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官网的售后服务如何?,宜昌瓜子二手车电话

陆逊为孙权屡建奇功,为什么最后却愤懑而死?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陈华


他长于智胜,明明是一头沙场猛虎,却总是作出一副绵羊形象,让那些曾经名震天下的牛人死不旋踵。他出身豪门,年方弱冠,即入孙权幕府,安定地方,讨平山越,展现出卓越的军政才能,成为孙策的佳婿。他与吕蒙合谋,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一战封侯。在夷陵火烧老兵刘备,在石亭计赚宿将曹休。之后,他出将入相,成为太子辅臣,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可惜造化弄人,太子早逝,他在与孙权父子的宫斗戏中备受打击,郁郁而终。他就是吴丞相、娄侯陆逊。


汉末三国是士族门阀的上升期,那些掌握强大政治经济文化力量的士族,在国家的话语权无比巨大,令帝王们也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很多时候甚至不得不向他们低头。虽然曹操曾颁布过唯才是举令,让很多非士族的人才脱颖而出,但随着曹丕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的实施,士族极力排斥庶族,迅速变身左右帝国的权力核心。这也成为此后数百年间,中国政治生态无法回避的一大问题。


任何一种政治力量,也会如同个人一样,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在这种政治力量的早期,必然充满活力,会涌现出无数治国能臣,如荀彧、陈群、崔琰等人都是一时翘楚。


东吴政权从骨子里说,其实就是淮泗集团和江东士族的大拼盘,两大派系之间的爱恨情仇,伴随着东吴政权的兴衰荣辱。作为江东士族的代表人物,陆氏虽然在四大家族中排行第二,但由于一位陆氏子弟出将入相的卓越表现,赫然成为吴国朝堂上最亮的明星。陆氏子弟的杰出表现,让倾向日益衰落的淮泗集团的孙权心存忌惮,将其视作重点打压对象,使其郁郁而终。


在此文中,笔者将介绍东吴另一位有资格在武庙吃冷猪肉的儒将,执掌东吴军政二十年的丞相、娄侯陆逊。


多难士子 平叛有功


陆逊字伯言,生于公元183年,本名陆议。之所以改名陆逊,最大的可能是表明一种追随孙氏的态度。


陆逊出生于华亭(在今上海嘉定),华亭在当时属于吴郡,其所在的吴郡陆氏,位列江东四大姓(顾陆朱张)之二。既然是豪门大姓,自然少不了历代为官的先人,陆逊的爷爷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曾任九江都尉,皆是中高级武官,这让陆逊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兵家教诲。不幸的是,父亲死得早,当时还叫陆议的他只好去庐江舒县(也就是周瑜的老家),投靠时任庐江太守的叔祖父陆康。


公元194年初,袁术与陆康失和,就放出在自己手下打工的孙策进攻庐江。面对这位将会横扫江东的小霸王,陆康抵抗得有声有色,一直守到公元195年末,庐江城才被攻破。长时间的守城,耗尽了陆康的心力,在城破后月余,陆康就病死了。在此战中,亦有数十位陆氏族人,因为饥荒和战乱惨死。由此可见,陆逊与他未来的老丈人孙策是有血海深仇的。


陆康知道孙策骁勇,当然不会把家人全都留在城中等死。早在城破前,他就将还是初中生的陆逊和只有7岁的小儿子陆绩送回吴郡老家。陆绩在三国演义中曾经跑过一回龙套,就是那个让诸葛大仙嘲笑为偷橘子的家伙。这当然是小说家言,实际上这个陆绩怀橘确实是想孝顺母亲,那个年代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何况是美味的橘子,也只有袁术那样的土豪才吃得起。陆绩最牛的地方在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曾撰写过《浑天仪说》,并作过浑天图,妥妥的博物学家。如果不是死得早,恐怕成就不会比西晋的张华差。


因为陆绩太小,承担不起家族重任,比陆绩经历过更多痛苦的陆逊就跳过读书比自己还好的小叔,成为陆氏的新科掌门。年纪轻轻的陆逊挑起顶门立户的重任,那张看似人畜无害的俊美面容后面,满是超过实际年龄的坚毅与睿智,此后的他注定将写就一段出将入相的传奇故事。这正是国人津津乐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吧。


不过,此时的陆逊太弱小了,面对风云激荡的天下变局,他真的无能为力,只能冷眼旁观。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家乡父母官许贡与孙策的斗法,也听说了孙策被许贡三门客刺死,然后就是孙权继领其众,在周瑜、张昭等淮泗集团骨干的拥戴下招贤纳士,事业如火如荼。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机会找孙策报仇了,自己能做的只有重振家声,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光耀陆氏门楣,成就自己济世安邦的人生理想。


三年后的公元203年,陆逊二十一岁时,风华正茂的他进入孙权幕府,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老实说,孙权对这个只比自己小一岁的俊后生并没有太多成见,但也没有太信任,毕竟对陆逊有恩的陆康是因自己大哥孙策而死,谁知道年轻的陆逊会不会记仇呢?


