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国产柴油发动机排名前十的产品?,

打破瓶颈,中国柴油机制造,是如何摆脱对外国的技术依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浊酒

编辑|t


2020年的国庆节刚过,华夏大地还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几名记者却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山东的一家企业内进行采访。

几个小时后,他们见到了自己需要采访的对象——中国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谭旭光。

这位工程师出身的董事长面容可亲,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了自信。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谭旭光便向几名前来采访的记者宣告了潍柴集团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就:

经过实验证明,潍柴集团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用柴油发动机。

几天之后,谭旭光向记者们宣告的这个消息也随着各大媒体的报道和转载传遍了全国。

这则消息不仅令国内的民众感到振奋不已,更加使无数外国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商感到忧心忡忡。

从这一刻开始,中国人彻底打破了柴油发电机的技术瓶颈,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那么,中国潍柴集团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技术突破的?

这项关于柴油发动机的技术又将对未来的工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接下来,且让我们细细地道来。

潍柴生产的“新款柴油发动机”



工业时代的标志

1876年,德国科学家奥托运用物理学中的动力原理研制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

从此以后,人类正式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因为这次工业革命是由内燃机所引发的动力科学研究革命。

所以,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也将第二次工业革命直截了当地称为“内燃机革命”。

所谓内燃机,顾名思义就是让为机器提供动力的燃料能够尽量在机器内部燃烧。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家没有解决机器发动过程中的燃料问题,导致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其使用效率一直不太高。

按内燃机的出现,却完全打破了这一人类工业史上的窘境。

内燃机出现以后,许多机器既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也可以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

在奥托发明内燃机之前绝大多数工厂里使用的机器热效率都只有9%到11%左右。

但当奥托发明出了内燃机之后,相关机器的热效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5%。

1897年,奥托又对自己明初的内燃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通过改良后的内燃机热效率一度能够达到26%。

不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

当时西方各国的科学技术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势头。

在奥托发明出了内燃机之后,德国国内马上就有相关的科学家在奥托的技术上进行了创新。

内燃机


1892年,德国的物理学家鲁道夫.迪塞尔依据奥拓的内燃机原理自己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发动机效率更高,制造成本也更低。

更加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柴油发动机还可以使用较为劣质的原油。

这相当于大大降低了工厂车间的生产成本。

自从鲁道夫.迪塞尔创造出了柴油发动机之后,他对自己的这项发明就非常自信。

他毫不怀疑柴油发动机将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可惜的是,迪塞尔自己却没有能够看到柴油机走向世界的那一天。

在一次投资失败之后,迪塞尔就神秘地消失了。

至今仍然有许多人热衷于从各个角度对迪塞尔的死进行解读。

但谁也无法否认迪塞尔发明的柴油发动机或许比他本人更为知名。

今天在欧洲的许多国家,人们为了纪念鲁道夫迪塞尔,将柴油发动机统称为“迪塞尔发动机”。

在迪塞尔去世之后,他的柴油发动机技术被德国、法国、美国等都国的企业买走。

由于柴油发动机维护成本低、热效率高的特点,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它用在了军事装备上。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美式M4谢尔曼坦克。

而在二战中与美军成为对手的德军也利用柴油发动机的技术生产出了著名的虎式坦克。

德国发明家鲁道夫.迪赛尔


1942年,位于东欧的苏联也利用柴油发动机技术研制出了属于他们的T-34坦克。

由于各国都将柴油发动机运用在了军事领域,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至于后来有人以开玩笑的口吻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柴油发动机大战”。

柴油发动机为人类工业发展做出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领导人立刻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

要发展重工业,最重要的莫过于引进先进的动力设备。

和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实在是太差了,我们连轻工业的生产线都未必能够实现自主生产。

在那样的情况下,靠着自己发展重工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好在当时苏联与我国的关系还非常融洽,两国之间的交往还处在“蜜月期”。

于是,在我国的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工业援助。

在苏联提供的这些工业援助项目当中,就包括了许多军用卡车厂和拖拉机厂。

苏联生产的T-34坦克


而为了让中国能够实现军用卡车和拖拉机的自主生产,苏联老大哥也毫不保留地将柴油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一并传授给了我们。

所以,直到今天,我国许多发动机制造厂里依然能够找到苏联老大哥援助的老设备。

只不过,它们已经从当初的生产主力转变为了如今供人参观的展览品。

自从我国开始发展重工业之后,我国领导人就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动力对于工业的重要性。

于是,在最高领导人的指示下,一批中国科学家开始紧锣密鼓地研制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动机。

