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月交付破万,新造车首家,为什么是小鹏?

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蟹老板本人

2021年11月1日,小鹏汽车宣布了2021年10月的交付数,10138台,同比大增了233%。这是第一家拿到连续两月交付过万的新造车,相较于一月前他们宣布的「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月交付过万的企业」,「连续两月交付过万」会显得更无可辩驳也更实至名归。早上,我问问了小鹏。他们回应说:「压力大呀,每个月供应链都是挑战。」、「操碎心、累吐血。」….再细看细问,10月10138台的交付数中,刚刚交付的 P5(配置|询价)占比不高,只有437台。主打车型 P7(配置|询价)持续热销,交付6,044台,同比增长187%,上月(2021年9 月)的交付数则是7,512台;G3(配置|询价)的中期改款车型 G3i,则交付了3,657台,是这一车型2018年面世以来的最佳月度交付。官方还透露,今年前10个月,小鹏汽车已累计交付66,542台,是去年同期的接近4倍。而他们的历史累积交付量也超过了10万台。这毫无疑问是小鹏汽车,甚至是新造车的一个里程碑。于是我们想,为什么会是小鹏?

一、效率

作为南派企业,小鹏汽车向来以单点突破著称。譬如 G3,主打自动泊车、智能驾驶体验。当年很多人的购买理由,就是只用三分之一的钱,就能买到特斯拉百分之七十的智能驾驶体验。

从 2018年进化到2021年,追求单点打透的小鹏,其实在多点支撑上也做了许多工作,布局了更为长线的思考。这一点,从他们的 Slogan就能看出。早期,小鹏主打的是「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但在进入2021年之后,它的愿景变成了「通过数据驱动智能电动汽车的变革,引领未来出行方式。」但不论怎么变?小鹏骨子里的「打透」还是没变的。要「打透」,难的是什么?从产品角度来看是「极致」,从组织架构角度看是「效率」。追求效率,这是小鹏作为「互联网造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譬如,何小鹏会说「拉齐」。「拉齐」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词汇,追求整个组织架构,「前中后台」围绕着一个目标步伐一致,快速奔跑。对的,小鹏内部是分「前中后台」的,叠床架屋的互联网脚骨。

关于「效率」,小鹏没有发过什么数据,但一些细节却很有意思。一名小鹏早期员工就跟我说过一则轶事。

小鹏还不到一千人时有个群,何小鹏也在群内。当时他们还在「加速器」办公,一楼都是试验车,老是将同事的车挡住。

于是很多人在里面发挪车信息。何小鹏受不了,说这些信息是否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不一定要在群里沟通,这类信息对于其他人来说都是无效、干扰,每个人花一分钟看这个信息,就是浪费了1000分钟,还怎么造车?

而最近,他又开始要求内部通讯软件必须更换真人头像,原因是「沟通更高效。」此外,在今年9月,小鹏还因为取消大小周上了一次新闻。所谓大小周,指的是两周中,总有一周的周六是需要上班的。追求效率的企业文化,是小鹏作为「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的突出特点。当然,对于员工而言,这也意味着压力。在团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不少人也因此离开了小鹏,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

二、逼格

P7目前的大卖,是小鹏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尤其是在跟 G3对比时。这是个典型的倒挂——更贵的 P7长期以来都是更便宜 G3的两倍以上销量。进入2021年,P7甚至连续五个月连创新高。在9月拿下单月最高交付7512台的成绩。算上十月的交付,累积交付量已经接近6万台。

从乘联会公布的排名来看,P7单车型在9月排进了新能源当月乘用车榜单的前十,同时也是新造车的唯一一台车。10月份,虽然 P7交付数只有6,044台,但这是在新车型 P5开始交付的前提下拿到的,数据并不差,单车型看也是爆款之一。下午,在编辑部聊起 P7,很多同事对标完竞品后,认为 P7更强是因为「更有逼格」。P7的「逼格」是什么?我们觉得,是大家对于一台智能电动汽车的想像。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内在的「软件能力」上。

这里先说外形,P7路上是具有极高辨识度的。譬如它的贯穿式的尾灯;又譬如它的无框车门、全景玻璃、无腰线设计等等。而在我看来,在拥有简洁或者科技性冷淡的线条之外,P7最成功的设计其实是它宽厚的「腰肩」。侧面看过去,你能感受的词汇是:「动力」、「权力」,和「贵」。是的,P7看上去就是一台有别于燃油车、充满了科技感的「贵车」。这是 P7卖得好的一个核心原因。另一个例证来自鹏翼门。有好几个普通人在说起 P7时,给我的描述都是那台有翅膀的电车。何小鹏对于鹏翼门版本也很得意。有一次车展采访后闲聊,何小鹏说在决定出鹏翼门时,小鹏内部很多人反对,觉得卖不出去,是他坚持要上。后来看订单,反对的人开始改口,说看起来还可以。等到交付开始,口碑上来了,就没有人再说不对了。嗯,当时我们也是反对的。

三、智能

说完外形,接着说内在,也就是小鹏的软件能力,也是小鹏汽车最显著的一个标签。从最开始 G3的自动泊车挑战,到 P7的全场景语音、连续对话、停车场记忆泊车、高速 NGP 的上线,再到 P5的激光雷达上车、城市 NGP 的展示,围绕着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小鹏持续性在做单点打透。前几天,跟几位媒体老师交流,说起某车企推介自己的智能座舱,现场拿了几台竞品车型,其中就包括一台小鹏 P7。结果,媒体老师试完后,发现最好用的还是小鹏 P7,尤其在反应速度、语音辩识的准确度方面。

前不久的1024科技日上,小鹏自己也披露了一组新的数据,名头叫做「智能数据报告」。譬如智能辅助泊车,月均使用次数是33.6万次、平均泊入时长是33.9秒,月均避障次数是3.6万次;

譬如 ACC 自适应巡航,月均使用率60.1%,月均行驶里程644万公里,每车每天行驶里程25公里;

又譬如它的智能语音,年度累积唤醒8475万次;每人每天唤醒7.7次,月均提供智能功能推荐161万次等等。何小鹏在2018年曾经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当时,这句话被人猛批。三年后再看,会发现「运营」这个词完全可以被现在流行的「迭代」所代替。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什么是运营?拿到数据,分析数据,用软件的思维来打造一个越来越好的漂亮壳子。乔布斯曾经说 iPod 的本质就是软件,只是它们被装在了一个漂亮的外壳中。智能汽车有汽车的特殊性,但智能的本质其实从来没有变过。

总结

今年春节后,央视《遇见大咖》节目播放了对何小鹏的专题采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鹏汽车内部会议的一幕。节目组虽然没有展示完整的会议过程,但播出的画面已经能感受到严厉的的何小鹏,并展示了由他主导的、残酷的内部会议现场——讨论1小时真的只有1个小时,因为有倒计时。甚至在短短90秒的画面中,何小鹏连说了四次「废话」,类似的表述还有「我当然知道。」何小鹏在视频中呈现的,是近乎极致地追求效率——以及他强调的创业企业必须舍命狂奔。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是小鹏的原因吧。

星球文章看这里

2021-11-03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