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车展得一去吗?,苏家屯国际车展地址

今年上半年,沈阳浑南、于洪、沈北、苏家屯、辽中实现这些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

沈阳全市上下

加压奋进、顽强拼搏、狠抓落实

经济社会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在“12+1”赛道上

沈阳有哪些工作进展和成果?

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

接下来有哪些工作目标和计划?


“2023年沈阳市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

上半年工作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六场)

今日召开



2023年上半年

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辽中区

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

采取了以下具体举措

并取得显著工作成果


于洪区人民政府区长马明良

介绍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于洪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东北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战略定位,围绕“12+1”赛道,发扬“七争”精神,打造“旗帜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当前于洪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企稳向好、蓄力跃升的积极态势,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聚焦发力国际陆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将辽宁沈阳国际陆港作为打造东北海陆大通道战略节点、构筑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的“旗帜工程”来抓,完成陆港产业规划和城市设计,明确“一心、三区”发展布局,确定“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兴贸易、贸易聚产业、产业促城建”的总体发展思路。推动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班列成功首发,获得市专项财税政策支持,“以市场换投资”完成首笔融资1.14亿元,组建完成陆港投资建设公司。国际贸易产业园等功能项目的土地整理、手续办理工作加速推进。


聚焦发力项目“谋立推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取得新突破。项目招引更加有效,实施招商体制改革,完成招商职能调整,组建“一平台、三链条”工作专班,构建起“一中心统筹协调、一平台区域专职、三链条产业专攻、多部门全员共进”的全新工作格局;上半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44次,重点洽谈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314亿元。特别是投资超百亿元的储能中心和绿电产业园项目,已完成项目公司注册、备案、环评、用地预审等前期工作,为于洪抢抓产业“新风口”、竞速储能“新赛道”奠定了坚实基础。总投资50亿元的苏辽产业园项目已落地,一期完成土地出让。项目建设更加扎实,常态化开展区领导包保和“一联三帮”服务,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31个,开复工率达到96%;科通新材料投产运营,友谊新材料一期基本建成,苏辽产业园启动区主体竣工,快速路二期、长江北街贯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上半年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8.8%、62.8%。项目谋划更加深入,坚持项目为王,吃透用好政策,聚焦通道平台建设、城市核心板块、城市有机更新、补齐民生短板等重点领域,与各大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完成融资4.39亿元,首批项目已进场施工。


聚焦发力创新动能集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上半年“新字号”产值增长20.2%、“老字号”产值增长10.6%。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户,新备案省雏鹰、瞪羚企业5户,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85户,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77户,新认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户。创新平台持续做强,新增2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18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7%;备案技术合同5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8亿元。创新人才持续集聚,阳光100青年友好型街区启动建设,储备来沈留沈高校毕业生4100人,引进海外人才12人,华天航空等2家创新团队入选市“带土移植”团队和项目储备库。数字赋能持续发力,永安迈迪工业互联网为5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服务,累计建成5G基站232个,培育5G应用项目35个,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超过20%,52户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评估诊断。


聚焦发力营商环境优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取得新突破。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建立政务服务“五类清单”,梳理调整服务事项271个;审批综合窗口进驻永安机床小镇等7个园区,478户企业享受“全生命周期”帮办代办服务;东北首个不动产登记全程自助办理大厅投入使用,设立全市首个“乡村民宿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受理窗口。助企服务更加深入,实施“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417名领导干部与835家经营主体建立帮扶对子,解决各类问题395件;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组建惠企政策宣讲团,上半年助企融资2亿元,减税降费1.7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1万户,同比增长17.7%。


