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进入全面混动化,两会代表与专家再提混动汽车消费平权

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双碳”工作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作为减碳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能源驱动向电动化等新能源转型初见成效。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占全球60%,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汽车产销比例超过30%。和纯电动、插电式混动等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相比,此次两会期间,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内多位代表提出,占比超过68%的燃油车市场仍是汽车产业主流。对整体能源战略而言,汽车产业中的节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有力补充。为此,冯兴亚建议尽快出台针对节能车的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税收及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导、提高节能车的社会认可。

和新能源汽车增幅相比,2023年中国燃油车市场中有将近82万辆是混合动力汽车,这些节能动力驱动产品与占新能源比例较大的插电式混动车型,组成了中国汽车节能减排主力军。尤其是2023年中国燃油车产品逐步进入全面混动化,有效满足电动车基础设施薄弱的城乡地区和东北、西部极端气候城市的汽车消费需求。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逐渐增大,中国汽车市场能源驱动结构未来将呈现出三分之一混动、三分之一插混和三分之一纯电的市场格局,整个经济、社会和产业应该围绕燃油车混动趋势建立消费刺激、技术迭代的良好发展空间,推动混动与电动消费平权。

燃油车进入全面混动化趋势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949.5万辆。在31.6%的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中,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速达到84.7%,高出纯电增速60个百分点,原因在于插混解决了消费者出行续航焦虑,规避了部分地区纯电动汽车产品无法适应当地出行需求问题。

和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与市场刺激下的迅速发展相比,2023年中国汽车燃油车市场占比超过68%,仍是我国汽车产品消费主力。近几年,小排量发动机和混动技术的逐渐普及,正在推动中国燃油车全面向混动技术迈进。2023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81.5万辆,同比增长4.4%。

和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相比,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认为,双碳目标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不仅是实现战略目标,还要求中国汽车能源驱动必须适应整个社会能源体系,做到有效的节能减排。在他看来,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通过电驱动替代燃油较高的使用场景,并且不对整个社会电力产生负荷,是对燃油车节能技术的有效解决办法。

2023年9月,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指出,稳定燃油汽车消费中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此前也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将发展混合动力车型作为未来的战略重点,提出到2025年和2030年,HEV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占比分别达到50%以上和75%以上,到2035年达到100%。

消费结构确立中国汽车驱动将三分天下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预计,2023年中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夏季全国最高的用电负荷大约为13.7亿千瓦,相比去年可能会增加约8000万千瓦。在火力发电占比58%的我国电力环境下,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发展对电力负荷提出更高要求。

宋健表示,电动化是中国汽车实现双碳和经济结构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载体,但电动化产品目前出现一批数据参数造车、短线造车现象。例如某些品牌插电混动车型宣称百公里油耗1升,实际操作是纯电跑90公里一升油跑10公里,最终得出百公里油耗1升,这种算法没有意义。在他看来,汽车是移动物体,轻量化是节约能耗的根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都比混动汽车重,只要重就意味着单位能耗大。因此,不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和过度参数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都不能替代混合动力汽车轻量化、节能化和耐用的实际使用优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向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目前处于技术不断迭代的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全面混动原因是混合动力技术的成熟,包括丰田、吉利等国内外汽车企业都建立了成熟的混动技术标准,并且将发动机热效率和电池匹配度做到最优。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实现1000公里长续航,完全满足中国汽车消费者长距离、高强度、复杂环境下的出行需求。

朱西产根据混动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电动化基础设施结构发展判断,未来中国汽车将逐渐形成三分之一混动、三分之一插混和三分之一纯电的市场格局。

混动与电动消费平权刻不容缓

和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相比,电动与混动两种技术路线在中国汽车消费政策中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同。由于不包含在新能源汽车范畴,原本比增程式动力技术路线更节油环保的混动路线却享受不到“不限购”、“购置税减免”等政策,这造成整个混动汽车消费活力被抑制。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交流中认为,能源驱动多元化是中国汽车市场化活力的一大表现。在他看来,产业政策应该做到因地制宜。按照中国出行环境、人口和经济基础现实因素,针对电动和混动不同技术制定适应当地需求的消费政策。例如大型城市,就应该积极构建新能源汽车消费体系。而面对东北和西部长距离、极端气候的城市与地区,国家应该大力推动燃油车混动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东三省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2500万台,大部分是燃油车。和东部沿海地区汽车政策支持电动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围绕双碳目标,东三省地区如果建立完善的燃油车混动化消费刺激政策,在满足消费需求同时,将大大降低该地区化石能源消费体量。

根据统计,2022年我国石油消费税收入为1.5万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3%,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汽车消费燃油税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燃油车市场消费不仅支撑整个汽车产业技术向前发展,也是整个社会交通建设支出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推动混动燃油汽车与电动新能源汽车在各自优势场景下实现消费平权,是解决燃油车减排、释放汽车消费动能、推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2024-03-0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