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个人二手车赶集网中有没有价格实惠的SUV车辆?,威海二手车个人急卖车2万

威海起义:燃起威海卫武装抗日烽火

来源:威海新闻网

■实地探访

7月12日,对于红色胶东的历史传承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威海起义展馆正式落成即将开放。

记忆回溯到1938年1月15日,威海卫管理公署办公楼前,三声枪响划破长空,威海抗日武装起义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成功举行,武装抗日的“红色之火”在胶东大地上渐成燎原之势。

正如展馆序言上所写:威海起义扩大了我党在胶东的声威,激发了人民的抗战热情,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的迅速发展、西上和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记者来到这座位于威海起义旧址100米外新落成的展馆,感受先行者的足迹,走近那段峥嵘岁月。

1938年1月,胶东大地正处在沦亡的前夜。彼时,“岭上事件”让天福山起义刚建立起来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受到严重挫伤。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城镇相继沦陷,而后日军沿青烟公路向东进犯,胶东告急。

当时的威海,四股统治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矛盾尖锐、争端不断。他们中,一方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威海的“代理人”——威海商会,他们妄图以出卖威海卫作为“见面礼”,投靠日本当汉奸。一方是警察局局长郑维屏,身为国民党的一员,他思想反动,仇恨共产党,反对与共产党联合抗日,更是与威海商会勾结。

而另一边,以青年学生为主要成份的驻威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教导队,多数官兵有爱国之心,同情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仇恨投降派,但因军饷等事与当时的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有矛盾,属于一股中间力量。专员孙玺凤一方,虽有抗日倾向,但信心不足,孙玺凤想离开威海卫,受到郑维屏的百般阻挠。

中共胶东特委根据威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利用矛盾、发展统战、壮大自己”的方针。党组织和“民先”组织,团结政训处,争取海军教导队,孤立商会和警察局等反动势力,促使孙玺凤支持胶东特委发动武装起义。

威海起义就是在这样激烈的民族斗争和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的。

展馆里,投影仪投射在墙上,正循环播放着威海起义的片段。片段中,山东省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部特派代表孙明光被派驻到威海,利用孙玺凤胞弟这一身份开展工作。威海政训处总干事孙端夫,威海“民先”队部负责人袁时若、赵治民等“民先”队员及进步教师、青年学生在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下,在广大学生、官兵等先进分子中宣传武装抗日。

1938年1月上旬,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副书记吕志恒相继来到威海卫,具体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此时,海军教导队的态度仍不明朗,郑维屏则加紧与商会勾结,还在专员办公处与孙端夫宿舍之间放上暗哨,进行监视。在这关键时刻,中共胶东特委当机立断,决定按已确定的方针,于1月15日举行起义。

1月14日,胶东特委的领导成员分头活动,通知参加起义的人员趁威海赶集之机,到指定的地点参加起义,并对人员做了细致分工:孙端夫负责组织政训处官兵30多人戒备,随时准备行动;张修己、于烺等人在文登组织20多名党员和青年连夜赶到威海卫参加起义;姜继盛带领羊亭等郊区的小学教师和农民参加起义;袁时若通知在威海市区的“民先”队员,并由威海中学的车学藻组织二三十名学生随时待命;烟台“民先”队员张恣愚、宋坚、孙德运等4人也参加了起义。

1月15日凌晨,参加起义的烟台、文登、荣成、威海方面的中共党员、威海“民先”队员及部分学生、农民100多人,在约定地点集合完毕,胶东特委做了起义前的战斗部署。

上午9时,起义部队到管理公署集结,理琪与孙玺凤进行最后的谈判。孙玺凤对威海起义表示支持,愿意把公署仓库的一部分枪支、装备交给起义部队,他自己则要带着印鉴和公款取道香港去武汉向国民党政府辞职。理琪当即表示:“专员在威期间,我方保证安全,专员要走,我们护送出境。”郑维屏见事不妙,将市区大街小巷布置了警察。

下午3时,商会纠集一伙暴徒,在公署大门口闹事,蛮横地叫嚷要孙专员把公署的枪支和仓库的钥匙交给他们。中共胶东特委当即采取紧急措施,由袁时若等人组织参加起义的学生和农民将暴徒驱散,海军教导队官兵也闻讯赶来支援。暴徒们作鸟兽散后,孙玺凤指责郑维屏不维持社会治安,让暴徒聚众闹事是严重的失职。孙明光提出枪毙郑维屏,孙玺凤没有同意,认为枪毙罪犯要符合手续。

