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最近状态不好,在高潮中熄火

零跑突然支棱起来了。

今年5-7月,零跑销量分别是10069台、11259台、12044台,连续三个月创销量新高,反超新势力金牌蔚小理。

然后零跑又突然整段垮掉。

10月的零跑,交付新车7026台,环比下降36.35%。

在金九银十的高潮中,一个正值上升期的品牌反转式地迅速滑落,短短的几个月里,零跑在大起大落中见识到了市场如渣男般无情的真面目,舆论也在一瞬间完成了对其 180 度大拐弯的态度转变。

2020年,零跑汽车共计交付8050辆;2021年,共计交付4.37万辆,同比增443.5%;今年8月,零跑交付1.2万辆,同比增180%;今年1-8月,其累计交付量已达到7.66万辆。

但哪怕是在赶超蔚小理通稿漫天飞的时期里也不难发现,我们所看到零跑所谓的「成功」,主要就是靠售价10万以内的车型T03来支撑销量的假象,这款走廉价路线的车型占总销量的比重接近九成,是一个有些畸形的比例了。

从去年开始的这一轮动力电池涨价,导致了低端电动车的成本受到重压。今年以来,零跑汽车先后进行了3次涨价,其中,零跑C11(配置|询价)的涨幅高达2-3万元。零跑T03(配置|询价)曾以性价比著称,也今年8月份全系价格上调5600元-6600 元。如今随着价格优势的褪去,零跑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了。

但站在全局角度来看,整个零跑的起与落,其实起源于一场彻头彻尾的蝴蝶效应。

与第一波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不同,零跑汽车目前的产品线一直以廉价车型为主,销量高歌猛进。作为典型的中国企业家,朱江明采取的也是经典的中式销售布局,低开高走,但低开无需实力,高走亟待奇迹。

况且这波漂亮的数据背后,牵连着的是零跑的亏损金额。2019至2021年,零跑汽车的营收为1.17亿元、6.31亿元、31.3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这意味着,零跑这三年的营收38.8亿元,但净亏损却高达48.5亿元。

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零跑去年亏了28.46亿元,卖出了4.37万辆车。那么这意味着——零跑每卖一台车,就要亏掉6.5万元。

车型价格低廉,就意味着BOM(物料清单)成本低下,进而使得产品所能搭载的科技型等配置更少,这完全与零跑向资本市场灌输的“智能化属性”搭不上边,也只是让朱江明喊出的“超过特斯拉”口号成了一个更大的笑话。

在今年初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短缺风波中,零跑意外地实现了销量稳定增长。一定的疫时供应优势,看起来似乎是零跑一直振臂高呼的「全域自研」带来的福报,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切反而是一场耐人寻味的打脸——究其根本,更多的原因是T03这款车所需要的智能化硬件少,不存在零部件稀缺性的问题。

在IPO招股书中,零跑反复提到“全域自研”——官方给出的定义是,自主研发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

但不难看出,零跑所谓的研发,就像是批发了一堆便宜货,却没舍得花大钱买个大件,看起来专利数很唬人,但没有一件是击中他们所要兜售的「智能化」概念核心。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新势力车企所提倡的是“全栈自研”,即把底层硬件生产交给第三方做集成,而车企掌控用户体验的软件算法和交互设计。与零跑的“全域自研”的区别就在于,通过“全栈自研”可以让车企更多的把资金和资源,投入到用户可感知的软件层面。

但根据零跑提供的一张“自研自制的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版图显示:除了内外饰以及电芯以外,零跑几乎在所有板块都采取了大量自研。其中包括像电机、减速器,连车灯系统都是自研的,其分散程度令人毫无头绪,没有一个专精的领域,导致零跑强调的智能科技理念根本站不住脚。

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蔚来的换电,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能给我们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点,反观零跑所遵循的研发策略就是,什么都做,什么都不行。

像一个汽车城零配件集散地,它可以就地拼起一辆车,却永远无法拼起一辆体面的车。

但不重要,在新造车势力里,亏钱不重要,会讲故事才重要。

「全栈自研」就是科研出身的朱江明摸索出来的噱头,也是零跑能离特斯拉更近一点的捷径,所以故事的开头,是围绕着“零跑是除特斯拉以外,唯二真正具备智能汽车自研、自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完整产业链闭环的新能源车企”展开的。

零跑汽车也一直严格执行这条方针——在智能驾驶领域上,虽然我们没有领先性,但我们有参数啊。

在招股书中,零跑将C01车型与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等热销纯电车型进行对比。但在智能化配置上,零跑仅提到了自动驾驶功能的数量,零跑C01(配置|询价)以23个功能数量,超过了特斯拉、比亚迪等一众车企。而实际情况却是,特斯拉3年前就实现的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零跑C11车型至今都没有推送给用户使用该功能。

