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未来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

新形势下,商用车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如何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产业已取得规模全球领先、电动化进程加速、智能化网联化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突破等多方积极进展。但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我国商用车产业同时面临低位运行压力、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球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等新形势、新挑战。”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湖北十堰举办的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上表示。

商用车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在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认为,随着对商用车领域碳排放控制、结构调整、监控监管、车队清洁化等调控举措的逐步提升,推动商用车发展行稳致远,将有助于实现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局面。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将继续通过加强监管促减排、创场景促转型、立标准促协同等促进举措,打好商用车行业减排攻坚战,推动汽车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商用车行业发展至今,已在技术创新、法规升级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并在技术性能和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大大缩短了与欧洲同行的差距。与此同时,通过合资合作,国内商用车企业也实现了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需要。乘用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也正在为商用车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表示,商用车是湖北省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支持十堰在建成中重型商用车制造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突破性优势产业,推动湖北由产业大省迈向产业强省,构建全国汽车产业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时表示,十堰市谋变求变,实施“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战略,现已形成商用车全系列、乘用车多品种、电动车全链条的产业体系,将继续推动强化正向开发,商用车主攻应急救援,零部件聚焦专精特新,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突破80万辆,产值达2500亿元,成为国际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先鹏表示,当前,商用车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东风将一如既往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共谋商用车事业发展,在有效应对危机中抓住新机,为营造良好的商用车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十堰汽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行业共议商用车发展新局面

在大会主论坛上,行业专家、企业家分享了各自对商用车发展的重要判断与发展建议。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院士钟志华作了《商用车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演讲。在他看来,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等“七新联动”正在为未来商用车发展搭建起新平台。“商用车的发展面临安全、节能、降本和舒适性等问题。而在智能化方向,我们还有一些障碍亟待突破。因此,我认为,从研发角度讲,大家对前沿技术要去探索,总可以找出一个技术路径来匹配新的商用车使用场景。”他表示,在矿山、码头等场景,商用车智能化发展有望实现产业化,同时引导式智能驾驶对商用车,尤其是物流车来讲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着重对新能源重卡发展的技术路径进行分析与展望。“目前,新能源重卡有纯电动、燃料电池、零碳内燃机等三条技术路线。”在纯电动重卡方向,他表示,由于油电差价大于电池投资成本和充电时间成本之和,换电重卡的综合吨公里成本已低于柴油重卡,而相比于快充和超充,换电技术补电时间最短,吨公里车辆运行成本最低,因此他认为换电重卡将迎来较快发展时期,预计到2025年,零碳货运重卡市场渗透率将超过10%,2030年左右力争接近50%,其中纯电重卡将达到35%。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看来,当前商用车产业技术已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关键期。“总体来看,我国商用车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存量竞争的阶段已经开启,各大商用车企业也在积极转型和自我调整,从而迎合运输市场对效率、效益的追求,不断降本增效和战略转型。”李邵华认为,随着智能化、网联化和绿色化快速推进,商用车与物流服务融合发展正促使产业价值链逐渐后移,行业、企业应由单纯提供产品逐渐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数据服务、网联服务、自动驾驶服务、车队管理、交换电服务、软件服务等将成为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商用车市场从增量转入到存量竞争的发展趋向,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帆认为,行业需在技术、产业等多层面把握形势,进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他表示,从技术端看,客户价值是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车辆,作为生产资料用车,车辆的低使用成本和高可靠性是用户永久不变的诉求。”对于产业端发展,张小帆表示,在同业竞争向跨行业链竞争中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合作共生和共同进化也将成为产业引导的发展共识。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汉杰同样关注产业新生态建设,他认为,面对商用车行业发展仍存在科技和经济结合不紧密、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亟待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商用车产业生态圈。胡汉杰建议,通过在上游产业链优化下游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建立充分的产业协同和共享机制,从而打造卓越的中国商用车供应链体系,并在共性核心技术方面,联合行业高校、科研院校,共同投入资源,建立起围绕芯片和新能源等核心技术的科技生态。

针对商用车在部分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比利时)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戴麟分享了欧洲商用车市场现状。他认为,中欧商用车的发展之道异曲同工,相互为鉴。而从长远看,节能脱碳和高效运输的双重压力必然会推动全球商用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更加趋于协调一致。“我们认为商用车企业需要加速提高脱碳产品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并需要有正确的政策框架,保证和发挥碳定价机制的调节作用。”此外,他还表示,推动商用车产业转型需加快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为低排放和零排放加速拓展市场提供保障。

面向商用车出口话题,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介绍了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商机,并对商用车产品出口东盟提出相关建议。在他看来,由于政合商通以及自由贸易区市场相互开放,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包括商用车“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同时,东盟国家的外资优惠政策也为相关企业的出口及本地化经营提供便利。他建议企业叠加用好自由贸易协定,到东盟国家去对接商用车行业发展新商机。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认为,商用车行业在新能源化发展进程中,首先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主机厂、能源服务商之间的壁垒,从而加快新能源技术在商用车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发展。“对商用车新能源发展而言,到2030年其应用场景占比有望达到30%以上,当然,这不单单是中国市场,对欧盟、北美、东盟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他表示中国商用车产业转型要利用好乘用车领域已形成的大好局势,通过新能源领域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资源及技术优势,加快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而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走向,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组组长谢国平认为,尽管未来中国商用车保有量仍然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但从商用车市场规模总量这个角度看,增速放缓已不可避免。因此,她认为在总量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之下,商用车产业必须要由数量型的增长模式转向价值型的增长模式。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2023-12-15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