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s消耗太大怎么办?,

浅谈关于沃尔沃的2T新4缸机以及新XC90

首先,我只是个07款老90开了30W公里等着换车的老车主而已,说多了又会成了托,此贴只用于坛友们的正常探讨。每次看有人专门跑来喷沃尔沃的新XC90,而且经常有一些哭笑不得的喷点出来,忍不住就想说几句,说多了连自己都觉得烦了,想了想决定单独开一贴,把我的观点列出来,另外也加入了一些我对沃尔沃的了解和理解,如有不对请大家斧正。

1、沃尔沃坚持横置的理由:

说到沃尔沃的新2T,首先得说说横置布局和沃尔沃这么多年来坚持横置布局的理由。沃尔沃的工程师在70年代的时候根据研究成果确定了一条设计汽车的铁律,就是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发动机和乘员仓之间要有不少于8英寸(20.3cm)的安全空间,防止极端情况下的撞击把发动机撞进乘员仓从而对乘员造成伤害,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沃尔沃认为只有横置布局才能达到此目的,所以沃尔沃自此之后的40多年里一直坚持横置发动机,一直到今天。

2、关于沃尔沃新发动机的能力:

这台新的2T柴油汽油发动机用同样的缸体,意味着可以承受超高的压缩比,具备在未来成为怪兽的潜质,汽油发动机压缩比达到16以上甚至20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明年上市的450马力550NM三增压2T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压缩比也只提高到11.3,最重要的一点,这台450马力的机器不像AMG45和大众R420一样必须用特殊加强的缸体,只需要通用缸体就可以达到要求。要知道沃尔沃这次负责新发动机的工程师,是个以前把1.5L发动机搞到2000马力的疯子。

所以这台新2T,如果将来有人在不经缸体加强的情况下改造出1000+的马力,有可能也是正常。不是说吹捧谁,沃尔沃这次这个2T确实是一次壮举,也是豪赌,2T用在旗舰车上确实有待检验,很遗憾我不会成为首批车主,还需要能早一点提到车的朋友们当“小白鼠”,只能看着你们表演了。


3、关于新平台使用2T的原因:

上次我在另外一个伙计的贴里回过了,要用双横臂和空气悬挂,还要保持沃尔沃横置安全的传统,体积太大的发动机明显不行,所以只能关起门搞出一台可以成为怪兽的2T,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你说老3.0T不好吗?沃德十佳就是肯定,而且是挤掉宝马3T得奖。为了把老3.0T塞进动力仓,老60系只能采用麦弗逊。但是那个前麦弗逊真的已经不能适应豪华车的身份了,即使VV的麦弗逊号称全球最好麦弗逊也不行。说实话我的13款XC60T6真的打算将来收藏了,如果有足够大的发动机空间,这台老T6加上新2T的各种先进技术,绝对还能再战10年,而且可以继续拿奖,可惜了可惜了!

另外,还有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案影响,尤其欧洲2020排放法案已经对厂家的要求达到残酷的级别,排量小型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未来1-2年里,豪华旗舰车中Q7、X5、X6、揽胜、ML、7系、A8都会出现2.0T的发动机,而且这些旗舰车要采用的2T都不如沃尔沃这台新2T数据抢眼,沃尔沃从这个角度讲也算是先行者。

还有一点就是沃尔沃长期以来的理念,了解沃尔沃的人都知道,沃尔沃从来不主动宣传其安全性,在沃尔沃的正式对外广告中,一直是把环保作为首要的宣传重点,新2T的性能达到了沃尔沃的要求,更重要的环保指标也达到了要求。

4、关于安全与环保:

经常有坛友说“沃尔沃整天把安全挂在嘴上,不见得就比其他品牌强多少”等等这样的话,其实这些坛友可以说压根就没了解过沃尔沃,大家大可翻一番沃尔沃历史上的官方广告,从来没有提过“我的车有多安全”“我的车有多坚固”“我在IIHS拿了多少G”“我的V40创造了欧碰实验有史以来最高分98分”等诸如此类的话,相反沃尔沃的广告一直将环保放在首位,典型的就是沃尔沃的各种宣传视频,几乎都是以北欧峡湾风光、大自然、古朴的街道、欢乐的人们作为背景,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在沃尔沃的企业文化里,环保是第一条,然后才有其他。

5、关于沃尔沃的性能机:

看到论坛里有时候有些人很无知的说沃尔沃最大的发动机就是3.0的,再大的发动机就没有能力了,我就在想拿过沃德十佳的那台4.4V8发动机被吃掉了?

