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后,市场还会给威马留位置吗?

市场瞬息万变,每时每刻都有企业正走向风口,也有企业正在被唱衰。近期,作为早期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成了后者。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2年1-10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为29284辆,同比下降14%。同期,与威马汽车价位相近的哪吒汽车交付量达到12.9万辆,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94628辆。作为主力赛道均在十几万元价格区间的三家车企,威马相比于零跑、哪吒来说,颓势格外明显。相关销量让外界纷纷质疑:当竞争越来越大,威马是否还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市场遇冷,威马多举措降本

近期,威马频繁传出变动讯息。

据相关报道,威马汽车上海总部已启动裁员,外包人员大规模离开,上海门店数量也正在缩减。

几天前,一封名为《和衷共济,共渡难关》的威马内部信也传至外界。信中表示,受疫情影响,威马汽车上海、北京、成都等地面临供应链的巨大挑战、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供货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威马的生产经营。为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公司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其中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外界一时之间纷纷猜测,这个早期较为顺风顺水的造车新势力车企之一,是否因销量不断下跌而走向了落寞的拐点。对此,威马创始人沈晖在采访中回应道:新能源汽车惯用的“以亏损换销量”模式正在失效,销量排行榜反而成了亏损排行榜。因此,威马在追求一种健康的交付。

的确,目前销量排名较为考前的几家新势力车企均尚未实现盈利,此前蔚来在发布三季度销量后,因每卖出一辆车便亏损11万元,同样遭遇业界唱衰。

但面对市场寒冬,用降低产销、缩减门店的方式应对,真的能生效吗?

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对此说道:“新能源汽车企业亏损目前仍是行业常态,多数新能源车企销售体量较小,还尚未实现规模效益来摊薄成本。特斯拉从创办走向盈利也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当下的主要盈利手段是依靠规模扩大和软件等配套服务。威马现在通过降低销量来拉低亏损,或许短时间内能让财务报表好看一些,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难言之隐:资金短缺

明知不好,为何要做?在“追求健康交付”的对外说法之下,威马有着“没钱”的难言之隐。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账面现金及等价物为41.56亿元,而其2021年现金流净额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为41.8亿元。按照2021年支出状况来进行推算,当下威马账面资金已经到了必须“节约”的处境。

上市的不顺也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0年威马就已经开始筹备上市,2021年1月,上海证监会发布威马汽车上市辅导完成的公告。这一事件仿佛威马上市的冲锋号,但仅仅两个月后,威马汽车被曝出暂缓IPO进程。对此威马表示因政策收紧才暂缓进程,正在进行IPO排队,但外界已经开始质疑威马是因研发投入以及亏损问题。

2022年6月1日,威马正式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书,却至今没有下文。近期有媒体曝出,威马正在谋求“借壳上市”,具体如何操作、何时操作,仍是未知。

相比于其他创业风口,新能源汽车创业需要先进行长期的资金投入和产品研发,并在市场中打败竞争对手,实现规模扩大、盈利上升,整体呈现出先下跌再上扬的趋势。受限于这一发展趋势,资金不足将是致命缺陷。

且按照当下市场现状来看,上市成功也未必是“救命良药”。受经济危机影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新能源车企股票都“跌跌不休”。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跌幅超50%,市值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

随着今年经济环境遇冷,未来资本在做投资选择将会更加谨慎。一位行业分析师对一品君表示:当下的资本更加倾向于能够迅速收获回报或看到回报期望的产业,而威马并不在两者之列。

竞争加大,威马还能否重归主赛道?

除了资金问题,市场竞争不断加大也是威马被唱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经威马汽车凭借EX5(配置|询价),成功以高性价比打开了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大门。在EX5之外,威马还推出了威马E.5、威马W6(配置|询价),威马EX6(配置|询价),因EX6已经宣告停售,目前威马共有三款车型在售,价位集中于15-25万元左右。

一直以来,沈晖都坚持着“科技普惠”的创业理念,即让人们都能享受到十几万左右相对不错的车。在这一理念之下,也潜藏着沈晖对于市场的未来预判。许久之前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将从“哑铃型”向“纺锤型”加速优化,预计到2030年,15万元-25万元价格区间的电动车型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

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1-10月,小于30万元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为86.6%,而2021年这一数据为84.2%。沈晖预料到了未来的繁花似锦,却未曾想到那片繁华中会失去自己的身影。

眼看市场向好,无数巨鳄下场,目前,由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比亚迪已在这一价位打造了几大爆款,如比亚迪宋Pro DM-i、秦EV;在新势力中崛起的零跑、哪吒也正在加速发展。未来,特斯拉、蔚来都表示将推出子品牌,价位下沉至20万元以下,这一赛道竞争将会持续加大。

写在最后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坍塌也不是“一日之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威马并未成功打造一个不可替代的差异化标签,如比亚迪的“民族之光”、蔚来的“高端定位”、理想的“增程式”。尽管当下的蔚来也在谋求下沉,理想已不再使用增程式理念,但它们却成功通过标签获得了大众认知度。

就其管理模式来说,威马同样存在发展缺陷。对于新兴企业来说,产品才是立身之本,研发应是重中之重。但2021年威马行政费用高达27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57%。如此“大头”的行政费用无疑会挤占威马的研发资金,数据显示,威马2021年研发开支为9.8亿元,约占总营收的20%。

与同一价位的零跑相比来看,零跑一直以来在广告投放、体验店开设等方面都较为保守,用低费用策略支撑起了高效率的全域自研。反馈到市场之后,便出现了我们所见到的零跑销量大涨,威马销量下跌。

威马当下的处境不止内忧,还有外患。对于当下的汽车行业来说,发展困境不止投资收窄,还要叠加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市场环境非常严峻,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暖。因资金短缺而发展艰难的威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选择了暂时退让,或许这一举措有助于威马眼前的存续,但未来想要重回人们的视线,无疑将会更加艰难。

2022-12-01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