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一辆栩栩如生的大角车,让画作更有艺术感?,

创作微型小说如何打破思维定式——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一三五)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写在前面:

大家好!六年级部编教材修订后,《在柏林》(文末有附录)被删除了,其实还是有点遗憾的。因为《在柏林》是六年级学生接触微型小说的不错的学材。为了弥补这一遗憾,给同学们“补”上这一课,我特意在“笔尖流淌的故事”这次主题习作课中,略讲教材习作,重点放在微型小说的构思训练上。

教材单元作文“笔尖流淌的故事”辅导思维导图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是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如何读懂小说,进而巧设悬念,体悟到小说情节,尤其是结尾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呢?

事实上,除了结尾往往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但是,细读原文,这样的结局却又合情合理。而这样的文章布局不仅仅在结尾,在文章的任何一处其实都“暗藏玄机”,埋下伏笔。约瑟夫·休格曼 在《文案训练手册》一书中,提到一个文案写作方法论:“打破思维定式”。很多精彩的创意、神反转的文章,其套路的精髓就在于“打破思维定式”。前面制造熟悉的场景或语境,后面再将这些常规认知进行破坏或重新解构,形成冲突和戏剧张力,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课堂撷英:

课堂上,我选取的是前苏联作家克拉夫琴科的《母亲的来信》一文作为学材。

让我们一起先走进《母亲的来信》: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惟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 译)

《母亲的来信》一文中主人公就两位:一个是悲苦的母亲,一个是不懂得报答养育之恩的儿子。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她对儿子关心、疼爱、思念的深挚感情。开头总是问候、祝愿并安慰儿子;中间无一不是介绍家乡琐细之事,而正是在絮叨中体现深沉的母爱;结尾则是对儿子的告诫与期望。

同时,文章也有一条暗线: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经历了的变化过程。初来城里时,热切盼望,焦急等待,贪婪阅读,这甚至可以说是文卡的精神慰藉品;半年后,没精打采拆信,甚至露出讥诮和轻蔑的神情;再后来,看过就扔,并且不回信。一个“扔”字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随意甚至轻蔑的态度。而文末“打着哈欠”和“掏、拆、抽”等词语更是表现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漠然和漫不经心。纵观全文,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无法忍受母亲的唠叨,更是可以从中读出这是文卡对老母亲的漠视。

在写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时插叙了他路遇家乡熟人的内容也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母亲在乡下孤苦一人所过的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文卡给母亲寄钱是应该的和必要的,同时也给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续写设计:请你给这篇小小说补上一个巧妙的结尾(呈现时最后一段最后一句隐去),写清楚当文卡拆开信后可能看到什么?文卡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结合全文,发挥想象,给文章续写一段结尾。要求紧承原文,要体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在写文卡的反应时,要尽可能体现文卡的复杂心理(如自责、愧悔、追忆、思念等)及可能的改过行为(如充满感激地读信,决定给母亲回信,寄钱等等)


◎佳作选登:

◆选文◆

要点:幡然醒悟,挣钱报恩,皆大欢喜

信上写着:

我亲爱的小宝贝文卡:

早上好!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

我发现我真的老了。劈柴也劈不了,斧头在我的手里就像灌了铅一样重。

宝贝,你在城里过得还好吗?感谢上帝!我还活着,只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吻你!

你的妈妈

看完了这封信,文卡幡然醒悟。

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疼!他还没有彻底麻木。

文卡下定决心要努力工作,成功地面试了发传单的兼职工作。当然了,原本的工作也更加卖力了,每天加班到通宵。

终于,文卡从最底层的社畜逆袭成了公司一个部门的主管。职务升了,工资也涨到了226卢布。加上兼职的收入,每个月可以攒到300多卢布。除了吃饭、房租等必要的开支外,而且把看电影、跳舞这些可要可不要的支出全部砍掉,过起了勤俭的日子,这样一个月可以攒下200卢布。

他决心等攒够200卢布就寄给母亲,让母亲日子好过一些。将来他还要挣更多的钱,让母亲享受晚年生活。

文卡又想到:母亲一向节俭,那戴了多年的手套,系了多年的围巾早就不暖和了吧?他拿出那个记账的小本子,写上为母亲的支出项目:他要在城里给母亲买一双皮手套,再买一条羊毛围巾吧。余下的钱,应该足够雇人劈柴了。文卡从来没有这样为母亲写过支出计划单。

一天,文卡在翻看日历时,猛然间想起过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他想回家陪母亲过生日,毕竟这么多年都没有陪母亲过过生日。

可文卡担心的是请假是要扣工资的,这让文卡陷入了新的苦恼。

第二天上班时,老板把文卡叫到办公室。老板告诉文卡:给他放一个星期的假,而且是带薪休假,以犒赏他这段日子以来的勤奋工作。

原来,老板是个有心人。他在员工信息登记表上看到了文卡的家庭情况——家里只有年迈的老母亲。当然了,上面也有文卡母亲的生日。

当天晚上,文卡就登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

(六年级 潇笑)

◆选文◆

要点:文卡感动,连夜回家,迟到报恩

那张老旧发黄的纸里还夹着一张10卢布的纸币,信纸上有几处泪痕,上面写着:

我亲爱的文卡:

愿上帝保佑你!