另外,沃尔沃有一台5T的横置V8,由北极星部门研发,650马力850NM,未来会出现在新90的性能车上,但是装上横置V8之后,因为横置布局和那20cm的生命空间所限,首先会牺牲掉空气悬挂,如果北极星部门的设计能力足够强大,双横臂前悬挂还能保住,但是发动机仓的布局注定会拥挤不堪。

6、关于有些人对爆改机器和寿命的担心:

不否认有爆改机器的存在,例如AMG45和大众R420那2台发动机,但是这2台发动机必须要用特制的缸体,否则承受不了那么高的压缩比,不具备量产的能力;而且这2台发动机噪音都大的要死,R420不清楚,但是AMG45开过几天,非常暴躁。反观VV这台T6,非常安静,国外现有的评测都对其静音性赞誉有加,而这种提高了动力水平又能有效控制噪音的方式,必然是伴随着高成本的,作为从事制造业的我,曾经和集团的总工闲来无事分析过,这台新T6的成本绝对高于3.0排量的老T6。

另外关于寿命,沃尔沃在欧美向来都有皮实耐用的口碑,比如现在吉尼斯纪录行驶里程最长的汽车就是一辆1960年产的沃尔沃P1800S,至今已经行驶超过550W公里还是原装发动机,以前的老5缸6缸耐用性也是有口皆碑的,一个88年历史的老牌车厂不可能随便砸了自己的口碑。

7、关于新动力烧机油的事:

新动力T5确实出现烧机油的问题了,前段时间在60坛子里闹得挺厉害,我也密切关注过,沃尔沃官方承认了问题所在,而且有网友和沃尔沃官方沟通中曾有官方人员表示已经初步找到了机油消耗过多的原因,有可能在第三批次改进中解决,最近烧机油闹得又不凶了估计就是大家在等官方的解决结果。还有一部分车友是在升级了2.0系统并更换了集油器之后已经不烧了。

至于新T6,目前还没了解到烧机油,因为新T6的XC60去年底就在美国上市了,目前没看到老外有反映新T6烧机油的,但是老外也有新T5烧机油的,那么就说明有可能新动力出现烧机油的现象不是缸体设计有缺陷造成的。

因为反面例子就是EA888,这么多年来烧油不止的原因就是缸体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而大众11年来一直死顶着不肯承认。沃尔沃1990年推出的B5204T五缸2.0T发动机,动力213马力,至今还在服役性能稳定还不烧机油。大众2004年才出来的EA888,动力211马力,实际表现么大家都知道是个什么鬼。

8、关于新90的价格:

诚然,新90定价确实不低,甚至连我都觉得有一点偏高,但是大家都明白厂家指导价和终端销售价之间必然是有区别的,这一次沃尔沃的定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种姿态,想要向大家表明我还是豪华车阵营的一员。今年估计优惠无望了,到了明年开始产能大量释放的时候,终端销售价格必然会有所松动,所以我觉得现在就开始喷指导价的人确实有些无厘头。

宝马X5X6也要出245马力的2.0T了,预测2.0T版X5官方指导价80W、X6官方指导价83W,按照这个节奏来看,257马力的XC90T5版官方指导价会在75左右。

9、关于瑞典人和沃尔沃企业文化

沃尔沃在业内素有北欧技术宅的外号,这个也不是空穴来风,说实话北欧人都不怎么会玩营销,以前我提到过我们公司的瑞典合作伙伴,打个比方,如果合作的产品在技术上出现了问题,寻求瑞典人解决的时候他们会认真记录但是不做任何回应,当你去催促的时候他们总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等你实在没耐心要去发火的时候,他突然告诉你“我解决了”,但是怎么解决的一般都不会告诉你,这样的事情说实在的我经历了多次。

说实话北欧文化还是挺好玩的,也许冰天雪地的时间太长,漫长懂冬天窝在家里,北欧人只能自己研究点好玩的东西,结果造就了瑞典这么个技术领域的超级小强国。一个人口900W的国家,拥有沃尔沃、萨博、斯堪尼亚、SKF、哈苏、山特维克、宜家、考库姆、H&M、Swep、ABB、GAMBRO、阿特拉斯、阿法拉法、爱立信、英孚、利乐包装、伊莱克斯、AGA、维客、SCA、柯尼塞格、阿斯利康,等一堆在各行各业如雷贯耳的名字,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10、关于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

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得用更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了解近2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的人都知道,民营汽车制造过得简直就不是人的日子,当初为了保护所谓的几个“共和国长子”,从国家法律层面对民营汽车制造进行了残酷的压制,发展到今天再看呢?这二十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几大国企已经伤透了百姓的心,全部沦为代工厂和换标厂。反观几个代表性民企,一直在自强不息夹缝求生,走到今天真是汗水加泪水,尤其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算是民营汽车工业二十年来最大的标志性事件,2009年收购协议签署的时候,沃尔沃汽车年营业收入285E美元、吉利汽车年营业收入140E人民币(当年合21.9E美元),这真的是一笔蛇吞象的交易。

至于有的人说吉利就是收购了一个空壳,这种想法简直就是个笑话。从我的角度来看,吉利真的是捡到了一个宝,沃尔沃真的是一个技术大宝库,北欧技术宅经营企业不行,但是在创新型的技术和历史储备上,以及未来前瞻性远超过汽车行业内很多巨头,不得不承认李书福请罗斯柴尔德银行运作整个收购过程是非常明智的。因为2009年的收购成交公告里明确了有以下内容“本次收购包含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全部知识产权、2个研发中心、1个安全实验室、6个工厂、56.8万辆/年的整车制造能力、4000名技术人员、17000名工人、17983项汽车业基础专利、分布于全球181个国家的3100个销售网点、82年造车历史的所有数据资料、与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共享VOLVO商标所有权。”要知道沃尔沃持有的基础专利数在汽车行业仅次于奔驰的1.92W,超过第三名博世的1.4W件,这难道不是宝贝吗?在这个问题上反面例子是奥迪,区区2000余项基础专利,简直是在侮辱“豪华品牌”4个字。

2024-02-1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