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游家:体面人如何说再见

自游家最早在媒体认知中叫做“牛创”,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李一男开始造车了,在中高端电动两轮市场具备很强知名度的小牛,神话能否在电动汽车赛道上延续,是当时大家关心的话题。

去年这个时候,也就是2021年12月15日,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英文品牌“NIUTRON”,中文品牌名称为“自游家”,其宣布首款产品自游家NV(配置|询价)将于2022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预订,2022年9月启动交付。

2021年,是近三年来汽车销售市场最好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销量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结束了2018年开始的连年下滑趋势。

那个时候我们都以为,这只是一个复苏的开始。

2022年2月份,我在上海第一次见到了自游家NV,并进行了首次静态实拍。这其实已经是一张明牌了:作为品牌旗下首款车型,中大型+大五座,纯电+增程式插混,所有成本都摆在台面上,我们当时就说,这车一定不会便宜。

尽管自游家公关部小伙伴强调“和小牛完全不是一个团队”,但在细分市场中,一样都有很明确的“定位中高端”的基调,亮相节奏也和2021年底公布的“2022上半年上市、9月份交付”相吻合。

回望2022年,其实没有几款新车是能够顺利在线下进行发布的。彼时我所知道的节奏,其实就是在我们静态首发体验之后,也就是3月31日在北京举行线下上市仪式。

直到接下来上海按下暂停键。全国大型线下活动普遍停止举行。

上市节奏被打乱之后,2月底到3月中上旬释出的静态体验和由此带来的流量是无法落地的,而有限的关注度则会转瞬即逝。于是从4月中旬开始,自游家陆续释出了续航、动力、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但是直到9月底,我们和全国并不多的数十家媒体,才在多个地方以分区域分批次的形式对量产车型进行了动态和静态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现场拍摄的车型,有的是车机已经OK的完整量产版本,有的车机却还不能用,因为自游家的造型设计、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在北京和上海,产品研发和制造地则位于常州,可见之前长时间“停摆”对于研发和生产环节的影响之大。

10月5日,牛创新能源宣布,为避免用户混淆“自游家”品牌和牛创新能源的关系,牛创更名为“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牛创”这个名字将不会在今后的任何场景之下继续使用。

自游家NV的正式上市,则是在10月8日,是一场线上发布会——等于是包括媒体在内,没有人对这款车有足够的体验和认知,而且从3月份第一轮静态体验之后,受众的关注点马上就被转移到了更重要的事情上。

相当于长时间形成了对于一个新品牌的“认知真空”状态。

考虑到这样旷日持久且一波三折的上市和传播节奏,自游家NV最终有超过2.4万名准用户交了意向金——尽管意向金只需1000块钱,但已经是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数字。

插曲不止如此,11月中旬,自游家NV本来要在云南丽江举行品牌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试驾活动,也因为管控升级的原因而在邀请了我们几天之后,又无奈通知“推迟举办”。

然后就是在12月7日早上9:00,我收到了“NV短期内无法进行交付”的消息。因为我也是24376名意向用户之一,当天中午12:05分我收到了系统自动发出的退款申请。而事实上,在当天12:04分,1000元意向金退款就已经到账了。

等于是完全不用自己操作,在官方发布信息当天中午,我就收到了自游家的系统自动退款。我在12月7日还拨打过自游家400服务电话,接电话的小哥哥显然也做过充分的培训,他明确告诉我“48小时内退意向金,12月内,车模和200元咖啡卡会通过邮寄方式寄送”。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一口一句“感谢您的耐心陪伴”。

10月8日支付1000元意向金,12月7日退款并承诺赠送1:18车模加200元咖啡卡——这是我从业18年以来,见过最体面的道别。

但自游家就此说再见了么?我并不这么认为。

1、 在12月7日的官方通告中,其落款是“大乘汽车”,而不是“火星石科技”。

2、 “大乘汽车”其实是在9月份我们进行量产版本体验的时候才开始着重提及的,大乘汽车是自游家NV的生产基地持有者,当时的口径是“牛创(后改名为火星石科技)赋能大乘汽车”,“与大乘汽车联合打造自游家NV”。除此之外大乘汽车在自游家的前期宣传中并无太大存在感。

3、整个官方公告中,没有再出现自游家的名字,而始终以“NV”来称呼,这个也不符合之前对于车型的官方称呼习惯。因为在之前所有宣传中,“自游”都是核心词。

从我个人的感觉和结合官方通告来看,我不负责任的猜测——这看起来更像是大乘汽车作为生产合作方发出的无法交付通告,而不是由自游家NV一直以来的推动者也是研发设计者“火星石科技”发出。而从火星石的角度而言,能做的一切都做完了:设计、研发、量产车定型、已经可以开上路让媒体进行评测,实际上,就是只差生产、检验合格和交付的临门一脚。

关于生产资质的问题因为我个人并不了解所以不展开阐述。只是从目前来看,整个自游家NV其实就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倒在了交付的前夜。接下来,这款车是否还会另外找一家生产合作方继续?我觉得这大有可能。另外据我个人最早获得的信息来看,NV只是自游家品牌的首款车型,接下来,其实还有一款车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是一款小车。

而关于最早计划的3月31日上市和11月份试驾,其实我都收到了已设计好的邀请函,而且沟通中止或者延迟的时候,我都能感到自游家的一种“迫不得已”,可以看出在2022年,对于自游家最重要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强大的阻力存在,而这些阻力,事实上就是会对这样一个新诞生的品牌造成巨大的影响:

宣传真空期过长导致积累的关注度不够、量产车迟迟不到位导致用户体验严重不足。

这一切对于新品牌首款车型——尤其是一款27.88-31.88万元的车型而言,我认为是致命的。这是目前整个市场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价格带,不够用力甚至不够有运气都很难成功。

比如同样是在9月份上市、10月开始交付的小鹏G9(配置|询价),要话题有话题,要曝光有曝光,产品力差异性也够,主品牌知名度TOP级,10月份和11月份的销量,一样不如预期般火爆,可见细分市场的残酷程度。

一方面在品牌最重要的2022年,每个对于NV最重要的节点都因为非主观因素而变得一波三折;一方面生产不是自己所能掌控和主宰。不论孰是孰非——自游家NV的命运似乎在2021年宣布一切节点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但让我最感慨的,是有一群人从一开始就投入了所有热情和努力在做这件事:2022年中最艰难的时候我收到自游家寄给我的口罩,很好看也很精致,还有两张贴纸我一直留着,上面写着“探索、精进、愉悦”、“让更多人享受智能出行的美好”。

也正是在这样的感染之下,我在夏天买了一台小牛电动车。它所带给我的也正是自由、探索和愉悦,我一直非常期待这样注重调性和分享乐趣的品牌,会带给汽车市场怎样的不同。

从暂时的离场来看,自游家足够体面,且不说车模其实是当时交意向金的时候就已经许诺过,即使是每人200块钱咖啡卡,为这个承诺所需付出的就是超过240万元的真金白银。我也问过自游家的供应商,得到的答复是“不欠合作款”。

没有实现交付或者基本相当于没有交付的品牌不止自游家一个,但如此干脆而体面的,其实并不多。2022年,很多排行榜前列风光得意的品牌都在发展历程中有过至暗时刻,然而站在聚光灯下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会记得当初对他们的冷嘲热讽。

游戏规则由强者来决定,但我同样会给体面道别的人报以掌声。

希望自游家在下一个路口,依然还有满腔热情,与这个残酷的市场,继续过招。

文|赵小查

2022-12-12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