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品牌为迎合时代转型,把本土化视作主旋律

撰文|宋雨婷

上个世纪末到21世纪初,消费者对高端汽车的追求可谓“从无到有”。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不断充裕让不少中国消费者步入小康。以BBA为代表的外资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凭借丰富的产品功能佐以领先的研发技术及相对高端的品牌营销形象,引领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首次消费升级。

但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壮大,和本土品牌的不断转型升级,高端品牌们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能源品牌更迎合时代,更会营销,且越来越高端化,价格已经上探至五六十万。另一方面,市场政策的转变下,迫于自身发展不得不调整产品布局,分身去搞新能源,传统车企在双重压力下前行。

#迎合时代#

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22.9%。

这样的新能源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而对于高端品牌而言,如何在不断压缩的市场中,既要维持持续增长,又能够迎合时代的转型,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两年,宝马推出了创新iX和全新i7,奔驰推出了旗舰EQS(配置|询价)和国产EQE(配置|询价),奥迪推出基于MEB平台的Q4e-tron和Q5e-tron。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BBA逐渐加码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如此,他们还大多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进行扩产,强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生产布局。

而电气化战略方面,宝马将在2022-2025年给同款车提供内燃机、插混和纯电选择;2025-2030年,推出纯电架构的“新世代”车型,同时将纯电比例逐步提升至50%;2030年以后,宝马集团旗下部分品牌完全纯电化。

奥迪则进行“进取2030”计划,从2026年起,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产品;至2033年,奥迪将逐步停止内燃发动机的生产。

梅赛德斯-奔驰按照去年提出的全面电动的战略来看,曾经的“电动优先”已经转变为“全面电动”,具体在2030年以前,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实现电动化。

#奔驰加速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的奔驰全新的纯电EQE车型,已于今年6月,在奔驰集团于2018年投资近12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北京顺义新工厂下线,成为奔驰第400万辆本土生产的整车。

除了扩大本土生产,梅赛德斯-奔驰还加大了本土化研发布局,本地开发、本地化解决方案比例也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智能驾驶和车载互联部分,如今已经整合引入本地导航模块和中国导航解决方案,本地应用程序也大量嵌入。

在软件系统方面,梅赛德斯在亦庄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新的全球级研发技术中心,并在去年10月正式启用,配备7个先进实验室,包括一个专门的电驱实验室和充电实验室,以加速全新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

今年7月,梅赛德斯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二个研发中心,专注于自动驾驶、智能互联、软硬件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处理。

不仅如此,去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获得官方认证的,可以在实际道路上使用的L3自动驾驶功能,当前也正与国内的有关部门一起沟通合作,力争尽快将这一创新技术带给中国消费者。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对梅赛德斯-奔驰来说,在中国市场引入更多的电动车型尤为重要,此后覆盖全系电动化车型、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以及加速汽车软件开发将成为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主旋律。

#本土化为主要旋律#

对于本土化发展,宝马集团也表明非常重视,自2010年起,其对华晨宝马总投资额达到了830亿人民币,今年更是斥资150亿人民币的铁西升级项目里达工厂,这也是宝马在华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

近些年,华晨宝马稳步丰富本地产品序列,注重“在中国为中国”。今年,专供中国市场的宝马X5(配置|询价)和i3均已投产。

而奥迪既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豪华汽车制造商,也是第一家在中国开始本土化生产的外国汽车制造商,随着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成立,也拉开了智能互联汽车领域的新篇章。

据了解,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建设一个最先进的汽车生产基地,包括数字化、自动化和可持续生产,将专门生产基于高端电动平台(PPE),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全电动中大型车型。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PPE车型将是奥迪A6e—tron和奥迪Q6E—tron车型家族的中国特定版本,预计2024年底开始批量生产。

在新能源发展早期,大部分传统车企不够重视,当趋势渐明时,得益于传统车企与零部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相比于新势力的造车,传统车企产业积淀更为深厚。具有制造、供应链,以及多年累积的口碑优势,尤其是当BBA“大象转身”,新势力造车要面对规模上的难以超越。【iDailycar】

2022-09-28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