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混凝土车的最大载重是多少?,

中国给俄罗斯送大礼:可载重10万吨的超级浮船坞,俄军航母有救了

近日,由我国建造的10万吨举力浮船坞正式向俄罗斯红星造船厂交付。这些设备使外界对红星造船厂未来的计划产生无数遐想,其中就包括承建俄罗斯新一代航母。

也许俄罗斯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毕竟到本世纪初,俄罗斯还给中国提供过现代级驱逐舰。那时候俄罗斯一定没想到,才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就已青出于蓝。

浮船坞和干船坞的区别

可能大家对浮船坞这个概念很陌生,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浮船坞。浮船坞简称浮坞,是一款大型的海上设备,它不仅可以用来维护、修理或者制造船只,还可用于打捞沉船、运送深水船舶通过浅水航道等。

它的构造很特别,有一个巨大的“凹”字形船舱,两侧有墙,前后端敞开,像一艘造型独特的槽形平底船。它可以将船舶的维修或建造在不占用陆地的情况下,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当船舶需要建造或维修时,先向浮船坞中注水,浮船坞下沉满足待建造维修船舶的吃水深度后,将船舶引导入浮船坞并固定,随后排出坞内存水,使船坞上浮,直到船舶和浮船坞底板同时露出水面,这样就可以在干燥环境下开始船只建造修护工作。

当工作完成,船舶出坞时,操作程序相反,向浮船坞注水使其下沉,船舶便可自行驶出浮船坞。

干船坞主要用于船舰主体建造,主体完成后就将其移出,为下一艘船舰建造腾出位置,所以干船坞很难为船舰维修和除主体之外的建造留出专门时间。于是,这一部分难题被浮船坞很好地弥补。

中国浮船坞的艰难发展

中国浮船坞技术比国外起步晚。上世纪60-70年代,当时世界主要造船大国美国、俄罗斯和英国都已经拥有完整的浮船坞船队的时候,中国才开始研究浮船坞技术。

国际上一般是把举重量在3000–4000吨以下,划为小型浮船坞;举重量在4000–15000吨为中型浮船坞;举重量在15000吨以上的,划为大型浮船坞。

我国最早的浮船坞,属于中小型浮船坞,主要用于修理小型船只。当时之所以不搞大中型浮船坞,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我国没有万吨级船舶,因此就没有对中型甚至大型浮船坞有使用需求;二是当时国内还没掌握水下合拢技术,在建造浮船坞方面受到技术上的限制。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内开始掀起大中型浮船坞的设计建造热潮。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诞生,揭开了国内远洋船舶发展的帷幕。

随着我国远洋船舶发展,浮船坞作为修船配套设施,也随之兴起。为此,上海船舶设计院肩负船舶业兴起重任,组织开展万吨级浮船坞的研究设计工作,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大中型浮船坞的开始。

我国最先投产的第一艘中型国产浮船坞,是举力在6000–7000吨,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浮船坞“钟山”号。随后,我国又建造设计了举力为4000多吨的浮船坞,直接用于船只维护和建设工作。此浮船坞不但是我国第一艘国产钢质浮船坞,也为我国利用废钢船改建大中型浮船坞开创先河!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建造浮船坞到达第一个高潮。但这一阶段由于没有解决水下合拢技术,我国的浮船坞建造主要采用浮箱式和三段式结构,其中浮箱式及其水上定位合拢建造方式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这一时期我国浮船坞的标志性设计和建造技术。

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浮船坞技术得到跨越式大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后,由于大量重吨的船舶增加,因此需要相应数量的、能够承接大吨位的修船坞。

再加上浮船坞比干船坞具有机动性好,可按需要进行移动;建造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船厂的场地;水位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浮船坞作为一种水上修造船的重工设施,倍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于是在9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个建造浮船坞的高潮。

90年代,我国已掌握大型浮船坞浮箱的水下合拢技术,因此这一时期的设计都是整体式浮船坞,且多为大型浮船坞。

大型浮船坞的建造投产使我国坞修能力大幅度提升。此外经过实践磨练和经验积累,我国也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浮船坞设计研究队伍,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设计资料。

随着时间发展,我国先后攻克20万吨级、30万吨级等大型浮船坞的技术难题,建造水平日趋成熟。特别是,美国还邀请我们为其设计建造举万吨级超大型浮船坞,这标志着我国浮船坞设计建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第一座浮船坞诞生

