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腾翼c耗高吗?用户评价如何?,

长城汽车专题研究报告(下):人和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黄细里)

1. 人和:四大核心竞争力推动长城自主第一

1.1. “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就四大竞争力

1.1.1. 生生不息的组织韧性,能上能下的人才机制

长城汽车成立于 1984 年,于 2003 年、2011 年分别在香港 H 股和国内 A 股上市。 自 1996 年推出首款皮卡以来,公司不断自我革新,2002 年进军 SUV 业务,2020 年欧拉换代正式进军新能源领域。目前产品涵盖 SUV、皮卡两大品类,拥有哈弗、WEY、坦 克欧拉和长城皮卡五个整车品牌,具备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

2011 年-2016 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规模增长迅速,借助此时 SUV 发展红利及明星 车型 H6 的上市,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高位领先其余自主车企。2017 年-2019 年以来公 司产品周期换代进入调整期,叠加车市下行因素,总体财务表现平稳稍降。疫情影响下 受益于公司全新一轮产品周期开启,产品力较强,叠加车市整体回暖,2020 年公司营收 实现 1033.08 亿,同比增速转正达到了 8.6%,盈利水平也重回可比车企高位。


30年时间长城汽车在创始人魏建军带领下,从造车新势力变成了自主品牌主力军, 尤其是过去 10 年公司完整经历了一轮大周期,也让我们见证了长城强大的组织韧性。

1)个人英雄主义时代(2005-2009)。陆续推出 SUV(赛弗)到轿车(腾翼,精灵, 凌傲和炫丽等),实现了多价位车型覆盖,同时长城皮卡稳居国内皮卡市场销量冠军,公 司汽车销量实现从 0 到 15 万辆的突破。

2)精英团队领导时代(2010-2019)。该阶段公司采用军事化管理,聚焦 SUV 车型,

2011 年爆款车哈弗 H6 上市,上市八年全球累计销售超过 300 万辆,累计 81 个月保持 中国 SUV 销量冠军。2017 年公司推出定位中高端 SUV 的 WEY 品牌,至今累计实现 40 万销量,进一步完善了 SUV 产品矩阵。

3)队长文化时代(2020-至今)。2020 年长城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从企业组织和 文化等方面进行基础层再造,重塑公司中长期的底层竞争能力。


施行股权激励计划+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组织架构变革激发员工潜力。2019 年公司 提出股权激励方案,2020 年和 2021 年先后完成了 2 次授予,基本覆盖了公司核心管理 层和核心技术骨干。同时集团下属子公司毫末智行/蜂巢能源/蜂巢易创/诺博汽车等均在 各自层面进行了激励机制的变化。2020 年起为打破管理层级差异,公司实行“轮值总裁 制”,进行“去总化”改革,鼓励员工由“打工者”向“创业者”,向“合伙人”的角色 转变。此外,2020 年公司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从金字塔型结构向互联网组织架构转移, 建设数字化集团级中台,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组织架构搭建。

本轮组织变革最终落脚在于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和产品数字化,建立一个“强后台 +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架构模式,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类似互联网公司,成立产品经 理中心和用户评价中心,建立强大数据运营能力。

开放供应链,市场化运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018 年,长城汽车的零部件体系建 设从垂直封闭走向了开放共生,独立成立四大零部件公司: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曼 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分别实现 动力总成引入、整车线束总成及汽车热系统业务、底盘业务、内外饰及座椅业务的独立 开放,大幅提升整车在技术、质量与成本上的竞争力,形成集成度高、适应性强的全产 业供应链体系,同时也为零部件公司开拓外部市场打下基础。

1.1.2. 技术不断变迁,始终坚持自研构建生态

30 年以来长城汽车始终坚持自研技术,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依靠“每天进步一 点点”企业精神积累自身的技术护城河。当下电动智能变革浪潮下,在组织架构调整基 础上,技术层面公司整体思路:

1)形成三大技术品牌“柠檬+坦克+咖啡”,持续对外宣 传强化消费者对长城技术的认知度。

2)上市公司的技术研究中心+集团控股子公司双模 式发展,一方面依靠市场化机制激发核心子公司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确保长城自身对 未来汽车各项核心技术的把控能力。智能化核心:豪末智行+仙豆智能+诺博汽车(座舱 部分)。动力总成核心(燃油/混动/EV/氢燃料):蜂巢能源+蜂巢易创+未势能源。传统零 部件:精工(底盘)+曼德(车身)+诺博(内外饰)等。

自研技术一:柠檬+坦克两大模块化平台(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

形成柠檬+坦克两大模块化平台,分别侧重城市出行和专业越野,具备极高的延展 性,支持多品类不同级别车型研发生产。“柠檬”是全球化高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具 有高性能、高安全性、轻量化等特点。“坦克”是全球化智能专业越野平台,拥有强悍动 力、智能化越野模式和极致的越野能力。通过模块化平台搭建,可在降本基础上加快研 发迭代速度,同时两大平台通过全球超过 600 万公里道路测试,以及 76 种全球道路和 极限环境测试,汇聚了 18 种全球典型环境应用分析,确保了超长里程、多环境、顶尖 标准验证的全球化品质,是长城汽车面向全球市场的基石。“柠檬”是全球化高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产品高性能、高安全性、轻量化。

自研技术二:咖啡智能(豪末智行+仙豆智能+诺博汽车为核心)