要入冬了,你过得好吗?我把10卢布寄给你。虽然很少,但是我从养老金里挤出来的,是我唯一的积蓄了。我托熟人莫洛托夫带去了我给你织的毛衣。希望你看到信和毛衣,能够想起你的老母亲我。

我亲爱的儿子,我就要去见上帝去了。

以后,晚上有星星的时候,你就看最亮的那颗,那是我在看着你,祝福你。

吻你

你的母亲

文卡颤抖的手放下信。此刻,空气安静了,安静得可怕。

他清楚地知道,这可能是母亲的最后一封来信了。

他陷入了沉思,眼泪止不住地流。

过了好久,他擦干眼泪,收拾好行李,关上灯,给老板写了一封辞职信,搭乘最晚的一班火车,踏上了归途。

“母亲!我回来了!”

母亲愁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六年级 子谕)

◆选文◆

要点:白纸空信,满是泪痕,无尽悔恨

文卡打了个哈欠,不耐烦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白纸,上面没有文字,只有泪痕斑斑。

这张让人心痛的纸,写满了泪,一个孤苦的老母亲的泪……

文卡很快赶回家乡,他终于出现在乡村的小道上。

他打开门,等着他的只有一张空荡荡的床!

床头柜上压着一张纸,纸上落着一些灰尘。上面写着:亲爱的文卡:

母亲等了你很久,也没有等到你的回信。

我病了,病得很重,有时还会梦游,走到地里,甚至踩坏了邻居家的庄稼。好在邻居也不责怪我这个老婆子。

我要去见上帝了。

愿上帝保佑你!

你的母亲 绝笔

(六年级 然清)

◆选文◆

要点:托人代笔,临终留钱,悔不当初

文卡无精打采地拆开信封,上面写着:

亲爱的文卡:

我唯一的儿子!一直等不到你的回信,这是写给你的最后一封信。

爱你的妈妈 口述

瓦里卡 代笔

看着这封短信,文卡目光呆滞了,泪水落在信纸上,打湿了这薄薄的信纸。

文卡回到家乡,一进村庄就奔向那间茅屋。打开门,空荡荡的床边的柜子上是一小瓶墨水和一支笔尖已经生锈的笔,一只空信封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字:给文卡。文卡用颤抖的手打开信封,里面的20卢布出现在文卡的眼前。

文卡来到邻居瓦里卡的家——那位好心的邻居的茅屋。

原来,母亲之前寄出的20多封信都是瓦里卡代写的。因为那时候母亲已经病得无法提笔写字。而文卡却一封也没有拆开看过。

甚至,母亲的后事也是瓦里卡操办的。

文卡在母亲的墓前哭成了泪人。泪水中除了悲伤,更多的是无尽的悔恨。

(六年级 小容)

◆选文◆

要点:随信寄钱,彻底醒悟,母子团聚

文卡本想把信扔进抽屉里,像之前那样。

就在这一瞬间,文卡感觉到信封里有硬物。他拆开信封,原来里面是一枚硬币。还有一封信,信上写着:

亲爱的宝贝小文卡:

愿上帝保佑你!

期待你回家的妈妈

看着这封短信,文卡决心带上所有的积蓄,回家探望母亲。母亲看到文卡,母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

(六年级 子涵)

【注:在课堂互动环节时,子涵同学是“神预测”,第一个猜出故事结局的。】

◆选文◆

要点:来信诀别,苦命呼唤,满腔悔意

我亲爱的宝贝文卡:

早上好!你对我后来的来信都是只收不回。你是不是认为我写的信都是千篇一律,唠叨满篇?妈妈其实是因为找不到人聊天,也只能找你聊聊天了。

妈妈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可能等不了你回家的那一天了。

你快回家!我的宝贝!

永远爱你的妈妈

从字迹上看,这是母亲请人代笔的。

文卡回到家,那个破旧的家甚至被荒草占领。

从邻居口中得知母亲的坟墓的位置,文卡怀着满腔的悔意跪倒在那块小小的冰冷的墓碑前。

(六年级 润泽)


◎挑战题

分享两则微型小说,特别适合做续写结尾的训练,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挑战一下吧!

