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蔚来汽车店购车流程怎样?,

汽车行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行业复苏可盼,电动智能加速

(报告出品方/作者:渤海证券,郑连声)

1.行业基本面回顾与分析

1.1 销量分析

2021 年前十月汽车累计销量 2097 万辆,增速收窄至 6.4%,其中 10 月销量 233.3 万辆,同比下降 9.4%,连续第六个月负增长,主要受汽车“缺芯”的持续 影响,但 10 月环比增长 12.8%,连续第二个月环比双位数增长,显示 9 月中下 旬芯片供给改善下汽车产销开始复苏。乘用车方面,根据中汽协数据,前 10 月 乘用车累计销量 1687.1 万辆,增速收窄至 8.8%,其中 10 月销量 200.7 万辆, 同比下降 5.0%。根据乘联会数据,10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下降 14.03%,累 计销量增幅大幅收窄至 8.26%,从结构看,10 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增长 4%, 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同比下降 24%,日系/美系份额分别同比下降 1.4/0.9pct。


新能源汽车方面,前十月销量 254.2 万辆,增速为 176.6%,其中 10 月销量 38.3 万辆,同比高增 134.9%,连续第 16 个月正增长,行业高景气度延续。我们认为 主要原因在于:1)新能源车企多元化持续发力,根据乘联会数据,10 月比亚迪/ 特 斯 拉 中 国 / 上汽通用五菱 / 上 汽 乘 用 车 / 广汽埃安 / 小 鹏 汽 车 批 发 销 量 8.04/5.44/4.21/2.41/1.21/1.01 万辆,排名前列;合资品牌中 10 月南北大众新能 源零售 1.63 万辆,环比改善明显,占主流合资份额 72%,另外,宝马新能源零 售 4283 辆,表现有起色。

2)在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持续推动下,中低端车型市场 需求整体较旺盛,根据乘联会数据,10 月 A00 级纯电动份额为 31%,A0/A 级纯 电动份额 17%/25%。我们认为,在“双碳”目标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继续大力 支持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新能源车企持续发力,自主车企、造车新 势力及主流合资车企都在积极推出新车型。

重卡方面,前 10 月累计销量 128.5 万辆,同比下降 6.3%,其中 10 月销量 5.3 万辆,同比下降 61.1%,降幅自 7 月以来明显扩大,主要是前期国六切换导致提 前购车透支后续需求的影响所致。我们认为,随着未来经济稳增长诉求日趋明显, 基建投资有望加快(房地产投资趋稳),重卡销量在前期透支需求消化后预计将逐 步恢复,未来降幅有望逐渐收窄。趋势上,重卡产品结构将持续升级,行业内部 的龙头效应集中化趋势将延续。

1.2 库存分析

1)主机厂库存:10 月末汽车库存为 69.40 万辆,相比月初下降 7.59%,其中, 乘用车库存 41.40 万辆,相比月初降低 16.53%;2)经销商库存(渠道库存): 10 月汽车经销商库存深度系数 1.29,相比上月略有回升,连续第五个月低于 1.5 的警戒线,仍位于历史同期低位。整体来看,10 月主机厂在向渠道压库,导致渠 道库存有所回升。尽管芯片供应虽有边际改善,但供应仍偏紧,无法完全有效满 足终端需求,导致整体库存仍处于低位,未来随着芯片供应回升,补库将逐步推 进。


1.3 行业收入利润分析

截至 2021 年 10 月,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累计同比变动 +8.70%/-2.90%,收入端增速持续收窄,利润端增速由正转负,主要是受到海外 疫情波动导致芯片供应持续短缺(尤其是三季度影响最大),影响汽车产销节奏所 致。