长城自身智能驾驶产业链布局:基于底层芯片+操作系统和前端传感器, 长城汽车 具备了较强的自动驾驶开发能力, 尤其是在算法+底盘控制+应用层(功能+人机交互)。 通过企业数字化和产品数字化的形式,长城汽车以底层数据为基础,由毫末智行主导, 坚持算法自研,核心包括先进算法+AI 算法+工程化算法三大维度;更高层面,借助华为 +IBEO 等供应商利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全冗余感知方案,在成熟的外购芯 片及操作系统的基础上,由毫末智行主导设计中间件,利用自身在整车制动以及转向设 计的执行优势,完成智能驾驶“感知融合-决策执行”的全流程。更进一步,长城毫末智 行/仙豆/诺博等分别对终端应用层产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进行开发。

分层次具体来看,长城智能化发展思路整体类比互联网思维,以解决用户需求痛点 为开发目标。最底层是芯片+抽象层,其后自主搭建经典和 Adaptive AutoSAR 的中间 件层,自研应用层包括多个域。此外,包括云平台开发、AI 工具链、V2X 等边缘计算 的整合,使平台具有适应不同传感器、场景、天气等的强鲁棒性等。

自研技术三:动力电池(蜂巢能源将为核心)

长城汽车目前已成为全球少数掌握了核心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在动力电池方向, 蜂巢能源研发强劲,产能逐步上量。

1)核心产品技术:蜂巢能源主攻下一代电池材料、 电芯、模组、PACK、BMS、储能和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制造及创新,包括无钴电池、 四元电池、果冻电池以及蜂云平台。

2)产能:蜂巢能源在全球拥有 7 个研发中心,5 个 生产基地,根据 ggii 及汽车之家相关数据,2020 年全年蜂巢能源实现电芯装机量0.47GWh,位列中国市场第 15 位。2021 年最新湖州生产基地正式签订,总产能规划提 升至 200GWh。

3)融资:2021 年 2 月,蜂巢能源引入 A 轮融资,引入资本市场,总融 资额 35 亿元,用途为研发新技术和进一步扩大产能。并预计尽快启动 B 轮融资计划, 2022 年进军资本市场,2025 年实现全球 200GWh 的产能规划目标。

4)人才研发:根据 公司官网,公司拥有超过 3100 名员工,包含 1400 名研发人员。到 2020 年研发投入约 30 亿元,到 2025 年全球工厂建设计划投入超过 260 亿元。

5)管理团队:董事长杨红新 拥有 17 年整车及动力电池研发和管理经验,历任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长城汽车 动力电池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全面负责新能源三电系统开发,EV、PHEV 整车开发。其 余包括王志坤、马忠龙、刘嘉和等副总裁均具有 15 年以上动力电池领域深耕经验,专 一性较强。

产研全球布局,以电芯、模组、电池包、iBMS 四类产品为核心,发展电动出行、 储能及太阳能领域业务。

1)电芯:蜂巢能源提供方形电芯以及软包电芯两类产品,方形 电芯包括 51Ah-156Ah 范围,适合纯电续航 80km 的 PHEV 车型以及续航范围在 300km 以上的任意 A00-A 级车型;软包电芯则适用于快充版纯电动车型以及增程式混合动力 车型。

2)模组:模组产品包括 VDA-PHEV/VDA-BEV/MEB-590 和非标准模组四种形式, 同样适用于 PHEV 以及不同标准续航的 BEV 车型。

3)电池包:针对欧拉不同品牌以及 WEY 品牌察浑车型推出定制化电池包。

4)iBMS:包含五类产品,提供从需求、软件、 硬件、测试到标定一体化最完整、最安全解决方案的产品。

短期来看,蜂巢能源电池领域主要有三大电芯发展方向以及一则成熟的电池包技术:

1)高能量密度高镍材料(适应高续航车型);

2)无钴材料(非磷酸铁锂),高能量密度, 安全测试已经通过,正在做循环寿命,蜂巢自身预计 2021 年上市;目前安全性、能量 密度、寿命接近 622,比 811 低 10%-15%的材料成本;

3)低成本磷酸铁锂。另外,蜂巢 还推出 CTP 无模组电池包技术,根据盖世汽车数据,与传统 590 模组相比,蜂巢 CTP 第一代减少 24%的零部件,第二代成组效率提升 5-10%,空间利用率提升 5%,零部件 数量再减少 22%,未来会首先应用在方形电池上。

长期来看,蜂巢能源主要发展三类全栈式解决方案:

1)电动出行:布局丰巢(城 际出行,前沿化学体系,带来超高能量密度;根据蜂巢能源官网,高首效硅氧使能量密 度高达 320Wh/kg,降低电芯膨胀率)+固巢出行(优化寿命和快充性能,保障生命周期 运营;2C 快速充电,可实现 5 年 50 万公里质保)+智巢出行(兼顾能量密度和成本, 低碳出行明智之选;无钴高镍正极材料、天然石墨负极材料、PP 干法隔离膜,降低成本、 提升压实密度),并推出全球首款高速叠片电池以及纯电汽车专属电池平台,提高生产 效率。

2)储能:同步布局风/光储能、微网储能、用户储能、基站储能和移动储能五种 模式,实现减少弃风弃光、用电供需平衡、储充结合提供高效电力保障,同时减少维护 运营成本,满足灵活性用电需求。