聚焦发力区域协调发展,高品质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承载能力稳步增强,上沙国际公园城、丁香湖滨湖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建设,52个老旧小区、12条背街小巷、4条城市街路、100个口袋公园进场施工,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大通湖街立体化公交停车场主体完工;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扎实推进,整治铁路及三四环快速路沿线环境问题点位168处,拆除违章建筑2万平方米,清运残土垃圾10.6万立方米,2座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站投入使用,全市率先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农村“三网”污水工程完工在即,21.2公里农村道路维修改造工程加快施工,农村公用基础设施监管平台完成框架搭建;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深入实施,整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点位2512处,平罗街道美丽田园和马三家村幸福宜居村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先行探索农村垃圾“二次六分”模式,荣获“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聚焦发力环境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案件全部办结。天更蓝,1560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紧推进,完成农村“煤改洁”5000户、农房改造2500户,PM2.5、PM10、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56%、4%、1.32%。水更清,系统整治“五河一湖”,闸上排水站污水直排入河、平罗湿地污水处理站进水溢流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5条主要河流考核断面、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地更绿,补植森林380亩,增绿117万平方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聚焦发力民生品牌打造,增进民生福祉取得新突破。做精舒心就业,实施舒心就业“四进”行动,率先实现舒心就业服务社区、村屯全覆盖,阳光100社区成为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城镇新增就业7612人。做强幸福教育,2所公立幼儿园建设完成,9所优质中小学加紧建设,其中岐山一校怒江分校、南京一校蒲河湾分校等3所学校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南京一校永安分校、英才二小、新城三小等4所学校破土动工,南京一校于洪新城分校、南昌中学于洪新城分校启动实施,预计2024—2025年投入使用;按照市优质教育工作安排,规划建设东北育才高中,解决于洪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破土动工,“人民智课”实现城乡普及,“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盟”经验在全市推广,于洪区正向“教育强区”目标加速迈进。做实健康于洪,出台乡村医生养老待遇补助政策,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成为全省唯一全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区、全市唯一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区。做优品质养老,全市率先超额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建任务,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增加到63个,五彩阳光城获批全省首批五星养老机构,全市首家智慧养老食堂落户阳光100社区。


聚焦发力风险隐患化解,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新突破。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建立公安、检察、法院、应急“四位一体”打非治违联席会议制度,全市率先完成企事业单位“瓶改管”改造任务,上半年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打非治违”“瓶改管”经验在全市推广。矛盾纠纷化解有力,坚持“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完善集诉前调解、联合化解为一体的诉调治理机制,“万件化访”化解率达到98.4%,一批成因复杂、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平安于洪”成色更足,打掉1个全国性“引流”诈骗犯罪团伙,涉电信被骗资金总额下降33.8%。治理能力持续增强,“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实现社区(村)全覆盖,回迁安置1028户,解遗办证2312户,完成“保交楼”1440套。


聚焦发力文商旅融合发展,文化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文旅消费持续升温,“丁香四季”冰雪入选沈阳首批十大消费场景,成功举办“风动沈阳 逐梦翱翔”第二届沈阳城市风筝节、“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时尚音乐节,上半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国民水上休闲运动中心进场施工,全国电动冲浪板联赛(丁香湖站)完成申报,奥悦二期、丁香东湖游乐综合体项目签约落地。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承办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组)国防体育运动比赛,成功举办首届亲子插秧节、第二届社区(村屯)运动会等群众文体活动。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凤凰市集、怒江夜市等“夜经济”街区开街运营,诺瀚精选等4家品牌首店正式开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3%;“约惠于洪”系列线下促销活动接续不断,限上餐饮业销售额增长94.6%;618唯品会“爱购物、爱沈阳”线上消费节火爆异常,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1.4%。


聚焦发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扛牢,建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典范区暨美丽田园一体化项目,清淤疏浚农田水利设施167公里,完成粮食作物播种28.3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达到7000亩,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特色农业进一步壮大,新增稻田综合种养1000亩、特色渔业养殖950亩,5个玉米新育品种通过省级审定,“万金蟹田大米”“马家干菜”获评省知名农产品品牌,成功举办首届优质农产品电商推介会;“边台村—富强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省首批创建名单,“五一”期间前辛台等休闲农业特色村游客接待量增长50%以上。宅基地改革进一步深化,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数据成果通过省级验收,富强村穆瑶肆季民宿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宅基地和农房建设审批105宗、宅基地流转1458宗。


