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2023年汽车圈:从技术产品卷到舆论纷争

眼瞅着2023年接近尾声,回顾过去这一年,国内汽车行业可谓风云突变,从年初持续到年尾的,除了价格战外,还有网络上的舆论战,车圈大佬的互怼金句也让人难以忘怀。

刚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在娱乐和汽车媒体之间犹豫过,最终选择汽车媒体行业的原因首先是我本身喜欢汽车,其次我觉得相对娱乐媒体来讲,汽车媒体相对正常,谁知道今年汽车圈的画风就突然变了。

最近特斯拉官方发布了一条疑似针对理想汽车和李想本人的视频,一开始以为是网友恶搞,没想到竟然确有其事。今年各个品牌之间的舆论战打的确实挺狠,但大部分都是针对品牌或具体产品,这次特斯拉直接上升到了人身攻击,也真是闻所未闻。

一言不合直接破防开撕

在行业内卷的大环境下,对于各汽车品牌的领导来讲,压力不大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今年汽车圈可谓是从头吵到尾,车企之间一言不合就开撕,很多品牌一把手也破防亲自下场,品牌和高管之间的互喷已经成了常态,简直比娱乐圈还热闹。

纵观2023年,汽车圈的互撕场面真是数不胜数,从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几乎就没间断过。首先就是奥迪指控蔚来侵犯商标权,紧随其后李想说小鹏P7(配置|询价)的日行灯杀马特。2月起亚高管公开怒怼王传福,当时的言论非常露骨,结合发言者的身份和履历,甚至可以称得上闻所未闻。

紧随及后,长安告吉利抄袭的事儿也是闹的沸沸扬扬,3月王传福和余承东又针对自动驾驶来了一波激情互怼,沃尔沃更狠,直接叫板全体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CEO李斌本人亲自下场进行回击。

年中吵的最热闹的非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排放不达标的事儿莫属,直到现在仍旧有人不断提起,之后长城汽车也看李想每天在网上制造话题特别不爽,称其是“微博之王”,随后小鹏汽车也下场,公开质疑理想汽车的周销量数据。

比亚迪则在8月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发表了“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言论,算是对长城汽车一直以来的针对性举措做出的回应,站在舆论的制高点,长城汽车方面根本不买账,直接回怼比亚迪“不如先打一架”。

随后的9月,理想和华为也来了一波隔空互怼,紧随其后丰田章男再度炮轰纯电动汽车。下半年最热闹的一件事儿就是何小鹏和余承东因为AEB的事情大打口水仗,最终某汽车垂直网战发布了一条针对AEB的测评视频,才算堵住了双方的嘴。

有意思的是,12月华为、吉利和长城联手下场针对冬测项目又回怼了这家媒体,可见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间蔚来还怼了理想汽车营销费用低,让很多普通人看到了汽车行业鲜为人知的一面。

流量才是最佳营销利器

纵观过去一年中堪比娱乐圈的汽车圈,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互怼事件,本质上其实就是内卷之下的压力造成的。尤其是理想汽车今年的成功和下半年问界新M7(配置|询价)的爆火,让大家也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卷不动技术和产品的时候,流量才是最佳的营销利器”。

过去各个品牌想获得流量,无非就是找很多汽车媒体去同时发声,或是直接找一些流量明星和网红为自家产品代言。结果今年突然发现,大家互相吵一架,流量直接就能拉满,比请明星做广告划算多了,甚至效果还要更好,即便黑也是流量,总比没有声音要强。

于是,各个品牌的车企大佬也都纷纷变成“网红”,提升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同时,还能用流量去带动销量,于是各个品牌和车企高管之间的争吵就在所难免了,久而久之“舆论战”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传统车企的大批高管们陆续开通了各自的社媒账号,化身产品经理直接并且高频的去和网友、车主和潜在车主交流,我感觉其实都是各个品牌高层下达的“死命令”,并且发布的内容都要有意或者无意的提及、内涵甚至是贬低一些竞争对手。

对于大部分汽车品牌来讲,其实也没有其它选项可选,如果不加入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连特斯拉到年底都按耐不住亲自下场暗讽理想,各个品牌之间的“恩怨情仇”逐渐公开化,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商场如战场”。

写在最后:

如今我们国内汽车市场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激烈、最精彩,也最持久的舆论战,这种舆论战能够直接提升品牌的流量和知名度,但也有一点不好的就是,会让自身品牌旗下产品的缺点完全暴露无处躲藏。

无论站在行业的发展还是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其实这都不是什么坏事儿,有争论才有进步,也侧面证明了汽车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确实有利可图,大家的口舌之争,实际上也是利益之争,也暗示着汽车营销生态正在进行变革,在我们看来,商战原本就本就该这么朴实无华,以前大家都在暗地里私下沟通,现在拿到明面上,仅此而已。

2023-12-30

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