3)太阳能:布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从原料端出 发,实现原料用量少(晶硅的 0.1%)+叠层电池效率高(33%)+温度系数低(单瓦发 电量高 5-10%)+光电转换效率高(超 30%)。

动力电池装机电量不断提升,三元锂电池装机量份额维持高位。2017 年以来,随我 国电动化汽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动力电池领域增长迅速,国家政策扶持下孕育全球动 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以及一大批优秀的动力电池企业。总量维度,根据 ggii 数据,我国 动力电池装机量规模不断上升,同比维持高增速,2021 年一季度装机量 16.22GWh,同 比 2019 年同期+84.55%。其中三元锂电池保持较高占比,20 年上半年总体超 90%,下 半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不断发展,三元电池份额略有下降但仍然超 60%。未来随电动化 进程不断加快,动力电池市场潜力较大。受益行业红利,电池龙头以及整车企业均有较 好发展机会。


蜂巢能源自 2020Q2 以来,总装机量不断提升,客户范围不断拓展。根据 ggii 数据, 迄今为止四个季度装机总量依次为 2836、113849、372471、344253kwh,2021 年一季度 占全国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规模的 2%,细分三元锂电池市占率更高,达到 4%。未来,借 助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红利以及长城汽车自身稳定增长的电动车电池需求,蜂巢能源总装 机量有望不断提升,提升国内市占率水平。

自研技术四:柠檬 DHT 混动(蜂巢易创/能源为核心供应商)

“柠檬 DHT”混动技术经济性及动力性超越合资品牌,有望树立市场新标杆。作 为自主品牌首次推出的双电机拓扑混架构,“柠檬 DHT”混动技术实现全速域、全场景 下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平衡,打破合资品牌技术垄断。以“1-2-3”动力组合的前瞻性技 术理念搭建多样化动力组合,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超越合资品 牌。

高集成度双电机拓扑混联,实现用户全场景覆盖。“柠檬混动 DHT”系统将发动机 、 两档定轴变速箱、TM/GM 双电机、TM/GM 双电机控制器、DC-DC 单元组成高集成度 的“七合一”双电机拓扑混动方案,能够覆盖纯电、串联、并联、动能回收等多种工作 模式,实现全场景燃油经济与动力性的平衡。

1)EV 模式,纯电行驶体验,发动机与车轮解耦,TM 电机直接驱动车轮;

2)串联 模式,适用市区场景,发动机驱动 GM 电机充电,TM 电机直接驱动车轮;

3)并联模 式,适用中高速场景,发动机驱动直接驱动车轮,GM 电机和 TM 电机负责调节发动机 工作点和辅助驱动车轮,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域;

4)能量回收模式,适用制动/减速场景,TM 电机作为发电机反向进行能量回收。

两套架构 +三套动力总成,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柠檬 DHT”混动系统,搭配 1.8kwh 和 45kwh 两种不同容量的动力电池,实现 HEV 及 PHEV 两种架构,分别适用 不同场景的用户群体。而 1.5L/1.5T 两款发动机+DHT100/DHT130 两款变速箱 +P4 三 合一电机可以组成系统功率分别为 140/240/320kw 的三套动力总成,满足不同级别车型 配置要求。

打破合资品牌技术垄断,弥补本田 i-MMD 方案短板。“柠檬混动 DHT”是由长城 汽车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架构,打破了合资品牌在 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全新双电机拓扑架构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能测试结果均优于市场主流 的串联、串并联及动力分流架构。目前市场上架构与“柠檬 DHT”架构比较相似的是本 田的 i-MMD 架构,均是通过双电机和离合器的开合来实现串并联行驶的切换,“柠檬 DHT”系统增加了一个定轴式两档变速箱,使得发动机直驱的工况范围比 i-MMD 更宽 广,让整车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性与动力性。不同于 i-MMD 混动模式时 发动机仅参与发 电 ,“柠檬 DHT”混动驱动模式为发动机与电动机并联驱动 ,从而达到更好的动力性, 有效弥补了 i-MMD 高速再加速能力弱的短板。

自主品牌首推双电机 HEV 方案 引领行业实现自主崛起。从 2010 年开始,国家对 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将 HEV 排除在外,虽然经历了补贴的不断滑坡,但国内厂商除 日系强混之外,仍然普遍选择了纯电里程超过 50km 的 PHEV 方案,如比亚迪 DM-p/DMi 方案以及吉利的 ePro 家族。目前仅领克 01 推出基于 P2.5 单电机方案的 HEV 车型。 长城 “柠檬 DHT”混动系统作为自主品牌首次推出的双电机 HEV 方案,精确覆盖目 标客户,油耗及动力性均优于竞品,完善自身产品能源矩阵,引领行业实现自主崛起。

自研技术五: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电控(蜂巢易创为核心)

长城发动机共经历了由外采三菱技术引进、自身逐步模仿自研以及全技术领域自研 三大阶段,在降低油耗、提高热效率方面不断进步。2020 年旗下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 历经 4 年自主研发到量产的 GW4N20 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采用米勒循环、 电子水泵、12:1 高压缩比、中置喷油器、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等先进技术,最低油耗 6.8L/100km ,热效率高达 38%,跻身世界内燃机热效率第一梯队,整机重量同比上一 代机型降低 10%,进一步展现出长城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

