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以“满电姿态”开启新征程

“长安汽车就以这样一种“满电”的状态,全面展示了其电动电气化的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长安汽车的战略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纵观近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渐入佳境,并向年销10万发起冲击;传统车企转型初见成效,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凭借产品攻势,已掌握一定市场话语权;百度、小米等跨界造车也通过加大投入、积极布局以求夺取市场红利……

在过去几年里,身为中国品牌佼佼者的长安汽车一直被外界称为“闷声不响地做大事”。

就在今年重庆车展上,长安汽车毫不低调地展示了“闷声不响地做大事”的成果,带来了包括纯电、插混、增程等一系列电动电气化产品“天团”。

不同于往届车展,长安汽车今年自信地喊出了“极速进化 满电出发”的口号,一口气携长安深蓝SL03、长安UNI-K iDD、长安UNI-V iDD、长安欧尚Z6(配置|询价) iDD、Lumin、阿维塔11等全系电动电气化产品亮相。

长安汽车就以这样一种“满电”的状态,全面展示了其电动电气化的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长安汽车的战略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既是检阅,更是誓师

6月25日的重庆车展媒体日当天,没有什么闪光灯可以打出比阿维塔还要耀眼而夺目的光彩。毕竟作为有三家巨头做实力背书,手上握着两张顶尖的技术底牌的品牌,阿维塔还未出世就备受外界关注。

所以当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带着阿维塔第一款成熟的全新产品——阿维塔11出现在了同一个舞台上,也让因为疫情影响沉寂多时的中国汽车市场瞬间被“激活”。

不过相比于其他几大国有汽车集团推出的北汽极狐、东风岚图、上汽智己等新能源高端品牌,去年底才进行品牌首次公开亮相的阿维塔看似有些晚,但其给出的上市和交付时间表,却可谓“神速”。

而站在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支强大中国力量的肩膀上,阿维塔也开创了全新“CHN”合作模式,在最强合伙人的加持下加速前行。

作为“CHN”合作模式的发起者,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家公司汉语拼音首字母合在一起,恰好就是中国的国际代码‘CHN’,这也是注定了我们要用最强的中国力量,打造‘国际化的阿维塔’。”

在朱华荣看来,今年才是智能电动车一系列突破的新元年,在新能源这条新赛道上,中国车企将把最核心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小到一枚芯片,大到电池包以及整车设计、制造,都要由中国力量主导。

因为对于新一轮汽车革命来说,很重要的一步是中国品牌如何构建与新的汽车价值相适应的“制造”基础,所以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对于传统造车行业来说将直面三个课题:研发再构建;打造下一代生产平台;确保收益性。

但和很多品牌不同的是,三巨头毫无保留地将最新科研成果都赋能给了阿维塔。

“华为基于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阿维塔团队共同打造阿维塔11,为用户带来极智的驾驶体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更承诺:“阿维塔所有的车型,宁德时代都会提供最新、最好的动力电池。”

背靠这如此独创性的合作模式,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顺势而生。未来,CHN技术平台最大支持3100mm长轴距车型的开发,可延展至轿车、SUV、MPV、跨界等多种车型,并兼容两驱和四驱传动形式。

通过构建新的技术平台往更深远来看,可以在多个汽车制造商共享平台,多个制造商可以实现单元零件、控制系统的共通。同时,还能大幅减轻一级制造商量产系统零部件带来的研发负担。

除了技术、产品等层面的赋能,“三巨头”的联手也将为阿维塔在资本市场赢得更多筹码。自今年3月,阿维塔科技宣布完成首轮战略融资交割和工商信息变更后。今年4月末,阿维塔科技便宣布新一轮估值增长至62.6亿元,实现了近7倍的高速增长

由此,“三巨头”共同构筑具有高竞争力的平台,发挥1+1+1>3的效果,也让我们看到了下一个汽车时代的一种可能。

“发展汽车产业就像跑一场马拉松”

说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一点也不夸张,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近65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8%,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领衔全球,达到339.5万辆,同比增长155%,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50%的份额。

具体到品牌来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前20中,中国品牌共有8家,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欧拉、广汽埃安、奇瑞集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长安汽车。这8大品牌占2021年全球新能源总销量的28.23%,撑起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半边天。

可业内仍有一些声音认为新能源方面:“国企做不好。”

