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车的油效如何?,中华车的油箱怎么开

三国为什么这么好看?为什么蜀汉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

大家好,我是猫叔儿,喜欢人文历史,换一个视角为大家解构历史故事【上方点击关注】

#文化历史解析#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那就是”三国耗尽英雄气,两晋尽是鼠辈出“。

有的人可能不愿意了,祖逖、谢安、谢玄、刘裕、李雄、刘渊、石勒、慕容恪、慕容垂、苻坚、王猛、拓跋珪等等,这一串串名字,哪个不是英雄人物?两晋怎么就比不上三国了?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不够耀眼。故事传播不开,不是老百姓的问题,还是自身素质不够硬。

东汉末年,三国乱世,这段历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知名度和历史地位,是因为《三国演义》吗?是,也不是!

罗贯中先生的小说的确有力的促进了三国历史故事的传播,但是三国故事如此抗打的原因还是千百年来人民自己的选择!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季汉(蜀汉)!

在这一个无比黑暗的时代,季汉(蜀汉)就是这黑暗中唯一的光!一股清流!是无数百姓心中的信仰!

没有蜀汉,三国一样索然无味!


至暗时代


首先,提一点,看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都容易犯的一个错:那就是站错阶级!

知乎上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问的是:为什么有的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其中有一个回答,非常之经典。

答题者说:有的人以为自己是周云逸,有的人以为自己是沈一石,有的人以为自己是高翰文,有的人以为自己是张居正,有的人以为自己是海瑞,有的人以为自己是朱七。

而实际上呢?

真到了《大明王朝1566》中,99.99%的人是连田县丞的面都见不到,还没露面,就被马踏青苗的军士毒打一顿,按在稻田里淹死的小民;或者睡在淳安县的家里,忽然就被大水给冲了,一家五口无声无息的死光光,就此绝种;

匹夫皆议天下事,孰料自己是青苗。(回答者:梦云一直未曾改变)

这段话振聋发聩,发人深思!我不禁想问一句:放到三国,我们对应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又该站在谁的立场?

在《魏晋世语》中的有一段记载,“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讲的什么呢?说曹操军中缺粮,谋士程昱命令士兵在乡中掠夺筹粮,也仅仅只凑够了三日之粮,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得以人肉充作军粮!

这是一个堂而皇之吃人的时代!

曹操还有一首诗,其中一句道出了真实的三国境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三国志》中有一组统计数据:汉末黄巾之乱前,全国人口大概5600万。到了三国末期,全国人口仅剩下760万!数十年间,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千九百万!

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各诸侯明争暗夺、刀光剑影的背后是百姓如蝼蚁般的苟且偷生!

三国时期的物资极度匮乏,到了什么程度呢?

在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仍然十分节约,甚至不许自己的家人穿丝绸衣物。有一次,曹植的妻子崔氏偶然得到一件丝绸,因为喜爱,试穿了一下。被曹操看见,立即就被赐死!这不都是因为穷怕了吗!权贵尚且如此,何况百姓!

当英雄赞歌褪去华丽修饰,露出历史真容的时候,有没有让大家瞠目结舌!

孟德军中的“人脯”,路边的皑皑白骨,亦或是不堪压迫拾起铁犁,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黄巾军,这些才是穿越回三国,普通的我们最接近的历史形象!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在这乱世背景下,大多数统治者带给普通人的就只有黑暗和恐惧!


天下归仁


孟子说:“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什么意思呢?这是在说,老百姓归附仁义之人,就像水往下流、野兽奔向狂野一样。

仁德便是刘备的道!蜀汉的魂!就像他临终前苦口婆心教导儿子说的那样,“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在普通民众的眼中,刘备是绝对的仁德之君,他没有统治者的高傲姿态,不自私冷血。

而在世家大族那里,他就被形容是伪善!世家大族要的是利益交换,这些刘备都没有!

那你凭什么统治我们?你刘备能占据一州之地,必然是枭雄、伪君子!毕竟,真君子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是抢不到地盘的!

于是,大家就听到越来越多的阴谋论、腹黑观点。

其实,大家换一个角度想一想。

如果没有百姓的拥戴,作为一个底层出身的个体工商户,他刘大耳凭什么和世家显贵的袁曹竞争呢?这就是刘备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刘备从织席贩履之辈混到名满天下的资本,这就是让关、张、诸葛愿意为其肝脑涂地的原因。

也就是因为刘备及其身边的这一群人,让这个短短数十年的乱世,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夺目,是他们成就了这个时代!

如果没有他们,三国也只是一个充满血腥的乱世罢了;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只能看曹魏世族大家争斗不休,孙十万虎毒食子逼死权臣;如果没有他们,三国不过是司马家狐媚取天下,再谈尽是腌臜事!

刘备,三国时代最仁义厚道、没有屠城劣迹、治下百姓拥戴的领导人,建立了一个汉末理想主义的大本营!一群为了理想奋斗,充满浪漫情怀,为了兴复汉室前仆后继的君君臣臣。

一帮人不是以利益关系扭结在一起的,而是以一腔热血的理念聚集在老刘这面旗帜之下,只为匡扶汉室,上报社稷,下安黎民。

蜀汉集团能在古典社会出现,本就是个奇迹,他们的君臣关系也绝对是三国中最和谐的。

糜芳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刘备对糜竺仍然是厚待如初;夷陵大败后,黄权归路被断,最后北降曹丕了,刘备仍然善待其家属,说黄权没办法,不是黄权对不起他,是他对不起黄权啊;举国托孤于诸葛,君臣无二,丞相也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君臣坦荡如此,古往今来只此一例!

蜀汉差不多把那个时代的美好德行全部囊括了,蜀汉之后就是道德体系的坍塌,世风日下。


寒门赞歌


翻遍史书,口口声声“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声音不绝于耳,阴暗角落里全是争权夺利、奢靡淫乱!

偏偏有这么一群人,在礼崩乐坏,争权夺利的时代,为了一个理想目标,共同奋斗,不背信弃义,不抛弃黎民,在至暗的时代发出一点点光。

来看看这群人吧!

刘备,被城管撵得满街跑的摆摊小贩;二爷河东一武夫,杀人逃难;三爷是在那个年代最为人不耻,屠狗宰牛的商户;丞相是家道中落,不出茅庐的书生;子龙,河北不被公孙瓒待见的部曲;魏延,底层提拔上来的军官;法正,入蜀逃难的落魄士族。

整个蜀汉的君臣架构中,鲜有高门望族出身。一个望族出身的许靖被刘备捧起来,给了个左将军长史的职位,放在那里撑门面。

刘备这伙人,是在四世三公和巨宦豪门争权夺利的时代下,拼搏而出的寒门。

老百姓为什么会喜欢他们?那还不是因为,在这些人身上,他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这些人一辈子颠沛流离、险象环生,但他们走出了寒门子弟的最高功业水平。

老百姓们为他们欢喜,为他们伤心,拿他们当榜样,传唱他们的英雄故事,看重的都是他们身上具有的、三国时代难得的“人情味”。

蜀汉的故事是那么的浪漫且充满传奇,蜀汉没了之后,后三国的故事还有多少人了解呢?正因为老百姓喜欢听蜀汉,所以才会有曹操与孙权的衍生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姜维含泪喊出“绝不能辜负先帝的基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他连刘备面都没见过。就是这么一群理想主义者,撑起了三国时代。只有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才会一如既往的向往那种理想主义。

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大丈夫不当如此?

2023-10-19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