最新技术布局方面,长城汽车推出 3.0T V6 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可能搭载于坦克 600 等高端越野车型),额定功率 260kW,峰值扭矩 500Nm,与 BBA 的同排量发动机性能 表现一致。同时还配备有 P2 混动系统,加成后可以实现最大 380KW 的功率和 750Nm 峰值扭矩输出,最高热效率 38%,适用于大型 SUV、皮卡、中巴、房车、轻客等车型, 双喷射系统+米勒循环+双 VGT 涡轮增压器+连续可变机油泵等核心技术保障该款发动 机优越性能。此外,搭载于玛奇朵和赤兔混动版等车型的长城新一代混动发动机,可以 实现最大总功率为 140kW,最大扭矩为 370N·m,0-60m 加速 4.1s 的参数性能,百公 里综合油耗低至 4.7L,优于市场 2.0T 大功率燃油车性能表现。

长城汽车于 2014 年起立项开发变速器,由 6MT/6AT 逐步进阶发展向 7DCT/8AT 进 阶,2021 年发布 9DCT/9HDCT,扭矩提升同时油耗降低。长城汽车的 9DCT 变速器是 全球首款横置 9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采用高度集成的电子模块设计、紧凑同步器设计 等技术。

动力总成领域,长城设立蜂巢易创子公司,主攻节能环保系统解决方案方向,蜂巢 易创业务涵盖范围广,生产研发全球领先。蜂巢易创主营业务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 电驱动系统和智能转向系统四大板块。根据蜂巢易创官网数据,其研发中心遍布中国(上 海、保定)、奥地利、印度等地,先后投入近 10 亿元,建设完成总占地面积 20000m²的 发动机、变速器、电驱动、转向 4 大测试中心及配套的整车试验场,拥有从零部件到整 车的 CAE 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标定能力。生产统一采用国际进口先进自动化设备,工 厂布局保定、徐水、天津、扬中、泰中等五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过百万;并有奥地利、 印度、上海、保定四地研发中心全球布局。人才方面,根据蜂巢易创官网数据,截至 2021年 5 月初,其共有研发人员 2922 人,国内行业顶尖学者 189 人。

自研技术六:精工(底盘)+诺博(座舱)+曼德(车身)

精工底盘:致力于汽车底盘业务,成熟车规级制造方案。1995 年成立,精工底盘现 已发展成为具备底盘、压铸、装备 3 大工作板块;底盘悬架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 排气系统、燃油系统五大系统;底盘、机械、冲焊、压铸、铸造、模具、自动化、再生 能源等 8 大业务的独立设计、试制、验证及生产能力并具备系统化、模块化集成能力的 现代化企业。

主要产品方面,精工底盘主要生产汽车底盘前后悬总成、排气系统、主减速器及驱 动桥总成、EPB,根据公司官网数据,其中制动钳前后悬总成 160 万套/年,排气系统总 成 120 万套/年,主减速器及驱动桥总成 50 万套/年,EPB 制动钳 150 万套/年。

诺博汽车:深耕汽车座舱零部件解决方案,iNest 智能座舱助力打造高端化、差 异化产品竞争力。诺博汽车深耕零部件行业 27 年,拥有系统的独立自主的产品研发、 生产体系及科学的战略布局规划,根据诺博汽车官网,公司分布在国内外的 1 万余名员 工(包括 2140 名专业技术研发人员以及 200 余名行业学者)、6 大研发基地可为客户提 供安全、舒适、智能、差异化的系统解决方案,诺博汽车产品覆盖汽车智能座舱、外装、 橡胶三大系统, 涵盖汽车座椅、内饰、汽车电子、外饰、橡胶 5 个品类。

细分三大业务业务板块来看:

首先,曼德光电从“科技、智能、交互、感知” 展示未来车灯照明系统,全球首发 的全激光光源远近光模组,更好地拓展安全驾驶视野,对全激光照明进行了革命性的创 新。具体产品包括车灯、模组以及侧踏三部分,掌握 ADB/AFS 等前沿车灯技术,实现 车间全自动组装生产工艺,为长城哈弗、魏以及欧拉、皮卡等品牌提供前后主要大灯, 此外还与奇瑞、凯翼等汽车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其次,曼德热系统有限公司位于河北保定,占地面积 5.6 万平方米。拥有国内外研 发人员及技术人员 200 多人,生产及管理人员 1000 余人。现有保定、徐水两大生产基 地,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现年产具备空调系统 160 万套,冷却模块 140 万套, 换 热器 550 万只的生产配套能力。 除传统燃油动力车型空调(空调总成/蒸发器/暖风芯 体)、冷却系统产品(前端冷却模块/冷凝器/散热器/中冷器/油冷器)外,公司还拥有水 暖 PTC、电子水泵、电池冷却器等新能源车热系统零部件的研发及制造能力,可满足各 类型乘用车空调及动力冷却系统产品需求。公司最新产品——全场景智能空调系统“悟 空”,打造特定用户群体智能空调体验包,助力智慧舒适出行,让消费者享受更有魅力的 移动舒适空间。公司主要客户包括长城自身主要车型品牌以及北汽、比亚迪、领途、奇 瑞等品牌。

再次,曼德电气系统分公司为专业研发制造汽车全车高低压线束总成的独资公司, 注册资金 9500 万,厂房总面积 8.2 万㎡。公司拥有保定、天津两大生产基地。保定工 厂位于保定徐水大王店工业区,占地 5.4 万㎡,产能 70 万套, 天津工厂位于天津开发 西区,占地 2.8 万㎡,产能 50 万套。公司现有人员 4000 余人,其中技术人员 400 余人。 公司具体产品包括低压线束、高压线束、特殊线束以及保险盒等四类,最新推出“多形 态”变化的 FPC 柔性扁平保险盒,为客户提供异形、狭窄空间内保险盒应用方案,顺应 未来小型化发展趋势。公司主要客户依然集中于长城自身。