1.4 行业板块表现与估值

截止 11 月 29 日收盘,今年以来,SW 汽车板块跑赢大盘 29.18 个百分点,目前 行业 TTM 市盈率为 34 倍,相比沪深 300 的估值溢价率 174.23%,相比年初大 幅上升,其中,乘用车板块 40 倍,商用载货车/载客车板块 21/39 倍,零部件板 块 30 倍。在“双碳”战略指导下,行业电动智能化高景气度中长期有望持续, 叠加行业整体补库与需求回补的复苏逻辑,明年板块仍具备不错的结构性投资机 会。


2.投资分析

从制造业 PMI 指标来看,三季度受缺芯及限电限产影响导致数据有所回落,但随 着芯片供应持续改善,限电限产因素消除后 PMI 开始回升,最新 11 月国家统计 局公布的制造业 PMI 回升至 50.10,制造业景气度恢复至扩张区间。10 月社零两 年平均累计复合增速为 3.98%,消费整体乏力。从行业层面来看,芯片供给改善 持续,鼓励汽车消费的基调未变,因此,在疫情没有出现大的反复影响下,预计 明年行业在正常补库与需求回补的推动下将实现较为明显的复苏,上半年月度产 销同比有望恢复至正增长,考虑到基数因素,全年增速前低后高,全年有望实现 较快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1 自主崛起正当时

今年以来以比亚迪、长城、长安自主、上汽自主及广汽自主为代表的优质自主品 牌车企与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国内造车新势力积极发力电动智能汽车市场,密 集发布规划,推出新车型,比如比亚迪 DMI 系列、长城猫系列、长安 UNI 系列、 上汽名爵/非凡系列、广汽埃安系列/传祺影豹、蔚来 EC6、小鹏 P7/P5 等,市场 反应较好,销量表现强势。同时,主流合资车企由于总部受海外疫情及芯片短缺 的影响导致顾此失彼,在华市场开拓整体放缓,销量疲弱,丢失的市场份额被自 主抢占。整体来看,今年前十月自主品牌销量强势增长 28.55%,而合资品牌下 滑 2.60%,对应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至 43.87%,全年有望超越 2017 年的 高点。


自主品牌升级与进口替代推进中

自主作为追赶者,为了避开合资锋芒,寻求差异化竞争以站稳市场,长期以来以 10 万元以下与 10-15 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为主,低端代步实用的品牌形象深入人 心。经过多年积累与储备,长城与吉利率先实施品牌升级行动,分别推出 WEY 与领克两大子品牌,向 15-30 万元价格区间进军,领克表现较为优秀,销量由 2017 年的 0.6 万辆持续增长至 2020 的 17.55 万辆,年复合增速高达 207.88%;长城 WEY 虽然整体销量表现不佳,但今年以来在柠檬平台与咖啡智能的助力下,陆 续推出新车型摩卡、拿铁及玛奇朵,进一步提升品牌车型竞争力,未来销量仍值 得期待。

在合资品牌受困于国内市场开发进展缓慢之时,当前自主抓住千载难逢的窗口期, 继续向上进行品牌升级,吉利/长城/长安相继推出高端智能品牌极氪/沙龙/阿维 塔,比亚迪也计划推出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根据今年广州车展的车型展出来看, 明年这些高端子品牌的新车型有望陆续实现批量销售,助力自主高端化路线持续 推进。

自主“走出去”正当时 整车层面,历史出口销量波动较大。今年以来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内汽车产业 恢复较快,同时欧美受困于疫情的持续反复,汽车产销受到明显影响,国内抓住 机会加大出口,前十月出口数量与金额均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同时,出口单车均 价整体呈现波动中上行的走势,显示中国制造不断升级,产品价值量稳步提升, 正逐步摆脱过去“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


当前,国内头部自主车企如吉利、长 城、上汽以及新势力蔚来等均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对应出口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尤其是上汽集团,出口由 2014 年的 8.58 万辆持续增至 2020 年的 38.97 万辆, 年复合增速高达 28.68%,今年前十一月出口量 60.34 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 高增 87.40%。整体看,优质整车自主品牌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在电动智能 化领域的领先布局优势正有效打开出口市场,在密集新车周期攻势下未来出口仍 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2 新能源汽车展望:中欧美三分天下格局不变,美国有 望成新增长极

