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车床一台价格是多少?,

装备解放军长达70年的经典军用手枪:巨龙之爪54式手枪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装备解放军长达70年的经典军用手枪:巨龙之爪54式手枪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三十七期】(军事系列第494讲)

54式手枪才是真正中国手枪的霸主。

在很长一段时间,54式手枪才是中国唯一的制式手枪,也是军用警用手枪的霸主。听萨沙说一说吧。


54式手枪是仿造苏制托卡列夫军用手枪。

这种手枪在苏联的名气也非常大,叫做TT手枪。

TT手枪设计者,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大师,费多尔·瓦西里列维奇·托卡列夫。

1871年,托卡列夫出生在一个职业军人家庭,准确说是哥萨克家庭。

哥萨克家庭重武轻文,孩子一般不去上学,托卡列夫没受过什么教育。

不过,托卡列夫从小就对机械非常着迷,14岁进入了军队的兵工厂成为学徒工。

很快,兵工厂发现了他的机械才能,将托卡列夫送到新切尔卡斯克军事技术学校学习。

毕业以后,托卡列夫成为一个优秀的军火技术工人。


几年后,他又被送往军官射击学校学习枪械设计,很快成为优秀的枪械设计师。

早在1908年,托卡列夫就开始了设计工作,从此成为该领域的大师。

1920年,托卡列夫调入著名图拉(Tula)兵工厂的设计局,成为最顶尖的设计师。

在这里,托卡列夫设计了大名鼎鼎的7.62×25毫米手枪弹,也就是托卡列夫手枪弹。

1927年,托卡列夫成功研制出苏联第一支冲锋枪。

然而,此时上级却交给他一个任务,研究新式军用手枪。




当时苏军装备的手枪,还是老式M1895纳甘转轮手枪!

这种手枪早已过时,是一战时期的装备。

二十年代,手枪已经进入半自动化时代。

相比左轮手枪,半自动手枪有着成本低廉、制造简单、装弹速度快、威力大等一系列优势。

其实,苏联内战期间,苏军装备了五花八门的各国手枪。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男主角保尔,就曾使用过左轮手枪、勃朗宁半自动手枪、鲁格半自动手枪、毛瑟盒子炮手枪多种手枪。

实战中,苏军逐步感觉到半自动手枪的优势,本国却无法制造。


这个任务交给托卡列夫后,他立即开始研究工作。

万幸的是,苏联被资本主义国家排斥、封锁,由此得以不遵守什么知识产权,任意山寨武器。

托卡列夫直接找到了著名的勃朗宁M1911手枪,进行仿造。

他反复研究,推出了几款样枪,最终选择了其中一款。

该枪的枪管为铰链结构的短后座式,复进簧与M1911手枪一样位于枪管下方,

这支手枪虽仿造了M1911手枪的设计,外形也相当接近,仍然有一定的不同。

托卡列夫手枪的枪管和套筒更为坚固,以保证能够长期使用。

同时,托卡列夫手枪击锤和扳机组进行分离,同M1911有很大区别。

另外就是,两支枪的弹匣设计不同。


1931年,该枪经过苏军严格到残酷的测试,完全符合要求。

于是,该枪成为苏军制式手枪,名字叫做TT30手枪。

苏军当年就订购了1000支和36万发子弹,军官们认为手枪很不错,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到了1933年,托卡列夫对TT30手枪进行了改进。

手枪进行了简化和减重,目的是更容易生产制造。

该枪在1934年定型,被命名为TT33手枪。

后来我们说到的托卡列夫手枪,指的就是TT33手枪。



TT33手枪刚刚定型,就开始大量生产。从1934年开始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该枪生产了高达46万支。以当时苏军的规模来说,基本TT33手枪可以满足整个军队的需要。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到1945年的4年时间,TT33手枪又生产了78万支,前后总产量高达120多万支。

由此,基本只要可以看到苏军的地方,就可以看到TT33手枪。

苏军对于TT33手枪的评价不错,认为它在二战期间是非常优秀的手枪。




TT33手枪的优点如下:

