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专利,华为手握几千项电动汽车专利,为什么坚持自己不造车?

因为华为人知道造车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电动汽车专利。

造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体现,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要造出性能、质量和性价比都高的车辆是有很大难度的。

先不说造车,即便是造手机,华为也需要相应水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配合和帮衬,如果供应商断供镜头、屏幕,服务商拒绝代工芯片,拒绝代加工整机,华为手机可能会有问题,要么降低标准,要么停止生产。

有人会说,如果买到ASML第四代光刻机,麒麟芯片就没有问题了。先不说第四代光刻机就卡在人家手里,即使买到了,华为也没有能力生产麒麟芯片,中芯国际也造不了。

有人会说,没有富士康代工,华为照样做手机。没错儿,是可以找其他家来代工,但产品的质量呢?不要把富士康看做是一家简单的代工厂,看不到富士康掌握着先进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那就大错特错了!恰恰是这些软技术是大陆企业最最缺乏的,也是制约MADE IN CHINA产品质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2019年富士康世界500强里排名第23,营业额是一汽和二汽两家汽车公司的总和。苹果公司选择富士康不是乱点鸳鸯谱,是出于自身利益做的决定!

富士康掌握的多是软技术,从员工招聘、培训、使用、管理和服务,到零部件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入厂检查、库房、配送、缺陷追溯,再到自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造工艺、成本控制等,都是现代制造业的楷模。同时有在富士康和大陆同类代工企业就业经历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造车要比做手机难上几倍甚至几十倍!难就难在造车需要三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还有三长:研发产品周期长、产品质量验证时间长和投资见效年头长。这三密集和三长打碎了几乎所有人造车的梦。

历史经验表明,一家车企从创立到基本稳定需要经过20年时间,在此期间每年要投入几十亿到几百亿不等,连续投入20年。在此期间产品不能失败、不能走弯路,产品还要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即使上述都做到了,也未必算是成功,特斯拉成功活到19岁了,现在还未开始盈利。

华为有坚持投入二十年的资金实力吗?

即使有资金实力,大陆的配套和服务环境,美国的打压,也会让华为的努力效果减半。

隔行如隔山,华为选择坚守在本行业内发展是最明智的!既发挥了华为之长,又填补了车企之短,英明之举。做一个大陆的“博世”,有可能取代博世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服务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市场要多人一起来玩,才能做得更大,自己切一块更大的蛋糕,独孤求败的感觉其实未必很好。

电动汽车专利,华为手握几千项电动汽车专利,为什么坚持自己不造车?

丰田的双擎,其实就是混动(电动化的一部分),现在看起来就有点孤独求败的感觉,20年来全球卖了1200多万辆,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有人说,混动一种叫丰田,另外叫一种其它。

为了保护其辛苦投入所得的混动技术,丰田申请了很多专利,别的厂家要做混动很难绕开丰田的专利。所以,混动除了丰田玩得溜以外,只有本田开辟了另一条路线,总体而言,混动技术还是有点势单力薄。

与此同时,势力最强大的德国厂家大众、奔驰、宝马已经将未来的技术路线锁定为纯电动,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的纯电动车已经如火如荼,纯电动路线在全球范围内有可能位居主要地位。

混动其实通向未来的过渡路线,此刻放开专利不是说丰田有多么大公无私,而是如果丰田不开放专利的话,玩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会边缘化。此刻开放专利,希望吸引更多的玩家,以便混动可以与纯电动抗衡。

与此同时,丰田也在推进纯电动,但无论是投入和进展都不能与其混动相比。(鹿鼎记)

电动汽车专利,华为手握几千项电动汽车专利,为什么坚持自己不造车?

即便丰田混动的专利不放开,国产纯电动汽车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自生自灭。根本就用不着PK,国产的纯电动汽车还是去和特斯拉PK吧,因为埃隆马斯克已经决定将特斯拉的专利完全放开,虽然不乏商业目的,但确实能通过技术共享,不对善意使用进行司法诉讼来通过更多企业的共同努力来尽早解决电动汽车续航、充电等瓶颈问题,只不过短期来看这些问题还很难实现质变。

电动汽车专利,华为手握几千项电动汽车专利,为什么坚持自己不造车?

至于丰田的混动专利放开,其实是对现有国产燃油车生产企业能生产消费者承受的节油、环保油电混合汽车的契机,不需要去PK谁,不需要对立的来看待。毕竟丰田的普锐斯做为出租车有很多行驶超过百万公里的记录。ECVT技术的简单和节能效果,镍氢电池的浅层充放的安全、可靠、轻便、耐用特点是目前电动汽车昂贵的锂电池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不要拿丰田的混动技术去和电动汽车PK,国内电动汽车应该尽早取消补贴,让市场和技术取悦民心才对,而混合动力技术的放开和发展才是目前传统能源汽车提升效率、更为环保的一种可行解决方案。

2021-10-25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