全球纵观 根据 EV VOLUMES 公开披露数据显示,全球电动车销量由 2012 年的 12.50 万 辆增至 2020 年的 324 万辆,年复合增速 50.21%,增长势头强劲,对应渗透率 由 0.15%升 4.16%。 分地区和国家来看,中国在政策支持下从 2014 年开始进入电动车销量爆发期, 销量由2014年的7.48万辆增至2020年的136.73万辆,年复合增速高达62.32%,对应全球销量比重由 23.29%提升至 42.20%,成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渗透率由 0.32%提升至 5.40%,最新今年前十月提升至 12.12%。

欧洲市场在 2019 底各主要国家鉴于碳排放压力出台补贴政策大力支持电动车推 广而于 2020 明显加速增长 144.30%至 136.48 万辆。2014-2020 年销量年复合 增速达 56.62%,整体保持快速增长走势,对应渗透率由 0.71%提升至 11.41%, 最新今年前三季度渗透率提升至 17.20%,成为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最高的地区。


国内电动车市场分析

政策端: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政策端继续大力支持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对销量仍然发挥着较大作用。 中央层面,最新 12 月 3 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加 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层面,海南、浙江、上海、河南、贵 州、内蒙古等多个省市陆续发布了“十四五”规划、稳定汽车消费、对购买新能 源汽车给予奖励补贴或其他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及 配套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建设。

供给端:多方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持续多元优化 国内外主流车企及高科技企业陆续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供给持续增 多。大众、奥迪、宝马、通用等国际车企均提出了新能源战略,并在华投资建设 新能源汽车工厂、与中国车企展开合作等,自主品牌也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布局, 电气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发展方向。

外资、合资车企以及自 主品牌均投入大量人力、资金研发电动化平台,已投产和规划中的平台包括大众 MEB 平台、奥迪和保时捷的 PPE 平台、奔驰的 EVA 平台、比亚迪的 e 平台/DM-p 平台/DM-i 平台、吉利的 SEA 浩瀚架构平台等,通过平台造车提升产品竞争力、 加速车型量产、降低生产成本等。除了车企外,高科技企业也纷纷入局,例如华 为、百度、360、小米、美的、创维等,他们的入局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和行业变革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竞争,将使新能源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美国:等待政策落地后助力销量起飞

今年以来美国电动车销量加速增长。美国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注:这里 的电动车主要指 BEV/PHEV/FCEV),2011~2020 年销量从 1.62 万辆增至 31.96 万辆,年复合增速达 39.25%,其中,2019/2020 年同比变动-2.19%/-0.94%,增 速明显放缓,主要受政策退坡及疫情影响。今年前十月美国电动车销量 45 万辆, 同比增长 186%,渗透率提升至 3.54%。 拜登政府:重视电动车产业发展,政策加码可期。3 月 31 日发布的美国《基础设 施计划》,拜登政府提议投资 1740 亿美元支持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内容涉及 完善国内产业链、销售折扣与税收优惠、到 2030 年建 50 万个充电桩、校车公交 及联邦车队电动化。

5 月 26 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 法案》(后续仍需参议院和众议院审议),提出 1)单车税收抵免上限由 7500 美 元提升至 1.25 万美元,即美国所有单价 8 万美元以下电动车的基础抵免上限均为 7500 美元,在美国组装的车辆可增加 2500 美元的抵免,生产工人加入工会的可 再增加 2500 美元;2)税收抵免退坡机制的触发由累计销量 20 万辆修订为美国 电动车渗透率达到 50%,将在触发后三年内退坡。整体来看,拜登政府非常重视 电动汽车技术与市场的发展,期待后续各项政策细节出台并落地。


