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再放“狂言”,纯电淘汰混动有没有时间表?

日前,马斯克在推特发言称:“混动汽车只是过渡技术,是时候放弃了。”尽管这个观点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反驳,但有一个人却跟他持同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

在小鹏汽车成立8周年之际,小鹏汽车带来了行业目前最高水平的超快充技术S4,并上线了首个小鹏S4超快充首桩。在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超快充+高续航+自营充电站,将改变整个市场格局,淘汰混动车型并取代10万以下燃油车。”

事实上,关于“混动/增程式到底是不是过渡技术”这个说法,不少车企相关的负责人都曾表示过自己的观点。业内普遍的观点是,在2025年之前,混动/插混/增程的占比可能会越来越高。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0%后,市场内各种技术占比会趋于平衡,吉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虽然说混动是过渡技术,但没有人能界定这个过渡期有多久,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50年。

也就是说,如果不限定期限,所谓过渡期的判断其实并没有意义。非要以未来为基准的话,现阶段的燃油、混动技术或者纯电都可能是过渡技术。

再或者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否是过渡技术他们并不关心,只要纯电动车在里程焦虑、补能焦虑等方面的短板没被补齐,混动/插混就是比纯电更实用的选择。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达到了50.2万辆,同比增速达到了194.3%,而纯电车的销量为174.5万辆,同比增速为107.8%。也就是说,从消费者的选择来看,现阶段谈淘汰混动似乎还为时过早。

而众所周知,消费者之所以偏爱插电混,是因为从综合用车体验来看,在油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混动汽车无论从使用成本还是便捷程度都能更好地满足用户诉求。而相较于纯电车,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远途驾驶时没有补能和续航焦虑。换言之,只有当纯电车的补能体验可以做到像油车加油一样便捷,才有取代混动的可能,也就是何小鹏所说的“超快充+高续航+自营充电站”。资料显示,S4超快充技术由小鹏汽车自主研发,最大输出功率达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达670A。本次发布会还通过直播连线的形式,现场演示了小鹏G9在S4超快充桩的充电实况。

据介绍,小鹏G9在S4超快充电桩充电仅5分钟,续航增加了210公里。而除了充电快之外,S4超快充电桩还有三点升级——一是重量,S4超快充将枪线的重量降低了36%,视频可见瘦弱的女生也完全可以单手提枪;二是智能,S4超快充电桩可实现即插即充,即触即停,并且可以智能功率分配;三是安全,S4超快充电桩采用液冷充电枪,能够主动实时温升监控,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同时保证电池安全。同时为完善超快充布局,何小鹏还表示,未来以旗舰车型小鹏G9为起点,后续产品都将全面适配以S3、S4为核心的超充体系。

在自营充电站方面,小鹏汽车也将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G9订单前十名的城市开始铺设S4超快充设备,并计划从明年开始,在全国重点城市和核心高速公路沿线完成S4超快充网络覆盖;到2025年,预计再建设2000座小鹏超快充站。但并不是有了超快充,就能马上淘汰混动。虽然PPT原图里确实有“淘汰混动”的字眼,但这更多是品牌方基于未来畅想的美好愿景。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混动和纯电两者在3~5年之内的走势”时,何小鹏也表示,“目前看来10-20万区间内,混动会更占优势,也会有长期的生命力。超快充会让中大型纯电 SUV 的产品价值提高,并带动2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爆发。而15-20万价格区间,则要看未来电池成本的价格走势。”一方面,S4超快充和S2的快充体系有很大差别,新建充电站本身成本很高,需要一段时间的投入,当数量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看到效果。另一方面,S4超快充技术对整车电池的要求也不一样,而且由于目前市场上动力电池的高溢价,现阶段超快充也很难应用在10-2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之上。

据何小鹏透露,目前小鹏G9也只有高配支持S4,其他配置都支持S3,不过S4超充桩会兼容S2、S3充电协议的车型。除了充电功率不一样,S4超快充桩在重量、智能等方面的升级,老车主们都能体验得到。同时至少到2025年,小鹏的补能方案都会以超快充为主。在何小鹏看来,“条条大路通罗马,超快充、混动或者换电,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

之所以选择超快充补能方案,是从中长期、全球化、能源安全等角度出发考虑的结果。长期来看,纯电补能的痛点其实在续航和电池,今年的挑战又在于电池价格的飞涨。但随着今年越来越多矿厂开工,电池价格会在一定时间后趋于平稳。也就是说,一旦电池价格的问题解决了,纯电车的价格也会被拉动,再配合超快充补能网络,消费者自然而然就会倾向于纯电。

当然,实现这个愿景不仅需要庞大的基础建设投入和新产品做支撑,还要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配合。值得庆幸的是,现阶段小鹏已经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200KM”,随着首座S4超快充站的上线,以及小鹏G9的正式上市,20万元+的纯电汽车市场或将会迎来新的爆点。

2022-08-17

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