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图片大全分享!,装甲车图片大全绘画简单

二战美军坦克一览:个个都是移动堡垒,其中一种让德军吃大亏

据报道,为了适应下一代武器装备技术的升级,美国陆军正在研制一款配备了激光反无人机导弹、主动防护系统、改进型瞄准具以及加强车载电源的新型布雷德利战车。

布雷德利制造商BAE系统公司表示,该车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对战车履带和悬挂的升级,进而改善其机动性能,最后再加强车载电源以支持指挥和控制系统、传感器、网络乃至电子战技术。

而在二战初期,美国的坦克等战车其实是不如德军的,但是随着自身技术的革新以及绝对数量的优势,美军战车渐渐崛起,例如M26“潘兴”重型坦克能与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抗衡。此外,诸如M8轻型装甲车等战车的性能,相比德军同类武器而言有着巨大优势,因此在战场上能更好地掩护步兵突进。

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近二战美军战车——坦克。

M4“谢尔曼”中型坦克

M4“谢尔曼”(M4 Sherman)是美国在二战时研制的中型坦克。除了美国之外,它还曾服役于苏联、英国等盟军成员国,其火力和防护力与同时期的德国坦克相比逊色不少,但在机动性和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

研制背景

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于1940年8月开始研制,1941年9月定型并命名。“谢尔曼”之名为英军所取,来源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的将军威廉·特库赛·谢尔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

在二战中,美国研制坦克的厂家主要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厂,采用的是亨利·福特倡导的生产线原理,因此能够大批量生产,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美国在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各种装甲战车28.7万辆,其中包括将近5万辆“谢尔曼”中型坦克。该坦克的尺寸是参照美国“自由轮”的船舱设计,非常便于远洋运输。“谢尔曼”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

作战性能

(1)火力配置

“谢尔曼”装备1门M3型75毫米L/40加农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62毫米钢板。改进型M4A3换装1门75毫米53倍身管火炮,1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增强到89毫米。该坦克的炮塔转动装置是二战时期最快的,转动1周的时间不到10秒。“谢尔曼”还是二战时唯一装备了垂直稳定器的坦克,能够在行进中瞄准目标开炮。即使如此,该坦克的火力依然比不上德国“虎”式、“豹”式坦克。

(2)装甲防护

“谢尔曼”坦克的正面和侧面装甲厚50毫米,正面有47度斜角,防护效果相当于70毫米,侧面没有斜角。炮塔正面装甲厚88毫米。德军四号坦克在1000米以外、“虎”式和“豹”式坦克在2000米以外,就能击穿“谢尔曼”的正面装甲。雪上加霜的是,“谢尔曼”坦克外形线条瘦高,早期型号高2.8米,改进型号高达3.4米,行进在战场上如同招摇过市,是德军坦克的最佳目标。

美军第3装甲师在诺曼底战役中共有648辆“谢尔曼”被击毁报废,另有700辆被击伤,修复以后重上战场,战损率高达58%。

(3)机动性能

从大量的德军“虎”“豹”坦克被“谢尔曼”坦克从侧翼击毁可以看出,“谢尔曼”的机动能力是相当不错的。“谢尔曼”的500马力汽油发动机是二战最优秀的坦克引擎之一,使“谢尔曼”具有47千米/小时的最高公路时速,有助于机动作战。“谢尔曼”的动力系统坚固耐用,只要定期进行最基本的野战维护即可,无须返厂大修。

该坦克性能可靠,故障极少,出勤率大大高过德军坦克。“谢尔曼”的缺点在于汽油发动机非常容易起火爆炸,这个弊病使“谢尔曼”坦克获得了“朗森打火机”的绰号,因为这个打火机的广告词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实战表现

“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1942年春天,“谢尔曼”首次出现在北非战场。由于它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很快赢得坦克手们的青睐。战争中后期,“谢尔曼”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许多从美军退役的“谢尔曼”成了一些中、小国家军队的宝贝,直到今天仍有一部分在发挥作用。

M26“潘兴”重型坦克

M26“潘兴”(M26 Pershing)坦克是美国于二战末期研制的一款重型坦克,主要用于对付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战争结束共生产了1436辆。