1.2. “5+2”品牌全面向上,产品矩阵深入剖析

5+2 品牌布局全面向上。

1)已经推出 5 大品牌覆盖 5-30 万元,满足实用/越野/运 动/科技/家用/女性等多个应用场景。长城以目前哈弗+魏+皮卡+欧拉+坦克五大品牌分别 对标 5-20 万燃油 SUV、15-30 万燃油 SUV、5-20 万皮卡、5-20 万电动轿车,20-30 万元城市越野,并以性别、年龄、尺寸详细对标各类消费人群和需求,定位均保持自主领先 水准。

2)两大储备项目(沙龙+光束)。沙龙定位 20 万以上男性消费市场,光束定位 20 万以上女性消费市场,均以 EV 为动力,核心对标新势力等车型,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1.2.1. 哈弗:持续巩固爆款车 H6 中低端 SUV 龙头地位

以 H6 爆款车为核心,大狗系列+XY+F 系列+赤兔+初恋+M6++H5/H9,持续巩固 中低端 SUV 龙头地位。


第一类:H6 及其“同胞们”。

智能驾驶+空间+动力全面升级,三代 H6 开启新周期。三代 H6 2020H2 上市以来与 二代产品同堂销售,综合月均销量 5 万台。

1)产品六大卖点支撑核心竞争力:整车 FOTA+5G 扩展+循迹倒车+应用 2000MPa 热成型钢+全场景识别 AEB 紧急制动+超感未来智能座舱。

2)加配不加价打造高性价比:三代 H6 空间较二代增加,车身尺寸及轴距 分别为 4653/1886/1730/2738mm,相比上代分别+53/+26/+10/+58mm。动力系统全面升级, 搭载 1.5T/2.0T 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169/224 马力,配置国产 7DCT 双离合变速 箱。售价保持 11.59-13.49 万元。智能驾驶方面,第三代 H6 采用 mobileyeQ4 芯片,具 备整车 FOTA、语音交互、360 全景影像、智能远近光灯、全自动泊车、自动循迹倒车、 ACC/ICA/TJA/AEB、前后碰撞预警、车道居中保持、道路监测及预警等多种 L2+级别功 能,产品力表现强劲;另外,柠檬平台收款搭载 7nm 制程车规级芯片的 5G 车型——哈 弗 H6 5G 版正式亮相,搭载长城咖啡智驾平台,有望成为新一代爆款。

第二类:M6PLUS+初恋+赤兔,哈弗品牌小型 SUV

初恋+赤兔:填补小型 SUV 空白市场。柠檬平台为基,入门级紧凑 SUV:车身尺寸 为 4472/1841/1619mm,轴距 2700mm;售价 7.9-11.3 万元,“大一到大四“四大配置,差 异化命名吸引消费者,”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定位。

动力配置:1.5T 发动机,工信部综 合综合油耗 6.4-6.7L,最大功率 110kW,最大扭矩 220M·m,最大马力 150P。

智能辅 助驾驶:配备 L2 级自动驾驶,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 别+主动安全+疲劳驾驶提示+360 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远程启动+HUD, 12.3 英寸中控,自适应远近大灯等,达到自主领先水平。

第三类:H5+H9,哈弗旗下越野 SUV。

H5 和 H9 同为哈弗品牌旗下两款城市型越野 SUV,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官方指导 价分别为 9.28-31.88 万元、17.68-33.58 万元,二者在外观方面差距较小,具体差异包括:

1)H5 注重中低端户外越野市场,H9 相对更高端,主打豪华越野市场。

2)H5 手动挡为 分时四驱,H9 则为电控多片离合,H5 锁止性能更优越,但 H9 采用 8AT 变速箱,操控 性好于 H5 的 6MT 变速箱,动力性能更优越,脱困能力更强,轴距更大,通过性更好。

1.2.2. 魏派:品牌焕新欲打造高端智能混动豪华汽车品牌

第一代魏品牌经营结果从两个维度客观分析

维度一:横向比较。长城和吉利的高端品牌数据比较:从 2017-2020 年表现来 看,领克好于魏。魏品牌上市整体早于领克品牌约 1 年时间。2018-2019 年两个品 牌表现差异性不大,月均销量 0.8-1 万辆。2020 年以来领克品牌车型数量增加了 2 款,月均销量逐步攀升至 2 万辆以上,而魏仍然徘徊在 1 万辆水平,两者差距拉大。


魏和领克的产品力比较:沃尔沃技术背书给领克带来明显的加分。

动力总成:

1) 领克品牌:基于沃尔沃 Drive-E 系列打造,分高功率 2.0T 版本和低功率 1.5T 版本,配 套自主研发 7DCT,其中 1.5T 是三缸机。

2)魏品牌:基于自主研发的 2.0T/1.5T 发动机, 配套自主研发的 7DCT,质疑点核心在于实际油耗高。

车型矩阵:领克品牌产品丰富度 好于魏品牌,且定价区间相对更大,消费者选择范围更广。

魏和领克的消费人群比较:领克用户人群更偏年轻化。产品定位营销:

