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安装帕拉丁汽车配件以确保车辆安全?,

旧瓶装新酒,帕拉丁自行榴弹炮,在实战中不断深入挖掘装备潜力

讲在前面的话:

在火炮的发展历程中,随着战争对于火炮的威力需求不断增大,火炮的口径和重量不断的增加,甚至发展到一个无可复加的地步,最典型的就是出现了陆地上重炮和战列舰上的巨炮;这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个有关火炮口径和重量与复杂多变战场环境下对于火炮机动性制约的这一根本性矛盾,如果这一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严重制约火炮这个"战争之神"的后续发展。这一矛盾在陆地战场上突显的尤为突出,对于游戈在海上的战列舰来说,火炮的口径不断放大和同步增加的重量只是造就了舰体越造越大,火炮的射速下降,但由于战列舰本身就是一个机动的载体,因而对其机动性的影响并不是很突出,但是陆地战场上,既要追求火力同时还要强调机动性,几乎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自然法则。于是,世界各国的火炮设计师们开始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才能使得火炮不再需要人推马拉,让火炮自己跑起来,在这一思路的促使下,自行火炮这个火炮家族中的新成员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崭露头角,并发展成为现代火炮的中坚力量。在世界各国重视发展自行火炮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知名的产品,其中就包括美国的"老兵"M-109"帕拉丁"自行榴弹炮,在半个世纪的服役生涯中,实现了从机械化时代的产物向数字化产品转型,成为一代名炮。

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发展是一个典型的"旧瓶装新酒"的过程

自行火炮发展概述

我们都知道,1914年英国人基于拖拉机推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坦克,同年俄国人也将一门76mm的高射炮安装到卡车底盘上,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门自行高射炮,正式拉开火炮自行化发展的帷幕。1917年世界上第一辆自行火炮在法国人手中从想象成为现实,法国人在一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底盘上安装了一门75mm口径的短身管榴弹加农炮,并将其命名为"雷诺"BS自行火炮;其成为当时法国陆军当时最先进的装备之一,但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该型自行火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生产了39辆。

俄国人制造的世界上第一门自行高射炮

一战结束后的20年间,法国高层提出用一种多用途坦克替代原来陆军所有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设想,受到这一错误发展思路的影响,法国在后续的自行火炮发展上走上了一条歧途,并为在二战中的惨败埋下了伏笔;在这一错误思路的指导下,法国先后发展出了诸如索玛SAU-40、ARLV-39等众多外形怪异的多炮塔车型。

与此同时,自行火炮在德国人大脑中却有着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德国人认为自行火炮在使用中应该具备和坦克同等的机动性和防护能力,如此才能与坦克进行有效的相互配合,并能够为坦克提供实时的火力支援。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德国在自行火炮发展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并在后续爆发的二战中得到实践验证。

1939年9月1,纳粹德国出动由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运输车组成的纳粹德国"钢铁混流"闪电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让世界第一次真正领略到"闪电战"的巨大威力。随后纳粹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将缴获的大量捷克制造的47mm反坦克炮安装在其1号坦克的底盘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随后被命名为1号自行反坦克炮。该型炮虽然具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对付当时的英法两国的坦克游刃有余。1940年1号自行反坦克炮被编组到坦克歼击营,相继投入到西线、北非以及苏联战场上。

法国在"雷诺"FT-17轻型坦克底盘上发展出了"雷诺"BS自行火炮

随后纳粹德国在1号自行反坦克炮的基础上,相继发展出了3号、"追猎者"、"黄鼠狼"、"黄蜂"、"猎豹"、"猎虎"以及"强虎"等口径更大、火力更强的自行反坦克炮,又被称为强击炮或者坦克歼击车。随着德国各型自行火炮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身为对手的美国和苏联也开始意识到自行火炮在战争中的重要价值。

于是,苏联和美国先后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研制生产的SU-76、SU-100、SU-122、SU-152和M10、M-36坦克歼击车、M7"牧师"自行榴弹炮以及M40远程"汤姆"等一系列自行火炮,其中最著名的要属苏联推出的"喀秋莎"自行火箭炮。