研制背景

二战期间,美国曾以M4 “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在坦克技术上处于劣势,于1942年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后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其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但赶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

为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即T25和T26。这两种坦克都采用新型的T7式90毫米火炮。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其试验型有T26E1、T26E2和T26E3共3种型号。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称为M26重型坦克,以美国名将“铁锤将军”约翰·潘兴(John Pershing)将军命名。

“潘兴”装备的90毫米M3坦克炮穿透力极强,能在1000米穿透147毫米厚的装甲,虽然比起德军“虎王”重型坦克和苏军IS系列坦克等重型坦克仍有一定差距,但已足够击穿当时大多数坦克的装甲。该炮可使用曳光被帽穿甲弹、曳光高速穿甲弹、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弹药基数为70发。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炮塔旋转360度需17秒,高低射界为–10度到+20度。该坦克的辅助武器是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550发和5000发。

(2)装甲防护

“潘兴”的车体为焊接结构,其侧面、顶部和底部都使用轧制钢板制造,而前面、后面及炮塔则是铸造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毫米,前下装甲板厚76毫米。侧装甲板前部厚76毫米,后部厚51毫米。后面上装甲板厚51毫米,下装甲板厚19毫米。炮塔前装甲板厚102毫米,侧面和后部装甲板厚76毫米,防盾厚114毫米。车内设有专用加温器,供驾驶室和战斗室的乘员取暖。

(3)机动性能

“潘兴”装载的发动机是由福特公司开发的GAF型V形8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68千瓦,在转速为2600转/分时,功率为373千瓦。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装甲车的标准发动机,发动机因采用一种新型双室汽化器而降低了高度。“潘兴”的机动能力较德国“虎王”重型坦克强很多,其公路速度为48.3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也达到20千米/小时以上,公路行程达到200千米。

实战表现

欧洲战场参战接近尾声时,美军只有第3和第11装甲师配备了310辆M26“潘兴”重型坦克,在与德军“虎”式等坦克的交战中各有胜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辆M26“潘兴”在渡过鲁尔河时,被两发150毫米榴弹击中车体却未被击穿,仅仅瘫痪 ;另外一辆超级M26“潘兴”曾在近距离挡下“虎”式重型坦克的攻击并击毁对方,但是曾有人怀疑那辆实际上是四号坦克。

太平洋战场方面,M26“潘兴”重型坦克于1945年4月才在冲绳战役抛头露面。战斗中,M26“潘兴”的性能优势相当显著,日军一些反坦克炮的攻击如同“挠痒痒”,可以说,日军前线单位几乎不存在任何击溃该坦克的手段。

M3/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M3/M5“斯图亚特”是美国在二战中制造数量最多的轻型坦克,其在英军服役时被该国以美国南北战争名将斯图亚特(J.E.B. Stuart)命名。它是美国及其盟国在二战中使用最广泛的轻型坦克,从欧洲、北非到菲律宾,甚至是东南亚丛林以及岛屿上都有它的踪迹。

研制背景

二战初期,随着欧洲形势日渐紧张,美国坦克设计师意识到M2轻型坦克已经过时,于是进行了整体升级计 划。之后,美国对1938年推出的M2A4轻型坦克设计进行强化,包括更换引擎、厚实装甲,以及采用加入避弹设计炮塔和新的37毫米主炮等。新的坦克被命名为M3轻型坦克,于1941年3月至1943年10月间生产,由美利坚汽车与铸造公司(American Car and Foundry Company)负责。

实战中,M3轻型坦克的使用单位抱怨其火力不足,于是美国设计师对它进行了改进,形成了M5轻型坦克。M5自1942年开始生产后,逐渐取代了M3。1944年,M3/M5被M24轻型坦克取代。

作战性能

如同其前身M2A4坦克,M3/M5装备1门37毫米M5主炮,以及3挺M1919A4机枪:1挺与主炮同轴,1挺在炮塔顶端,1挺在副驾驶座前方。车身采用斜面设计,并将驾驶舱盖移到上方,但由于车身过高且有许多棱角,给了对手很大的射击面积。M3/M5使用2具新式凯迪拉克7汽缸辐射型引擎(星形发动机),总功率为184千瓦。1941年,由于引擎材料开始短缺,有约500辆M3/M5改装上了吉伯森(Guiberson)T-1020柴油引擎。