陆逊做了一段时间的东、西曹令史,主要就是一些抄抄写写的文秘工作,虽然能够经常看到孙权,却没有什么交集。陆逊的文秘工作做得很好,这让孙权看到了希望,面对人才匮乏的江东,在维持淮泗集团基本盘的前提下,孙权也不得不依靠江东士族稳固统治。于是,他提拔陆逊出任海昌(在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同时兼任海昌县令。


当时的海昌,正赶上连年旱灾,百姓们在饥荒中痛苦挣扎。陆逊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衣食无忧的士家子,就对此视而不见。在报请孙权同意后,他开仓放粮,赈济贫民,让百姓渡过难关。同时,他又积极组织百姓生产自救,并动员屯田兵和百姓同甘共苦。经过陆逊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海昌的灾情大为缓解,当地百姓对他无不称赞。第一次主政地方百里为侯,就取得了如此政绩,陆逊的所作所为不禁令孙权眼前一亮。


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后,陆逊又将目光投向了远方。当时,因为战乱和饥荒,很多汉人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逃入山越之中,让本就不安份的山越各宗越发嚣张起来,纷纷在吴郡、会稽、丹阳等郡搞事情。终东吴政权一世,山越也没有被彻底平定过。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隐患,陆逊想试着找他们好好唠唠,看看能不能从他们身上刷些战功?陆逊相信,战胜山越后,就可以从中遴选精兵,这些常年奔跑在崇山峻岭中的家伙天生就是战士。后来吴国军队半数由山越构成,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孙权对于陆逊主动任事的态度很欣赏,很快同意了陆逊的毛遂自荐。


陆逊知道和这些咆哮山林的家伙不能一味讲道理,必须恩威并用。所以,他先向会稽郡中的山越渠帅潘临发起了攻击。这个官府多年都不能搞定的家伙,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让一个嘴上没毛的后生仔给料理了。收拾完潘临,陆逊将那些投降的山越编入军中,很快得到了一支二千人的精兵。


公元216年,鄱阳的山越渠帅尤突皮子又痒痒了,公然接受曹操的招抚,反叛东吴,陵阳、始安、泾县等地的山越皆与之呼应,声势很大。孙权闻讯后立刻派奋武将军贺齐率兵平叛。在与山越的较量中表现不俗的陆逊,也加入了平叛大军。在这两位能征善战的将帅指挥下,吴军搞定山越变得容易多了。最终,吴军斩首山越数千人,收降精锐八千人,可谓战果辉煌。陆逊因功被晋升为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通过一场场出其制胜的战事,孙权对陆逊颇为中意,就将自己大哥的女儿嫁给了陆逊。


作为一位士家子弟,按照常规来说,此时已年满34岁的陆逊绝不会仍未脱单,更不会因为要等着娶比他年少的孙氏才独守空房。只是古人不喜欢记载这方面的八卦,笔者也不好乱说。只知道孙权此举弃仇成好,让陆逊心中可能隐藏的戾气化为乌有,从此为孙吴所用,得以一展所长。


很多影视剧中都展现过陆逊与孙氏伉俪情深的情绪。而且度娘里显示陆逊并无妾氏,与孙氏相守一生。孙氏为陆逊生有两子,其老二就是东吴后期第一名将陆抗。


对此,笔者只能说形势比人强。在孙氏稳定江东后,陆家即便有怨气,也无处发泄。而且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士人,陆逊要想成就事业,必须学会抛弃个人恩怨,一心为吴国大业尽心尽力。陆逊能够名扬后世,笔者相信他应该是可以看透这一点的。再说,乱世之中,世家大族之间哪个没有仇隙,真要算起来,谁又拎得清?还是现实点儿,多做一些为国为民的大事不香吗?


与孙氏结为秦晋之好的陆逊(孙权也娶了陆逊堂兄的孀妻,借以笼络江东士族),此后得到了孙权的信任,可以与孙权共商治国大策了。


新郎官陆逊得到参政议政的机会后,在公元217年向孙权建议:“当今英雄各据一方争雄天下,都如豺狼般时刻窥伺战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战胜敌人、平定战乱,没有大量的军队是不行的。而且,我们内部还有众多山越势力,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摁倒这里又乱那里。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扩充军队,选练精锐,以备不虞!”孙权当然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闻言就任命陆逊为帐下右部督,负责统领亲卫,还授给他棨戟,让他都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兵马。此时的陆逊才真正成为东吴大将。看来,陆逊与孙氏的这门亲结得真是不赖!


刚刚走马上任的陆都督就遇上一位送人头的山越首领费栈。这货也被曹操忽悠起来,还堂而皇之地接受了蕲春太守的任命,在丹阳境内卖力地鼓动各地山越起事,一副唯恐东吴不乱的样子。对此,孙权自然是祭出陆逊这个百试百灵的山越大杀器。

陆逊受命后也不迟疑,立刻发兵进入丹阳。面对费栈人多势众的优势,陆逊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里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等疑兵之计,让敌人不胜其扰。在敌人极度疲惫却又不知所措的时候,陆逊集结精锐,直捣费栈的大本营。很快,费栈授首,其部众被陆逊勒令从山区迁到平原,编入户籍之中,成为种田纳税的农民。为了防止他们再次生事,他还从山越中挑选精壮编入吴军,得到精兵万余。山越与汉人相互融合,渐渐汉化,过上安定祥和的好日子后,不仅不再轻易造反,还为了吴国拼死征战。陆逊这一手与诸葛大仙征募南中勇士加入无当飞军异曲同工。


搞定了丹阳乱军,陆逊回师驻防芜湖,当了一段时间吃瓜子的武装群众。哪知道,本来与陆逊八竿子打不着的会稽太守淳于式,却偏偏看陆逊安置山越的策略不靠谱,就上书孙权告他违法征用民众,使百姓不胜其扰苦不堪言。对于这封空穴来风似的奏表,孙权置之不理。


