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车网手车交易安全吗?,

车贷陷阱:卖一辆车骗几万元

自:八百理


直到今天,袁女士依然清晰地记得发生在2018年8月18日的那一幕。

如果当天她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话,就不会有后来那些让她后悔莫及的事儿。

01


2018年8月18日,袁女士在西安西部车城陕西追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售价十几万元的东风日产小轿车。

原本打算全款支付,但销售人员热情推荐了一种分期付款方式,如今分期付款购车也挺普遍的,袁女士就答应了。

销售人员刘某说,他们与银行有合作,如果选择银行分期付款贷款三年,第一年免息,还款一年后可提前结清,不用付任何利息和手续费(已写入购车合同)。



也就是说,只要首付49000元后,贷款的七万多元自己可以白用一年钱,想想这也挺划算。

经不住销售人员的推荐,袁女士最终选择了分期贷款购买。

合同签订后,销售人员进一步说,购车合同和发票他们公司要做贷款使用,等办理完后再给顾客。

随后,销售人员安排袁女士跟银行工作人员签订了办理分期付款的合同,当时让她签的是一份写有各类条款的制式合同,个人信息和签名处是空白。问原因,对方告知都是制式合同,签字是走流程而已,让袁女士在空白签名处签字。

同时,还给袁女士录了视频,视频内容涉及购车日期、放贷方(盛和公司,未指明是西安盛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还是浙江宁波盛和担保公司)、贷款金额(视频里提到金额77000元。未提到多贷的9073元服务费及利息864.33元,以及月供2614元中包含9073元服务的利息)。

在合同上签字按手印后,办理分期的人告诉她,第二天“银行”的人会家访,让她尽量少谈购车情况,不要多问细节,以免贷款办不下来。

第二天家访人员果然来了,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确认,还拍了照、合了影,袁女士记得自始至终都没给她出示合同。一周后,袁女士接到工商银行的贷款确认电话,确认贷款金额77000元和月供还款2614元,每月还款打到一张开户行是工商银行浙江宁波镇海支行的牡丹信用卡中。

直到今年8月,袁女士想提前结清贷款,便联系当时办理分期的人员。那人已离职,给了一个清算人的联系电话,是西安盛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盛和公司)的工作人员,清查后发现竟然多了近两万元的费用。

说好的免息没有了,还多出来了各种费用。




袁女士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可是,她手里没有购车合同、购车发票、贷款合同、银行还款票据等证据,之后,她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收集银行还款流水、索要相关合同等证据,有了证据后向西部国际车城辖区内的工商部门举报。

通过工商系统查询,追日汽贸公司已迁入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碑林分局南关工商所管辖范围。袁女士又向南关工商所实名举报,并将自己被骗全过程做了书面记录。在南关工商所强有力的介入后,追日汽贸公司负责人联系到袁女士,称他们联系到了具体操作的盛和公司。

9月底,盛和公司主动联系袁女士协商调解,最终由盛和公司退还袁女士近两万元。

02


本想全款买车,被忽悠贷款购车后,各种费用加起来多掏了近两万元。

像袁女士这样购车上当的车主并不少,他们建起了购车维权交流群,群成员有47人。




华商报记者在这个维权群里看到,他们在群里交流上当过程,分享维权知识,商量如何讨回公道。奈何不少人缺少证据,想要维权却无从下手。

10月10日,在西安高新区锦业一路某写字楼,多名车主找到了事件背后的西安盛和公司。

刚开始,公司工作人员还不承认是盛和公司办公地点,说只是处理盛和公司后续工作。直到有车主当面拨打盛和公司办公电话及负责人电话后,电话铃声响起,负责人才不得不承认。

来维权的车主高先生,2016年6月17日在三桥西部车城买了一辆吉利远景轿车,当时是准备全款购买,销售人员说服了他贷款比较划算,一位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人给他办理了一系列手续,并拿着签字处空白的合同让他签字,在预付了29950元后,就开始办理贷款和担保事宜。

交了钱签了字,和袁女士一样,他也没有拿到任何合同、收据。

高先生知道上当后,曾试图协商解决,但西安盛和公司并不理会。他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因缺少相关证据,至今尚无结果。



袁女士分享了她维权成功的经验。

维权前先要弄清楚车商、担保公司、银行等之间的利益关系,谁给卖的车,谁给担保的,谁给代办的贷款,哪家银行发款的,免得被他们问得语塞。然后,通过银行流水进行倒查,找到这些关键证据后再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提供相关证据,维权成功率比较高。


03


很多车主通过查寻银行还款记录、咨询有关部门之后,隐藏在背后的一些事情慢慢地就暴露并清晰起来。原来,当时上门办理银行贷款的并非银行人员,而是假冒银行人员的西安盛和公司员工。

车主王先生拿出了一份“客户个人银行贷款购车监管协议”,落款单位为西安盛和公司。面对这个证据,盛和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陈某称,协议没有盖公章,他不承认。王先生又出示了他跟该公司人员纪某的聊天记录,称当时就是纪某以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跟他签的贷款合同,并签定了这份协议。在证据面前,陈某表示,纪某的确是他们的员工。






那么,车商、银行、担保公司,到底啥关系?

每辆车多收的钱怎么分?

公司人员为什么要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银行工牌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车主的追问下,据陈某讲,他们跟银行有协作合同,员工佩戴银行工牌属于代办行为。

让车主气愤的是,当时盛和的员工并没有说明是代办,而是作为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办理贷款的啊,要知道是代办贷款,他们不会在空白签字的合同上签名按手印。




至于每辆车多收的近两万元去哪儿了,陈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现在购买新车,车商都不愿意消费者全款购买,想方设法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购买,就是要把一块蛋糕分成多块蛋糕,加起来利润大一些。至于多出来的钱怎么分,他“不能说”。

04


一位早年从事汽车金融贷款的资深信贷经理李先生也认为,在分期付款买车的多种贷款形式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通过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贷款。

以往,银行直接贷款给个人,一旦客户无法按时还款或恶意拖延还款,银行会受损失,所以一些银行就与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合作,由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帮其招揽贷款客户。客户不还款,由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进行处理。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会通过多加各种费用把风险转嫁加到消费者身上。




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看中了一些买车人想占小便宜的想法,利用种种“障眼法”诱导消费者进入陷阱,并设计了很多应对方案。比如,以种种理由暂扣买车人的购车合同、发票等手续、违规收取费用不给开收据。特别是一些签字处是空白的合同里,第三方担保公司几乎把所有的法律责任撇得干干净净。一般情况下,卖一辆车骗几万元很正常。

一家4S店的金融服务中心经理刘女士说,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防范上当要注意4个方面:

1)注意贷款额度,车主要先自算贷款购车多花的钱,再决定是否贷款;2)注意贷款渠道,部分经销商会采用“拼缝”手段骗收额外款项;3)注意费用账目,防止经销商利用复杂的计算方式多收款项;4)注意签购车合同及其他手续时,严禁在签名空白的合同上签字。

一位车主说,为了维权他去了盛和公司三趟,每次得到的说法都不一样,一会儿称没合同说不清,一会说钱给谁就跟谁去要,一会又说不行就到法院去告好了。

据盛和公司主要负责人陈某说,最近很多车主向市场、税务、银监等部门反映情况,目前他们公司已处于注销状态。

主要事实来源:华商报

2024-03-1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