欧洲:政策驱动高点已过,市场驱动接力下快速增长可持续

欧洲销量继续高增长。2021 年前三季度欧盟(EU)、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 和英国新注册的电动乘用车达到 157.64 万辆,同比增长 104.51%,其中,Q3 为 54.90 万辆,同比增长 48.45%,环比下降 4.45%。

欧盟 2020 年开始执行最严汽车碳排放法规,同时欧洲国家在购置税、保有税和 公司用车税方面对电动汽车实施税收优惠,并使用购车补贴等激励政策促进电动 汽车发展,目前欧洲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尚无明显大幅退坡迹象(法国、 荷兰小幅退坡),同时大众、宝马、奥迪等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持续加速,加快打造 爆款车型,例如大众 ID.3 和 ID.4、沃尔沃 XC40 PHEV 等,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持 续提升,参照中国 2018 年以及今年增长情况来看,我们预计明年欧洲新能源汽 车销量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快速增长的走势不变。

大众电动车销量发力将使产业链零部件公司充分受益。大众正在加速电动化转 型,其作为全球最大的车企,具有广泛的品牌认可度和客户基础,ID.3、ID.4、ID.6 等车型的量产和交付,将助力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其产业链的零部件标 的将受益;同时,原先就在大众供应链里的非发动机部件的供应商也有大概率进 入 MEB 产业链继续供应产品,如德赛西威、继峰股份等。


2.3 智能网联汽车展望:车型供给明显增多,产业加速在 即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未来 15 年发展规划已定。2020 年 11 月 11 日,行业顶层设计 文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发布,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未来 15 年 技术路线的发展定调。其中,提出了行业发展的“三横两纵”技术架构以及关键 技术,并就未来 15 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作出路线规划,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 业发展指明大方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政策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3 月 22 日发改委在《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 案》中提出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5 月 6 日住建部、工信部确定北 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 6 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 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12 月 3 日确定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 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等 10 个城市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后续随着试点的 推进,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同时,中央围绕维护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陆续发布了《信息安全 技术 网联汽车 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草案)、《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 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数据信息安全挑战提供指导与支持。

智能网联示范区陆续建立,路试加快开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 4 个国家级车 联网先导区、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和示范区,以及两批共 16 个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我们认为,在政府、车企、高科技 企业的合作下,随着先行先试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智能网 联汽车产业有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 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达 303.2 万辆,同比增长 107%,渗透率保持在 15%左 右。


我国目前 ADAS 渗透率较低,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根据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 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ADAS 的市场渗透率较低,L1 和 L2/L2+级合计仅 为 43%,其中 L1 级中防撞(AEB)功能的应用最广,渗透率达 43%;罗兰贝格预 测 2025 年我国 L1 级以上 ADAS 的渗透率将达 70%,其中 L2/L2+将提升至 35%。

具体进展方面,为加快推动自动驾驶发展,各大车企推出或更新了自动驾驶的实 现计划,目前多家车企已推出或上市了搭载 L2 级以上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例 如小鹏 P5/G9、蔚来 ET7、智己 L7、极狐阿尔法 S、沙龙机甲龙等,我们预计明 年搭载固态激光雷达,具备 L3 级自动驾驶水平的车型将陆续上市,产业发展将 由 L2 向 L3 及以上实现质的突破,智能驾驶产业迎来加速发展期。

国内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典型代表之华为

华为于 2019 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正式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华为聚焦 ICT 技术,定位于增量部件供应商,其在自研芯片上有深度积累,陆续推出车载模块 ME909T、移动数据中心 MDC、C-V2X 车路协同商用解决方案、5G 车载模块 MH5000、自动驾驶云服务 Octopus、车载 T-BOX 平台、HiCar 解决方案等产品。 2020 年 10 月华为发布 HI 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 1 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 架构(CCA+VehicleStack)、5 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 等全套智能化部件;HI 提供强 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 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以及对应的三大操作系统 AOS、HOS 和 VOS,实现 软件定义汽车。