等到陆逊回都拜见孙权时,两人无意间提到了淳于式,陆逊表示淳于式是个爱惜民力的好官。孙权有些不解地问:“淳于式控告你,你却夸奖他,是何原因?”陆逊回答:“淳于式的本心是与民休息,所以控告我。如果我再不明事理地反唇相讥,这样只会混淆视听,不利团结。此风断不可长!”听了这话,孙权不禁动容:“这才是一位长者的见识,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到啊!”由此,孙权更加认定陆逊是有个大格局的人,值得信任。


白衣渡江 一战封侯


陆逊献身东吴平叛事业,不断赢得孙权的信任,由一个监视使用的闲人变成了值得托付的重臣。与此同时,在公元219年,随着襄樊之战的爆发,原本岌岌可危的孙刘同盟彻底破防了。当时,驻军陆口的东吴虎威将军吕蒙,已经与孙权定下夺取南郡抄袭关羽后路的阴招。


这一年的秋八月,关羽借着汉水溢流的机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达到了个人军事生涯的巅峰。


两个月后,吕蒙为了进一步蒙蔽关羽,称病返回建邺(在今江苏南京),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两人说起应对关羽的事上,陆逊道:“关羽一向恃勇骄悍,如今建立大功,更是意气飞扬。当他听说您病重后,一定不会防备,我们若能出其不意进攻荆州,必能建功!”吕蒙明知陆逊说得有理,却怕过早交底,使计划泄露,故意敷衍道:“关羽勇猛,难以匹敌,再加上刚建大功,气势正盛,未可轻图!”对此,陆逊拱手唯唯,随即又面向吕蒙露出一副“我省得”的微笑。


吕蒙回到建邺,就向孙权推荐由陆逊代替自己到陆口担任前敌总指挥。他相信陆逊这位后起之秀在迷惑关羽方面必会更胜一筹。他是这样对孙权说的:“小陆思虑深远,才堪大任。而且他现在不出名,年纪还不大,不会被关羽所忌惮和防范。由他接替我,必能很好地隐藏我们的战略企图,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这样,年仅三十六岁的陆逊终于进阶东吴一线大将行列,以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镇守陆口。关二哥平生最致命的危险悄然而至。


果然,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陆逊在信中充分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不惜以卑下的言辞大力吹捧二哥的威德,表示自己对他仰慕如滔滔江水不可断绝,发誓此生绝不与关羽为敌。真没想到,一腔正气的陆伯言说起鬼话来也如此肉麻。


对于这样的书信,关羽完全没有抵抗力。他捋着美髯,脑中闪现出一副新兵蛋子的模样,随即便不屑地摇摇头,又开始忙自己的军务了,全然没把磨刀霍霍的东吴放在心上,甚至还把留在后方用于防范江东的军队调至前线,准备全力攻取樊城。


殊不知此时的荆州已然陷入了危机之中。留守江陵、公安两地的将领糜芳、傅衍(士仁)本来就在关羽面前不讨喜,又因为供应军需不及时,受到关羽的诃责。这让二人不堪忍受之下生出异心。对此,活跃在南郡的吴军探子都了如指掌。


陆逊知道糜、傅二人的异动后,就立刻上报孙权,表示破灭关羽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孙权任命吕蒙与陆逊白衣渡江,乘势攻取公安、南郡。在内贼的配合下,两处重镇不攻自破,吴军得以在关羽的地盘上长驱直入。

孙权没想到夺取南郡如此轻松,兴奋之余,任命陆逊为宜都太守、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孙吴有了宜都太守,关羽的宜都太守很识相地弃城而逃,那些听命于二哥的地方官与武陵诸蛮首领也望风而降。陆逊再贾余勇,命部将李异、谢旌等率领兵马进攻蜀将詹晏、陈凤,这种痛打落水狗的好事最容易建功了。二将超额完成任务,还顺势击破了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由于刘备将大部分军队调入益州,关羽又带走了荆州所剩不多的军队,诺大的荆南诸郡真的无兵可用,这才让三千吴甲如入无人之境。


关羽在荆州多年,广布恩信,也不是没有粉丝的。秭归大族文布、邓凯就招集夷兵数千人,企图抗拒吴军。陆逊立刻命令打得手热的谢旌攻讨二人,二人不敌,只能逃走。关羽任命二人为将,可惜这二人败了一阵,竟然全无士气,竟被陆逊诱降。


就这样,陆逊乘关羽两面受敌之际,指挥吴军迅速占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逼得关羽只能从前线撤军,最终走逃无路,横死当阳。


轻松搞定关羽和他麾下的数万大军,极大地提升了孙权的政治领导力,让他从与曹操对峙合肥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兴奋不已的孙权再度为陆逊升官,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负责镇抚荆州,使其官爵竟然一下子超过了主将吕蒙。


不仅如此,孙权为了嘉奖陆逊,还在其已然功成名就的情况下,让老干部、扬州牧吕范举陆逊为茂才、征辟别驾从事。为什么要这么搞,很简单,这是察举制下士族子弟出身的正途。陆逊作为士族子族,没有正途出身,总有点野狐禅的味道。孙权此举正是为陆逊先上车后补票,有点类似科举时代的赐进士出身和当代社会的名誉学位。此时的陆逊实权虚名都有了极大提升,可谓风光旖旎。