1)魏品牌 是源于长城汽车创始人魏总,而且创始人为自身代言,着重定位是豪华 SUV 市场,主 打安全。

2)领克品牌依托于沃尔沃技术背书,基于 CMA/BMA 平台化打造的产品,产 品定位着重全球化,年轻化,个性化。

购买人群分析:根据 2020 年上险数据分析来看, 领克品牌在一二三线城市消费占比高于魏品牌,而四五线城市魏品牌占比相对更高。


第二维度:长城内部比较。魏与哈弗品牌区分度较小魏与哈弗比较分析:魏是 H6 升级版,区分度小。类似丰田的雷克萨斯,日产的英菲尼成功路径,长城汽车希望通过 一步一步纯靠自主研发,从哈弗品牌成功基础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豪华品牌魏。然而 从过去 3 年消费者反馈来看,魏与哈弗无本质区别,背后原因总结如下:

1)动力总成: 参数有所升级,但并没有质的飞跃。

2)外观内饰:外观上魏采用与哈弗完全不同风格, 内饰等用料品质更佳。

3)品牌内涵:宣传上强调安全,需要技术上的长期积累,且受制 于已有外资豪华品牌。最终导致:魏的实际成交价区间依然围绕在 15 万元附近,无法 与哈弗形成人群上本质区隔。

摩卡/玛奇朵/拿铁开启新一代魏品牌周期

魏品牌重新焕新:将生活融入技术,咖啡+柠檬打造高端品牌力。全新魏派品牌定 位新一代智能汽车,高等级辅助驾驶+配合全自研混动技术,品牌焕然一新。

咖啡智能:

1)三智融合,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智能空间,感知-数据-HMI-体验。

2)核心配置: 全固态激光雷达,全球首次搭载 8155 芯片,率先量产车规级 5G+V2X 车载无线终端, 全球首款横置 9DCT 变速箱/电磁主动悬架。

全新混合:柠檬混动 DHT+48V 轻混。搭载自主研发最新 E20N2.0T 发动机,应用米勒循环、轻量化设计和全新优化燃烧系统等核 心专利,全球首款横置 9DCT 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新车上市计划及销量目标:根据目前已公布数据,魏品牌已经披露新车型有三款: 摩卡/玛奇朵/拿铁,分别为换代 VV7/VV5/VV6。摩卡主打智能科技于 2021 年 4 月上海 车展已经上市,玛奇朵主打柠檬混动将于 2021 年 6 月上市,拿铁主打轻混具体上市时 间待定。长城自身预计 2021 年 6 月发布魏品牌的轿车计划,且未来还将推出魏品牌 MPV/机甲车型等,实现 15-30 万元价格带全覆盖,目标到 2023 年魏品牌实现 65 万辆 销量。

魏品牌用户画像及运营方式:魏品牌未来将会明确自身覆盖一二三线城市 25-35 岁 高消费势能人群的用户定位,线上线下营销结合,建立全新经销商网络,并涉及多种店 面模式,探索 APP 内部 To C 的销售模式,实现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转化,从车型 开发到最后的不断升级全周期考评,完成用户运营机制的全贯穿。以未来智能服务改变 传统服务模式,提供专项定制化服务。利用大数据 AI 技术全方位了解车辆出行保养维 修信息,改变以往客户主动寻求服务的模式,转而主动预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促 进研发、商企、营销三位一体,建立用户中心的共融共生体系,实现对产品的长期运营, 形成庞大的用户池。

首款车型摩卡分析:

智能驾驶领先+大空间&低价位。全新魏派首款车型摩卡智能驾驶技术领先:

1)六 大冗余:实现感知冗余、电源冗余、控制器冗余、架构冗余、制动冗余、转向冗余;

2) 智能泊车:实现手势挪车+记忆泊车+遥控泊车+融合泊车;

3)激光雷达:以 1 远程激光 雷达+2 中程激光雷达配合,最远探测 250 米,高分辨率;

4)驾驶辅助:配置紧急转向 制动 ESS、紧急车道保持 ELK、循迹倒车等;

5)NOH 领航辅助:5 毫米波雷达+1 前视 摄像头模组,智能探测周边环境,实时监控行车安全。

1.2.3. 坦克:全新塑造国产豪华越野 SUV 第一品牌

根据 Marklines 数据,美国市场越野车(承载式底盘&非承载式车身架构)市场销 量规模 100-120 万台,格局相对集中。我们将美国市场主流中大型 SUV 车型根据“是 否为承载式底盘+非承载式车身架构(Body on Frame)”进行筛选,选出包括 Explorer、 Grand Cherokee、4Runner 以及 Expedition 等在内的十余款主流越野车型,合计年销量在 100-120 万台左右,在乘用车市场(包含皮卡)总体渗透率在 7%-8%左右。车企维度来 看,美国越野 SUV 市场以福特、FCA 和丰田集团为前三甲,细分市场销量份额分别为 29%、24%、14%,其余为美系通用、韩系和欧系等车企占据。细分市场龙头车型为福特 探险者以及克莱斯勒大切诺基,年销量均在 20 万台以上。


美国市场 SUV 比重逐年增加,轿车占比降低,皮卡维稳微增;城市 SUV 贡献最大 增量。乘用车市场(包含皮卡)整体来看,2004 年以来,美国经历 2008 年金融危机的 阵痛后,基本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正常规模,2010 年以来为 1600-1700 万辆。分车型级别 来看,2004-2012 年 SUV 整体销量份额变化较小,轿车市场逐步扩大侵占皮卡份额,核 心原因在于 2000 年 911 事件发生后,环保主义在美国兴起,消费者认为可以通过减少 大中型车型的购买来支持环保事业,悍马变成美国人毫无节制的浪费的反面典型,轿车 更受当时的消费者偏爱。


