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总站地铁几号线换乘哪些线路方便?,

苏州⇌上海!同城效应加速放大 上演着一出出生动的同城记

苏州和上海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是长三角乃至全国

同城效应最为显著的

城市区域之一

每天都有无数通勤者

穿行在沪苏之间

为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上演着一出出生动的同城记

网友在苏州发布评论区的留言

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机遇

苏州一直坚持全面推动

与上海对接融合、协同发展

持续放大“沪苏同城”效应

正弹出长三角一体化最美音符


交通互联!沪苏同城加速ing!

上海和苏州有多近

日前,上海发布和苏州发布的一段互动

被网友亲切的评论

“自己最喜爱的两座城市组cp啦”

原来,不仅在上海中心

可以看到苏州的东方之门、国金中心

从苏州远眺同样可以看到

上海的“三件套”和东方明珠


就像网友所说

有人问上海到苏州有多近

我说一眼望过去的距离


目前,上海苏州之间

每天有400多趟列车往返

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显示

上海苏州人口日常流动占比超20%

远超其他周边城市

沪苏同城 交通先行

今年以来,紧密联系的两座城市

交通出行再次迎来一大波利好

经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和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商议

两地明确建立

“上海、苏州两地综合交通对接工作机制”

并于7月31日联合印发了相关通知

铁路专项协调组着力推进上海、苏州多层次铁路轨道对接;

公路专项协调组着力完善上海、苏州公路网互联互通;

港航专项协调组着力强化航道互通和港口枢纽合作;

运输专项协调组着力推动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提升;

执法专项协调组着力强化上海、苏州交通协同治理;

信息专项协调组主要负责上海、苏州两地交通行业数据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两地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推动数据的汇聚共享和智能网联道路等新技术应用,解决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等难题。


今年6月24日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

与上海11号线“无感换乘”

苏沪“双11号线”正式牵手

苏州人可以坐地铁直达迪士尼

两地市民实现了

门对门、家到家的交流

作为国内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络对接的线路,也是苏州首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苏州轨交11号线成功“出圈”,运行首月总客运量达290.9万人次,日均客运量9.7万人次。

苏州轨交11号线迪士尼元素主题列车

两地市民乘坐苏州轨交11号线


苏州北面

途经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的

沪宁沿江高铁各项测试工作进展顺利

预计下月底具备开通条件

苏州入沪再添一条新通道

苏州南面

在苏州设苏州南、盛泽两站

串起沪苏两地的沪苏湖铁路

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整条铁路计划明年完工通车

沪苏通铁路二期

是已开通的沪苏通铁路的延伸

在苏州境内设太仓站

目前正按照节点推进建设


等到线路开通,苏州小伙伴

便可以通过沪苏通铁路一期、二期

直达浦东国际机场


一批城际“断头路”不断被打通

区域交通网络持续盘活

昆山市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工程

预计将于近期通车

位于苏州太仓市与上海嘉定区交界的

G15沈海高速嘉浏段新浏河大桥

拓宽改建工程近日正式开工建设

建成后将大大提升

沪苏两地车辆的跨界通行能力

不止高铁、轨交这些大块头

穿行于城市道路之中的公交网

同样越织越密


苏州开行省际毗邻线路23条

其中至上海14条,日发班312次

毗邻镇公交联通率100%

两地居民串门式走动越来越频繁

市民刷社保卡乘坐示范区公交


苏州⇌上海!同城效应加速放大

沪苏同城,交通先行

但两座城市的同城,不止道路的互联

还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城市发展中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民生共享

5月19日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

苏州城市航站楼正式启用

这是苏州与上海机场

共同打造的全国标杆性

异地城市航站楼项目

苏州人在家门口

就可以完成值机、行李托运

往返上海两大机场更加方便

苏州积极对接上海

构筑起“上半年五五,下半年双12”

全年两大消费品牌格局

两地市民买买买更加方便

沪苏两地跨区域养老

已经成为现实并越发方便

越来越多养老机构参与其中


与上外、上戏、

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

苏州相继建成上海世外等

一批合作办学项目

苏州引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推进与上海中山、华山、新华等医院合作

开展合作共建、建立跨区域医联体

建造专科联盟

瑞金医院太仓分院

已于近日封顶

距离2025年投用更进一步

与上海知名专家合作

在苏州建立名医工作室

引进上海高水平临床专家团队

选派卫生青年骨干人才赴上海

开展“一对一”导师制研修

系统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沪苏就医e保通上线运行

实现承诺制备案人员

在上海异地就医通过医保直接结算

实现跨省药店直接结算

落实参保地、就医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综合受理专窗

实现3877项事项跨省通办

苏州工业园区“一网通办”平台

设立“沪苏合作专区”