火烧连营 巧计建功


关羽死后,各方势力重新洗牌。首先是曹丕于公元220年冬代汉称帝。第二年四月,汉中王刘备也登上皇位。孙权知道刘备不会善罢甘休,也将指挥所前移到鄂(在今河北武汉),改名武昌。陆逊为了争取荆州支持,劝孙权延纳当地士人。孙权同意了他的意见,将名士潘濬(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等吸纳为臣。


关羽大意失荆州,破坏了蜀汉的满盘好棋。刘备必欲报复,以便夺回荆州,重挫孙权以赢得荆州派的更大支持。这与诸葛亮、赵云等主张联吴抗魏的文武大臣产生分歧。刘备不听劝谏,决意出兵伐吴。他令诸葛亮陪太子刘禅留守成都,赵云在江州都督后军,自己亲统大军沿江东进。


对此前对付曹操得心应手的老炮刘备,孙权也不敢托大。他又担心曹魏乘机出手,就想着和为贵,于是遣使请和。刘备正在气头上,怎肯轻易放弃?在初期的交手中,携怨而来的蜀军战意爆棚,杀得吴军节节败退。吴将李异等屯驻的巫、秭归等地,先后被蜀将吴班、冯习攻破。刘备还派人前往武陵,邀请五溪蛮发兵助战。五溪蛮尚与孙权不熟,见刘备势大,自然乐得捡漏,也从大山之中狂野杀出。


到了公元222年正月,求胜心切的刘备,派将军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入夷陵地区(在今湖北宜昌),封锁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诸将从秭归出发,翻山越岭,进至夷陵一带,坐镇在猇亭督师。


此时的刘备兵强马壮。那么刘备征吴到底有多少兵马呢?笔者也不知道,但总不会像演义中所说那样有七十五万大军。当时蜀汉治下仅有二百余万人口,怎么养得起七十五大军?即便有七十五大军,面对蜀道艰难,又怎么保障粮秣运输?所以那纯粹是小说家满口跑火车,听听也就算了,千万莫当真。笔者估计,算是蛮军与后勤部队,刘备至多有七八万人。也有人说只有五万余人,与吴军人数大致相当。因此,此战算不得以少胜多,只是一方凭借火攻取得小代价大胜而矣。


即便如此,老炮刘备以天子之威败于新贵陆逊的吴将一怒,而且折损过半人马,怎么算也是陆逊光彩照人,吴国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刘备令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座大营(从这也可看出粮秣转运困难,不得不依靠连营保障后勤,以使陆逊无法抄袭粮道)。同时,刘备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吴军对峙,同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魏军夹攻;命侍中马良进驻武陵郡,与倾向蜀汉的五溪蛮首领沙摩柯抱团威胁吴军侧翼。


由此可见,刘备果然是久败成良将,虽是携怨而来,但也打得有板有眼、进退有据、左遮右护、毫无破绽。这让吴军诸将颇为吃力,不得不向孙权求助。孙权这才任命陆逊为帅,指挥荆州军前来助战。虽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夷陵前线的吴军众将对于陆逊并不服气,之后,大家相互摩擦,相互妥协,相互信任,慢慢才拧成一股绳。


在这之前,刘备派前部督张南率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安东将军孙桓。吴军诸将请陆逊派军增援说:“孙桓是大王(此时的孙权已被曹丕封为吴王)的同族,他受到围困,怎能不救?”陆逊知道夷道城坚粮足,孙桓颇得军心,正好可以牵制蜀军,就坚决不分兵。他只是对孙桓表示了精神支持,相信只要自己破了刘备主力,夷道之围自解。其实,这么做挺有风险的,如果孙桓是个记仇的主,陆逊岂不得罪宗室?幸好孙桓是个明白人,还在战后猛夸陆逊调度有方。


蜀军久暴于外,利于速战,因此频繁挑战。吴将受不了蜀军祖宗十八代的亲切问候,都想出城死战。陆逊只好恩威并用,甚至搬出孙权来喝阻诸将。诸将对眼前这个年近不惑,看着仍似白面书生的主帅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暗气暗憋。个别老将和贵族将领,也有不服约束的,陆逊果断地绳之军法,这才将众人压制下去。

陆逊心里也很着急,毕竟长时间不战,让他承受了来自敌我双方的巨大压力。可是,他知道此时出战,面对锐气正盛的蜀军胜算实在不大,一旦双方打成焦着,必将得不偿失。因此,他顶着压力一直苦苦等待最佳的反击时间。


刘备见吴军死活不出战,就在山谷中设下伏兵,然后令吴班在平地扎营,故意露出破绽,企图诱使吴军出战。正在城楼观风景的陆逊当即识破了刘备的诡计,不顾众将苦劝,坚决不战。过了一阵,刘备的伏兵只好从山谷中撤出。众将这才对陆逊投来了钦佩的眼神。


两军就这样相持到盛夏酷暑时节。刘备大军锐气尽失,兵疲意懈。更可怕的是,蜀汉水军受不了船上暑气蒸腾之苦,也移驻陆上,这样,蜀军水陆犄角之势便不攻自破。面对蜀军中发生的变化,吴军探子及时报与陆逊。陆逊立刻上书孙权,表示反攻时机已至。