此时的郑维屏早已吓破了胆,失去了平日里嚣张跋扈的神气劲儿,再加上专员夫人的竭力劝阻,郑维屏才被释放。与此同时,公署的军火库已经打开,起义部队取出一百多支枪和军装、军毯等军用物资,在紧急而严肃的时刻,理琪当即命令中共胶东特委荣成县“特支”书记曹漫之向天空鸣枪三声,以示起义。

16日清晨,起义的队伍集合在专员官邸前召开大会,孙明光主持会议,在开会前他带领大家唱救亡进行曲。接着,理琪发表讲话:“我们是一支抗日的队伍,要联合一切抗日的力量,打鬼子,保家乡,我们要到农村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保卫家乡,保卫胶东!”他要求大家提高警惕,防止反动分子破坏和捣乱。最后,理琪号召起义人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16日下午3时,起义部队护送孙玺凤一行到码头,孙玺凤同孙明光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英国太古轮。下午4时30分,起义部队一百多人带着两大车军用物资,在吕志恒的率领下,向文登沟于家村进发。国民党文登县县长李毓英听到消息后,即挟款携眷仓皇潜逃,国民党文登政府即日将“岭上事件”中被捕的宋澄等26人释放。荣成县政府同意每月给“三军”提供500块大洋资助。至此,威海起义宣告胜利!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在威海起义后重新组建。在党的领导下,“三军”一路走来,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南征北战、劈波斩浪,在驱逐日寇后,又投入到了解放战争中。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军统一整编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1、32、41四支主力军中都流淌着“三军”的血脉。

■亲历故事

环翠区党史委副主任罗雪萍参与策划了威海起义展馆

“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

一提到起义,提到威海,大家都会想到天福山起义,却很少有人知道威海起义。我研究了20多年威海党史,深知这段历史意义同样重大。

如果说,天福山起义是一粒火种点燃了胶东,那么威海起义就是为后续形成燎原之势所举的火把。它对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胶东的影响,对第三军的迅速发展和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都具有重要意义。

威海起义旧址就位于我工作的辖区内,大众不了解,是我们宣传工作不到位。这也让我下了决心,一定要让群众了解、记住威海起义。2019年,威海起义展馆建馆被提上日程,我立刻加入设计团队,提供基础素材,全力支持展馆建设。参与策划展馆时,我费了不少心思。展馆里的每处文字我都认真推敲、严格把关,许多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或有趣或曲折的故事。

在“重组武装力量”板块,有一张正式起义的照片,再现了1938年1月16日晨,起义队伍集合在专员公署办公楼前开大会的场景。站在右边数第二位的孙明光——时任中共威海特别支部书记,主持会议,并带领大家唱救亡进行曲。

这张照片里9个人物像就是我与一位老党史专家一起策划设计的。仔细看,每个人的穿着、动作甚至神态都有细微的不同。理琪作为其中的领导者,右手高举,号召大家向前进;学生代表车学藻身着中山装,目视远方;作为国民党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西装革履,站在队伍中,也揭示了这次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为使人物像更真实、更贴近历史,曾为国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设计制作雕塑的雕塑家孔峰,结合我们提供的人物照片,按照我们设计的人物形象、年龄、着装、高矮胖瘦、面部表情等雕刻这组人物铜像。历时2年策划设计、数以千遍的沟通打磨、3次前往北京实地验收,雕塑终于落成,这组雕塑实物放在“为了人民”展馆中。

完工那天,我也在现场。看着这9个精雕细琢的铜像,我被他们的气势所感染,拍下照片保存在手机里。建馆时,我选用了这组人物像照片,希望也能将这份震撼感染到来参观的人。

在策划威海起义展馆前,我们为了宣传好威海起义,还编写了《抗日武装起义的卓越贡献》,开篇便介绍了威海起义这段历史,详细记录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记载了那些为威海起义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事迹。

眼下,展馆已经落成,计划对公众开放,我往下跑得次数就更频了,希望这座展馆可以让威海起义这段历史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让群众铭记它,传承先辈们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

■记者手记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如今,威海起义的三声枪响以及理琪的振臂高呼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在历史的回眸中,我们还能分明地看到它掀起的巨浪是何等的排山倒海,拍岸的波涛又是何等的惊天动地,从星星之火到燎原胶东,威海起义这支队伍为后来抵抗外来侵略和全中国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印记,是前行路上值得珍视和继承的精神财富。如今,新落成的威海起义展馆已开门迎客,正带领前来观展的市民,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强不屈的精神。

正如广大党史研究人员的心声——建设红色教育展馆,就是为了不忘历史,激励人们继续前进。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在先辈们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的激励下,更要担当使命、接续奋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萌 宫子媛 文/图 通讯员 徐子涵)

本文来自【威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2023-12-16

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