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斯六吨战车可以携带多少乘员?,维克斯巅峰坦克

T-26轻型坦克,曾大败德意两国坦克,堪称日军克星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内战爆发,在此战中共和军装备的苏制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6轻型坦克几乎成为了主宰战场的王者,仅装备机枪的德制一号轻型坦克和意制的CV-33超轻型坦克根本威胁不到BT快速坦克和T-26轻型坦克,而苏联坦克装备的45毫米坦克炮却能够轻易击毁这两款德意坦克,虽然后来共和军的苏制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6轻型坦克在缺少步兵配合的情况下,遭受了弗朗哥国民军德制Pak35/36战防炮的沉痛打击,但是T-26和BT系列坦克在此战中占据了技术上的优势却是无可争议的,以至于弗朗哥政权不惜重金悬赏缴获这两款苏制坦克的国民军士兵。此外T-26和BT系列轻型坦克还让日军吃尽了苦头,在诺门坎战役中这两款苏联坦克痛击了日军落后的八九式中型坦克和颇为倚重的九七式中型坦克,在二战末期被部署在远东预防日本的T-26和BT系列轻型坦克更是连同援军一起吹响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的号角。

▲西班牙共和军装备的苏制T-26轻型坦克,该坦克在性能上几乎碾压国民军装备的一号轻型坦克和CV-33超轻型坦克,但是由于战术原因,技术占优的T-26轻型坦克也遭遇了痛击

从仿制起步的T-26

T-26轻型坦克的诞生还得追溯到那场遍及全球各地的经济大萧条,当时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地,唯独绕过了计划经济的苏联,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都疯狂的涌入苏联寻找市场,这其中也就包括了军事技术,起初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是严令禁止军事技术流向苏联的,但是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很难做到明确分割,一家生产拖拉机的工厂在战时就完全有可能变成一家坦克制造厂,比如克里斯蒂的美国轮履轨道公司就曾和苏联签订一份秘密协议,以民用拖拉机的名义将两辆拆除炮塔的M1931型轮履两用坦克以偷梁换柱的方式运出了美国,随后苏联就以此技术研制出了BT系列快速坦克,后来克里斯蒂悬挂还被运用到了著名的T-34坦克上面,诸如此类的还有苏联人利用从英国搞到手的“卡登-洛伊德”A4E2两栖坦克仿制的T-33两栖坦克,而我们今天的主角T-26轻型坦克也是这样诞生的。

▲维克斯E型6吨坦克,在两次世界大战那个轻型坦克和多炮塔坦克横行的年代,维克斯系列轻型坦克就成为了很多国家制造坦克时候的参考蓝本

1928年苏联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就包括引进德国、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的技术、设备来提升苏联的重工业,从而增强自身的军事能力。由于苏联当时制造不出像样的坦克,所以从外界引进坦克技术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从1928年开始苏联方面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考察团前往欧美物色西方先进的坦克,到了1930年苏联通过各种途径从英国方面弄到手的维克斯E型6吨轻型坦克正式运抵苏联,一年以后位于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就开始仿照英国维克斯E型6吨坦克,进行起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并将该坦克正式命名为T-26轻型坦克,由于就是一款简单的仿制品,所以设计研制工作进展很快,从1932年开始位于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和基洛夫工厂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T-26轻型坦克了。

▲早期装备双DT机枪的M1931型T-26轻型坦克,可以看到该坦克几乎就是上文维克斯E型6吨坦克的翻版

这款坦克就是后来被称之为M1931型的T26轻型坦克,该坦克基本继承了英国维克斯E型6吨坦克的外形,秉承了该坦克简约的设计风格,采用了双炮塔的设计,整车重量为8.6吨,乘员一共有三人,安装有一台四缸四冲程汽油机,在2200转每分钟时能够提供91匹的马力,采用了早期简单的机械式变速箱,最大速度为31公里每小时,行走装置方面采用了板簧链式平衡悬挂,每侧两组悬挂组件,每个悬挂组件下面有4个负重轮,当其中一组负重轮遇到障碍抬升时,弹性元件就会给予另一组负重轮很强的弹性用于紧贴地面,所以这种悬挂行驶平稳,但是不利于高速行进的坦克。防护方面车体和炮塔正面、侧面、后面最大装甲厚度均为15毫米,车体和炮塔顶部最大装甲厚度为10毫米。

▲T-26TU轻型坦克,可以看到其DT机枪加PS-2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武器配制,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车体外部的环形天线

在武器配置上M1931型T-26坦克一共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和维克斯E型6吨坦克一样,两个炮塔各内置一挺7.62毫米DT型机枪(备弹6000发),这种基础型号是没有装备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所以苏联设计师还为其配备了一种指挥型号T-26TU,这种坦克装备有苏联最早的制式无线电通信装置,该坦克作为连、排长指挥车以不同的配制编组作战时,能够有效弥补基础型号通信沟通能力的不足,T-26TU坦克在火力上也略有不同,其中的一挺DT机枪被换成了45倍口径比的PS-2型37毫米坦克炮,,虽然发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能达到惊人的800多米每秒,但是受到口径的影响,这种火炮在反坦克和支援步兵方面都显得十分的鸡肋,所以当T-26TU轻型坦克装备部队后不久苏联方面就提出了换装M1931型45毫米火炮的提议,只不过双炮塔的设计导致了其单个炮塔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45毫米坦克炮,所以换炮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断改进的T-26