此时的刘备大军因见吴军一直不敢出城,也不愿在城外烤肉,纷纷将营寨移入附近山林之中。这样一来固然凉爽了许多,但周围皆是易燃林木,一旦走水后果不可预料。


知道机不可失的陆逊立刻命人进攻蜀军一营,却被蜀军轻易击败。就在蜀军沾沾自喜,认为吴军不堪一击的时候,已然做好准备的陆逊命将士们各执干草一束,乘夜悄悄接近蜀营,然后突然发起火攻,将身上的干草投入蜀军大营。营中迅速火光冲天,大火又点燃了周围的林木,一场难以扼制的森林大火随即向远处延烧,烧不着的地方自有吴军帮忙,最终绵延数百里的四十余座蜀军大营相继过火。刘备命人紧急救火,但过火面积实在太大,加上暗夜之中调度不灵,最重要的是此时吴军趁势卷将过来,一路烧一路杀,吓得蜀军根本无心救火。就这样,蜀军各营相继溃败,蜀将只得保护刘备先行撤退。


听闻主力被火烧退,蜀将张南只得解除夷道之围,结果被吴军前后夹击,战死沙场。陆逊同时出动水军,与夷道的孙桓相互配合,将蜀军隔断,各个击破。蜀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和沙摩柯被杀。刘备在众将保护下退至马鞍山(在今湖北长阳南),凭险据守。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刘备只得趁夜突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刘备逃至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追兵道路。那时节蜀汉大军的“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损失之大,令人咋舌。


吴军轻取蜀军,令诸将对陆逊的用兵才能无不佩服。孙权听说陆逊曾被众将怀疑顶撞之事后问:“你当时为何不上告诸将不服指挥呢?”陆逊平静地回答:“我受到您的器重,担任了超过才能的重任,深知这些将领都是大王的忠勇之臣,怎么能随便说他们的坏话呢?我虽然愚懦,但也一直想学蔺相如、寇恂那样的人,和诸将共同为国建功!”孙权听后非常赞赏,觉得这才是大臣的气度。立刻加封其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封江陵侯。


此时的刘备已逃至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吴将纷纷上书,要乘机伐国,孙权不禁意动。陆逊却说:“曹丕在侧一直虎视眈眈,绝不会让我们轻取蜀汉壮大力量。我们必须见好就收,防止曹丕截断后路!”随即,他下令部将追至秭归南岸山,就停下来休整。不久,魏军果然发兵来攻,只是看到陆逊严阵以待,这才不好意识地打道回府了。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如今让个后生仔给修理得直直的,真是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不过,他毕竟是个纵横江湖多年的老炮,倒驴不倒架,听说魏军犯吴,就写信恶心陆逊道:“魏兵已攻江陵,我也准备再次东征,将军还能行吗?”陆逊接信一笑,随即回信道:“您恐怕旧伤未愈难以成行吧。为今之计,您最好与吴王讲和。否则一旦再战,我不知道您能否再次侥幸逃生?”刘备接信后气得不行,可又无可奈何。孙权听到刘备仍呆在白帝不回成都,不免有些担心,就遣使请和。


夷陵之战,是吴蜀两军最后一次大规模交锋,蜀国损失惨重,彻底失去了东进的机会。在拥有共同敌人的情况下,蜀国不得不在战后选择与吴国重修旧好。此后的吴蜀联盟在具有战略眼光的陆逊、诸葛亮等人的坚持下,一直维持得很好,这让强大的魏国不得不小心应对。


夷陵之战,是陆逊戎马生涯的高光时刻,也为孙权称帝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亭破曹 位居上将


公元223年四月,陆逊与群臣上表,劝孙权即皇帝位。孙权认为时机未到,没有答应。


两个月后,刘备去世,后主刘禅即位,一直希望孙刘和好的诸葛大仙辅政,立刻遣使通好。孙权见识了曹丕的阴险后,对曹魏失望已极,表示坚决拥护孙刘联盟。


为了表示诚意,但凡涉及孙刘关系的事,孙权都会让陆逊与诸葛亮互通信息,还刻了一方自己的玺印,放在陆逊住所,允其便宜从事。孙权每次接到蜀国的来信,都会征求陆逊的意见,若要给蜀中行文,更会让陆逊修改后再发。那段时间,孙权与陆逊的关系好得没法说,真是比蜜月还甜。这种程度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公元226年春,陆逊因为驻防地缺粮,就上表请求孙权同意诸将带头开垦荒田,扩大生产。孙权立刻回复表示:“此计甚好!”而且为了给诸将做榜样,孙权表示自己和诸子会像古圣先贤那样,也要领受一份农田,在春耕时节驾上八头牛拉着四犁去耕田。孙权的表态太给力了,诸将要是再不愿当田舍翁都说不出口了。


这年十月,陆逊上表劝孙权广施恩德,减轻刑罚,放宽田赋的征收,总之是一定要尽可能地树立仁君的伟光正形象。孙权坚决同意,表示自己与陆逊君臣激情四射,甘苦相同。他还让主管官员修改法令条款,并将改过的法条送给陆逊过目,让他再好好掌掌眼。


就在吴国君臣为争取民心、巩固帝业努力的时候,魏国南下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之中。特别是曹魏宗室大将、扬州牧曹休,更是对江东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咬上一口。在这种情况下,陆逊与鄱阳太守周鲂计议,要好好整整这位曹大将军。对于周鲂读者大大也许不知道,但他有个鼎鼎大名的儿子周处,少时是郡中三害,后来改过自新,勇除三害,为国尽忠,成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榜样。