实战表现

美军第一次于实战中使用M3/M5是在菲律宾以少量坦克投入巴丹半岛的战事。1942年年底,当美军参与北非战事时,M3/M5仍是其主要的装甲武力。然而,在历经了惨痛的加查拉战役后,美军体悟到M3/M5完全不是德军四号和“虎”式坦克的对手,于是采取英国的做法,解散大部分轻型坦克营改为侦察之用。

英国陆军也曾装备过M3/M5轻型坦克。1941年11月,大约170辆M3/M5轻型坦克参与了北非战场的十字军行动,但结果令人失望。实战结果显示,M3/M5轻型坦克较德军坦克落后,其主要缺陷在于37毫米主炮威力太弱,以及拙劣的内部配置,尤其是炮塔的双人乘组方式令人诟病。此外,M3/M5的履带宽度太窄,接地压力太高。但M3/M5也获得若干正面评价,乘员们喜欢其速度和机械可靠性,因此昵称它为“甜心”。

M24“霞飞”轻型坦克

M24“霞飞”(Chaffee)是美国在二战中期开始使用的一种轻型坦克,主要用于取代M3/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除美国外,法国、希腊、巴基斯坦、菲律宾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也有采用。

研制背景

20世纪40年代, 为了取代M3/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美国陆军决定以它的动力系统,加上改良的悬吊系统与75毫米火炮,25.4毫米厚度装甲,以及重量不超过16吨作为新式轻型坦克的设计标准。

遗憾的是,M3/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炮塔空间过小,无法安装75毫米炮,而其他型号的坦克也无法达到标准。于是,通用汽车凯迪拉克汽车部门便展开了名为T-24的新一代轻型坦克的研制计划。1943年10月15日,新一代轻型坦克定型并命名为“霞飞”轻型坦克,1944年3月开始量产,1944年12月开始装备位于法国的美军第二骑兵群,并参与了突出部战役。

M24轻型坦克的主炮为75毫米M6火炮,具备击毁德国四号坦克的能力。此外,该坦克还配有2挺7.62毫米机枪和1挺12.7毫米机枪作为辅助武器。

(2)装甲防护

M24作为轻型坦克,其装甲较为薄弱,车身装甲厚度13-25毫米,炮塔13-38毫米。德国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可以较轻松地将其摧毁,甚至单兵反坦克武器也可将其击穿。

(3)机动性能

M24轻型坦克采用2台凯迪拉克44T24 V8水冷4冲程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64千瓦 ;采用液压机械式传动装置和独立扭杆式悬挂装置,最大行驶速度5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61千米。

实战表现

M24“霞飞”轻型坦克堪称二战中性能最好的轻型坦克之一。它虽然是轻型坦克,但拥有1门75毫米口径主炮,火力较强。不过该坦克的装甲防护较差,容易被敌方坦克甚至单兵反坦克武器击毁。除二战外,M24“霞飞”还参与了越南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1973年,挪威还将79辆M24升级为驱逐坦克使用,并服役到1993年。

M2轻型坦克

M2轻型坦克(M2 Light Tank)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使用的轻型坦克。虽然只有少数M2参加战斗,但却是二战期间美国轻型坦克发展路线的重要一步。

研制背景

1935年,美国根据英国维克斯MK.E坦克研制了M2轻型坦克,其主要武器是1挺安装在单人炮塔里的12.7毫米机枪。在交付了10辆样车之后,美军认为单一的机枪威力和射击范围有限,于是决定改用双炮塔型,也就是独立的2个小机枪塔,各自安装1门7.62毫米机枪。西班牙内战之后,美国认识到自己的装甲部队需要更先进的坦克,于是将M2轻型坦克的双机枪塔换成了1个安装37毫米炮的炮塔,同时将装甲增强到25毫米,并改善了车体悬挂、动力传输和发动机冷却装置。