【一】《 窗 》

作者: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被扶起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能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林里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

他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愈加强烈。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却对加重的原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这时,靠窗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但是,不靠窗的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不靠窗的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发现靠窗那个病人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

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

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续写说明:“他探头朝窗口望去”,望见的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二】《一件运动衫》

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哈格

康威老先生叫我去他那儿一趟。
  我到他家,老先生叫我把他的一双旧鞋送到城里吉特勒先生的鞋店修一下。我们两家是邻居。康威先生年事已高,帮他做点儿事是应该的。
  就在我等着他把鞋脱下来的时候,一辆小轿车开过来,一位先生带个小男孩走下车,想要点水喝。这时,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小男孩看上去跟我的年龄差不多大,14岁左右。他喝着水,康威老先生养的两只小狗咬他的鞋带。小男孩转过身和小狗一块儿玩起来。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他告诉我在城里的商店,货架上全是这种运动衫。
  他们走了以后,康威老先生用报纸将旧鞋包好,从衣兜里掏出一元四角五分.对我说:“对不起,孩子,我只有这一点钱了。”
  我夹着老先生的鞋要走时,他叫住我:“快点儿把鞋修好。告诉吉特勒先生,我就坐在这里等你回来。”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我回到家,对妈妈说那个小男孩身上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角麋鹿有多棒。没一会儿,妈妈给了我三块钱。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在吉特勒先生的鞋店里,我将鞋子放在柜台上。他检查了一下鞋子,然后转过身瞧着我,摇了摇头,说:“没法再修了,鞋底全坏了。”
  我夹着那双旧鞋走出了鞋店。
  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
  我向售货员说明为什么要买一双鞋。
  “噢,我认识那位老先生,他来过几次。”售货员和颜悦色地说,“他常想要双软点的鞋子。我这儿还有几双。”
  她转身拿出一个鞋盒,盒子上的标价:4.5美元。
  “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
  售货员没说什么,她拿来一双长腰袜子,放进鞋盒里。
  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我走回那间熟悉的小屋,一本正经地对康威老先生说:“吉特勒先生说你的鞋不能再修了,鞋底全坏了。”
  老先生的眼睛里没有出现失望的目光。“噢,那就算了,把鞋放在这儿,我自己还能修一修,再穿一段时间。”
  我打开鞋盒,那双崭新的软皮鞋呈现在他面前,他那双大手拿着鞋,不停地抚摸着,泪水从面颊流了下来。老先生……

续写说明:老先生又可能有什么温暖之举呢?


◎关于微型小说

借这次的选题,多说几句。

文首提及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是微型小说的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灸人口。可以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写故事必备的几个要点:一是内容完整。故事一般都有哪些必备内容呢?故事有时间、地点和创作的背景;故事有人物;故事有情节;故事有主旨;故事往往都有原型;二是虚构合理。虚构要扎根现实的土壤,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象、艺术加工;三是情节曲折。写出一波三折,留有悬念的故事情节,才能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和鉴赏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环境描写品味艺术特色。


  附录:

1.《在柏林》(作者:美国作家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2.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金句汇”

1.我们玩起了“击鼓传花”。随着老师的一句“放花”,音乐声起,“花”开始传递起来。轮到我了,这朵大红花瞬间变成刚出锅的热玉米在我手上似的。

——六年级子谕《“花”落谁家》

2.马上就到我们合唱团表演了。我急忙跑到后台,换衣、化妆……一气呵成。上场了!我们一边唱着动听的歌谣,一边做着动作,变换着队形……结束了,我们列队,举手,定型……那一刻,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六年级煜婷《难忘的校庆演出》

3.那一刻,我突然紧张起来,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兔子一般,心想:这次的对手这么强大,看样子想获得好名次真难啊。可转念一想,算了,不想这么多了,还是放手一搏吧!

——六年级潇笑《荣光一刻》

4.那一刻,朱求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那一刻,我们班成功晋级四强,闯进半决赛;那一刻,我们激动的心情连成一片;那一刻,我也好想自己上场踢进一颗球……

——六年级毅涵《多彩的比赛》

5.“雄赳赳,气昂昂,带上大钞逛‘商场’……”那一次,我看上去和往常一样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只不过手里攥着一张闪着金光的百元大钞。原来,我们学校今天开展义卖活动。

——六年级子涵《爱心义卖》

6.随着手的抬起落下,一串串美妙的音符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我看了一眼观众席,观众们也沉浸在我的钢琴声中。乌云散开,阳光穿过落地窗照在我的手上,一阵暖意流入指尖,我也沉醉在这美妙绝伦的环境中,显得更加自信了,手也轻盈地抬起,落下……

——六年级然清《“乐”出风采》


【原创声明】除小说原文引述资料摘自网络外,其余均系原创。请尊重作者原创权益,未经作者同意,谢绝转载。如需转载,需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头条号正版图库。

2023-12-31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