公元228年五月,曹休收到周鲂派人送来的亲笔信。周鲂在信中哭诉自己受到孙权责难,抑郁了,只想弃吴降魏,希望曹休派兵接应。曹休看到有机可乘,也顾不上分辨真伪,即刻率领步骑十万前出皖城接应。魏主曹叡也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向江陵,建威将军贾逵(西晋权臣贾充之父)率军向东关(在今安徽含山西南),与曹休相互策应。


面对曹魏大军来犯,孙权在八月就进驻皖口,拜陆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允其统领六师和禁卫军摄行王事。当时,孙权亲自为陆逊执鞭开路,百官则望尘而跪。孙权同时命奋武将军朱桓、绥南将军全琮为左右督,各统兵三万袭击曹休。


此时,已然知道自己被周鲂忽悠的曹休非常生气,自己一个堂堂猛男,却被人轻易忽悠,是可忍孰不可忍。曹休决定仗着兵多,好好与吴军较量一把。


就这样,陆逊集中兵力于石亭(在今安徽潜山东北),以朱桓、全琮为左右翼,全力迎战曹休。被气愤冲昏头脑的曹休,一头扎进陆逊的包围圈中,结果可想而知。曹休被打得措手不及,慌乱之中无法对抗,只得引军后撤,吴军在后掩杀,一路追至夹石(在今安徽桐城北)。吴军斩杀、生擒魏军一万余人,缴获上万牛马驴骡车辆和几乎全部军资器械。就在吴军准备继续追杀之际,贾逵率军赶到,布下疑兵,救出曹休,还供给曹休士兵粮草,才使其军威复振。


石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被严重忽视的一场大战。此战虽然杀伤并不惨重,但从此让曹魏多年不敢觊觎东吴。而且,此战给了孙权称帝更大的勇气。一年后,孙权称帝,中国历史这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更长远的是,石亭之战对曹魏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曹休在战后不久就惭病而死,曹氏宗亲又少了一位能够统兵的大将。面对帅才凋零的宗室,曹叡不得不打破此前只有宗室将领才能为帅的惯例,起用满宠作东线主帅,又让在此战中冷静旁观的司马懿作西线主帅。在随后频繁的魏蜀大战中,司马懿逐步攫取曹魏军权,成为此战后的最大受益者。


公元229年,称帝后的孙权大封功臣,对陆逊格外赏赐,为他在在大将军之上格外设置一个地位高于三公的上大将军,外加右都护。在陆逊之下则是诸葛大仙的长兄诸葛瑾,为大将军兼左都护(两汉皆以右为尊)。此时的陆逊俨然成为东吴第一功臣。


出将入相 功冠吴国


称帝后的孙权并没有在武昌逗留,而是借东巡之名驾返建邺,留下太子孙登在武昌分守。孙权专门征召陆逊到武昌辅佐太子,并处理武昌一应政务。同时,陆逊还负责处理荆州、扬州及豫章三地事务,主持吴国的军政大事,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孙权特意让陆逊利用业余时间教导自己的诸位皇子。当时还是建昌侯的孙权次子孙虑喜欢斗鸭,这本是少年心性,其实也没什么太过分的。不过,工作狂陆老师却看不下去了,就严厉地教导道:“君侯应当勤于经典,增益新知,总是玩弄这些东西有毛线用?”孙虑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对于这个堂姐夫也很是敬畏,立刻拆毁了斗鸭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史书上说孙虑机敏聪慧,多才多艺,只是可惜死得早。


另一个皇室成员是孙翊的儿子孙松,这货担任射声校尉,却不管部下的军纪,正好让陆逊抓了个现形。陆逊考虑到他是孙权的侄子,犯得也不是特别大的过错,就当着他的面将其手下处于剃光头的髡刑,还数落了两句。见孙松有些不服气,陆逊稍微缓和一下问:“你不因我粗鄙,多次征求我的意见,我才说两句,你为何就变了脸色呢?”看着这个久在军中不怒不自威的白面将军,孙松只是讪笑道:“我只是为自己的过失而生气,哪里敢抱怨您呢?”这货倒是见机得快。


南阳人谢景是太子宾客,总爱在孙登面前夸刘廙先刑后礼的理论。陆逊听说后就当面呵斥谢景道:“礼治优于刑法,这是先圣的教诲,岂容你如此误导殿下?”从这可以看出,位高权重的陆逊确是儒家信徒。


总之,在军政双优的东吴第一功臣面前,众多的孙家子弟既敬且畏,纷纷做出一心向善的样子。这让孙权很满意,孙登也一再夸奖陆逊的忠诚勤劳,武昌形势一片大好。


陆逊虽然在武昌任职,但对建邺的事也挺上心,上书陈述时事时,认为现在的法令过于严厉,应当适当省刑。他还主张不要以为天下无事,就埋没人才,请求孙权广开门路招贤纳才,吸引更多有才之人为朝廷效力。


由于曹魏强大,在那里轻易捞不到好处;蜀汉又是盟友,不方便下口。孙权便将开拓疆土的眼光瞄向了海外。他决定在公元230年春派军队取夷州(台湾)、朱崖(海南岛),为此他派人征求陆上大将军的意见。陆逊是个坚定的大陆主义者,对此当然不敢苟同,就上书表示这样做没有益处。孙权这次没听陆逊的,还是派将军卫温等人征讨夷州,最后只是带回数千土著,有点得不偿失,大为后悔。陆逊有此看法,笔者只能说,这是时代的局限。这件事别的不说,至少可以证明台湾自古便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意义深远不可估量。


