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众车企“话事人”预言90%车企将亡?

【导语:前不久,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比亚迪2022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90%的玩家会死掉,国外品牌如没快速决策能力,也很难混下去。” 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预计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未来或许只活出来四五家。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可能要迎来大整合,谁能够笑到最后呢?】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从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历史来看,车企由百家争鸣阶段经历激烈竞争之后,也会逐渐整合,最终只剩下几家巨头车企。以美国为例,从最早的汽车公司奥兹莫比尔算起,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家车企在历史舞台上亮相又退出,随着历史演变,多家车企不断被淘汰,重组以及收购,到现在美国只有4家车企。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汽车市场的黄金期也涌现出众多品牌,截止到现在,日本本土品牌只剩下9家。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很多自主汽车品牌的命运也将会面临着被淘汰、重组或者收购,或许也将会留下几家实力雄厚且面向国际市场的龙头车企。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之中,优胜劣汰从来都是自然法则,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看法并不是无稽之谈,国内众多汽车老总也比较认可未来可能有90%车企倒闭的预言。

盘点过往,倒闭车企数量众多

过去几年里,国内汽车行业进行大洗牌阶段,此前众多风光无限的自主品牌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告别国内汽车市场。成立于2003年的众泰汽车曾在2016年达到销量巅峰,一跃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销量第九名,却因没有核心技术而惨被淘汰;北汽福田斥巨资收购的宝沃品牌曾经扬言要与BBA系列比肩,却在短短几年之间经营不善走向破产。2014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元年,众多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统计,2018年国内新能源自主车企数量超过450家,而截止到现在,仍然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数量不过40家。在短短几年之内,超过400家造车新势力被淘汰。

相较于传统的燃油车企,新能源赛道上的竞争要残酷的多,曾经备受关注的拜腾汽车斥资84亿也难以造出量产车;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曾发微博“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最终成为连百度都扶不起的阿斗;曾被誉为“中国特斯拉”的奇点汽车,融资170亿却走向破产。那些曾经不可一世、意气风发的车企在面对变化莫测的汽车市场时,最终只得长叹一声,继而走向没落的道路。

历史沉浮,哪些车企最赚钱?

伴随着历史沉淀,国内几大主流上市车企顶住压力与风险,最终笑到最后。从各大车企的年度财报来看,上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2022年营收超过1000亿元,除上汽集团营收和净利润下滑之外,其他几家企业均实现稳步增长。

比亚迪营收和净利润增幅一马当先,2022年营收4240.61亿元,仅次于上汽集团,甚至比吉利、长城、长安三家车企营收总额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中国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式来临之际,比亚迪凭借多项前沿技术和多品牌战略赢得众多消费者的好评,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超过125万台,一举夺得全国销冠,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闪亮的“明星”。

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营收额稳步增长,长城汽车保持现状,势头依旧迅猛。从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的产品布局规划来看,两家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较为迅速,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中的渗透率不断增加,两家车企面对众多造车新势力依旧能够稳住脚跟。随着汽车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传统车企在电气化转型进程速度与营收有着较大联系,颇有得新能源得天下的大趋势。

大车企的新模式

产业链垂直整合对于未来车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气架构将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架构,电气化系统和智能化系统也将不断跨链融合。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资源企业以及电池制造,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控系统以及电机等零部件制造,下游为整车制造。

当前,众多车企已经开始积极向电池上游进发,伴随去年一整年的“缺芯、贵电”,解决这一痛点成为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前沿技术仍然是核心,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之中成本最高的零部件,对于车企而言十分关键,其中比亚迪拥有先天优势,同时电驱电控系统的自主研发也在不断加快。

点评

在汽车新能源时代全面到来之际,新能源车型销售量的渗透率不断上涨,燃油车市场面临重大挑战,多家车企在车型战略布局上加快调整,电气化转型迫在眉睫。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将掀起国内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更多造车新势力入局,众多传统车企难以招架,生存困难。

众多车企也清楚的意识到,未来电驱电控系统集成度越高,才能够避免被“卡脖子”。就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拥有垂直整合能力的唯有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而这也是两家车企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原因所在,未来,更多车企唯有加强产业链布局,构建智能汽车新生态,才有机会破局成为最后的大赢家。由此可见,多家车企老总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预测并不是无稽之谈,谁会成为未来引导自主车企走向世界的最终Boss呢?拭目以待。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3-07-18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