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红旗汽车的创始人?他的创业经历如何?,

他26岁辞职创业,将企业做到世界500强,却把公司交给国家,为啥

在中国商界,他与任正非合称为“二任”。

创业34年,将无名公司发展成资产百亿的化工巨头,可最后他却将公司上交给国家。

他就是任建新。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经历吧!

(任建新)

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元年。

这一年,我在奈何桥还没投胎,而许多商业大佬已陆续登台亮相。

王石从广西远赴深圳,买了一筐筐玉米,大赚一笔,成立万科。

40岁的柳传志一呼百应,带着一帮人离开中科院计算所,创办联想集团。

远在甘肃兰州的任建新,混得也不赖,26岁的他已经是化学机械研究院团委书记。

有一天,他参加酸洗设备水垢技术短训班,结果翻到一组数据,被吓了一跳。

中国每年煤产量大约850万吨,而每年锅炉结垢就要消耗1750万吨。

煤产量怎承担得起如此巨大的消耗?

但任建新又转念一想,如果能一刀除去锅炉水垢,那岂不是能为国家省下千万吨煤?

任建新深入调查,发现锅炉清洗技术严重不达标,这1750万吨煤算是白白浪费了。

正巧,当时院里有一项专利“蓝5”硝酸酸洗缓蚀剂,用来清洗锅炉正合适。

当年,科研人员熬了整整5年才研制出蓝5,一出世就不同凡响,拿下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然而,这热乎劲儿一过,蓝5便没有了市场。

即使最后将价格一压再压,降至250元,也没人光顾。

无奈之下,蓝5只好被打入冷宫,在档案室睡了5年大觉。

经过一番调查,任建新深知,蓝5背后有丰富的潜力,躺在档案室可惜了。

于是,任建新抵押所有的身家,又向院里借了1万元。

决定带着这个失宠了5年的才子,下海创业。

为表决心,他还立下军令状:

“如果失败了,将家产变卖作为补偿,另外自愿将职务降一级,工资降一级。”

任建新说得动情,同事们听得也热血沸腾,夸他真男人!

6个同事表示愿意追随任建新,跟他一起拼个奇迹,还有个同事愿意兼职会计。

他们在防空洞里击掌结盟,“七个半”团体正式出道,给公司取名为“蓝星”。

气势到位了,技术也到手了,没有销路就等于白搭。

都说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偏偏免费的午餐最深得人心。

任建新一伙人跑到西宁郊外,帮当地人免费清洗茶壶。

有位老人看见自家的茶壶,瞬间换了副模样,高兴地赏了任建新两毛钱。

可别小瞧这两毛钱,在当时,两毛钱完全够两个人理一次发了。

一时间,任建新他们迅速走红,大家都知道,西宁多了一群活雷锋。

没过多久,一个领导找到他们。

矿上有台锅炉荒废多年,想请他们过去帮忙洗一下。

如果洗干净了,那自然是好事,他会给一笔辛苦费,洗不好也不打紧,直接按报废处理。

他已经没抱任何希望,权当死马当活马医,反正他也没损失什么。

一听有钱可拿,任建新几个人来劲了,连夜开工清洗锅炉。

士别三日,领导完全认不出这是自家的锅炉,非常满意,慷慨给了他们1900元报酬。

只这一单,任建新他们名声大振,活雷锋成了“再世华佗”,订单纷至沓来。

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清洗了60多台锅炉,创造32万元产值。

第一年,除去成本,他们净赚24万元。

分摊下来,团队每个人都能分得两三万,人均“万元户”,完全可以吃香喝辣。

然而,钱刚到手,成员还没捂热,任建新开始“整幺蛾子”了。

他提议,将一部分收入上交国家,其余的用作公司发展。

没成想,任建新刚说出口,团队里全票通过,支持他的决定。

此后,任建新他们更是靠着蓝5,走遍天下无敌手,打得外国同行们节节败退。

1987年,山西化肥厂的领导唉声叹气。

化肥厂有30万吨合成氨生产装置需要清洗,他们花大功夫请来了德国一家公司清洗。

结果,他们洗了8次,生产装置依旧“完好无损”,没有一丝改变。

他们也头疼,实在没辙,只好让领导另请高明。

没办法,关键时刻还得任建新出场。

任建新与他的团队忙活了10天,就将生产装置清洗完毕。

而且,价格还是德国专家的十分之一。

德国专家汉克前来验收,不禁连连赞叹,他无法相信,这竟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公司做出来的。

他拿起笔,在管道上潇洒写下三个OK,算是对任建新他们的能力盖章认可。

有了这两次小试牛刀,任建新爆发力十足,抡起拳头击碎了外国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将外人挤下台,在山头插上了蓝星的旗帜,占据90%市场份额。