就算苏联老大哥愿意对我们慷慨解囊,中国人也不能一直靠着别人过日子。

就这样,依靠着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我国的发动机产业逐渐走上了国产化之路。

“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人



改革东风助力崛起

彻底建设一整套的重工业体系,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国在一五计划初期仍然扶持了大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投产的工厂。

潍坊柴油厂就在这些被新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工厂企业名单之中。

当时的潍坊柴油厂拥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柴油生产设备,还有一批成熟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这在那个工业资源和工业人才都极其匮乏的年代里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但当时我国掌握的柴油发动机生产技术相较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

因此,我国工程师所采取的思路仍然是解构世界上其他的先进技术,在学习中逐渐创新。

除了大名鼎鼎的潍柴之外,诸如广西玉林柴油发动机制造厂和上海柴油发动机制造厂都在当时的中国工业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后来,我国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这几家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家立刻就推出了适用于大型拖拉机的“国产柴油发动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生产


虽然当时的那些柴油发动机动力并不如国外的同类产品强劲。

有时还会令得表面产生一股显眼的黑色烟雾。

但这却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自主发展工业的希望。

因此,几家柴油发动机的制造厂商仍然得到了不小的收益。

在有了收益之后,他们也将把这些收益继续投入到生产研发的工作当中去,以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国产柴油发动机。

除了支援农业生产之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等国援助了大量的军用卡车,其中采用的也是国产柴油发动机技术。

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中国生产的柴油发动机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目标,还进一步打响了国际知名度。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建设被摆在了所有工作的最中心位置。

过去的经济模式之下,几家大型的国营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家的主要制造目标是军用和工业用发动机。

但在我国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之后,几家柴油发动机制造厂商必须抓住时机,拓宽民用发动机的市场。

否则,一旦没有了上级拨款,未来维持生产的费用都会令大家感到焦头烂额。

但好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国家立刻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

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策略的初期,日本的工业援助源源不断地涌入了我国市场。

潍柴的工程师们立刻就发现了日本森林重工生产的柴油发动机与我国生产的柴油发动机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上个世纪的日本产业工人


简单的来说就是,日本生产的柴油发动机热效率显著高于我国生产的柴油发动机。

如果将两种柴油发动机的功能,实际生产的过程当中具象化地表现出来。

人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在使用同等分量柴油的情况下,安装了日本柴油发动机的汽车所行驶的距离要远远大于安装国产柴油发动机的汽车。

正如今天的人们所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看到日本企业生产的先进设备之后,几家大型的国营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开始有了显著的危机意识。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研究日本同行的技术。

这个时候,谁掌握了新技术的突破谁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柴油发动机热效率普遍在35%上下。

而我国生产的柴油发动机热效率却只能够达到28%左右。

为了打破这几个百分点上的差距,我国的科研人员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泪水。

1997年,由我国的国务院科学技术部牵头,全国各大高校紧密配合之下,鲜为人知的“973计划”诞生了。

相比于已经登上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863计划,973计划的知名度显然不高。

但这并不代表着973计划就不重要。

潍柴生产的发动机


对于我国的柴油发动机生产行业来说,973计划相当于给整个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因为973计划更加注重对基础行业的扶持与创新开发。

在国务院科学技术部的牵头之下,企业可以直接与大学里的各大教授和实验室进行对接。

许多在大学里产生的先进技术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迅速成为先进的产能。

在973计划发布之后,潍坊柴油生产厂立刻联系上了天津大学的苏万华教授。

苏万华教授除了在天津大学负责教授动力与内燃机相关的学科之外,还拥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

潍坊柴油生产厂在与苏万华教授取得联系之后,立刻就表明了他们的目的。

大家希望能够在973计划的帮助下,真正让中国生产的柴油机进入世界同类产品的前列阵营。

只有这样,未来中国的工业发展才不会被外国的技术卡脖子。

苏万华教授听了潍柴谈判代表的一席话语之后,当即决定与潍柴进行战略合作。

每年苏万华教授自己都会培养一批博士生,而这些博士生几乎都会被潍柴的生产研发部门“打包”带走。

苏万华院士


创新是一个充满了艰辛与曲折的过程,虽然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但潍柴的领导却不会刻意给研发人员施加压力。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心钻研之下,潍柴的技术人员终于在2008年前后,研制出了热效率达到45%的先进柴油发动机。

要知道,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同类企业生产出的柴油发动机热效率也只能达到45%。

这意味着,潍柴生产出的柴油发动机产品终于可以跟国际上的同行平起平坐了。

但大家的心里都很明白,这距离潍柴想要领先国际的目标还很遥远。

早在开始研发新一代的柴油发动机时,潍柴的工程部门就希望能够将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到50%以上。