下一步,于洪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要求,增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志气、骨气、底气,锚定目标、苦干实干,迎头赶上、加快赶超,为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贡献更多于洪力量。


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区长

于胜林介绍情况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特别是“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以来,沈北新区明确把建设“一区三城五园”作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优质空间载体,压实“12+1”赛道重点任务,专班推进、赛马比拼,推动产业升级、城乡发展、社会转型取得扎实成效。上半年,全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122元、15295元,分别增长5.2%和8.1%,均排全市第二。


一、狠抓项目建设,发展能级持续壮大。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强化“谋立推建”。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4个、落地92个、开复工245个,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69%、88%、74%。成功引进总投资200亿元的沈飞配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明确了服务本地企业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的工作理念,优化了帮扶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增加销售同样享受招商引资政策的招商方式,实施现有企业倍增计划,18家企业完成增资扩产。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举办“沈北好贺儿”品牌促销、汽车巡展、房交会等活动,吾悦广场“状元集市”、福瑞佳美食街晋升省级夜经济街区和美食街,沈北新区获批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


二、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全区779名帮扶干部通过“云送达”方式,向2000家企业推送惠企政策47866条。建立了企业诉求1日到访、3日反馈、7日办结的“1、3、7工作法”,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78项,帮助45家企业融资9.52亿元,服务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8666户、增长22.2%,其中新增企业占比32.14%。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统筹推进,东北首创宅基地“代收代储”认定标准。盘活低效用地11宗1304亩,出让土地7宗674亩,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街道经济职能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协同推进,全域全员抓经济、抓项目格局已经形成。


三、优化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级领导挂帅链长,逐一细化8条主导产业链图谱。《沈阳航空航天城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城市设计全面启动,600亿元的片区开发项目加紧筹划,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沈飞复材、中创航天科技园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全区航空航天领域科研生产单位达到74家,产值同比增长21%。加快布局预制菜新赛道,2023中国食品预制化产业大会及“珍奇辽味”美食季系列活动在我区举行,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落户沈北。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医共体建设高峰会议,围绕中国医科大学,面积13平方公里的沈阳生命健康产业园启动规划建设。


四、推进科教融合,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高标准规划建设沈北科教融合园,实施《沈北汇·英才计划》,1241套人才公寓抢滩毕业季,精心组织大学生看沈北和大学生活力季系列活动,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高分通过中期评估。建成全市第一个“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双创5.0全链条孵化载体。成功引进王向明等4个国内国际院士团队,落地带土移植项目4个。中部知光等高能级成果转化平台应约而至,新增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5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3家。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21家,同比增长226%,完成全年任务的135%。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27.67亿元,同比增长746%,完成全年任务115%。


五、服务都市圈建设,区域发展更趋协同。深化与法库县对口合作,在奶牛、肉鸡、生猪等行业达成协议,有效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问题。数字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加快建设,区中心医院数字影像实现共用共享,535个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


六、扩大对外开放,通道平台更加完善。围绕本地企业来招商、推着本地产品走出去,在上海、南京等地区,和德国、法国等国家开展招商活动10次,沈阳中俄白国际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RCEP国家与欧洲国家转口贸易班列首发仪式在我区举行,我区成功开辟东盟国家经沈阳到欧洲的国际货运新通道。


七、实施城市更新,城市品质显著提升。高质量实施35条街路更新工程,完成市政道路维修养护129万平方米,全市排名第一。新建、盘活停车泊位8994个,住宅小区泊位“租售并举”、商业泊位“错时共享”等举措在全市推广。超前谋划实施供热“冬病夏治”工程,改造老旧管网15.1公里,修缮供热设施632处。高标准建设口袋公园79座,全市排名第一。


八、统筹发展安全,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三零”社区的“一块信息板”做法在全市推广。面对占全市近33%的“保交楼”刚性任务,综合运用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合力攻坚,目前已交付房屋10806套,占全市46.7%。


九、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品牌更加鲜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域动员、全面开展,植树19.86万株,提前完成增绿补绿全年任务。立项光伏发电项目24个,装机规模51兆瓦,绿色能源发电量达到3.8亿千瓦时,2704户农村居民实现煤改洁。成功入库全省首个EOD模式项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省级评审,我区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地区。


