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销量近6000,合资后smart是一个成功的轻奢电动车了吗

传统燃油车时代豪华车型凭借着大排量高功率发动机、多档位变速箱、高档次内饰、各种科技配置在产品上与普通品牌直接拉开了差距,尤其是与国产品牌之间,国产品牌因为技术积累的先天弱势,在燃油车时代始终无法迈进豪华车型的门槛。

重构汽车行业的品牌和认知

当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发动机和变速箱性能上的差距已经完全被电机和电池所弥补,甚至纯电车型动力性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输出性能更爆表。因此,以传统燃油车为代表的性能车定义被新能源车彻底的重构,售价三十万左右的电动车百公里加速成绩已经入驻3s俱乐部,其性能甚至可以吊打传统百万级燃油车。

另外、以科技赋能品牌的豪华调性,也是过去几十年豪华品牌车型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但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将品牌车型之间科技感的差距逐渐拉小,差别就只在于产品成本的投入和设计的创新性。科技感、高性能这些原本用以构建传统汽车品牌护城河的优势在逐渐丧失。

新能源给予了新势力和传统中低端汽车品牌向高端品牌跨越的机遇,包括国内的汽车品牌,比如比亚迪、蔚来、理想、广汽埃安等都纷纷将产品的触角延伸到了四五十万以上的豪华车领域。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就已经处在边缘化的豪华品牌在这轮品牌重构的浪潮中会显得愈发尴尬,一方面自身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来自国产品牌产品层面更高性价比的冲击。比如像smart,目前已经开始全面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其实并不具备护城河

过去,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在精品微型车领域精耕细作,主打安全、可个性化定制的两门或者四门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在2019年由吉利和奔驰共同持股后,变更为全球合资公司,品牌也全面转型为纯电动汽车公司。产品开发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产品阵容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

燃油车时代在两门精致小型车领域,smart凭借着精准的定位,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竞争对手,但也因为细分市场受众有限,销量上也无法打开更大的局面。合资后的第一款车型smart精灵#1(配置|询价)则是将产品定位为紧凑级细分市场,虽然这个细分市场的受众更多,但是车型竞争压力也更大。

合资后Smart在2022年推出了第一款由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首款车型smart精灵#1,这是一款长宽高分别为4270*1822*1636(单位mm)、轴距2750mm的四门五座SUV,定位为小型豪华车型,售价为17.90万~27.90万元。

从精灵1的售价上来看,smart依然是主打高端市场。如果按照smart在燃油车时代的品牌加持,以及参考同样定位于豪华精品小车的品牌MINI的产品定价来看,17.90万~27.90万售价区间看起来与品牌定位相得益彰。但是当我们把这个价格放到新能源汽车中去对比,会发现在这个价格区间,用户可以买到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有号召力的特斯拉的Model 3(配置|询价)和Model Y(配置|询价),Model 3的后驱版目前售价22.99万,Model Y后驱版26.19万,也能买到国产比亚迪汉、海豹、小鹏P7i等热门车型,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会非常大。

一方面在新能源产品的品牌认知上,尽管背靠奔驰和吉利两棵大树,但是smart毕竟还只是初步涉足新能源领域,消费者对其产品和品牌的认知上,需要经历一个品牌重构的过程,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在新能源领域浸淫多年的品牌,用户基础和市场传播度都差距较大,甚至都要落后于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

另一方面从新能源车的续航、智能科技等产品属性来看,smart目前的产品与其他同价位的豪华电动车比并没有明显优势。比如smart精灵#1最大续航为560km,对应版本为售价24.50万的Premium版,而售价只要22.99万的Model 3最大续航也达到了556km,而且Model 3的加速性能还比它更好,22.89万的比亚迪汉前驱版最大续航甚至达到了605km。

在目前新能源车消费领域比较看重的智能科技配置上,smart精灵#1能支持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而Model 3和Model Y车型搭载的Auto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接近于L3,小鹏P7i已经实现了城市和高速NGP智能驾驶,极狐阿尔法也搭载了华为的城市和高速NCA智能驾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价格区间的热销电动车型,乘坐空间和车身尺寸都比smart精灵#1大一个级别以上,尺寸相当的车型价格往往却只有它的一半不到。