可是,将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由45%提高到50%以上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潍柴的生产车间


同样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奥地利企业李斯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赫尔墨特.李斯特在接受外国媒体专访时就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要想将目前最先进的商用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到50%以上,这相当于让一个人在十秒之内跑完100米的距离。”

当人们听说中国的潍柴集团正在准备研发热效率在50%以上的柴油发动机后,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但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短短的十几年后,潍柴集团里的中国工程师还真的把这个目标变成了现实。


异军突起的潍柴集团

在谈到潍柴集团取得的惊人成就时,潍柴集团的掌门人谭旭光却表现出了谦逊的态度。

根据一些已经披露的信息人们可以得知,潍柴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分不开的。

当时由于美国华尔街产生的金融海啸波及到了许多西方国家,连柴油发动机的生产大国德国和日本也未能幸免。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厂商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局面。

眼看着经营多年的企业就将在金融危机中化为泡影,各家企业的管理者都心怀不甘。

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推出了40000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在国内的金融局势被稳定之后,包括潍柴在内的上市国企也有了去海外抄底外企的机会。

于是,许多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人员携带着大量资金去海外收购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技术。

作为国内柴油发动机的生产巨头,潍柴的投资人就将目光对准了德国和日本的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商。

等到人们将这些,外国厂商的先进技术带回国内之后再进行研发和创新,科研攻关的难度就被大大降低了。

因此,到了2020年9月,中国的潍柴集团才率先研发出了全世界第一台热效率超过50%的商用柴油发动机。

不过,潍柴的这项科研成就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在所谓的世界第一的名头上。

对于潍柴集团来说,这款柴油发动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商用”这两个字。

潍柴的产业工人


早在潍柴集团进行科研攻关之前,许多日本和德国的研究室就曾经在实验室里研制出了热效率超过50%的柴油发动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始终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

其中最为幸运的一批研究机构也只是得到了本国军方的采购合同。

所以,大量的民用领域根本无法接触到这种先进的柴油发动机。

而潍柴集团从开始对柴油发动机进行科研攻关的时候,就要求研发人员以民用发动机为研究导向。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手中的技术优势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商业利润。

最后,大家再用取得的商业利润反哺相关的研究工作,形成一套正循环的系统。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潍柴集团的这一步棋走得非常巧妙。

2020年,中国的民用卡车销售市场呈现出了快速上涨的态势。

当年的1月到11月,全国仅被售出的轻型卡车数量就达到了220万辆。

这自然就为潍柴集团生产的柴油发动机铺平了商业化销售的道路。

但潍柴集团的管理层并没有将眼光全部放在目前取得的利益上。

因为卡车和拖拉机等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机械都是属于周期性消费的产品。

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第一年买了一辆卡车第二年就不再需要买了。

或许只有等到十年之后原来的卡车行将报废之时,人们才会考虑购进新车。

潍柴的生产车间


所以,潍柴集团想要持续不断地依靠出售柴油发动机来获取利润,就必须要始终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环境当中。

更何况,未来一旦出现了新的能源或产业革命,柴油发动机都随时有可能会被人们作为落后产能淘汰掉。

因此,作为柴油发动机的生产大厂,潍柴也必须要为“被淘汰掉之后的日子”做准备。

目前,潍柴集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新能源电池的研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随着全球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柴油发动机或许不会被彻底淘汰,但也一定会受到诸多的限制。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发展充电汽车和电池产业或许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可喜的是,目前作为我国工业龙头的潍柴集团已经在电池行业中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虽然潍柴从诞生到发展依靠的都是柴油发动机。

但所有的潍柴人都不会被企业的名字束缚住双手。

在未来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只有不断打破旧有的藩篱,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才能在发展上占得先机。

潍柴今天的发展经验,也正如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所积累的成就。

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成果,但中国人民绝不会因为这些成绩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对于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我们依然充满了斗志与信心。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拥有着14亿人民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未来的创新之路上成为独一无二的“弄潮儿”。

而中华民族也必将以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出自己的大国智慧与理想担当!

届时,全世界都会为中国所取得的创新发展成就而欢呼叫好。

所有的中国人也必将因为祖国的发展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参考文献:

全球首款!50%!这个世界百年难题,他们突破了!央视新闻

50%——潍柴为全球柴油机热效率定义新标杆 大众日报

50%高热效率柴油机开发团队:把创新突破作为“头号任务” 澎湃新闻

全球领先!潍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 新华社

重磅!潍柴集团发布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 山东财经频道

2023-12-10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