十、建设法治沈北,法治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法治教育常态化进校园。278家失信企业主动履行生效裁决,解除信用惩戒,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十一、实施“文化+”工程,文化强区扎实推进。“北极星”体育文化工程全面启动,沈北禾丰冠名辽宁女足,中国田协A类半程马拉松赛事落户蒲河,花海音乐节震撼开唱。辽河七星山文体旅项目加快推进,海蓝星梦幻城、光大环保静脉产业园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稻梦之旅入选全市首批十大消费场景,冰雪节系列活动成为我区特色旅游品牌,精品旅游线路拓展至12条。上半年,A级旅游景区及重点旅游企业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增长120%,营业收入增长141%。


十二、加强民生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新增城镇就业6112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0所,新增公办学位10650个,我区获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建成10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新时代职工共享之家”工作得到全国总工会领导高度评价。首创蒲雅社区“食堂+集体合作社”运营模式得到群众广泛点赞,13家社区食堂日均服务3000人以上。区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2079名患者享受转诊政策、3万居民接受免费体检,减免费用近2000万元。沈北医改模式荣获“医共体十佳原创模式”“最佳榜样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十三、推动乡村振兴,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62.08万亩,1万亩高标准农田典范区加快建设,稻虾、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万亩,华美畜禽智慧种禽孵化、七星米业数字化育秧等农业新场景不断涌现。盘活利用林下、鱼塘、荒地、庭院等各类资源发展产业项目,领办创办合作社42个,开办村公司10家,上半年全区83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1903万元,已赶超去年全年。以“三美”建设为切入点,创建美丽庭院8478户、美丽村路91条,美丽村屯实现全覆盖,沈北新区获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单位。


下一步,沈北新区将聚焦“12+1”赛道任务,咬定目标、恪尽职守、担当作为,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努力为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贡献沈北力量。


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区长

栾峰介绍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围绕“12+1”赛道,对标一流争,不遗余力拼,上下一心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突破引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8%;实际到位内资增长74.4%。


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迈上新台阶


一是有效投资势头更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做实“谋立推建”,德科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133个亿元以上项目如期开复工,沈兴线缆线束生产基地等7个项目完成土地摘牌,总投资35亿元的黎明航空动力产业园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投资建设掀起新热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23亿元。主动靠前筹划,争取省级以上政策12项、项目8个、专项债18.4亿元,已到位2.7亿元,排名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社会消费活力更足。高标准策划首届冷面节、音乐节、啤酒节等特色活动,打造沈城人民消费新IP。高质量举办“沈南好山水 春天花正开”四季游等主题活动,叫响“漫游苏家屯 悦动山水间”文旅品牌。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增长76%。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促进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线上线下资源渠道整合,完成外贸出口2500万美元,全年有望突破1亿美元。


三是开放合作力度更大。召开招商引资誓师动员大会,策划招商推介活动26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6个、落地38个,在全市率先完成“一把手”30亿元和“3+N”10亿元项目招引任务。不断深化央地合作,中电建北沙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开工,中交建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签约。持续深化与抚顺顺城区、辽阳灯塔市的都市圈合作。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巩固扩大传统制造业优势,奥钢联五期、桃李面包系列产品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即将投产,拉动工业固投增长93.5%,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力同步提升。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申报10户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5G基站113个,持续深化5G场景应用,更好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红塔烟厂、雪花啤酒、中意橱柜等13户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创历史新高。


二是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9.45亿元,实现20.6%的增长。加快“1+2”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锦达汽车模具产业园顺利落地,黎明航空动力产业园一期项目如期开工。开展先进制造集群培育行动,百福威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为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在中国的首个产业园区并开工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生态圈初步构建。


三是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新增147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61.85%,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4.08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举办“苏创汇”路演活动86场,做好众创空间培育,“双创”氛围日益浓厚。