从那之后,外资公司风声鹤唳,闻风丧胆。

参加竞标会,一旦听到对手有蓝星,他们纷纷退出竞标,体面走人。

然而,盛名之下,任建新却陷入焦虑。

他特别清楚,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打败外国对手,大多是因为自家清洗成本低廉。

万一,外国对手突然绝地反击,他们恐怕很难招架得住。

当急之下,他们一定要抓紧学习,趁机武装自己。

于是,他组织员工到日本学习。

然而,等他们学成归来后,任建新又做了个出乎意料的决定。

按理说,技术学精了,名号打响了,接下来就可以搭台子唱自家的戏了。

当时,恰逢国企改制,有人也劝任建新,趁机将公司变成私有企业,这样才能赚大钱。

好多企业,纷纷抓住这根救命绳,快速上岸,赚得盆满钵盈。

可任建新却不走寻常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清洗技术,将蛋糕拿出来一起分享。

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况且现在没有一个成熟的清洗体系。

为了国家利益,搭上自己的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

“创始资本是国家的,公司理应100%国有,蓝星的目标是兴业报国。

国有还是私有,对这个目标的影响不大。”

多亏他的慷慨相助,到了1994年,全国已经有几千家清洗企业,从业人员近3万名。

至此,国内清洗市场已没有外资企业的份儿了。

1995年,公司总部搬至北京,挂牌上市。

但迁京远没有“搬公司”这么简单,背后牵扯着无数个家庭。

员工一走,也得拖家带口上京,满打满算也有1800名员工。

也就是说,得有1800个家庭,这得如何安置他们?

有一天,任建新漫无目的在北京小街里闲逛,偶然闻到一股味道,瞬间找到了解决办法。

当时,北京大街小巷遍布拉面馆,任建新突然想起过去的事。

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患病没几天,就撒手人寰了。

临终前,母亲还在念叨着,要是吃上一碗牛肉面再死去,也许下辈子就不用做“饿死鬼”了。

任建新很想圆母亲的梦,奈何口袋空空,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抱憾离世。

从那开始,任建新一直心怀愧疚,牛肉面成了他心头上的疙瘩。

站在北京街头,看着人满为患的拉面馆,任建新心想,弥补母亲遗憾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打起了拉面馆的主意,开了一家拉面馆,给员工家属提供就业岗位。

结合母亲的姓氏,再加上自己的出生地,任建新将拉面馆取名为“马兰拉面”。

任建新虽然没能让母亲吃上一碗牛肉面,可他仅凭一己之力,让1万多家属有了工作的饭碗。

这头刚把家属安排妥当,任建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跑去江西救火。

江西星火化工厂在中国数一数二,拥有最大的有机硅装置。

然而,有柴用,没火烧,技术使不上劲,试车28次,次次失败,无一例外。

试一次车,就等于大动肝火,一次就要烧掉500万。

28次下来,化工厂的金库已经烧光了,在破产边缘徘徊。

要是这是一家普通企业,破产也就随他去了,可它背负着重大的使命,任建新不得不管它。

没有有机硅,我国航天、尖端科技如同被摘走了氧气瓶,根本无法发展。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依靠进口,给我国航空航天续命。

然而,只要一天受制于人,我们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有机硅这道难关,难过也得硬挺着过,没有其他选择。

于是,任建新火急火燎赶到星火化工厂,准备把把脉,对症下药。

结果,对方一句话,让任建新瞬间语塞。

对方干脆地说,留下5000万元就行,不用劳烦任建新。

可任建新很清楚,这个大窟窿岂是5000万就能填上的?

害怕他“闲着无聊”,他们还专门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天天待在招待所,陪他聊天解闷。

任建新哪有心思聊天,此时的他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喝着茶,心里想的都是化工厂。

怎么办?

隔岸观火,终究看不清楚。

于是,他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与化工厂员工套近乎。

一打听到有哪位员工出差,任建新的司机就已经开车在楼下等他。

一路上,司机再见机行事,趁机套员工的话。

如果实在撬不开员工的嘴,司机便再心生一计。

半路上,司机假装车子抛锚,急需要拖去修理厂修理。

而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能赚的钱,何必让别人赚,化工厂正好有修理厂。

这样,司机就能顺理成章跟工厂工人搭讪,偷偷了解工厂运营情况。

关键时刻,还得任建新亲自出马。

有一次,为了知道更多消息,任建新蹲在工厂门口,跟看门老大爷抽了一整夜旱烟。

虽然抽得他肝疼,钱袋也疼,但好歹套到不少情报,值得了!

1997年,我终于风风火火来到这个世界,而憋了一年的任建新终于发火了。

化工厂每周都有周会,但每次开会,重头戏都是他们,任建新只有两分钟露脸,“补充两句”。

可有一次开会,他实在没法只说两句,甚至发了大脾气。

那天,会上一派和气,突然有个人举手发言,说有人上班打扑克,还把锅炉烧坏了。

瞬间,场面安静了下来,随后头儿一声仰天长啸,毫不在乎地说:

“担心啥,现在任总拿钱来了,我们有钱了,花点钱雇几个人,分分钟修好。”

他话音刚落,突然哐当一声,吓了大家一跳。

任建新憋了一肚子火,再也压抑不住了,把不锈钢杯子往地上一摔。

一分一毫都是大家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只能花在刀刃上,他决不允许别人随意浪费。