此外,smart精灵#1在售价20万以下的两个版本,在配置上都缺乏明显的竞争力,Pro版本搭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续航只有400km,Pure+版则是各种智能驾驶辅助配置几乎为零配置。而自主品牌中售价15万左右的Aion Y、海豚等车型,配置却远比smart精灵#1丰富得多。

所以综合来看smart精灵#1在高配车型上,车型尺寸和性能方面不如价位相当的特斯拉、比亚迪等市场热销车型,低配车型性价比又远低于价格更低的自主品牌热销车型,且在新能源领域并没有建立起品牌认知和知名度,所以smart精灵#1以目前的售价将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从上市后的销量也证明了这些问题,smart精灵#1从去年9月正式交付至今,仅在今年3月份交付量超过了5000台。

smart精灵#1的上市也反映了转型后的smart,还没有找到如何构建新能源领域汽车品牌护城河的方法。而这一点特斯拉通过高性能、自动驾驶,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蔚来通过高出同行的服务品质等都已经早早立住了品牌形象。

销售管理乱象制约着品牌高端化定位

smart精灵#1从预售到正式上市过程中,一直都面临着交付方面的争议。在车质网和smart精灵#1的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因为订单交付周期过长而产生的投诉,其中高配的Premium版最为严重,部分用户从2022年6月下订到2023年都未能提车,交付周期长达9个月。由于等待周期太长,在等待交车的过程中部分用户想要退车,却被smart精灵#1的售后告知无法退还5000定金,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投诉和想要转卖订单的发帖。

交付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之后,smart在2022年12发布了一份补偿用户的公告,主要内容为:1、为交付延期的用户免费提供行车记录仪和积分补偿。2、如果由于延迟到店时间导致您无法享受2022年新能源国家补贴,smart将为您承担该部分费用。

但是这份公告并没有解决实际交付的问题,尤其是大量订购Premium版车型的车主依然等不来车型交付,且订金问题也未能妥善处理,产生了大量的用户抱怨和投诉。因此在2023年的3月,smart官方再次发表了一篇关于交付和开启转定通道的公告。

从两篇公告来看,smart将交付难的问题归结为疫情和供应链的问题,且2022年的订单交付问题最终会在今年的4月全部解决,这意味着2022年的订单用户很多的交付周期实际都超过了4个月。smart精灵#1交付难的问题到底是疫情还是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同期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热销车型的交车周期普遍都在3个月以内。换句话说,同行不仅产品卖得更多,交付周期还能控制得更短,这暴露出的更多是合资后smart的销售管理问题,大量的用户抱怨和投诉会影响品牌高端化定位。

此外,目前smart精灵#1在产品部分功能上采用了付费制,这也导致了较多用户对品牌进行吐槽。比如方向盘加热功能除了顶配BRABUS版包含在车辆售价中,其他配置都需要付费才能开通,比如座椅通风功能顶配BRABUS版没有该配置,售价24.5万的Premium版和22.90万Pules心动版都需要另外付费才能使用。这样的销售策略在论坛上也引起了较多用户的抱怨,毕竟作为小型车售价已经足够高昂。smart精灵#1这样的销量策略让其产品性价比进一步降低。

综述:合资后smart的设计由奔驰在主导,工程开发交给了吉利,制造放在了宁波,从目前这个合作模式诞生的第一款车型smart精灵#1产生的问题来看,这个合作模式还需要在后续的合作中不断磨合,协作效率还需要大幅提升。同时,转型为纯电动品牌的smart也在历经着品牌认知重构的过程,未来能否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继续将轻奢精品小车的品牌形象立住,需要在后续的产品开发中规避smart精灵#1当前所面临的产品定位模糊和销售交付问题,并且需要找到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属性上的护城河,不管是性能还是服务。

月销过6000辆,不是成功只是开始,也希望别让smart最终只剩下“smart”。

2023-04-14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