作战性能

M2轻型坦克主要有M2A1(1935年,10辆)、M2A2(1935年,239辆)、M2A3(1938年,72辆)和M2A4(1940年,375辆 )4种 型 号。M2A1仅 有1个装备12.7毫米机枪的单人炮塔,M2A2装有2个各自安装1门7.62毫米机枪的双人炮塔,M2A3主要加厚了装甲并提高了底盘,M2A4改换装有37毫米炮的单人炮塔。该坦克通常有4名乘员,即指挥官、炮手、驾驶员和副驾驶员。

实战表现

1940年,法国被德国迅速占领后,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坦克项目。美军开始在1940年7月组建独立的装甲部队,而M2轻型坦克的各种改型就是新装甲部队的主要武器。1940年7月后,在M2轻型坦克的基础上,M3轻型坦克被制造出来。1941年3月,M2轻型坦克正式宣布停止生产,让位给M3轻型坦克。1941年12月前,M2轻型坦克已经退出作战序列,成为训练坦克。即使这样,还是有几辆M2A4型坦克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直到194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使用这些坦克与日军进行岛屿争夺战。

M22“蝗虫”轻型坦克

M22是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研制的轻型坦克,英国曾根据《租借法案》接收该坦克,并将其命名为“蝗虫”(Locust)。

研制背景

1941年2月27日,美国装甲兵委员会、美国陆军航空队和军械局的代表开会商讨空降坦克及运载飞机的可行性设计,并引起了英国坦克采购委员会的浓厚兴趣。1941年5月,军械局第16747号文件将空降坦克正式立项,并命名为T9轻型坦克。当年8月,玛蒙·哈宁顿公司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最终被军方认可,并于1942年4月接收了首辆样车。1943年4月,T9E1型在玛蒙•哈宁顿工厂投入量产。同年9月,该坦克被划分为限制标准型,并重新命名为M22轻型坦克。

作战性能

M22采用莱康明(Lycoming)航空发动机和玛蒙·哈宁顿悬挂装置,战斗全重7.4吨,采用119千瓦的Lycoming O-435T气冷式汽油发动机,最大时速56千米,前部大角度倾斜装甲厚13 毫米。坦克载油量57加仑(215.6升),最大行程176千米。该坦克的主要武器包括1 门M6型37毫米炮和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车前安装2挺7.62毫米航向机枪,标准乘员3人。

实战表现

总的来看,M22的机动性不错,但火力明显不足,防护力也差些,再加上空运麻烦,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使它很难达成战役上的突然性。玛蒙·哈宁顿公司生产了830辆M22坦克,有570辆装备美军,260辆装备英军。然而,美军的M22一次也没有投入实战。倒是英军的M22坦克于1945年3月24日参加了莱茵河战役,参加作战的是英军的第六空降师。这是M22唯一一次投入实战的战例。二战之后,M22轻型坦克便退出了现役。

M2中型坦克

M2中型坦克是由岩岛兵工厂制造的一款美国军队常用的坦克。

研制背景

M2中型坦克是以M2轻型坦克为基础研制的一种中型坦克,最初被命名为T5,但在重新设计安装了一台350匹R-975径向发动机后,于1939年6月重命名为M2中型坦克。

克莱斯勒集团曾特地建立阿森纳底特律坦克厂来生产M2中型坦克。1940年8月,美国政府订购了1000辆M2中型坦克,但是欧洲战场表明M2中型坦克已经过时,所以在M2中型坦克生产之前,美国政府又取消了订单并转而选择生产M3战车,而已经生产的M2中型坦克则全部用于美国本土的坦克兵训练。

作战性能

M2中型坦克与M2轻型坦克十分相似,可以说是M2轻型坦克的加大型,它们拥有相同的垂直螺旋弹簧悬挂、安装在外部的双轮转向架,以及橡胶套管和橡胶履带。另外,M2中型坦克还安装了一门37毫米主炮,炮盾厚度为51毫米,拥有32毫米装甲以及一个很高的车体,车体两侧各一个安装机枪的筒,还有两挺安装在装甲缓坡上由驾驶员操控的机枪。虽然M2中型坦克的配置不错,但是从作战性能方面讲,却显得有些糟糕。不过,这款坦克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成果被用在了之后的M3和M4上,尤其是它的倾斜装甲对于1939年的设计来说显得十分先进,为之后的坦克设计做出了贡献。