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先后总计生产装备了十万余辆自行火炮,将自行火炮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客观的讲,二战期间的自行火炮技术还不够成熟,许多型号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品种也相对比较单一,能够研制和装备自行火炮的国家也不过六七个。在当时的背景下,自行火炮主要以自行反坦克炮为主,无论是从外观还是性能上,二战中的自行火炮和坦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从T98/99到T99E1,再到T-194,直至最终的T196/E1项目

二战结束后,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自行火炮的技术和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自行火炮家族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型,逐步形成了以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榴弹炮、自行高射炮、自行火箭炮以及自行无后坐力炮等拥有不同作战用途的庞大家族,自行火炮的分类也更加清晰。同时自行火炮的发展主流也从二战时期的以自行反坦克炮转移到以自行榴弹炮为主上,自此自行榴弹炮成为自行火炮家族中的中坚力量,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讲的自行火炮。

美国最早计划在T37轻型坦克底盘上发展T-98和T-99型自行榴弹炮

二战结束后,美军在总结实战经验的基础上,立即着手开始研制新一代的自行榴弹炮。根据美国陆军最早的计划,是在T-37轻型坦克的底盘上安装105mm和155mm两种口径的榴弹炮,研发代号分别为T-98和T-99型自行榴弹炮。1950年制造商底特律坦克厂分贝制造了两辆T-98和两辆T-99样车进行初步测试。

但同时期美军新式的M-41轻型坦克定型了,美国军方临时又决定改用新研制的M-41轻型坦克底盘进行上述项目的研发工作,研发代号重新更改为T99E1型;T99E1型采用了全密封战斗室设计,并引入弹道计算机和火炮稳定器。同年美国军方决定将T99E1立即投产,很快就生产了250辆装备部队。

但由于该型自行榴弹炮仓促上阵,在实际使用中故障率陡增,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军方不得不对T99E1提出修改设计,取消了原有的弹道计算机和火炮稳定器,由于密封式战斗室的空间也不够,因此改进型直接将其改为敞篷式,这个改进型又被重新命名为T-194。1953年T-194正式定型为M-44型155mm自行榴弹炮,由于M-44型榴弹炮在设计之初就存在诸多的缺陷,因而在后续的服役生涯中并不被美军看好。

M44型自行榴弹炮先天设计就存在问题

其实早在1952年年初,为了贯彻全球部署战略和打核战争的需要,美国国防委员会就在华盛顿召开了著名的自行火炮会议;同年8月,美国陆军就着手展开了新型自行榴弹炮的研发工作,这就是后来的M-109"帕拉丁"自行榴弹炮。1953年4月,美国陆军坦克及机械化装备司令部确定了下一代自行火炮的研发计划内容,即研制T-195型110mm自行榴弹炮和T-196型156mm自行榴弹炮。1956年美国陆军决定T-195和T-196型都采用同样的炮塔和底盘,口径也被进一步规划为标准的105mm和155mm。

1961年,优化过的T-196E1型自行火炮通过了美国军方的初期测试与操作评估,1962年开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随后大批量装备部队,并重新命名为M-109型155mm自行榴弹炮。

简述自行榴弹炮与坦克的区别

现代自行榴弹炮和主战坦克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两款车型各自所采用的火炮上,同时主战坦克在机动性、防护能力上也要比自行榴弹炮指标要高的多,举个例子,现代第三代主战坦克绝大部分公路机动时速超过70公里,而自行榴弹炮大多也就是个五六十公里的水准;在防护上主战坦克正面防护水平超过一米,但自行榴弹炮也就是几十毫米的防护水平,这就是差距。

在核心区别火炮上,现代主战坦克装备的大多是射速高、身管长的加农炮,多以滑膛炮的形式出现,也有部分诸如我国15式轻量化坦克采用的线膛炮;坦克使用的这种火炮的特点是,可以直接瞄准进行平射,弹道也比较低,主要用于攻击直接目标,有效射程一般在2000米左右,弹药也更多的是针对高防护水平的装甲车辆而研发的穿甲弹、破甲弹等。