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婚育、就医、

落户、工商登记、项目投资等

高频事项提供集成服务

苏州临沪地区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抢抓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等建设契机

推进科技创新、社会治理、

生态环保等跨区域协作

吴江区积极融入示范区“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主体管开发”的跨省域规划管理体系,探索联合河长制,实行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改革。

嘉定、昆山、太仓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机制,建立区域污染防控、环境应急等协作机制,将三地边界作为“联防联治区”,共同探索项目准入、信用建设等方面联动机制。

太仓创新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专窗”,实现多项涉企事项“跨省即办”。

昆山牵头设立亭桥鹤共同推进办公室,编制跨行政区城镇圈协同规划,安亭—花桥—白鹤毗邻区域治理纳入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

太仓港联合上港集团推出“苏州ICT2.0”“沪太通3.0”等航运产品。


产业创新

协同互补

苏州和上海的同城化效应

不仅仅是资源之间的取长补短

更是一种更高目的的

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协同


就在近日

涵盖上海青浦、苏州吴江

和嘉兴嘉善三个片区的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正式揭牌成立


这也是全国首个

跨省域高新区

标志着上海和苏州

以及嘉兴一体化水平达到新高度

对全国其他区域极具启发价值


近年来

乘着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东风”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三年多来

吴江聚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深化与上海等地协同创新

积极推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省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

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

重大载体建设


加快苏大未来校区二期建设

多层次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实现了人才、创新、资本等要素

在更高水平协同共享

元荡湖面上,跨省桥梁连接起上海、苏州。赵建平摄

苏州各地

加快G60科创走廊建设

不断深化创新协同、产业联动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北向拓展带建设机遇

积极承接虹桥“大交通、

大商务、大会展”功能

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发展水平

苏州主动服务保障上海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两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设立上交所苏南基地、科创板培育中心(苏南)等机构,发挥苏州产业发展优势,为上交所贡献充足上市资源。目前,苏州共有211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其中在上交所上市96家。全市296家持牌金融机构中,总部位于上海的超过15%。

太仓等地约60%的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是上海整车企业重要供应商。

苏州临沪地区集聚了京东、天环冷链等30余家大型仓储企业,仓储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为上海提供包括电子产品、食品、农副产品、电商快递等方面的仓储服务。

昆山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共建沪昆科创中心,张家港与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等合作成立上海—张家港技术转移协作中心。

苏州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等产业赛道,与上海临港等地签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联动上海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宽跨区域应用场景。

生态共治

绿色宜居

沪苏两地

加强跨界河湖治理

深化联合河湖长机制

签订《青昆吴嘉深化联合管护工作协议》

《昆青两地水环境联保共治合作协议》

吴淞江、太浦河等跨界水体水质

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太浦河跨省界断面水质

连续5年年均值达到Ⅱ类以上

联合巡河、联合管护、

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共任命或聘请310余名联合河湖长

覆盖所有省际交界河湖

以历史水路为脉络

串联黎里、芦墟以及朱家角等古镇古村

沪苏两地联合打造“江南文化”品牌

共同推进江南水乡古镇申遗


从历史上来看

深植两地血脉中的文化认同

正是同城化推进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是两地的天然优势之一

摄:高志欣

在两地的发展史上

早在十年前,上海地铁11号线

直通苏州昆山花桥

成为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

“沪苏同城”便已实现破局


如今的花桥

已经成为江苏省首个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

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成为一座和上海同频同振的

现代化商务新城

再往前追溯

改革开放以来

正是依靠上海,凭借一代又一代

敢为天下先的苏州人的拼搏奋斗

苏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星期天工程师的故事

正是沪苏双城早期融合的一个缩影

摄影:维生素

主动接纳大都市龙头“溢出”

成就了苏州今日之荣耀

也仍将是苏州未来发展的“不二法门”

摄影:维生素

如今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加持下

苏州始终坚持学习上海、接轨上海、

服务上海、融入上海

不断提升上海苏州同城效应

更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苏州也必将迎来

新一轮的更高质量发展

2023-10-10

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