▲苏芬战争时期的M1933型T-26轻型坦克,为了容纳45毫米坦克炮而采用了单炮塔设计,外形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带任何倾斜角的圆筒形炮塔

M1931型T-26轻型坦克服役后苏联方面就意识到了该坦克火力不足的问题,所以从1932年开始苏联方面就着手进行着火力的改进工作,首先就是为其换装一个内部空间巨大的新型双人炮塔(双人炮塔这一点绝对是个亮点)用于容纳46倍口径比的45毫米坦克炮(备弹100发),该炮的技术原型来自德国,能够发射UO-240高爆弹、UB-241穿甲弹和UBR-243穿甲弹,在发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达到了757米每秒,能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51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钢或43毫米60度倾斜角装甲钢,在1000米的距离上这两个数值还能保持在35毫米和28毫米,此外该坦克还装备有一到两挺7.62毫米DT型机枪(备弹4000发),这个火力在当时堪称轻型坦克中的大杀器,火力要远远强于德军早期的38(t)轻型坦克,就是面对德国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也有一战之力。

▲T-26TU轻型坦克,该坦克安装有无线电通信装置,从外形上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着炮塔的环形天线

M1933型T-26轻型坦克是所有改进型中产量最大的,所以很多战果都是该型号的坦克所取得的,因为生产周期很长,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大大小小的改进升级。首先就是防护问题,由于早期的M1933型T-26坦克还依旧保留着铆接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结合的部件一旦遭受较大的冲击时铆钉就会发生崩落,然后部件就会在车内四散来回反弹从而击伤内部成员和坦克部件,所以这些铆接部件在随后的生产中被逐渐的换成了焊接的方式,此外为了应对步兵和来自空中的威胁,大量的T-26轻型坦克在炮塔顶部安装了一挺高射机枪、在炮塔后部安装了一挺带球形枪座的DT型7.62毫米机枪。此外苏联方面原本计划在所有的T-26轻型坦克上面安装无线电通信装置,但是奈何自己的工业实力不允许,所以M1933型T-26TU指挥坦克就此诞生,该坦克产量极少,安装有无线电通信装置和环形天线,同样作为连、排的指挥坦克编组和未安装无线电通信装置的T-26协同作战。

防护再次升级的T-26S

▲一辆被德军击毁的T-26S轻型坦克,该坦克最大的改进就是增强了防护,炮塔采用了倾斜设计,但是这样的改进还是避免不了T-26在卫国战争初期被大量消耗的结局,因为轻型坦克的葬歌早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时就已经吹响,此外该坦克同样有指挥型号

西班牙内战中轻型坦克在敌方反坦克火力打击下生存率很低的问题被无情的展现了出来,此战对以后各国坦克的发展思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苏德两国为代表的坦克强国开始研发性能更加均衡的中、重型坦克,但是这时候一个无比现实的问题摆在了苏联人面前,那就是装备数量达到上万辆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6轻型坦克依旧是苏联装甲兵的主力装备,所以在研制新型坦克的同时还必须改进手头现有的BT系列坦克和T-26坦克,所以从1938年到1940年苏联人就对T-26轻型坦克的防护进行了很多次的升级,首先就是用带有倾斜角的新型炮塔代替了老旧的圆筒形炮塔,这样一来就能为炮塔提供更高的防护,但是装甲厚度并没有增加,此外主炮炮盾由铸造式改为了锻造式,从而提升炮塔正面防护能力。

▲加装了附加装甲的T-26E轻型坦克,该坦克的正面最大装甲厚度高达50毫米,但是这已经接近了T-26坦克底盘的极限,可靠性和机动性大幅下降,而且即使是50毫米的正面装甲,在苏德战场上也并不算什么,所以T-26E轻型坦克完全就是个鸡肋

除了炮塔防护以外T-26S还有一项根据西班牙内战经验进行的重要改进,那就是观瞄装置。T-26坦克的驾驶员和炮塔乘员的视野极差,驾驶员关闭舱门后仅能通过一条玻璃保护的缝来观察前方路况(早期苏联的玻璃质量很差,观察效果很模糊),炮塔乘员也是一样,在关闭舱门后只能通过一具视野极其有限的潜望镜来观察战场情况,很难做到全方位掌控战场态势,这样一来很多T-26坦克的乘员宁愿在炮弹纷飞的战场上打开舱门来观察四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巨大的伤亡,在西班牙内战中很多T-26的乘员就是在被迫打开舱门的情况下遭受的打击,后来苏联设计师改进了潜望镜的设计才逐渐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辆被德军击毁的T-26轻型坦克和已经牺牲的内部乘员,卫国战争爆发时T-26依旧是苏联红军的主力装备,结果巨大的伤亡表明轻型坦克根本应对不了惨烈的一线消耗战,所以后来T-26就被更加先进的坦克所代替,不过T-26依旧活跃在苏德战场各个角落上

从哈拉哈河的坦克残骸到马德里的巷战,从苏德边境的斯大林防线再到日本关东军要塞,T-26轻型坦克以及他的改进号几乎活跃在二战苏军存在的各个角落。虽然缺乏原创性的T-26坦克从技术上来说并不能算作是一件精密的武器,但正是这些早期坦克的不断积累才有了后来反推到柏林并让整个欧洲胆寒的钢铁洪流,才有了强大的苏联装甲兵。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03-1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