火炮的种类成为这两种车型本质上的区别,同时弹道又是两种火炮最大的区别

而自行榴弹炮使用的榴弹炮的主要特点是炮身较短、口径也比较大,弹道更加弯曲呈抛物线状,比较适合攻击远距离上的间接目标;这类火炮的射程一般在数十公里以上,部分型号使用增程弹可以达到50公里。除此之外,自行榴弹炮的弹头和推进药也是分开的,利用分装式药筒,火炮可以根据对目标距离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优化的装药,如此一来,既达到了有效的火力压制,同时也不会造成弹药上的浪费。

另外,自行榴弹炮使用的分装式弹药,可根据打击目标的不同,合理科学选择用途不同的弹头,使得打击的灵活性和性价比得到显著提升。

M-109型自行榴弹炮基础数据

M-109型155mm自行榴弹炮全车长9.1米,宽3.1米,战斗全重为27.5吨,车组成员由车长、炮长、驾驶员以及3名装填手组成。车体采用铝质装甲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20毫米,炮塔位于车体靠后位置,动力系统前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的基本布局;动力系统采用的是底特律柴油引擎公司生产的一台M8U-71T型液冷式涡轮增压二冲程八缸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05匹马力。

M-109自行榴弹炮采用的是铝质装甲结构

M-109自行榴弹炮的武器系统采用是一门M-126型155毫米23倍口径的榴弹炮,射击高爆榴弹时,最大射程为14.6公里,持续射速每分钟1发,最大射速为每分钟3发;炮塔的两侧各有一扇舱门,后方有两扇舱门用于供给弹药补充使用;M109型自行榴弹炮炮塔顶部还配备了一挺可以360度旋转射击的M-2型12.7mm机枪,车后两侧各有一个可折叠的助锄,用于保证射击时的稳定性。

M-109型155mm自行榴弹炮最大行驶速度为56.3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354公里,可以轻松翻越30度左右的陡坡、跨越1.83米宽的壕沟以及0.53米高的垂直墙;该车的整个机动性还是很不错的。

实战中催生的后续改进

1965年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M-109型自行榴弹炮首次投入实战。在越南战场上,M-109型自行榴弹炮与越南军队使用的苏式火炮展开了正面交锋,随后该型火炮的一些诸如射程较短,比不上苏式火炮等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为此1967年5月,美国陆军根据M-109型自行榴弹炮在越南战场上的实战表现,开始着手对该型火炮进行增加射程的改进项目,为其更换了射程更远的、身管更长的3M185型39倍口径的155mm榴弹炮,换装新型火炮后在1970年8月正式重新定型为M-109A1型;改进后的M-109A1型在使用M118型8号发射药时,最大射程有原来的14.6公里提升至18.1公里。

M-10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1974年,美国陆军有根据M-109在越南战场上进一步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对其进行27项旨在提高该型火炮机动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的改进,这是该型自行火炮的第二次升级改进,改进后的火炮被命名为M-109A2型。同时美国重新启动了M-109A1型的生产,主要用于对外出口,这种出口型被称为M-109A1B型。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陆军又提出了"榴弹炮延寿计划",美军对服役多年的M-109系列自行火炮又进行了两项全面的现代化升级改进,便是M-109A3型自行榴弹炮。1995年,美军将剩余的M-109A2/A3型自行榴弹炮也全部进行了现代化改进升级,采用改进武器系统的套件换装了M-284型加长身管火炮和M-182A1型炮架,全新改进后的火炮被称为M-109A6型。

"榴弹炮延寿计划"催生了M-109A3

M-109A6型作为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的最先进改进型号,成为美国陆军第一种具备独立作战的数字化火炮系统,并被赋予一个"帕拉丁"的绰号。(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帕拉丁"是古代西方神话中的游侠,M-109A6最早是被称为"游侠",在后期被音译为"帕拉丁",随后得到延续使用至今。)

M-109A6:旧瓶装新酒的"帕拉丁"