三、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活力


一是营商环境提质提标。深化“一网通办”,制作110个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批文,新增83项线上服务场景。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6个窗口荣获“清风辽宁政务窗口”。深入推进“12345”进社区,接诉即办办结率等3项考核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真正做到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


二是重点改革蹄疾步稳。调整优化街道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完成1353名事业单位人员划转和首聘。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支持苏新集团、华展集团参与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完成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房产摸底排查,实现全链条制度化监管。农信机构改革稳妥推进。


三是政商关系亲清有为。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 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396名机关干部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服务1144户重点企业,解决问题诉求182件。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新登记市场主体6173户,净增长2650户。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践行“八项服务承诺”,让广大企业家在苏家屯发展有尊严、有地位、有价值、有归属。


四、以补齐建管短板为突破口,推动品质城区建设展现新面貌


一是功能配套愈加完善。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沈白客专、地铁6号线全面进场施工,雪松路跨线桥加快建设,沈丹外迁项目征拆排迁陆续完成。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五大行动”,迎春街核心板块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启动,南京南街、枫杨路街路更新工程进场施工,15个老旧小区及周边9条背街小巷同步提升改造,劳动公园及100个口袋公园加快设计建设,城市宜居宜业品质不断提升。


二是城市管理愈加精细。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开精细化管理十大专项行动,230名城管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清理整治城市顽疾6547处,拆除不规范围挡3528平方米,国际展览中心周边形象显著改观。推进环卫扫保精细化作业,清洗护栏21.9万米,道路湿扫率达到90%以上。推进路内停车收费,开放8家事业单位夜间共享停车,新增停车泊位1679个。


三是生态环境愈加宜居。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空气优良天数达147天,东羊角断面平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常态化做好土壤及固废监管工作。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北沙河防洪及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完成皮家湾气盾坝建设,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完成春季造林面积4913亩。


五、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续写新篇章


一是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夯实。全面抓好春耕备耕,粮食播种面积54.23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2万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535万元。推进水力侵蚀观测站等水利设施建设,强化河道非法采砂等日常监管,完成汛期浑河段行洪障碍物清除,为农作物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质“三美”建设,5个幸福宜居村、182条美丽庭院示范街加快打造,八一红菱、永乐美丽田园开工建设。巩固“常态化保洁+专项清洁”模式,清理生活垃圾3.9万余吨、沟渠46.1公里,整治公路沿线200.4公里,栽植鲜花111.4亩,人居环境整治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接受新华社专访。


三是富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加强与省农科院、省稻作所合作,建立“五大产业基地”示范项目6316亩,新增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加强农事品牌宣传,“昊明”“小金哥”获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千锦”大米获第三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金奖。实施“强村富民”三大行动,57个村经济收益突破10万元。


六、以持续改善民生为突破口,推动人民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


一是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实施稳岗扩就业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6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786人。常态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完成410户困难群体适老化改造,发放救补资金2170万元。持续抓好“双拥”共建,发放优抚金764.9万元,积极争创双拥模范城。


二是公共服务更加优质。香梨路幼儿园如期开园,新增8所智慧创新实验室、2所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获评沈阳市劳动教育示范区。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获评省级健康县区,打造中医药特色专科,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面推开“幸福银龄”特色养老服务,打造11家老年人助餐点,用细致入微的助餐服务,点亮居民幸福“食”光。


三是社会治理扎实推进。践行“两邻”理念,推进“三零”社区建设,“零纠纷”矛盾化解模式、“平安工作室建设+民生工程”3+4工作体系在全市推广应用。扎实推进“保交楼”,文旅城B14地块全面交付。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整改各类隐患3587项,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62.5%。


下一步,苏家屯区将继续锚定振兴突破目标不动摇,正视劣势,发扬优势,把握大势,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现首战告捷。


一是在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之区上再发力再突破,充分借助现有产业基础条件,加快培育打造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3+3”产业体系,年底前食品饮品、先进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力争突破200亿元、60亿元。


二是在建设项目大干快上的奋进之区上再发力再突破,紧盯沈阳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东北食品科技产业园,迎春街核心板块等重点行业、重点板块,深化央企合作,精准招商引资,确保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200个、落地100个。