第一,价格低廉,容易制造。

TT33手枪的造价非常低廉,全枪结构也相当简单,没有什么需要高精度加工的零件。

只要使用普通的加工机器,就可以大量制造TT33手枪。




一般认为,TT33手枪是勃朗宁M1911的简化廉价版本,就是为了大规模军事作战设计的。

看看120多万支的产量,就知道TT33手枪的厉害。

同一时代,美军的制式手枪M1911生产45万支,德军制式瓦尔特P38产量不到100万支,日军各种型号南部手枪产量40万支。


第二,威力大,射程远。

苏军对于手枪并不在意,认为它在军事作战中造成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

即便如此,苏军也强调手枪必须有一定的威力。

相比常见的小型自卫手枪,TT33手枪的威力要厉害得多,子弹初速高达每秒420米。

该枪在50米距离仍然有很强的穿透力,在25米距离上能射穿3毫米厚的钢板、10厘米厚的木板、6厘米厚的砖墙、35厘米厚的土层。

子弹可以飞行1600多米,末端对于人体仍然有一定杀伤力。


电影《黑鹰坠落》中,那个穿着防弹衣的美军狙击手,就是被黑人民兵用一支TT33手枪或者54式,在近距离开枪击毙的。

在数米的距离,手枪弹可以穿透美军的防弹衣。

实战中,只要敌人中一到两弹就会失去战斗力。


第三,使用简单,火力持续性好。

TT33手枪并不太容易在连续射击中打准,但使用起来却很简单,连小孩子都可以射击。

非洲战场有很多童子军,连自动步枪都拿不动,一样可以拿着TT33手枪作战。

而港台的匪帮,往往也购买走私的TT33手枪作为武器。



这些匪徒没有受过什么射击训练,一样可以使用TT33手枪作案。

TT33手枪可以装弹8发,可以快速更换弹匣以后继续射击。

原则上,TT33手枪的火力是很强的,短时间内可以发射大量子弹,这对于战场自卫是很重要的。

TT33手枪是很成功的手枪,解放军也很快进行仿造。


1951年,我国对苏联TT33式手枪进行了测绘,利用从苏联引进的机床和设备,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首先仿制成功1951年式7.62毫米手枪,也就是51式手枪。

1951年,中国大陆百废待兴,对于手枪的生产和制造也有很多问题。51式手枪仅仅是对TT33手枪进行简单的仿造,期间做了细微的修改。

由于时代原因,51式手枪的制作较为粗劣,并没有任何实用性的改造,只能说是单纯的山寨手枪。



到了1953年,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新中国开始迅速发展军工产业。

这次中国从苏联引进了有关产品的图纸及技术资料,并通过人员培训、聘请苏方专家、调整生产线等措施,开始了对新产品的试制工作。

朝鲜战争中,解放军官兵对于51式手枪和TT33手枪有一些不满,此次也进行了改进。

如改进握把形状,符合中国人较小的手型;改进了弹夹下部设计有一个小半环;改进了外形的一些特种等等。

总体来说,1954年定型的54式手枪和TT33手枪没什么区别,性能基本一致。


54式手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被称为中国第一款自产手枪。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54式手枪是中国军警专用手枪,同时装备军队和警察。

对于中国警察来说,64式手枪诞生于1980年,77式手枪诞生于1981年,54式手枪则是唯一可以使用的新式手枪。


54式手枪几乎是中国80年代之前手枪的代名词,生产数量巨大,至少也有数百万支。

该枪也大量出口到国外,比如北越军队手中就有大量54式手枪。

服役久了以及新一代手枪的诞生,54式手枪逐步出现了很多问题。


其一,54式手枪单发精度高,连续射击精度很难保证。

以萨沙射击54式手枪的经验来说,该枪的跳动很厉害,超过普通手枪的标准。

连续射击以后,需要反复重新瞄准,不认真瞄准很难击中目标。

另外,该枪的人机功效不佳,握把下面窄,上面宽,握起来不太舒服,射击时候很容易上跳。

枪比较沉重,枪管较长,整枪重心有偏差,影响持续射击的精度。

即便是常年使用54式手枪的军人,连续射击精度往往也不怎么样。

一个极为擅长手枪射击的老兵回忆:我们这个班,手枪训练是最为严格的,人人都是顶级射手。即便如此,平时训练打25米精度射,5发子弹能打45环以上的寥寥无几。如果换成普通军官,8发子弹能够上靶3到5发,就算很不错了。有一次大比武,机关文职人员也参加射击,成绩就更吓人了,一发弹都不上靶,剃光头者都不在少数。