美国市场大型越野 SUV 发展规模较大,核心原因在于吉普 SUV 文化深种+燃油成 本低+单人土地面积多+经济水平较高,消费更为个性化等多因素叠加。其一,文化方面, 美国 SUV 市场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 Jeep 车型,将越野风格深深地赋予美国 SUV;其 二,美国市场燃油成本更低,(按照 1 加仑=3.78L,1 美元=6.5 元折算)美国汽油价格稳 定在 4.7-4.8 元/L,相比中国 8-9 元/L 的油价,美国市场中大型高油耗越野 SUV 使用成 本低 50%。其三,美国地貌广阔,单人平均土地面积接近 3 万平方米,远超中国的不到 7000 平米;城际间交通依靠个人驾驶,并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越野型 SUV 地高 通过性和对不同路面地强适应性更符合消费者出行的日常使用。


我们对比中美两国中大型 SUV 的销量以及细分比例,可以发现:进入成熟期后, 两国中大型 SUV(国内市场分级为 B/C 级 SUV,marklines 分级为 D/E 级 SUV)市场总 规模差异较小,均为 300-350 万辆,但考虑总体乘用车市场规模,中美销量份额分别为 20%-25%和 25%-30%。中美两国中大型 SUV 市场差异核心体现在中型、大型 SUV 彼此 份额占比上,美国占比大致为 1:2,而国内市场大型 SUV 占比仅为中大型 SUV 市场总 量的 2%不到。大型 SUV(越野多集中于该领域)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中国市场越野型 SUV 市场销量份额天花板相比美国会更低,我们预计总体渗透率 3.5%左右,接近美国市场渗透率的一半,考虑中国市场总体规模更大,越野车市场 空间约为 90 万辆。

国内市场具体来看,随人均 GDP 逐步提升,与美国差距逐渐缩小,汽车消费作为 家用必需品的需求逐步降低,以个性化、潮玩等为代表的消费风气逐渐兴起,自驾游等 生活方式的适用人群也在迅速增加。对比中国市场 SUV 比例以及乘用车(包含皮卡) 的细分结构来看,中国市场越野 SUV 目前全市场渗透率不足 1%,销量仅有 10 万辆左 右,以国产日系+长城汽车+进口越野为主。城市型 SUV 在国内 SUV 市场占据绝对主 流地位,销量市占率在 47%-50%左右,轿车市场 2005 年至今份额逐步减少,由 80%下 降至现在 46%左右。与美国越野市场发展过程类似,国内市场来看,随经济消费水平逐 步提升,个性化崛起的过程催生越野车等中大型 SUV 市场规模的扩大,我们预计未来 国内越野 SUV 占乘用车市场比例在 3%-4%左右,市场规模成熟后维持在 90 万辆附近。

长城汽车坦克 300 成功原因:

1)主要价格段位于国内空白细分市场 20-60 万元区 间,目前国内市场销量较好的丰田普拉多等车型价格带相对更高,20-60 万元价格带尚 处于空白蓝海细分市场;

2)越野相关非承载式车身设计、差速锁、碰撞安全、驾驶操纵 性、通过性等专业技术上长城军积累较深,坦克平台作为专用的承载式底盘生产模块, 品牌形象较为牢固。

3)坦克 300 高性能+高性价比+智能化配置完美匹配此类用户需求, 开创全新细分市场。越野性能方面,坦克 300 拥有专业非承载式越野底盘,并搭配分时 四驱及差速锁,拥有 33°接近角、34°离去角、23.1°纵向通过角,最小离地间隙 224mm, 最大爬坡度可达 70%,同时搭载了蠕行模式、坦克掉头模式、透明底盘、主动稳定杆、 电控减震器等软硬件,最大限度保证了其极致的越野性能。

智能化配置方面,坦克 300 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越野以及沉浸式科技座舱配置,能够更加适应当下消费者对 智能生活及用车体验的追求。

性价比方面,坦克 300 指导价 17.58-21.38 万元,与传统硬 派越野普拉多、牧马人相比定价低约 30 万元。

主打商务豪华的坦克 800 以及主打机甲科技的坦克 700,对标不同越野细分市场, 越野城市化趋势明显。坦克 700 及 800 进一步扩充长城碳库频偏产品矩阵,塑造更为强 大的越野品牌里。2025 年长城自身预计坦克品牌全球销量 50 万辆,成为全球知名越野 品牌。

1.3. 短期看打赢中国成第一,长期看进军海外新空间

1.3.1. 长城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成长空间 2030 年有望突破 300 万辆

自主品牌实现国内市场崛起,长城有望成为自主龙头。国内市场 SUV 的兴起为自 主品牌整体销量市占率由 20%-30%上升至 30%-40%提供机遇,新一轮电动智能车行业 红利的来临又为自主品牌提供了由 40%上升至 50%甚至更高水平的行业性机遇。其中, 长城汽车自身体量处于自主前列水平,电动智能化架构布局从最底层出发,实现核心领域全自研,掌握核心竞争力,冲击自主龙头的机率最大。长期维度自主品牌国内销量市 占率有望达到 50%以上的水平(1300-1500 万年销量),长城实现自主品牌内接近 25%的 市场份额,即国内市场销量突破 300 万辆的水平。

