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中场战事”:囤积居奇、疯狂涨价与大佬怒怼

11月9日,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深切表示,新能源车企正面临两大严峻挑战:缺芯和贵电。“缺芯造成大量半成品库存,而贵电导致单车成本增加了5000—35000元”。

以长安汽车为例,今年1—9月由于缺芯贵电导致减产60.6万辆,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今年推出的新能源产品阿维塔11(配置|询价)、深蓝SL03(配置|询价)等一系列车型。而长安UNIK iDD(配置|询价)更是受到原材料的严重影响,价格直接上调了6000元。

如今大部分车企的产量和销量都遭到了缺芯和电池价格上涨的严重打击,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整车成本的40%—60%左右。而电池成本超过40%就会严重影响产品效益,进而对企业经营方面产生大的波动,因此面向C端的车企纷纷叫苦不迭。

广汽集团曾庆洪就公开调侃大家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挥舞镰刀的权力

当然了,这么说也不是毫无道理。

2022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为19.75亿元,毛利率为14.48%,天齐锂业的净利润为39.36亿元,毛利率85.28%。单从这两家公司净利润的角度看,一个天齐锂业相当于两个宁德时代。

对比之后不难看出,行业利润逐渐向上游的原材料锂盐企业内迁,也就是导致动力电池涨价的原因其实是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持续走高。碳酸锂价格从2021年初的5.3万元每吨到今年超过了56万元每吨,价格足足涨了十倍还多。

碳酸锂价格猛然翻倍,上午和下午的价格都有可能不同,这导致市场上许多经销商开始囤货从而进一步助推了碳酸锂价格上涨。

那么行业头部玩家天齐锂业自然就走在了大家的聚光灯之下。天齐锂业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6.46亿元,同比增长536.4%,创下超29倍盈利增速的记录。反观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47%,巨大的反差反映了下游车企的艰难处境。

所以就有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长荣控诉产业有必要进行“反暴力”行动,建议国家层面坚决打击个别企业原材料囤货与炒作行为。

此事一出,有记者就访问了天齐锂业的相关负责人向他们了解情况,他们表示:“我们没囤”。虽然不可避免的会有个别经销商因为巨大利益而囤货,但其实主要的矛盾还不在于此。

事实上,中国锂资源不仅不占优势只拥有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且开发成本还很高,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和澳洲。但我国锂矿加工环节却占全球产能的七成左右,还拥有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由于原材料大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外锂矿价格的上涨往往会辐射到国内,受到卡脖缺乏定价话语权,这就造成了资源和产能的错配。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需求暴增下,企业生产能力难以匹配下游需求。需求短时间爆发和增产速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结构性短缺因素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成倍成倍的上涨。

新解法与新期待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表达了观点,除了技术和市场问题,原材料和电池供应已经给新能源产业链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今年以来包括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等20多家车企的近50款新能源车型被迫宣布涨价。目前汽车行业仍处在关键零组件缺货的状态,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还会继续升高。

与此同时一部分企业像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布局芯片产业,而对于“贵电”,比亚迪、蔚来、长城等企业开始投资电池研发产业,各家企业已经开始为消除供应链卡脖做出努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未来,整车为王”。但毕竟这都需要长期规划和调整,当下的情况还需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控制上游价格,加强关键资源能力,保持产业链畅通,优化配套发展环境,更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其中10月份出口10.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81.4%,成绩再创新高。陈士华表示:“很显然,中国品牌的设计水平已不亚于国际品牌。下一步,中国品牌要做的就是品牌和市场都向上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高歌猛进,电池现在成为发展的关键阶段,而上游原材料的锂价持续飙升,叠加成本太高,不利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汽车是拉动内需、提振消费的国民支柱产业,随着燃油车的式微,电动汽车成为我国弯道超车的关键,现在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国家要通过增加干预和加强政策引导,打击相关企业的炒作行为来确保市场的健康运行。同时,国内企业应该团结起来共克时艰!

2022-11-14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