电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比亚迪半导体。经过在其他业务的韬光养晦,近年来开始大秀肌肉,打破了国外巨头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垄断。



发展历程中,比亚迪半导体逐渐积累起来了几乎全套的车规级半导体的供给能力。在功率半导体业务上,比亚迪半导体打通了芯片设计到落地。

另外,在IGBT领域,比亚迪更是19、20连续两年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器厂商中全球排名第二,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仅次于全球龙头英飞凌。


IGBT晶圆 | 比亚迪半导体官网


虽然尺寸小巧,但IGBT在新能源汽车中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宛如车辆的"中枢神经"。IGBT直接影响电动车功率的释放速度,负责控制直流和交流电的转换,并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决定着驱动系统的扭矩(加速能力)和最大输出功率(最高速度)。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汽车电子装置的"CPU"。并且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汽车的行驶距离和速度。



同时,IGBT约占整车成本的7-10%,是除电池以外成本排名第二的元件。早在08年,比亚迪半导体就以1.7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宁波中纬6英寸晶圆厂,从而开始了车规级IGBT芯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比亚迪半导体收获如此业绩与其"富二代"身份密不可分。根据公司的招股书显示,18、19和20年,比亚迪半导体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分别为9.1亿元、6.01亿元和8.5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7.88%、54.86%和59.02%。

如此高比例的关联销售,使得比亚迪和比亚迪半导体就像是母子关系,现在,这个比亚迪亲手养大的孩子,该学会断奶了。



从比亚迪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比亚迪半导体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建厂扩产,提升芯片的产能。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笔启动资金了,所以早在20年,比亚迪就启动了半导体业务独立上市的相关筹划。直到去年年初比亚迪半导体首发上市成功过会,成为22年首个在创业板顺利首发过会的半导体企业。

但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22年底,比亚迪却突然宣布终止比亚迪半导体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的计划。



所有人都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告一段落。突然终止IPO,官方表述里的原因,讲得非常具体:晶圆产能跟不上新能源汽车销量,现在要优先搞产能。



并且,在最近的比亚迪业绩会上,董事长王传福也解释了终止比亚迪半导体上市进程的原因。他表示,比亚迪半导体的独立性下降就是太依赖比亚迪总公司,这也是终止上市的原因。



首先,就产能问题来看,比亚迪半导体目前主要集中于晶圆生产,并且仍未完全摆脱对代工和外购的依赖。每当我们谈及,比亚迪半导体的采购,都会看到以电子元件为主。这是因为比亚迪半导体采取了Fabless模式,特别在传感器和集成电路方面。然而,有趣的是,据实际采购情况显示,采购金额最大的竟然是晶圆。



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那为什么会出现对外采买的情况呢?最浅显的原因是技不如人。研发投入和积累不足,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市场尤其是晶圆生产,主要被来自美日韩台的少数大公司垄断,这就像是“带着脚镣跳舞”。



比亚迪的晶圆生产其实来自其在08年收购的,中纬积体电路(宁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宁波半导体。这家公司原本被寄予厚望,一度认为是浙江半导体的未来,但后来却陷入了困境。


宁波保税区比亚迪半导体晶圆测试线


虽然比亚迪半导体对其进行了分次投资,但他们引进的生产线都是台积电淘汰下来,已经使用了近20年的设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生产线频繁出现问题,机器故障难以解决,导致每月晶圆产能仅为一万片。最终,由于无法实现盈利平衡,宁波半导体宣告破产。

所以,尽管比亚迪半导体确实拥有晶圆生产能力,但该部分产能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曾四度被按下“暂停键”


而就王传福在业绩会上,提到的独立性问题,比亚迪半导体分拆前也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审查和问询。而所谓独立性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比亚迪半导体是否离得开比亚迪?能否有外部客户和需求?


比亚迪五大研发及制造基地


但坦率地说,比亚迪半导体目前不是无法向外部供应的问题,而是比亚迪这个最大客户已经超出了其承载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能怪比亚迪的车销量太爆了。

去年10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就突破了21.8万辆,在全球范围内都难以匹敌。截至22年底,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40万辆,同比增长了159%。可见其增长速度之迅猛。甚至未来可能会出现一批围绕,比亚迪供应链而产生的"迪链“如此情况下,谈何独立性?



在供货方面,比亚迪半导体一直以比亚迪爸爸作为主要客户。根据比亚迪半导体的招股书数据显示,18年至20年期间,但是比亚迪的销售额贡献就超过50%。

虽然比亚迪半导体已经进入了一些供应体系,如小康汽车、宇通汽车、福田汽车、等厂商,但这些并不算主流乘用车企。显然,过多依赖内部供应链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的竞争力。



从二级市场赚钱 ≠ 从行业赚钱,尽管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但它也是一个典型的长周期行业。对于比亚迪半导体这样的新兴玩家来说,他们将面临许多考验。 半导体业务背后,还是有比亚迪触角难以深入的地方。华袍里的虱子,总是躲在问题背后。