借助 SUV 发展红利以及自身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不断累积,长城汽车全国销量市 占率稳步提升。

1)乘用车全行业来看,长城发展稳健。2005 年至今,长城汽车从不到 1%的行业销量市占率逐步提升至行业 5%。

2)自主品牌内部来看,长城崛起迅速。凭借 2011-2013 年国内首轮 SUV 发展红利,长城推出爆款车型哈弗 H6,长期持续占据国内 SUV 市场销量榜首位置,品牌力坚挺,迅速跻身自主前列水平。


1.3.2. 长城汽车海外市场的成长空间 2030 年有望达到 100 万辆

海外市场为自主品牌尤其长城汽车崛起重要阵地。

自主品牌海外路径发展规划,由简入难:东南亚——欧洲——美国——日韩。比较 全球几大核心汽车消费地,彼此间发展阶段和格局稳定性均有较大差异。

1)日韩市场: 自供为主,国内基本封闭。20 世纪美系福特、通用等对日韩市场的进军均以失败告终, 以日系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铃木以及韩系现代等为代表的众多国际化车企对日韩国 内市场有较高的覆盖率。

2)美国市场: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由福特以及通用占据核心地 位,70 年代石油危机的出现以及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生产方式的变革打破美系垄断美 国市场的局面,形成美系/日系基本平分天下的局面。

3)欧洲市场:全球汽车发源地, 消费地区较多,单一市场较小十分分散,品牌众多,格局分散,总体来看以德系大众/奔 驰/宝马为主,日系/美系均份额有限。但欧洲电动车市场发展较快,本土企业电动化布 局相对缓慢,是未来国内自主品牌进军欧洲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4)东南亚市场:地区经 济相对稳定,单一市场规模较小,以日系为主导。凭借地域优势有望成为中国车企发力 海外市场全球化的重要突破口。


总结来看,未来 5-10 年,对于吉利/长城等自主头部企业而言,海外市场为重要增 量市场,打开长远期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市场 2005-2010 年为轿车发展期间,2011-2017 年 SUV 发展带动中国汽车总销量和保有量规模迅速提升,国内汽车市场逐步进入稳定 期。借鉴海外龙头丰田、大众等的发展经验来看,本国龙头向海外扩张是车企全球化的 必由之路。而经济正在迅速腾飞的印度等东南亚以及非洲、南美等地将成为未来的重要阵地。

格局方面,

1)分车型来看,欧洲电动车市场以雷诺 ZOE+特斯拉 Model3+大众 ID.3 分列前三,销量市占率分别为 20%、17%、11%,其后,高尔夫、Kona、NIRO、奥迪 etron以及宝马3系等车型销量份额差距均较小,前十大车型合计销量市占率仅为39.79%, 整体格局较为分散。

2)分车企来看,以大众集团、雷诺-日产联盟和戴姆勒等欧系强势 车企位居前三,销量市占率分别为 25%、13%、13%,特斯拉以 9%的销量市占率位居第 七。前十大车企合计销量市占率 93%。


欧洲电动车市场广阔,插混车型占比超过 40%,A 级以下小车占比更高。规模快速 增长的同时,欧洲电动车细分市场格局特点也较为明晰:

1)插混占比较高。2020 年插 电混动占新能源车型总比例达到 43%,远超国内,核心原因为欧洲政府对插混车型补助 额度超过国内同期,但长期发展来看,市场化趋势下纯电车型才是未来主流技术方向, 相比下欧洲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A 级以下车型占比较高,根据国内市场同级别 车型分类,欧洲市场 A 级、A0 级和 A00 级轿车和 SUV 合计占比达 57%,与燃油车市 场类似,因路况和居民出行习惯等原因,欧洲小尺寸车型销量占据较大比例。


2021 年 200 万销量大背景下,2025 年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规模有望突破 500 万辆, 大增量孕育更大变局,长城有望受益。国内市场来看,长城以较低价格的纯电 A 级轿车 欧拉品牌销量排名市场前三,欧拉品牌定位“全球最爱女性未来有望利用成熟的细分领 域产能技术布局进入欧洲市场,提升自身电动车销量。

其核心竞争力包括:

1)小车(A 级及以下)市场把握能力较强,国内女性纯电市场开发路径有望复制至欧洲地区。并且 考虑欧洲人口密度以及汽车使用习惯,小尺寸车型相比大尺寸车型竞争力更强。

2)目前 格局相对分散,大众 ID.4 以及雷诺 ZOE 销量市占率均较低,定义某一细分市场行业标 准的车型尚未出现。借助国内市场领先全球的智能化发展水平,长城欧拉以及未来沙龙 高端汽车市场潜力较大。

1.3.3. 逆势扩张产能为全球化战略夯实基础

长城汽车已有产能统计约 130 万台,未来 2-3 年为重要产能爬坡期。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0 年,长城汽车在国内保定、徐水、天津、重庆、泰州等地以及海外俄罗斯等地 均有产能建设共计 134 万台。未来,长城于国内市场荆门、平湖、张家港等地以及印度 和泰国工厂布局电动车、SUV 以及皮卡产能,有望于 2023 年达到接近 200 万台。利用自身明显大单品车型起跑海外市场,有望迅速提升销量规模,提升全球市场知名度,建 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2024-04-05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