陆逊忙完教育和内政后,又于公元232年率军杀向魏国的庐江郡。此庐江是魏置,郡治在六安,与汉末设在潜山的庐江不一样。当时的魏国扬州都督满宠见吴军难得的弃船登陆作战,立刻就督率精锐在杨宜口设伏,准备一报当年石亭战败之耻。用兵谨慎的陆逊探知魏军动向,立刻连夜率部撤退。


第二年春,辽东土皇帝公孙渊向吴国称臣。中国历代皇帝特别喜欢远人来朝这个调调,孙权也不例外。他立刻派使者带着一些珍宝财货,泛海赶到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哪知公孙渊这货见到吴使后又反悔了,认为吴国太远难以依靠,不如跟着眼前的曹魏混。而且他还将吴使杀死,用他的人头在魏国换了个大司马、乐浪公。孙权听后大怒,就是跨海征东。陆逊听后立刻上书阻止,认为这也太孟浪了。先不说曹魏给不给机会,即便乘船去了,在数九寒冬里,久居南方的吴人怎么适应辽东的极寒气候,等着冻冰棍吗?孙权见书后只能忍了。


到了公元234年二月,诸葛大仙第五次攻魏,说好要与东吴共同进兵。孙权随即率兵十万进驻巢湖口,准备攻取合肥新城。看来孙大帝是准备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同时,陆逊与诸葛瑾也率军进至江夏、沔口,准备攻取襄阳。另外,吴将孙韶、张承的军队到达淮河,准备进攻广陵和淮阴。


曹叡听说孙权这回要玩真的,立刻派护军秦朗统步骑二万援助司马懿抵御蜀军,同时派步骑八千为先锋驰援新城。七月,曹叡亲率水师跟进。双方战云密布,做好了互撕的准备。


孙权多次进攻新城,都被守将张颖击退。这位张将军虽没有前次的张将军那样生猛,但同样让孙权只能望城兴叹。眼看天气炎热,吴军病号增多,而且曹叡的援兵即将赶到,孙权只好撤围退兵。


孙权一撤,作为偏师的陆逊反倒成了抗魏的主力。为此,陆逊派亲信韩扁给孙权送信。没想到这货确实欠扁,在返回时居然让魏军捉住。诸葛瑾闻讯后恐惧地给陆逊去信道:“敌人已知我军底细,加上江水干涸,我们必须赶紧撤军!”


陆逊接信后并不同意退兵,在他看来,仓促间于敌前撤退,搞不好就会大败亏输。要想安全撤退,必须返退为进,先忽悠住敌人才行。于是,他不仅不撤,还让人在占领区种豆子,做出一副准备打持久战的样子。平日里则与诸将弈棋、射戏,全然不把魏军放在眼里。诸葛瑾不知就里,只好亲自来见陆逊。


吴军的一哥和二哥见面后,陆逊坦然道:“陛下已大驾东归,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正好可以施展灵变的计策,戏耍敌人一番!”诸葛瑾想想也是,就与陆逊定计,仍按原计划水陆并进。


魏军听说陆逊又来了,出于本能的忌惮,竟然不敢临敌,只是匆匆返城。陆逊带着人马一路虚张声势,进到白围时,还扬言要举行狩猎,暗中却派部下进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等地。吴军所过之处,魏军皆弃物入城。因为行色匆匆,人们都挤在城门洞里,无法关门,只得自杀其民,然后才关上城门。吴军在后掩杀,斩俘千人,这才安全撤回。古今作战,能将撤军打得如此有声有色的,陆逊真是牛掰。


陆逊对俘虏的魏国军民,严格执行了后世中国军人的优良作风,好生看待,厚加慰劳,严禁吴军士兵虐待。对于那些有家眷的,还特意派人送去慰问品,让他们感觉如同中了福彩一样,既激动又感动。很多百姓看到吴军跟菩萨军一样,都互相扶持着前来归附。这波操作可让城中的魏军看花了眼。


魏国的江夏太守逯式,兼领当地军马,经常在魏吴边境打游击战,如同烦人的苍蝇一样。不过,这货与魏国老将文聘的儿子文休一向不睦。陆逊决定好好利用一下敌人的矛盾,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陆逊假装给逯式回信说同意他归降,然后将此信遗失在文休部下巡逻的边境线上。之后,逯式在文休的放大镜下,如同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任他如何解释也没用,直接被魏国罢官免职。所以说再拙劣的反间计只要用对了人,都会发生奇妙的作用。


公元237年,东吴中郎将周祇在去鄱阳郡征兵前,向陆逊请示机宜。陆逊说鄱阳郡刚让朝廷修理过没久,此刻迫切需要稳定,还是暂时不召为妙。周祇说自己是奉令征兵,便不听陆逊的建议,到了鄱阳大张旗鼓地强征百姓。那些刚刚由山越转为农民的家伙本就野性难驯,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又要被拉去当炮灰,心里头本就憋着股火。而且负责征兵的人好凶,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还让不让人活。于是,鄱阳百姓毅然在吴遽的带领下聚众起义,他们愤怒地杀死周祇。豫章、庐陵两郡也起兵响应。这让孙权在大呼草率了的同时也颇为头疼,只好请陆逊这个专治山越综合症的老专家出马平叛。


这种事对陆逊来说,还是很EASY的,毕竟陆逊的名号在此时的三国朝野就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一旦陆逊出马,诸事皆不难搞定。陆逊恩威并用,许诺三郡乱民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很快吴遽便接受招安,其他山越人也服从陆上大将军的调遣,务农的务家,当兵的当兵,一下子就让吴国增加了八千精兵。