于是,他揽下所有修理锅炉的活儿,而且不收一分钱。

靠这次机会,任建新很快翻身把歌唱,站住了脚。

任建新对工厂上下都进行了改革,还三顾茅庐,请以前的技术骨干回来。

就这样,任建新三下五除二,将化工厂整活了,星火又“火”了一把。

120多天后,第29次试车成功。

至此,中国终于在全球有机硅榜上有了名字,其他国家不得不正视这个闪亮的名字。

1998年,星星之火终可燎原,星火扭亏为盈。

这次试水成功,使得任建新动了挑起整个化工行业担子的念头。

他要整合化工行业,让全行内企业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将炮口对准门外。

从那之后,任建新走到哪,并购到哪。

靠着这招蛇吞象的打法,任建新企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要知道,8年前规模只有区区40亿,翻了整整5倍,高调坐上了行业头把交椅。

虽说当上了老大,但任建新还是觉得不得劲,他想做的远不止“老大”这么简单。

他想要挤上国际擂台,跟全球几大巨头分蛋糕,很快,叉子就递上来了。

2004年,蓝星公司、昊华化工强强联手,重组为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任总经理。

这一年,他46岁,任建新站在镜头面前,潇洒扯下红布,“中国化工集团”几个大字显现。

此时的雷军,大概只想说一句,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这时,金山第四次上市失败,雷军只想找个地方静一静。

加入公司5年的员工,每次春节回家,都会提前跟父母炫耀,“我们公司明年上市啦!”

结果,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

雷军还在悲催还债,而任建新已经快马加鞭赶进海外市场。

但海外市场也早已短兵相接,TCL、明基纷纷败下阵来,大家把所有希望押注于任建新身上。

任建新也没在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06年1月,他挥舞着4亿,收购了法国安迪苏集团100%股份;

4月,他又将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收归旗下;

10月,他再次使出钞能力,全资收购了法国罗地亚集团的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

有了这三家集团,任建新企业如虎添翼,战斗值飙升。

也就是这一年,任建新一不小心创造新纪录,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最多的。

然而,任建新只使出3分力气,剩下的7分还在后头。

原先,在自家台上唱自家的戏,已经很骄傲了,可在别人家的舞台上当主角,才更让人拍案叫绝。

任建新收购安迪苏时,他对着台下的员工说:

“我是你们的老板,但你们是我的老师。”

结果,一转身,老板就把老师开除了。

任建新将原来的CEO换了,CEO拿着700万年薪,瞬间成了无业游民。

虽然已经站在世界顶端,可任建新明白,还差最关键的一步。

中国是化工大国,并不是化工强国,要想成为化工强国,必须解决国人最基本温饱问题。

“如果没有化肥和农药,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吃不饱饭;

如果没有饲料添加剂,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吃不上肉蛋奶。”

刚好,瑞士先正达集团正是“解药”。

先正达是世界第一的农药公司,以及世界第三的种子公司。

对任建新来说,拿下先正达集团,中国成为化工强国指日可待。

而且,拿下先正达,迫在眉睫。

2015年12月,化工巨头陶氏化学与杜邦成为一家人,新名号叫“陶氏杜邦公司”。

这是化工行业内最大的重组案。

2016年9月,德国拜耳财大气粗,高调宣布,以66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

踩着这块垫脚石,拜耳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农化产品、种子企业。

任建新打个瞌睡的功夫,怎么大家都纷纷抱团取暖了?

他明白,要是再不快点,就没有中国化工的位置了。

于是,他盯准了先正达集团。

可先正达并非一般之物,只可远观,要想“亵玩”还得靠点功夫。

先正达在全球90个国家拥有107个核心基地、119个研发基地。

仅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就接近100亿,且每年种子研发就要耗费1.3亿美元。

任建新要想吞下如此庞然大物,消化系统得要有多发达。

可任建新也知道,拿下先正达,就可填补中国种子业务的空白。

这么来说,这笔交易值!

谈判交易过程中,任建新顶着巨大的压力,过五关斩六将。

终于赶在拜耳正式收购孟山都之前,以430亿美元成功拿下先正达。

搁在平时,或是放到现在,任建新估计连碰都碰不上先正达。

但不得不说,老天也有意在帮任建新。

那时,油价大跌,先正达内部一片混乱,辞职的辞职,裁员的裁员,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闹到最后,总裁也甩下烂摊子,直接拍拍屁股走人。

头儿走了,先正达就像一群无头苍蝇,只能待在原地,等待一个引路人。

恰巧,任建新就是那个引路人。

拿下先正达之后,2018年,60岁的任建新,退位让贤。

去年,集团的营业额高达605亿美元,位列世界500强第161位,妥妥的行业巨头。

而任建新个人年薪只有22万,远不及营业额的零头。

26岁的任建新忙活了34年,终于将种子孵化成大树,再心甘情愿双手献给国家。

因为在他成为企业家之前,他也是中国人。

对他来说,国强则少年强,国富则少年富,只有红旗在前头摇摆,国人才有追随的方向。

百年前,陈独秀、李大钊向着远方,握紧拳头发誓:

“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如今,只想告诉他们一声,“我们做到了!”

作者:朱小畅&罗小洁

2024-03-20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