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博基尼停止接单后,大众的电动化该不该放慢脚步?

【导语:电动车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但是电动车时代真的会加速到来吗?】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众所周知,电动车是当下绝大多数跨国车企巨头重点发力的领域。但是最近在力推电动车项目的大众集团却发生了两件事值得关注:电动车需求量不足,但兰博基尼燃油车却因订单过多,而不得不停止接单了。虽然兰博基尼和大众品牌在用户定位上完全不同,但如果联合之前通用、丰田等跨国车企集团对燃油车的态度来看,内燃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都会拥有一席之地。

电动车Vs 燃油车,热度冰火两重天

7月7日,上汽大众在国内大幅下调了ID.3(配置|询价)的价格,最高降幅3.7万,起售价从16.29万元降至12.59万元,降幅达到23%,而这也已经是这款车型继今年三月份之后的第二次降价。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5月,ID.3车型共录得销量1.18万台,月均只有约2370台。这个月销量数据并不亮眼,不仅是和特斯拉、比亚迪相比相去甚远,更是没有办法和大众燃油车时代的同级别高尔夫(配置|询价)、Polo(配置|询价)这些小车相提并论。

即使是在大众主场欧洲,ID.系列的订单量也远没有达到预期。有消息称,大众汽车正在削减其位于德国西北部埃姆登工厂的电动汽车产量,伴随产量下降的还有大众汽车计划将裁掉该工厂参与电动车生产的 1500 名员工中的 300 人。

但和大众ID.系列电动车订单需求量不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旗下超跑品牌兰博基尼Huracan和Urus两款燃油车型在停产前就已售罄,订单全部排满。从2024、25年开始,兰博基尼将开始向市场投放插电式混动车型。而且从目前的订单情况来看,600多万起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Revuelto大概率也将在2025年底前售完。无论是内燃机车型,还是插混车型,兰博基尼都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订单提前售罄,不得不说明兰博基尼彼时在预估燃油车/混动车型市场需求时,过于保守了。

纯电动技术短期难以满足超跑需求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的纯电动技术相比于内燃机技术还不能给到用户带来超跑的极致体验,因此包括兰博基尼在内的超豪华品牌目前都只是在向混动车型转型。在纯电动技术可以完全取代内燃机带来的超跑驾乘体验之前,兰博基尼这样的超跑品牌不会轻易全面转型纯电动。和兰博基尼情况比较类似的还有保时捷,全面转型纯电动也不是保时捷的选项之一。

相反对于那些如今看来并不太成功的跑车品牌,像被吉利收入麾下的路特斯,目前就已经全面转型纯电动了。对于路特斯来说,在超跑领域无论是对兰博基尼,还是对保时捷,都没有完全的胜算。因此全面转型纯电动也是一场豪赌,通过战略上的先发制人来抢占先机,实现弯道超车。但是消费者会否买单纯电动的路特斯,后者销量前景如何,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是和超跑不同的是,大众旗下的宾利却已经制定了2030年全面转型纯电动的计划,其首款纯电动车型将在2026年问世。相比于超跑品牌对于极致操控和驾乘体验的需求,宾利所处的轿车以及SUV相对来说对整车操控的要求就低了不少,因此转型纯电动门槛也会更低。

小众品牌难以负担纯电动的开销

除了技术限制之外,对于那些体量较小的超豪华品牌来说,同时维持纯电动和内燃机两套动力总成系统,成本过高。这个不仅是研发上面对两套动力总成系统持续更新的费用,同时工厂的制造以及物流相关成本都会大幅增加。因此兰博基尼在电动化战略上其实先对比较保守,即首先从燃油车品牌过度到混动车型,后期再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技术储备情况,再决定如何过度到纯电动品牌。

像兰博基尼这样的品牌,其实还是可以从大众/奥迪得到一定的技术输出。但是即便是在大众的PPE这样的纯电动平台上,为了能够达到超跑所拥有的特性,公司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二次开发和调教。同时可能某些技术参数受到纯电动平台的制约,而没有办法发挥出比较好的性能。以兰博基尼为例,其将向混动技术投资18亿欧元进行研发,这不仅是公司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同时这笔投资还不包括对于纯电动车型的研发。也就是说,在开发混动车型的同时,兰博基尼可能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来开发纯电动相关的技术。

点评

对于大众来说,一边是消费者对于燃油车的追捧,一边却是欧洲今年普遍电动车补贴下滑导致的电动车需求量下降。在之前大众投资日上,大众虽然有着雄心勃勃的电动车的规划,但是对于内燃机机型确保一定的投资力度,不仅依然会是选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必选项。

虽然电动车会在未来全面取代燃油车已经是行业内的共识,对于像大众、通用、丰田这样的体量较大的跨国汽车巨头来说,燃油车业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自己主要的利润来源。尤其是对于美系车企来说,在中大型SUV、皮卡这些利润率较高的细分市场内,内燃机或者基于内燃机的混动系统由于依然有着强劲的需求。即便是在对于电动车最为友好的欧洲市场,除非政策出现了明显的打压,否则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快速下滑之后,未来可能会企稳。轻易或者过快地放弃内燃机技术/混动技术,并不明智。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3-07-16

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