散步在剪不断、理还乱产能逻辑嵌套之下,比亚迪半导体在架构整合上弥漫“遥遥无期”的味道。就是这种种形势的束缚之间,比亚迪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第三条路线的规划刻不容缓。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王传福说。自动驾驶芯片,被喻为芯片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吸引了一大批芯片厂商和车企的布局,但其研发成本、技术壁垒与同行竞争的“三高”也劝退了无数进军者。

关闭哲库的事件也为业界提供了警示,很多车企认识到了跨界芯片的不容易。“有念想与动手之间,比亚迪选择了后者。而这,也是比亚迪摆脱以上束缚的第三条道路。


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中专利最多的企业


就在这个龙争虎斗的赛道,按照比亚迪有了自己规划,可以通过在车芯上的活力,把供应链,技术,产量的限制带出画地为牢的迷宫。



在座舱硬件上,相比于其他车企的中高端车型使用高通旗舰级处理器(8系列),比亚迪在旗舰车型汉的车机上采用的仍是中端处理器(6系列)如果说OTA能力和硬件配置还可以通过缩短开发周期、加大投入来改善,那么座舱芯片带来自动驾驶短板的解决则不在一朝一夕。

因此,为了弥补智能化方面的不足,比亚迪一直在扩大自研软硬件团队,以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这或许就是比亚迪招募哲库的优秀毕业生,大材小用的原因。



比亚迪在这股领域的发力,早于21年就已经开始。21年,比亚迪推出了自研操作系统BYD OS,并开始整合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供应方案。同时,比亚迪还投资了供应商地平线、激光雷达供应商腾聚创以及解决方案商Momenta。

22年,比亚迪还与百度合作为其提供ANP(城市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和百度地图,并宣布与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英伟达进行合作,计划未来采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



到了今年,比亚迪则继续加大力度,确定在第三季度将在新一代王朝和海洋网部分车型中装备NVIDIA DRIVE Orin芯片。该芯片支持深度学习和视觉加速性能,整体算力高达254 TOPS。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其他知名新势力如理想L9和蔚来ET7也采用了相同算力芯片。这次使用Orin芯片基本填补了比亚迪与同行在智能驾驶硬件方面的差距。



另外,比亚迪最近的投资方名单,还参与了百度旗下造芯公司昆仑芯的B轮融资。昆仑芯起源于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门,近年来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

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门于21年4月完成了独立融资,估值约为130亿。随后,该部门分拆出来成立了昆仑芯公司。在21年8月,昆仑芯2面世。

该芯片基于百度自研的第二代XPU架构,采用7纳米制程,并配备GDDR6高性能显存。每瓦算力达到1.07TFlops,整体性能相较上一代提升了2-3倍,并实现了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芯的两代产品设计时间都不超过一年半,并且均一次流片成功。“搞战略”出身的王传福,此次百度一下直接入股,前瞻性可谓是拉满了。


比亚迪孵化了六大研究院


同时,比亚迪内部对智能驾驶芯片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大。为了整合分散在不同体系内的智能驾驶研发资源,比亚迪规划院的智能驾驶研发负责人王欢已经离职,而其负责的智能驾驶开发部门则被分拆整合。



这一调整始于去年底,旨在使比亚迪能够更好管理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资源。据了解,韩冰是该调整后负责电子集成部门的负责人,之前他曾在德尔福国内从事中间件和底层系统等开发工作,因此,比亚迪对他的能力非常看重。

通过统一芯片与算法业务,比亚迪加快了智能驾驶自研步伐,这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



但是目前,在车载芯片领域,尚未发现既低成本、低风险又高性能的方案。无论选择何种路线,都需要付出代价。对比亚迪半导体而言,在车规级芯片领域,除了依靠硬实力外,软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比亚迪的销量是其软实力的证明。芯片行业是竞争壁垒极高的寡头格局行业,一旦企业获得先发优势并积累大量出货量,就能够分摊研发费用。比亚迪拥有稳定的自用订单,这给予他们投资车载芯片领域的信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亚迪有希望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除了销量,比亚迪还具备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进入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必要条件。拥有充足的订单和资金作为支撑,比亚迪具备了参与该领域的外部条件。



但这些,显然还不够,还要会挖人。芯片的技术门槛,决定了其对研发人员的要求极高。以特斯拉为例,马斯克在16年1月从AMD挖来了传奇人物Jim Keller,并于2月从Apple招聘研发总监Pete Bannon。与此同时,一位来自AMD的谷俊丽也加入特斯拉FSD团队,带领Autopilot硬件工程团队并组建机器学习小组。



行业专家李星宇就指出,人才是研发自动驾驶芯片的核心要素。可以说,这些顶尖芯片人才在马斯克的吸引下齐聚一堂,为特斯拉成功研发FSD奠定了基础。同时,BOSS直聘也显示,比亚迪去年就在招聘“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高级硬件专家”,定位“ADAS开发”“SoC级芯片”。

而此举能否帮助比亚迪挖到更顶尖级人才,还需拭目以待。这取决于王传福的魅力,更取决于比亚迪的决心。本次果断下手哲库的人才就是一次决心的体现。



比亚迪对外展示的使命是Build Your Dreams——成就你的梦想。显然,只有,加快技术迭代,只有,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在全球市场中具备影响力,王传福在19年前埋下的种子才算真正结果。

2023-10-31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