其二是,指向性射击不佳。

手枪很多时候都难以精确瞄准,就是指着敌人就开枪。

然而,54式的指向性射击性能不好。

它的设计上有一定缺陷,枪管轴线与握把之间的夹角为101度。

射手自然持枪,枪口会向下偏,必须刻意将枪口向上修正,才能通过指向性射击击中目标。

大家都知道,匪徒白宝山是个不错的射手。

他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时,射击都非常精确。


然而,白宝山用不好54式手枪。在枪杀同伙吴子明灭口时,即便距离只有十几米,白宝山连射多枪也没有击中。

最后反复瞄准多时,连续开枪,白宝山才将吴子明打死。

一种说法是,常年用惯其他手枪的人,突然使用54式会感到不适应,指向性射击的水平会很低。

同样道理,54式手枪的优秀射手,如果突然使用其他手枪,精度也会猛降。




在二战期间,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些苏军资深老兵,比如老侦察兵、军士之内,却带着老旧的纳甘手枪。

为啥?他们参军多年,早已习惯了使用左轮手枪,改换成TT手枪以后精度会大为降低。

在实战中,这绝对是要人命的,他们只能使用之前的左轮手枪。


其三,安全性不佳。

这是54式手枪最被别人指责的地方,就是保险安全性差。

54式手枪只有击锤保险,在当年也算是不错。

只需要上了保险,扳机就无法扣动,无法射击发射子弹。

然而,击锤保险不可靠,一旦遇到磕碰或者枪支老化后,保险很容易失效。

54式手枪经常会出现走火现象,造成的误伤也不少:相关专家曾于1987年专门对54式手枪关保险后,击锤仍能后倒造成的走火现象进行调查。仅在唐山市公安局(当时该局有6400名民警,佩枪民警约占60%),历史上就发生过5起,因54式手枪保险不可靠的走火事故,造成4名民警、1名联防队员牺牲。


军人作战没有办法,必须装满实弹携带枪支。

但中国警察有可能一辈子也开不了一枪,平时携带54式手枪往往都是空枪,子弹另外携带,或者取出弹匣。

这虽然安全,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就必须先装弹,贻误战机是次要,很容易造成射手的巨大危险。

54式手枪的缺点就是这样,就今天看来并不算小,在当年来看已经很不错了。

射击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解决,安全性问题也可以用不装弹匣等方法规避。


其四,54式手枪对于警察来说威力过剩。

54式手枪是军用手枪,即便25米也可以射穿35厘米厚的土层、10厘米厚的木板、6厘米厚的砖墙、3毫米厚的钢板。

而在城市里面,这种穿透力过强,可以轻松穿透房屋墙壁、木门甚至车门、金属垃圾桶等等。

警察用54式手枪对准犯罪分子射击,很容易出现误伤。

曾经有警察在室内抓捕时,遇到歹徒操枪顽抗。警察立即用54式手枪射击,但子弹击穿歹徒身体以后,又击中了另一个人。

甚至子弹没有射中人,仅仅射中墙壁也很危险。

曾经有解救人质时,民警开枪射击持刀歹徒。

子弹并没有射中歹徒,经过水泥地和墙壁的多次弹跳,仍然击伤人质。




其实,还有更夸张的。

2006年7月6日新郑市观音寺镇42岁的农妇刘某,在田埂上突然被什么东西打伤右胸。因伤势严重,刘某被救护车送到新郑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经过检查,她竟然是被一枚54式手枪的子弹击中,射入了右侧肺叶内。

这枚子弹是一枚流弹,发射点距伤者应在1000米以外,已远远超出子弹的有效射程。此时子弹主要是靠惯性飞行,已开始呈弧线形下落,威力降低了。

若在枪支的有效射程,也就是50米之内,子弹的威力非常大,绝对不会留在体内,而是会穿过身体。即便是在1000米距离,这枚54式手枪的子弹仍然具有一定杀伤力!刘某如果不是及时被送到医院,就可能因为枪伤而送命。

就问你,这夸张不夸张。



54式手枪曾经是经典手枪,只是在今天来看早已过时,也应该淘汰了。

自然,54式手枪仍然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2024-01-28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