不过就如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所说,“汽车产业是个马拉松,我们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一定要配速,配速不好,脱了圈肯定不行。但不能为了抢占位,而不做或者做的基础很弱,不然就算配速上来,也跑不远。”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上的配速不仅是从阿维塔开始,让中国力量看到了在高端化方面实现赶超甚至领跑的机会,迈出稳健的另一步则是发布了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品牌,让“平民级”的智能电动生活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四月份才公开长安深蓝,但长安汽车早在2001年就进入新能源领域,先后经历技术研究、产业化推广和市场化运行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样车到产品的正向开发历程。

此次亮相的首款产品长安深蓝SL03则是这一全新数字纯电品牌打出的第一张牌。

新车基于全新EPA1纯电平台打造,还拥有氢能、纯电、增程的三种补能方式,相比竞品单一的纯电驱动,在补能结构上更具优势。

其次,在年轻用户最为关注的智能化方面,长安深蓝SL03的全座舱智能情景、智能场景推荐以及3D全息人脸无感登录,未来还将加入APA7.0、NID3.0等智能辅助驾驶配置。

而近些年,国产混动技术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更激发了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不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PHEV车型零售量达到9.2万辆,同比增长189%;1-5月,PHEV车型累计销售39.1万辆,同比增速达到206.4%,在新能源细分市场中,增速排名第一。

在此情况下,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团队也拿出了重要技术成果——长安蓝鲸iDD混动系统。

作为UNI系列的第二款电气化产品UNI-V iDD,搭载了蓝鲸iDD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125kW,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同样达到125kW,动力储备十分充足。

同时,在蓝鲸iDD混动系统加持下,长安欧尚Z6(配置|询价) iDD也正式登场,得益于NE1.5T混动专用发动机、蓝鲸三离合电驱变速器、大容量PHEV电池和iDD智慧控制系统,新车纯电续航可到150公里,综合续航可达到1200公里。

作为“国民出行精品车”的代表,Lumin也在本次重庆车型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无论是新科技智慧美学理念的外观,还是最长301km续航表现,都进一步刷新了年轻用户对A00级车型的认知。

从入门级的Lumin到大众市场的长安深蓝SL03再到高端的阿维塔11,还有面向插混市场的UNI高端序列以及长安欧尚Z6 iDD,不难看出,长安汽车已完成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全面布局。

这家有着160年历史的“老字号”车企,也正如它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正进化成为一家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

“兵马已动,但粮草先行”

“汽车这一百多年其实不管什么技术,其实都在围绕解决人类需求的问题而不断成长、迭代、创新、升级。”

正如王俊所说,传统汽车解决了能源和迁徙的问题,但是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半导体、移动通讯这些新技术的解决方案,汽车的发展想象空间就更大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汽车产业有无限想象。”

的确,站在汽车产业的历史拐点,伴随新能源智能汽车革命的到来,面对全球最大的支柱型产业,汽车产业参与者的角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传统汽车制造商。

自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在经历了转型初期的“阵痛”过后,一系列前期布局的成效已逐渐开始显现。

现阶段,长安汽车已发布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5.0战略。已经确定了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企业战略定位,未来将加快构建科技实力,升级制造优势,向智能、低碳、出行及生态转型,形成“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

而此次之所以在重庆车展上能够“满电出发”,也得益于集团近年来在研发方面的持续高强度投入。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储备了大量“粮草”,进一步夯实了新能源市场急行军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长安汽车已掌握400余项核心技术、三电核心专利1000余项。

比如,2021年发布的新一代七合一电驱,深度集成电机、减速器等七大总成于一体,具有高集成度、极致效率和极致静音等优势。电池技术也从主、被动安全2大维度进行技术攻关,有效避免电池整包热失控,真正解决了电池安全和用户焦虑问题。

电控技术上,长安智慧芯SVDC性能行业领先,OTA功能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常用常新”的用车体验。

可以看到,在千亿研发投入的推动下,长安汽车已经打造出硬核技术“护城河”,能够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主流乘用车市场、小型车市场和商用车市场全域加速,以过硬产品满足细分市场需求,提速企业转型。

在2022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还宣布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一系列“小目标”,包括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5年实现碳中和;2025年实现总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车3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05万辆,占比达到35%;2030年实现550万辆销量,其中长安品牌车45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70万辆,占比达到60%。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拥有雄厚的技术积淀,加上前瞻的视野,以及立志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宏大格局的长安汽车,已做好了充分的储备,再次迎来提速时刻。

而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长安汽车也将以更从容的姿态,进入到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2022-07-01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