自 2014 年起,华为与东风、长安、一汽等车企展开合作,2020 年 4 月联合一汽、 长安、东风、上汽等十八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 汽车生态圈”,加速 5G 技术 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2021 年 4 月,华为与车企合作车型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 上市并引发市场关注;2021 年 5 月,华为、长安汽 车、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科技推出。后续华为与各 大车企的合作将更加深入,与长安、广汽等车企合作的车型也将陆续推出。凭借 其 30 年 ICT 技术积累,华为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其产业链的发展机会值 得关注。


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积极研发配套智能网联汽车部件产品

德赛西威聚焦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网联服务三大业务群,智能座舱方面,公 司的多屏智能座舱产品在多家国内领先车企的车型上规模化配套量产,并量产了 基于 Hypervisor 架构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信息娱乐系统和新兴业务显示模组及系 统、液晶仪表均获得多个新客户订单,获得良好发展;智能驾驶方面,全自动泊 车系统、360 度高清环视系统和驾驶员监测系统等产品已批量供货给国内众多主 流车企,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已获得项目定点,IPU03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已在小鹏 汽车的车型上配套量产,基于英伟达 Orin 芯片的下一代 IPU04 已与理想汽车展 开战略合作,并已获多个项目定点;网联服务方面,推出了整车级 OTA、网络安 全、蓝鲸 OS3.0 终端软件等网联服务产品,并已陆续实现商品化,突破多个客户。 公司是国内汽车电子的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客户持续开拓、客户结构优化,未 来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智能网联的商业化。

均胜电子的汽车电子业务包括智能座舱、新能源类产品(如 BMS)、智能车联系 统,2020/2021H1 汽车电子业务获得新订单全生命周期约 140/219 亿元,均胜电 子作为大众汽车中国区 MEB 平台量产车型的 BMS 独家供应商,仅 BMS 产品累 计已从大众获得订单超过 100 亿元;均胜电子已完成对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 (Innovusion)的战略投资,均联智行将与图达通携手向蔚来汽车提供超远距高精度 激光雷达,未来双方还将在激光雷达感知融合、V2X 数据融合、域控制器等方面 开展合作;均联智行 V2X 车载终端设备正从测试走向量产,将向车企提供 5G 服 务及 V2X 相关应用。

星宇股份在智能车灯领域积极研发布局,2021 半年报显示,公司的智能制造产业 园一期、二期项目已竣工投产、三期项目已竣工,智能制造产业园模具工厂项目 与电子工厂项目计划于 9/11 月份开工,塞尔维亚工厂厂房基建已完成,处于设备 调试状态。公司目前成功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像素式前照灯,一种是使用 DMD 为 核心光学器件的成像智能前照灯,一种是使用 Micro LED 为光源的成像智能前照 灯,该前照灯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和更高的光学效率,成功的解决了成像光学、电 子驱动、热量管理等多种技术问题。

拓普集团的智能驾驶系统业务主要包括智能刹车系统 IBS、智能转向系统 EPS、 电子真空泵 EVP、智能座舱产品等,公司可以提供 IBS+EPS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获得丰田、本田定点并获得大众电子真空泵等产品订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保隆科技控股子公司保富电子已成为全球 TPMS 细分市场的领导企业之一。华安 鑫创主要围绕汽车中控及液晶仪表等座舱电子产品展开业务,2020/2021H1 年销 售各类汽车液晶显示屏、触摸屏和液晶玻璃 267.66/ 99.33 万片。科博达布局汽 车照明控制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等汽车电子产品,公司以原氛围灯业务为基础 专门成立独立智能光源业务中心。华阳集团的产品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 能网联三大类,车载智能网联、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HUD 等均已进入主流 车厂并量产,推出的软硬分离平台 AAOP1.0 已在多个项目量产,自主研发的 AR-HUD、自动泊车(APA)已获得定点项目。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2024-02-2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