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品牌的增程式混动汽车好?,

只看长期成本?虽然都省油好用 但增程插混差异可大了!

我们就直接开门见山了吧:如标题所言,这是一篇相当务实的,讲使用成本的文章,文章的两个主角就是现在新能源车的两个“扛把子”,插混车和增程车。如果说前几年,大家对这两种车的讨论还大多停留在技术路线是否先进这种纯工科话题上的话,最近几年大家对这些车的关注重点就变得实际多了:这些车既然都号称省油好开,那么它们相比同级别燃油车,到底省多少钱?这两种车在使用成本上,到底有多少差别?谁会更省钱些?



今天,我们将在这篇小文中,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试图用数据让大家切实了解到,插混和增程这两种车,在日常使用成本上,到底有多少区别。



在展开之前有件事必须跟大家说一下:无论插混车也好,增程车也罢,目前绝大多数车企针对新车都会有里程数不一的维保费用减免或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每家车企都不一样,而且在不同的购车时期乃至不同的4S店买车,你能获得的上述优惠政策也可能都不一样。例如你在淡季购买,有可能可以获得更好的维保优惠政策,但如果你在热销季节购买,而且买的是爆款车,也可能存在没有优惠政策,只按照厂家固定的维保整车执行的情况。哪怕优惠政策相似,每家4S的收费也都不一样。目前根据我在后市场的消息,车企会针对4S点的售后部分做限价处理,但这个限价通常定得比较宽松,给4S的操作自由度是挺大的。



换句话说,这个是个不可控变量,为了减少这种不可控变量,我们把下面介绍的维保费用部分,统一设定为没有任何维保优惠政策,也没有一切保修政策,你做的一切维保都需要自己掏钱,同时,我们也不区分新车和老车,只按照车子本身来推算。



我们从这两种车的动力系统的结构差异来看,插混车和增程车都分为ICE(内燃机)部分和EV(电驱)部分。这两种车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插混车的ICE和EV系统是绑定的,而增程式是相互独立的,这主要影响ICE系统的维保费用问题。



插混车的内燃机介入次数高,但介入深度通常不高,且ICE介入时,大多都处于低负载或中等负载工况下运行,而增程式的内燃机介入次数不高,但介入深度较高,ICE介入时通常处于中负载或中高负载工况。这就意味着假设对比的两车,内燃机处于相似技术水准,输出功率接近的前提下(目前也确实存在同级插混和增程车的ICE输出功率接近的事实情况),增程式因为发动机的负载工况明显高于插混车,因此在机滤、循环油液等常换耗材上,理论上通常耗材价格会比(同级)插混车更高,更换里程也更短。但这是否意味着,增程车的动力系统维保价格显著高于插混?



根据某论坛上某国产插混SUV的车主数据(2018款唐DM),第一次更换机油三滤为落地1年后,总收费480。10个月后再次保养,再次更换机油三滤,收费480。第三次保养间隔了11个月,同样是更换机油和三滤,收费408。这位车主表示,这车他从落地到现在开了4年,保养费用不到8000,平均一年600左右。


某国产品牌的增程式车主的反馈如下:2021款问界M5增程版,保养间隔一年左右,更换的油液是三滤及电池冷却液的补充,机油按照增程器说明书上介绍的保养里程更换即可,不需一年一换,每次保养花费在392-500之间,平均440元左右。某地网友甚至表示,该车款一次保养费用可以低到360块,另外一些网友则提到,该车保养费用稍微低于比亚迪。考虑到这都是一些主观性较强的评论,我们暂且认为,无论是上文提到的唐DM(老车)还是问界M5(新车),它们在日常维保费用上基本没有多少差别。而新车凭借着集成化更高的零部件,甚至可能会比老款车的维保费更低。


因此单纯从维保费用上看,我们更建议大家选购更新的车款,因为新车通常在很多关键零部件上会使用集成度更高的零配件(如多合一电机,就能有效减低5万公里后电机油液的更换成本),这些高集成度零配件能在相当程度上减低车主日后的维保成本支出。



而考虑到我们收集的样本量有限,上述的两个实例只是中短期花销的例证。在长期开销(即4-8年车龄)方面,我们基本考量的是插混车和增程车的整体系统复杂程度,因为系统本身越复杂,长周期的维保费用就一定更高,这点相信用过车的各位都能清晰理解。



而插混车的系统复杂程度,实际上是高于增程车的。在长期成本这方面,根据目前多个后市场消息源的数据指出,插混车在6-7年左右需要更换全车电池组冷却油。增程车也需要,但考虑到插混车的电池组较大,电池冷却油更换成本高于增程式。



而增程式通常拥有着更大的电机输出功率,增程器(发动机)的耗损也大于插混。因此增程车的长期成本,即使在电池冷却油花费低于插混,增程本身也没有混流器的前提下,增程本身相比插混还多了增程器本身相对更高的保养费用,以及电机冷却和润滑油的更换费用。



但两者相比,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电池冷却油的更换费用要高于增程器本身更高的维保费用,外加电机维保所需要的支出。因此在长期成本上看,插混车的长期维保成本实际上略高于增程式。



能源费用好理解,就是油费和电费嘛。这项费用其实很多人已经分析过了,我们不妨再简单复述一遍。总的来说,插混车油费相比增程式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插混车还需要考虑在商业充电桩充电时产生的电费问题。增程车的油费不低,一些调校不好的车甚至可能在某些工况下达到同级油车的水平,但增程车不需要考虑单独充电费用的问题。尽管这两个费用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能源费用肯定是插混车显著优于增程车,这是公认的事实。



但在能源费用上占尽优势的插混,在隐形费用上则被增程式扳回一城。插混车,是存在隐形费用的,这种费用主要体现在充电上。只要你使用过插混车的都会知道,插混车的大电池,依靠发动机充电时不实际的,而且现在大多数插混车也不存在直接发动机怠速充满电的调校设定。所以,插混车需要像纯电车一样,到商业快充桩补能,或用家充搞定补能。



这里会产生几个问题:首先,插混车要和纯电车一样去充电,这就意味着插混车要和电车抢充电位。考虑到目前的充电网络,以及充电位置的数量远跟不上需要充电的车的数量,所以很难说要不要“等位”,要不要和电车抢位置,充电位置会不会有燃油车占道停放等等问题。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对你的用车体验造成一定程度的不适,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其次,插混车和电车一样可以选择用家充,大多数车企也都会免费装家充,但不是每一个小区都有条件装家充。安装家充所产生的一些诸如物业、各种协调之类的无形成本,也是值得注意的。而无论是充电位还是家充问题,对于增程式来说都不存在。增程式可以直接靠发动机把电池充满电,因此在隐形成本上,增程式有显著优势。



总结全文,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增程和插混在短期和中期使用成本上基本没差别,在长期使用成本上存在差别,但这个差别一般人都可以接受,问题不大。而决定你选择的关键在能源成本和隐形成本的取舍上。



如果你的通勤范围附近有完善的,没有太多困扰的充电设施,可以优先选择插混。即便上面这条不满足,如果你居住或长期停放的位置有安装家充的条件,方便使用家充的话,插混车也应该是首选,因为它有着非常大的能源成本优势。



但如果上述两点您都不满足,那么增程式才应该是您的首选,增程式尽管能源费用显著高于插混,但没有上述隐形成本。所以在预算范围内,具体选插混还是增程,我们认为不应该首先考虑车子本身的产品力或性价比,而应该从您自己的实际(环境)情况出发,确定插混还是增程,再在对应的品类中选购您心仪的车款。

2024-01-31

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