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如何计算与分析?,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制度、流程、体系、岗位、模板、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图书、文案、报告、技能、职场等内容,采购供应链俱乐部积累免费与您分享!



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呢?具体说来,包括4种方法,分别是先入先出法、后入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总体来说,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各有特点,是从不同的侧重点对库存进行计算,其结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库存的健康水平。本节就以这4种库存成本计算方法为核心,解读库存成本的计算技巧。

先入先出法

先入先出法指的是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库存成本的先入先出法的计算方法是:首先,按照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所发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最后,计算发出存货和结转存货的成本。

例如,假定当前库存为0,10月1日购入A产品100件,2元/件;15日购入A产品50件,3元/件;23日销售发出A产品4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按昭先进先出的计算方法来看,先入库的材料先取里,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是按照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价格成本来计算的,即先购入先销售。

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是假定库存内存放时间最长的货物,期末库存则是最新入库的货物,先入先出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且必须先发出的商品,比如,对日期要求严格且易变质的生鲜产品。

采用先入先出的计算方法核对货物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无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比如,购进批次多但单价各有不同,其计算工作就比较复杂,所以,先入先出的库存成本计算方法比较适合经营品种相对简单的企业或工厂。

从货物价格来看,先入先出法也适用于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的货物。假设入库货物的单价呈略微下降的走势,那么,从计算方法来看,先入先出方法中的期末存货余额则可按照最后的进价计算,若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或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则该库存成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

基于以上计算,公司期末存货的账面价格反映的是最后购进的较低的价格,从谨慎的原则来看,先入先出法可以抵消物价下降的不良影响,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避免了存货资金虚高导致企业账面资产虚增。

在实际的库存成本计算中,先入先出法有自身的优势,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处于动态涨跌,如果物价上涨过快,先入库的货物的存货成本比较低,而后入库的货物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先入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

但实际的销售价格是与最新的市场价格持平,这样增加了销售额,利润也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际上是由于存货造成的“利润”,这进而增加了企业税赋负担,投资人分红则因此增多。

如果企需要融资,那么,这样高利润的账面信息无疑会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增强其投资信心,也反映了领导者的业绩能力和水平。当然,虽然先入先出法有这些好处,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要坚持谨慎原则,毕竟虚增的利润并不是企业的真实账务信息。

另外,在库存成本计算中使用先入先出法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期末存货的单位成本比较接近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由于本批次货物是按照最先入库的物料成本计算的,所以实际的物料费用可能会被低估,因此,销售此批次货物而得出的利润可能无法真实反映销售情况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虽然先入先出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强的便捷性,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当物料的市场价格上涨时,先入先出法的计算结果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在物价涨幅过快的情况下,先入先出法会虚增加企业利润,增加税收负担,不利干企业的资产运转。

后入先出法

库存成本中的后入先出法是将每种库存物料的期末进购价成本作为计算该物料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实际销售成本时,先按照最后一次购进物料的进货单价计算,当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之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以甲种商品为例,根据其明细账单信息显示,该商品当月销售数量为1300盒,用后入先出法计算该商品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最终的销售成本=

(300x2.80) + (350x2.60) +(250x2.40)+ (200x2.20) + (200x2.00)

=840+910+600+440+400=3190(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为200x2.00=400(元)

从这个举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后入先出法的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在采购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是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所以毛利润也最少。

后入先出法作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之一,是以后入库的货物先发出进行计价的,也就是首先耗用的成本是期末存货的成本,先入库的货物后销售。这种计算方法下得出的期末存货额,在物价波动比较大时,与实际的市场价格偏离较大,无法反映当时的货存的真实成本。但与当时的销售收入相比,可相对直实地反映损益水平。

后入先出法也规定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的物流循环规则,其基本特点是使将售的存货按最近取得存货的成本与其实现的销售收入相配比。与先入先出的计算方法相比,采用后入先出法的话,如果物价上涨比较快,那么,其销售成本和期末现金余额也会比较高。但其期末存货余额、销售毛利、所得税和净收益额都会比较低。

所以,企业可以在预期存货价格不断上涨时,选择后入先出法的库存计算方法,以达到递延所得税支出的目的。当预期存货价格将持续下跌时,适合由后入先出法转为先入先出法的库存计算方法。有些企业本身就是按照后入先出的规则开展实物的收发工作,比如炼油企、,玻璃制造行等。

当然,后入先出法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当企业的库存品种多、规格杂时,使用后入先出的计算方法来对每一项物料进行计算,其核算工作量非常大,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当盘点方式为永续盘存制度时。

另外,后入先出法一般用于期末存货减少时,因此,后入先出法清算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保证每年度存货的采购量不小干销售量。所以,有的企业在发生后入先出法清算的会计期末后会大量采购货物。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叫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或分批实际法,指的是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一批成本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x该批商品的实际进货单价。

例如,某公司在当月生产过程中,领用甲种物料2000件,经确认其中1000件属干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另外700件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剩余300件是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所以,本月发出甲种物料的成本的计算公式是:物料实际成本=(1000x25)+(700x26)+(300x28)=51600(元)。

这种计算方法有利干逐项结转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比较准确,但是工作量较大,适用干直运商品或进货批次少且进货批次比较清晰的商品。

按照个别计价法的话,企业的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采用个别计价法时,按照各类型存货,逐个进行记录,辨别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分别将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也就是说,个别计价法下的库存成本计算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的。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是,所发存货的成本与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准确,合乎事实。但该方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工作量比较大。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的是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中,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具体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本批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批次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统计出的货物成本相对比较准确,但计算工作量也比较大,适用干货物品种较少,或入库前后货物单位价格相差较大的商品。

例如,根据A货物的销售与库存的明细资料,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该货物的销售成本,如表所示。

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当月各批次的商品销售成本,分别是:

10月11日商品销售成本=400(盒)x2.09=836(元)

10月18日商品销售成本=350(盒)x2.16=756(元)

10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盒)x2.34=1170(元)

10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盒)x2.42=1089(元)

所以,10月的商品销售总量合计为1700盒,成本为3851元。

领取本更多资料的Word、PDF版完整内容方法:

1.本资源编号:8940。

2.关注+评论+转发,然后私信“资料

2023-10-26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