三是在建设功能日益完善的品质之区上再发力再突破,深化“五工程一管理”,高标准完成15个老旧小区、9条背街小巷及枫杨路提升改造;以“三美”建设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百里长廊;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四是在建设改革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区上再发力再突破,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让企业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抢抓临空经济发展机遇,谋划发展临空偏好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全力补齐科技创新能力短板,让科技为苏家屯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是在建设民生日益改善的幸福之区上再发力再突破,深入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苏家屯、品质养老、平安苏家屯五大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辽中区人民政府区长卜世杰

介绍情况


辽中区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目标,聚焦“12+1”赛道,争抢拼实、锐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进出口总额增长65%,振兴突破的新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抓招商,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谋立推建,持续开展全域、全年、全员、全产业链招商引资。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2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6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56.36%、83.64%,落地转化率74.19%。开复工项目100个,开工率77%。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27个。新入库44个,总投资75.3亿元。近海一号总部基地、牛世界畜产品加工、华润风电、安徽节源等一批重要项目落地。


二是抓平台,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采用平台+通道+产业模式,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成果。上半年,综保区新增注册企业41家,同比增长141.18%,海关备案28家,同比增长86.67%,园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3%。平台基础在提档。综保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年底前一期围网内土地开发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通道建设再提优。加快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配套区建设,8000平方米海关监管场所通过验收,近海站站台正在加紧建设,集装箱堆场完成施工,综保区“中欧班列”预计年底前开通运行。产业转型在提质。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实现全覆盖,辽宁华强化妆品、香港圆融电子产品、白卡门乳制品加工等保税生产加工项目落户综保区,园区业务由进出口贸易向保税加工生产转型。中俄经贸合作在提速。上半年,签约对俄项目37个、落地13个,中俄食品园新引进俄罗斯注册企业17家。“中俄卡班”进出口直达业务实现双向运营,首批从俄罗斯进口的124个集装箱铝锭已经入区。代表辽宁省参展第七届中俄博览会,并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经贸中心挂牌,签订“两国双园、双招双引”合作协议。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快速发展。


三是抓培育,转型升级积蓄新动能。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有序推进规上企业三年倍增计划。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引育一批新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半年10户企业实现“小升规”,中化化成、威尔电缆等6户企业年底可实现“规升巨”,正京电缆、沈阳容大等7户企业被省工信厅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累计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208家,指标完成率10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1.2亿元,指标完成率122%。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组织30家企业与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对接融资需求3.4亿元。落实留抵退税和制造业中小企业减税缓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1.4亿元。


四是抓产业,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12345”工程,系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基础不断夯实。30.4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占全省首批指标数67%,首次获批省农发行信贷资金5.2亿元支持,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推动稻米、渔业、肉牛等产业延链补链,肉牛产业8个项目撬动资金投入16.75亿元,晋级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数字试点成效斐然。建成全区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数据平台,实现三资管理、产权交易、基层治理等多功能“一张图”,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额位列全省县域第一,在全国117个数字乡村试点终期验收中名列23、东北第一。实施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提升”计划,农民纯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上半年增长7.9%,159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10万元,占全区87.36%,53个宜居村项目开工,“三美”建设提质扩面,乡风文明持续培育,涌现出后边外村、马三家子村等新典型,逐步形成了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的转变。