我国第一座10万吨级以上的浮船坞是“南通”号浮船坞。她的诞生不仅结束了中国无法修理10万吨以上船舶的历史,而且她的诞生过程被称为造船业的奇迹。

它的诞生过程非常不容易。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国内造船业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末,我国拥有10万吨以上的远洋船只近20艘,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但由于当时国内没有相应等级的大型船坞,因此大型船舶每年都要去国外修缮,费用高达几亿美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决定自行投资建造一艘15万吨级的大型浮船坞。

建造大型浮船坞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由于我国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型船台,只能另辟蹊径。船坞建造总设计师创新地采取“分段建造,水上合拢”这一方法,将大型浮船坞分解为8段,分别交由两家造船厂完成,待他们全部建完后,再拖到码头,通过“水下焊接”,最终艰难完工。

“水上大合拢,水下焊接”是我国造船业的一次尝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为了实现水下焊接,我国设计出了专供水下焊接用的密封箱。

这些密封箱如何工作呢?密封箱的工作原理是将密封箱里的水抽干,以便吸附在船底,这样负责焊接施工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在里面工作。密封箱是水上合拢和水下焊接的重要工具和设施。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在焊接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手工焊封底。由于密封箱内空气湿度比外界大,为保持密封箱内的干燥,需要不断加强密封箱内部通风。此外,还要将钢板表面的水气除去,以减少焊后气孔的出现。

就这样,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施工,终于在1991年2月将所有水上合拢和水下焊接的工作全部结束。

如此高难度的水下焊接,最终检验误差只有10毫米,简直称得上奇迹。

浮船坞建成后,在南通船厂码头进行沉浮试验,情况一切正常。

30多年来,“南通”号船坞共计修理了世界各国大型船舶1600多艘。它见证我国现代船业的历史性发展。

我国浮船坞继续创造奇迹

自从“南通”号浮船坞诞生后,中国又先后建造了30万吨的浮船坞和举力达到8万5千吨的世界最大浮船坞。

我国的浮船坞出口到世界各地,继续让世界见证着中国奇迹。

2010年,中国向韩国三星集团出口4艘50万吨级的浮船坞,这些浮船坞每艘举力超过10万吨,再次刷新世界最大浮船坞的建造纪录。

就连超级大国美国也向中国进口一艘五万吨浮船坞,足以容纳一艘黄风机两栖攻击舰。

一向以航母自豪的俄罗斯也向我们求助。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遭到西方国家的疯狂围堵。就在俄罗斯一筹莫展之际,中国建造的载重10万吨浮船坞正式抵俄,解决了俄罗斯的燃眉之急。

众所周知,“库兹涅佐夫”号是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但由于俄罗斯陷于战争之苦,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因此航母的正常维护难以保障。这种状况已经维持20多年。

当年“库兹涅佐夫”前往中东地区执行作战后,就一直处于大修状态,其动力核心蒸汽锅炉因年久失修,导致它在航行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敌军一眼就能看清它所处的位置。

最终,俄罗斯决定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大修。但是俄罗斯造船厂没有可以容纳这艘航母的船坞,所以只能将航母转移到PD-50浮船坞上处理。万万没想到,浮船坞在修理过程中出现故障,幸好航母没有太大的损伤。

在遭遇各种不顺后,“库兹涅佐夫”号只好停靠在码头维修,但过程并不顺利。火灾、维修人员伤亡等突发事故,让航母维修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为了帮俄罗斯渡过难关。我国为“库兹涅佐夫号”量身打造了这艘超级浮船坞。他们的航母维修时间再也不用等到2024年,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中国浮船坞顺利抵达俄罗斯,证明了中俄合作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建造浮船坞技术已近世界先进水平。

结语

虽然我国浮船坞技术得到大国的认可,且已具备建造各种类型、各种大小浮船坞的能力,建造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什么这么说呢?与国外浮船坞相比,我国的浮船坞结构偏重,若是能够找出减轻钢料的新途径,将大大增加国产浮船坞的出口竞争能力。

修船极易造成对停泊水域的污染。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必然对防污染提出新的要求。国外浮船坞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还要加强必要研究。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研制的浮船坞大部分属于民用,少部分军用,但它们均属于无动力系统。近年我国建造的“华船一号”,不仅是我国首个自航式浮船坞,也是世界最大的自航式浮船坞。该船坞安装了动力系统,可以和船舶一样脱离造船厂进行海上机动。

未来,我国会在“华船一号”基础上,建造更多、功能更完善的大中型自航式浮船坞,提高我国海军船舰维修保障能力,也为世界船坞技术发展贡献一份力。

2023-12-19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