M-109A6型"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目前美国陆军重装师和装甲部队的主要支援火力,从外观上看,它和早期的M-109、A1、A2以及A3型有着明显的区别。M-109A6型榴弹炮换装了全新设计的更大尺寸的新型炮塔,在炮塔的尾部增加了一个比较显眼的发射药隔舱,使得全车的携带弹药基数增加至39枚;同时也是分辨其与之前型号最显著的一个外部特征。

M-109A6显眼的尾部发射药隔舱

在火力方面,M-109A6型自行榴弹炮换装了新型M-284型39倍口径身管的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榴弹时的射程在此前型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至24公里,在发射火箭增程弹的时候,最大射程可以进一步达到30公里,成为整个M-109系列中射程最远的型号。同时经过改进的还有的其搭载的半自动装填系统,可以使得火炮的急促射速达到8发/分钟或者每15秒钟3发的射速;另外为了进一步发挥"帕拉丁"自行榴弹炮的威力,美军同步还专门为其研发了M-898型"萨达姆"自锻破片反装甲子母弹,强化了该型火炮对集群装甲目标的打击效能。

"帕拉丁"自行火炮的导航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方位角定向惯性导弹,后来又综合了全球定位卫星导航系统。此外,该系统还特意为美军的数字化系统升级预留了程序接口,可以与其他战斗车辆实施战场信息资源共享。

发展到M-109A6型时其已经实现了数字化

"帕拉丁"的发动机加装了专门用于废气冷却的相关系统,大幅度降低了车辆的整体红外特征,从而提升该型自行火炮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战场隐蔽性;炮塔的内部使用了隔舱化结构设计,液压油和发射药等易燃易爆部件均与乘员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强调了车辆的安全性。车体的内部还安装了防弹内衬、集体式三防系统和全自动灭火装置;"帕拉丁"的反应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执行打了就跑的战术,一分钟内即可完成从接收射击指令到开火等一系列动作。

总结评价一下

M-109系列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从时间上来看迄今已经服役了将近60年,属于一款比较典型的老式自行榴弹炮;但其在整个系列化发展过程中,根据不断的实战和技术进步,在不断的推进升级改造,应用技术进步尽可能的挖掘老装备的潜力,使得其在服役生涯中保持着技术领先,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发展模式,成为该系列自行火炮以及诸多美军装备的一大发展特色,也为我们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借鉴意义。

M-109系列走的是一条独特的发展路线

M-109A6型"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作为M-109系列最新、最先进的改型,成为美国陆军自行火炮的中坚力量;但在实战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该型自行火炮使用的初速测定仪故障率比较高、车载数字化系统的兼容性不太好、大仰角射击时高低机漏油等诸多故障。纵观整个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其存在的最大缺陷在于射程不足,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几乎每一个型号都存在这个问题;当最新的M-109A6型的最大射程达到30公里的时候,国际上其他国家开发的一些型号普遍已经超过这个水平,比如我国出口到科威特的产品,就因为射程在招标中优势胜出,得到多个国家的青睐;我国最新的05系列自行加榴炮的使用增程弹的时候最大射程已经延伸至50公里的水平,这是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望尘莫及的。较近的射程导致,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就必须尽可能的靠前部署,因而在反炮兵雷达和战场透明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该系列自行榴弹炮的自身安全性受到严峻的挑战。

M-109系列普遍存在的射程问题和美国注重航空近距离火力支援有很大关系

因此,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属于典型的优劣并存,其优势就在于美国有充足的战争实践去试验武器装备,并根据实战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其雄厚的科技进行针对性的升级改造,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挖掘了老装备的潜力;其最大缺陷就在于射程上,从首次参战,和越南使用的苏式火炮相比,射程劣势明显,虽然后续进行了增程改进,但直至发展到M109A6型,其射程这个缺陷一直存在;这或许和美军比较注重航空近距离支援火力,而轻视陆军传统火力的总体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总而言之,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对于美军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综合性能指标也算是一款比较靠前的型号。

2023-12-07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