五是抓改革,探索创新区域发展新机制。


面对基础差底子薄、资金不足等困难,推动思想破冰、观念突围、路径转换,主动从外部资源中寻找新机遇、新动力。央地合作再结硕果。通过建强区属国企近海控股集团,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债贷联合”模式,与中交、中铁、中农发、中诚通等央企开展合作项目12个,总投资130.04亿元。融资渠道不断拓展。高质量谋划、多渠道争取,综保区一期在库新增债券储备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32.79亿元,拟争取债券资金22.17亿元。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6.29亿元,同比增长137.4%。积极申报争取新开行3亿美元外资贷款,推进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片区建设。基础配套持续完善。坚持筑巢引凤,集中资金推进经济区雨污分流、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环保A园新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园区综合承载力得到增强。通过改革创新、路径转换,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六是抓统筹,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体系重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总投资近4亿元的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总投资1.9亿元的满都户大桥改扩建工程主体已完工,10月底可按计划竣工通车;总投资4千万元的蒲河北桥项目桥面铺设已完成,年底可竣工通车。总投资1.14亿元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一期受益人群达到13万人。环境治理持续加强。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持续发力“蓝天、碧水、净土”专项整治,完成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交办的22个问题和市交办58个污染问题整改。珍珠湖自然保护区持续修缮基础设施,全域植树造林8380.48亩,完成补植补造任务142.5%,存活率达到95%以上。城市治理有序提升。重点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投资4.3亿元对35个片区16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22768户居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推进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智慧化行动,抓好围挡、牌匾专项治理,整治城市乱象6300余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七是抓民生,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忧所盼的民生实事。做实民生工程。提级“品质养老”,在9个社区开展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做实“健康辽中”,依托医联体、医共体开展分级诊疗,推进京沈医疗合作。践行“幸福教育”学前教育普惠达95%,创建14个学科教科研基地学校。推进“舒心就业”,吸引710名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就业创业,受理发放人才补贴379.3万元惠及169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44万元。强化社会保障。创新开展“救助+慈善+社工”的全链条闭环救助体系,发放救助资金2809.77万元,社会救助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为4050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1501.15万元,为245名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311.54万元,发放自主就业补助金595万元惠及132人。构建和谐稳定大局。截至目前,全区“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全部建设完成。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体系构架,186个村(社区)全部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5个委员会,规范运行率达100%。强势启动“反诈人民战争”,上半年“台账案件”化解69件,结案率88%,同比增长5%。排查整改隐患3266个,社会大局持续平稳。


下一步,辽中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叫响“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狠抓落实,持续攻坚,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确保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浑南区委常委、副区长

(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

傅涵介绍情况


年初以来,浑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锚定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目标,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高位组织、紧密调度,统筹推进“12+1”赛道、341项具体任务,高效率推进科技城、王家湾等核心板块发展建设,高质量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通过坚持不懈的“拼、抢、争”,我们顶住了高基数条件下的增长压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7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7亿元,增长3%;建筑业总产值163.5亿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275.3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亿元,增长10.4%;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83.8亿元,增长11.9%。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投资强度逆势攀升


一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强化“四比四看”“赛马”等6大项目推进机制,上半年空客A220大飞机总装线等5个百亿级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采埃孚新能源等301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完成全年目标的86%,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固投总量全市占比提高至25.4%,浑南对全市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


二是项目招引成果丰硕,高效开展“五区十链百城千企”招商行动,不断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中建材金中新材料产业基地等20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签约,中一东北国际医疗城等129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落地,项目签约、落地等工作均已接近或超过全年任务指标。


三是发展空间更加优化,紧紧围绕沈阳都市圈建设使命,灵活撬动各领域资源参与核心板块开发建设,浑南科技城进入高速建设期,王家湾地区综合开发胜利起航,陨石山、东南山区等板块空间规划、产业规划深度完善,中央公园、新南站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北方芯谷招商项目接近满园,“1+6+5”核心板块体系全面铺开。


四是央地合作持续深化,积极与中铁、中建、中能建、中电建等7家头部央企进行开发对接合作,与国开行、农发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授信额度高达千亿元,通过央地合作,核心板块建设高速推进,特色产业园区蓬勃发展,浑南空间纵深、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均实现了有效提升。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实体经济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等9个重点园区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9家,全市占比分别达到22%和26%。


二是消费活力加速释放,持续扩大“爱上浑南”消费品牌影响力,“浑河外滩市集”“浑南之夏”“莫子山文化艺术季”等特色活动现场火爆,“5月车展周”“618购车季”等刺激政策撬动汽车零售额35.2亿元,万达、盛京奥莱等11家商超市集盛装亮相,赛特奥莱和时光里酒吧街获评省级特色夜经济街区。