实战表现

在M2中型坦克投入服役之前,它就已经过时了,比起同期的欧洲坦克,M2中型坦克显得略为逊色,它仅仅是在1942-1943年之间量产的战车入役前的一种权宜之计。1942年1月,军械局决定把M2中型坦克作为训练用坦克,因此,M2中型坦克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美军把M2中型坦克分配给了第67步兵团和第1装甲师、第69装甲团用于开展训练,在1942 -1944年美军装甲部队急速扩张时,这些被训练好的第69装甲团的坦克乘员被分到了几个新建的装甲师和装备M4重型坦克的独立坦克营中并成为了骨干。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M3“格兰特/李”(General Grant/Lee)中型坦克是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前身,或者说是过渡型。

研制背景

1939年,欧洲战争经验已经使得美国军方发现,自己当时装备的M2中型坦克37毫米主炮已威力不足了。于是从1940年开始对M2型中型坦克进行改进,加厚装甲防护, 同时还将1门M1987式75毫米炮安装在车体一侧的突出炮座内。1940年7月11日军械委员会将这种坦克定名为M3中型坦克。M3中型坦克在英国使用时,被称作“格兰特将军”式(简称“格兰特”式),源自美国内战时北军中的著名将领——尤利塞斯·S·格兰特。在M3坦克经过稍微改良,采用新式炮塔后,改称作“李将军”式(简称“李”式),源自美国内战时南军将军——罗伯特·李。

作战性能

M3中型坦克的外形和结构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的车体比较高,炮塔呈不对称布置,有2门主炮,车体的侧面开有舱门,3层武器配置,平衡式悬挂装置,主动轮前置,车体上有突出的炮座。该坦克最大的特点是有2门主炮,1门是75毫米榴弹炮,装在车体右侧的突出炮座内,另1门是37毫米加农炮,装在炮塔上。另外,它的推进系统也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它的各种改进型车和发动机型号各不相同,这也反映了战时的特点。它的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实战表现

M3中型坦克从1941年8月开始投产,一直持续到1942年12月结束。美国一共生产了M3中型坦克及其改进型号6258辆。其中M3A1中型坦克采用了美国机车车辆公司制造的铸造车体,鉴于强度要求,车体侧面没有开舱门。而M3A2型坦克采用了比铆接车体强度更高的焊接车体,还减轻了车重。M3中型坦克的变型车较多,如T1扫雷车、T2坦克抢救牵引车、T6火炮运载车和T16重型牵引车等。

T14突击坦克

T14突击坦克(Assault Tank T14)是美国和英国联合研发的一款装甲武器,由于在二战末期才设计完成,所以并没有参与实战,只制造了2辆(1辆在美国,1辆在英国)。

研制背景

1941年初,美军开始计划着研发一款性能超越当时所有装甲武器的坦克,但这个计划仅凭美军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美军立马拉拢英军,想与之共同打造其心中的“完美”坦克。于是,T14突击坦克这一计划便悄然而生。

作战性能

T14突击坦克正面装甲102毫米、60度倾斜装甲,侧面装甲51毫米、30度倾斜装甲,行走装置外侧有13毫米的侧裙护板。主武器方面,它的前期型号采用M3式75毫米火炮和M34A1炮座,后期甚至计划安装105毫米榴弹炮 ;辅助武器方面,该坦克主要装备M2重机枪(12.7毫米口径),有单装和双联装可供选择。

实战表现

1942年,英国最初预订了8500辆T14突击坦克,但直至1944年,这种坦克仍未完善,而且样车在测验中指出其在实际使用时重量显得过于庞大。另外早在1941年6月,英军已大量装备“丘吉尔”步兵坦克及其他坦克,所以英军对于美军提出的T14突击坦克并不感兴趣。之后,随着二战的结束,T14的开发项目也随之被终止。

(本文摘编自《北美重装——二战美军重武器》 作者:军情视点 化学工业出版社授权发布)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编辑:毛志文

编审:曲延涛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

【原标题:北美移动堡垒:透视二战美军战车之坦克】

2024-03-1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