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合资品牌还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JUELUO·快评

如何解释这个“不开窍”呢?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那种头脑迟钝、对事对人不够敏感、好奇心不强。而这种迟钝、不敏感、木讷的表现反射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上,与一些合资品牌的状态非常相符。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生产3011万辆,同比增长9%。新能源汽车生产944万辆,同比增长30%。但在此其中,国内汽车品牌和产品占据了其中的绝大多数。

那么,国内市场上的一些合资品牌都干什么去了?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合资品牌包括BBA,它们在国内汽车市场上都在“躺赢”,无论是轿车、SUV、MPV,合资品牌都有较强的存在感。可是,当汽车市场的时钟指向了“电气化+智能化”,合资品牌的时钟却在中国市场上左右摇摆或停滞不前。

销量数据说明了一切。

如果说SUV的表现还算说得过去,那么,轿车的表现基本就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事实上,目前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能够叫得响的也只有大众ID.系列,而日系、美系的纯电动轿车,部分车型的单月销量仅为三位数,也就是几百辆。过去一年,在优惠数万元的前提下,一汽丰田bZ3(配置|询价)还曾创造出单月销量突破五千辆的成绩,但好日子不长,基于市场的认知度和产品的性价比,国内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将他们的目光瞄向了国产新能源车型。

然而,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丰田的电动汽车已经不再是那个丰田了。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丰田?结合国内消费者的用车体验来看,应该是简单、皮实、耐用。而如今,体现在丰田的电动汽车之上,或许只剩下一个“简单”了。

至于本田和日产的电气化产品,形式和内容上都差不多,你可以把它们的产品看成是“逢场作戏”罢了!但在其中,你会认为这些日系、德系、美系品牌,它们在电动汽车技术上(三电系统)真的很落后吗?

事实上,日系品牌如丰田、本田和日产,它们在电池技术上都拥有数十年的研发历史。其中在纯电技术(三电系统)方面,日产有着76年、丰田有着26年的技术沉淀。但是,它们谁也没有料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混”,则必须要接地气、信老话,要相信“计划没有变化快”!

直到目前,丰田汽车仍然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长时间以来,作为丰田汽车的代表人物,丰田章男曾经多次炮轰“纯电”,且言辞指向性非常明显。就在最近的一次发言中,他仍在强调“发动机是未来所需要的”。

丰田章男也曾表示,抵制电动车是正确的,并指出公司销量放缓证明了他对电动车的抵制是正确的,人们终于认识到这项技术失败的现实,并开始通过其它途径实现碳中和。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纯电动汽车的市场表现看上去却是欣欣向荣的。

根据乘联会统计,纯电动汽车在2023年的批发销量达到了611.3万辆,同比增长21.9%。就在1月24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1月截至21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3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6%,批发36.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9%。

海外市场又是如何?放眼欧盟市场,欧盟2023年纯电销量为153.3万辆,同比增长约37%;放眼美国市场,纯电动汽车2023年的销量为118.9万辆,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46%。你没看错,都在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市场上,纯电动汽车几乎占到了市场的一半。

但是,从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车企和高管都在预测PHEV将在2024年市场上得到快速的发展。或许可以认为,纯电动汽车的增速将会有所放缓。

以特斯拉为例,根据1月24日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特斯拉2023年出现了自2017年以来首次的年度的利润下降。其中第四季度利润更是下滑40%,营收及股价均不及预期。同时,特斯拉认为2024年的产量、交付量和发货量增长将会放缓。

据相关媒体报道,作为欧盟地区最大的纯电市场,德国的大幅下滑也终止了欧盟纯电市场近三年来持续上升的势头:12月的销量仅为16.07万辆,同比下滑了16.9%,为疫情以来的首次下滑。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奥博穆曾经在2023年的晚些时候说到,欧洲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低于预期”。他表示,欧洲的电动汽车订单相比往年减少了 50%,从去年的 30 万辆减少至 15 万辆。该公司暂时不会就第四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选址作出决定。

与之相反,目前国内的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正在积极向外投资建厂。

再回到国内车企,其实,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不容置疑,但是面对市场和产品的同质化,纯电动汽车必然要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相互竞逐的结局,必然是强者胜出。但从当前市场来看,强者毕竟还是少数,而“少数”,也将意味着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和市占率会被逐渐消减。别忘了,被消减掉的,更多的还是国产品牌。

编辑:syayan

中国北方汽车新媒体集群常任秘书长单位

辽宁省汽车流通协会 副会长单位

原创出品:爱车觉罗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1-30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