此外,零跑还计划在2024年提供城市道路智能领航辅助功能,并且还有计划自研激光雷达。要知道,小鹏、长城等车企从今年开始,就能逐步实现城市道路的高阶辅助驾驶,但零跑要等到两年之后才实现,严重的滞后性很难说服资本市场将零跑归到“智能汽车”的阵营。

此前,零跑还成立了杭州芯图科技,开启自研芯片之路。目前已经量产上车的凌芯01采用28nm制程工艺,算力为4.2TOPS,低于国内领先的地平线,与英伟达单颗算力为254TOPS的Orin X芯片相比,差距更是悬殊,无论是工艺层面还是算力参数来看,凌芯01都不如专注芯片领域的供应商,在智能化的具体呈现上,除了主动权,只剩下一地拉垮。

今年中汽研发布的关于零跑C11的CCRT测试结果更是一波反向输出,测评零跑C11尊贵版车型最终得分是69.4分,得分比较薄弱的环节便是智能化这一项,得分仅为42.6分,距离及格线还差很大一截。

为了解决高居不下的成本和改善毛利率水平,零跑汽车将希望寄托于增程技术。按照其“全域自研”逻辑,零跑大概率还要分出精力去研发增程系统专用的发动机——“不务正业”,成了零跑的“正业”。

一直以来,以全栈自研为发展策略的零跑汽车,研发投入方面的合理性频频遭受质疑。

2019至2021年,零跑研发开支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0亿元。作为对比,同期蔚来为44.29亿元、24.88亿元、45.92亿元;小鹏汽车为20.70亿元、17.26亿元、41.14亿元;理想汽车研发费用分别是11.69亿元、11.00亿元、32.86亿元。其中在今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因新车型研发以及研发人员增加,研发开支达到4.04亿元,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42.3%,但与蔚来汽车29.4亿元研发投入相比,差距依旧不少。

更严重的是,零跑这种一张大网铺开的研发方式,迫使其把卖廉价车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砸向了研发。

具体到2021年的研发占营收的比重看,理想为12.2%,蔚来为12.7%,小鹏为19.6%。而零跑这边,居然达到了惊人的23.6%。

从这两组数据来看,零跑有着一颗研发的心,但碍于营收规模体量较小,因而也导致了研发总量相距甚大,而且抓不住重点,更多的研发经费都烧在无用功上。

从零跑当前的车型结构来看,有向高端化转型的趋势,但其研发投入费用占比却在逐步减少。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其研发投入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亿元和2.45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06.0%、45.8%、23.6%和12.3%,呈下降趋势。而零跑汽车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也进一步下滑,仅为 9.42%。

吃到了捷径的福利,也得承受陷入恶性循环的代价,零跑当然也意识到了“廉价车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因此逐梦20万的中型SUV车型C11和在30万边缘疯狂试探的中高端纯电轿跑零跑C01,成为了零跑的救命稻草。

在7月份,C11销量占比已经超过50%,售价20万元左右。另一边,C01预售4小时超2万的订单量,也给零跑带来部分积极的信息。

但是预售订单中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水分。零跑C01开启的是“0元订”活动,也就是用户无需付任何费用,就能获得预售名额,在9月21日,零跑顺势宣布C01车型预订量已超过10万台。至于实际交付量如何,自然是要等到IPO之后才能见分晓,毕竟当年零跑S01上市时用户订单超过3000,可上市到现在也没达到3000。

当初为了上市,朱江明放下了豪言:“三年超过特斯拉、2023年进入造车新势力Top3、2025年80万辆”。

但这些故事一环连一环,却始终一环都没扣上一环,就算零跑把这台看似火爆的C01印上港交所招股书的封面图,也不妨碍投资市场对这个饼消化不良的观感。

9月29日,零跑成为国内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发行价为每股48港元。上市首日开盘即遭破发,低开14.58%,报41港元/股,跌破发行价,截至收盘,零跑汽车报34港元/股,较发行价跌去近30%,总市值364.5亿港元。近期数据显示,11月8日,零跑汽车(09863.HK)股价开盘快速走弱,跌超10%,领跌港股新能源汽车板块。

IPO玩的就是预期,这是不争的事实。

资本市场虽然爱听故事,但你的数字不过关,大家也很难买帐。

这个时代很酷,有平地拔高楼的机遇,但这个时代也很残酷,从高楼跌到水泥地,也不过是蝴蝶扑棱翅膀一瞬间的事。

2022-11-21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