到了第二年春,孙权手下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的中书典校郎吕壹终于恶贯满盈了。中书典校郎,挺文雅的名字,怎么会那么招人恨呢?三国时期,君王也有自己的谍报机关,俗称校事,这些家伙官职不高,却可以仗着君王的信任,为所欲为。前文中提到的满宠就曾兼职做过曹操的校事,不过满宠颇有真才实学,又转型成功,摇身一变成为曹魏军国重臣。吕壹没有满宠的本事,只是一味的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十分残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陆逊和潘濬一提起吕壹的事,就会热泪横流。


一个可恶的小人居然比拥兵百万的敌将更令陆逊难以自持,足见威权时代的君臣和谐,实在是过于脆弱。仅管孙权事后诛杀了吕壹,并派遣亲信向众臣致歉,但仍在陆逊心中留下了阴影。


公元244年正月,东吴的丞相顾雍病逝,孙权随即任命陆逊为相,同时保留陆逊的荆州牧、右都护兼武昌留守。此时的陆逊军政通吃,俨然是东吴的二号领导。


虽然陆逊身在云端,不过他的眼光仍然烛照四方。很多事只要他仔细想一想,便能说出自己的科学预测,几乎没有不应验的,与诸葛大仙有的一拼。


如东吴的选曹尚书暨艳是个大嘴巴,总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选人用人问题。陆逊曾劝他办事要讲究方法,要懂得循序渐进。暨艳不听,只顾刷政绩,最后触了孙权的逆鳞。再比如老战友诸葛瑾那个聪明过头的儿子诸葛恪,也让陆逊不省心,就劝他不要仗着自己聪明,就侵凌上级,蔑视下属,那样早晚找抽,结果诸葛恪后来将诸葛家在东吴的本钱都输光了。还有广陵人杨竺年轻时就成名了,颇得孙权信任。陆逊很不看好杨竺投靠孙霸,就劝其兄杨穆分家另过。后来,杨竺卷入争储之争,被孙权所杀。


就在陆逊权势日盛的时候,一场政治危机却在向他悄然袭来。陆逊曾教导过的太子孙登早亡,现任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了争储闹得不可开交。对于这场宫斗大戏,只要孙权站在太子方面强调一下,便可烟消云散。但随着年事日高,孙大帝越来越糊涂,偏偏对孙霸宠爱有加,这让孙和的太子地位变得朝不保夕。东吴朝堂内外的官员不得不重新站队,不少老臣虽然自己不表态,却派遣子弟去选边站。


全琮就曾为此写信给陆逊,希望心明眼亮的陆逊给自己指引方向。严守中立的陆逊一贯不喜欢参与这种事,回信说子弟们应该凭借本领获得晋升,如果靠站队拉帮结派,必然会引发朝政混乱,这是君王所忌讳的。


看在与全琮相交多年的份上,陆逊对于全琮让次子全寄投身孙霸门下颇为不喜,劝全琮学金日磾杀了全寄以防家门不幸。全琮可没那么高的境界,收到陆逊回信后竟然反目成仇,诬告陆逊的外甥谎报战功谋求高位,结果使两个外甥都被发配边疆劳改了。


皇家内斗的烂事超出了中立派陆逊的认知,他的智慧在此方面有点跟不上趟。但是,像他这样的超级大佬,又如何能在波诡云谲的皇位继承战中独善其身呢?


果然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孙和与孙权父子关系恶化,孙权越发倾向于孙霸,就与杨竺密议废储之事。这本是一件见不得光的事,可是偏偏竟被孙和派出的密探藏在床下听到了。密探回报孙和,孙和极为恐惧,立刻召见亲信陆胤,让他快马加鞭到武昌去找族叔陆逊,请他出面向孙权申辩。太子太傅吾粲也多次请陆逊为太子说项。陆逊知道自己此次无论如何也躲不开了,就站在儒家立场上,表示拥护孙和,他上疏孙权屡言嫡庶之分,还请求允许自己进京面陈。


与此同时,孙权察觉到易储之事已然泄露,愤怒的他下令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在一番各为其主的互咬后,屈打成招的杨竺承认是自己泄密。不过这货在狱中,竟然为陆逊罗织出二十条罪证,让陆逊这么个能人也百口莫辩。后来还是陆抗口才好,替老父申明了冤屈。


孙权杀了杨竺、吾粲。虽没有问罪陆逊,却屡屡遣使责备陆逊打听宫中机密一事,让一向严守政治纪律的陆逊心灵备受伤害。第二年,陆逊便不胜愤忿而卒。陆逊一生位高权重,却节俭知足,家无余财。听说陆逊真的死了的消息后,孙权也是百感交集。多年后,他曾哭着对陆抗说:“朕听信谗言与汝父失和,真是辜负了你!”到了孙休当政的永安年间,东吴追谥陆逊为昭侯。


陆逊之死,是东吴日益复杂的权力斗争的集中体现。倾向于淮泗集团的孙权,对于江东士族代表陆逊的威权日重,极其担忧。随着淮泗集团的人才凋零和江东士族的强势崛起,垂垂老矣的孙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只好借机向陆逊发难。一向忠勤王事的陆逊在这场权力倾轧中无法远祸自清,成为牺牲品也在所难免。一代江东人杰、社稷之臣,就此落幕,岂不悲哉?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2023-12-18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