三是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树立“来浑南,不一样”特色标签,十大文旅品牌、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正式亮相,一系列大型演唱会响彻沈城,赛艇锦标赛、CBA等顶级赛事精彩夺目,棋盘山迎春灯会被国务院网站首页发布,莫子山城市书房被《求是》杂志誉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浑南已经成为市民心中活力之都、向往之地。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一是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与预期的关键举措,持续提高审批效率,东北首个“BIM”智能审批平台建成运行,新增“智能办”“零材料”服务场景150个,326项审批事项完成“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项目服务招商数智云平台”经验做法全市推广,“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浑南会客厅被推荐为全国“利企便民应用试点示范”。


二是市场信心持续增强,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三直一快”落实各类助企惠企政策,在全市率先建立首贷服务中心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86个、减免税费31.4亿元、提供贷款12.5亿元,新增注册企业4565家、增长11%,排名全市首位,企业在浑南发展的信心更加充足、意愿更加强烈。


三是开放通道日益扩大,中俄科创基地完成方案设计,中韩产业园招商工作进展顺利,中日产业园正式开街,实现进出口总额66亿元,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


四、科创实力再上台阶


一是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资突破100亿元,辽宁材料实验室一期如期交付、二期全面启动,辽河实验室具备场景实验能力,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模拟实验装置启动建设,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评首批国家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科技城“2+4+N”科创体系初具规模。


二是创新主体质量齐升,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企业培育链条,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84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36家,总数分别达到2775家和706家,稳居全市首位。举办“盛菁汇”路演、科技政策直达下午茶等双创活动362场,新增双创载体3家,累计孵化面积达到245万平方米。


三是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成立科技招商专职团队,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围绕97家科研院所、221项科技成果进行包保转化,梳理数字孪生、集成电路等“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需求51项,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6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3.46亿元,同比增长16%。


四是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全面落实科技城“1+12”人才政策,创新开展“书记区长进高校”人才招引活动,深度参与“博士行”系列活动,上半年新引进“带土移植”团队18个,落户硕士以上毕业生650人,招引海外高端人才30人,新增高层次人才152人、总数达到1360人,人才总量、增速继续领跑全市。


五、城乡品质加速提升


一是绿色发展更加充分,436处大气污染交办问题全部完成整改,46处入河排污口全部实现“一口一档”管理,4处河流考核断面均值全部达标。“两山理念”深入人心,棋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东北亚滑雪场启动整体改造,棋盘山、世博园等景区游客接待量恢复至疫情前最高水平。


二是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扎实开展“精治浑南”10+2专项行动,完成浑南科技城、沈白客专等电力设施排迁77处,消除主次道路隐患103.5公里,新建、盘活停车泊位1058个,4个老旧小区、塔北城市公园等改造工程进场施工,建成口袋公园72座,创建良好路段15条。


三是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全面启动八棋公路等8条农村公路建设,王滨、李相2个街道美丽田园示范带建设进度过半,3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完成规划设计,建成美丽庭院示范街47条、美丽庭院6479个。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是社会保障稳步提升,持续打造舒心就业品牌,新增就业1.3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1万人。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1621万元,城乡居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扎实推进“幸福教育”“健康浑南”“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全面升级“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2所学校获评省级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3所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名单。2所新建医院方案设计持续深入,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东北国际医院等市级三甲医院实现电子病历和查验结果互认共享。建成沈阳市首个区域性智慧养老指挥中心,12个社区老年食堂投入运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覆盖率突破50%。


三是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开展“两邻”活动200余场,王士兰村国家级议事协商试点通过中期评估。大力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和16个问题化解专班,上半年累计化解信访积案752件,是去年全年化解量的1.5倍,人民群众的“难心事”在家门口得到有效化解。全面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刑事和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4.31%和22.59%。


下一步,浑南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深入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紧紧围绕打造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的目标,全力以赴铸长板补短板,努力在提升综合实力、增强产业能级、建设创新高地、打造开放前沿、提升城市品质5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坚决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来源: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任杉

责编:裴美晰

审核:高鹏

监制:李英莉



2024-03-15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