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汽车论坛网站中流程图的可读性?,

我是如何从乙方转型到甲方互联网行业做用研

上周如意小主分享了假设检验的内容,很高深有木有,这周咱们就来点轻松的。作为刚从乙方市调公司转型到甲方互联网公司的用研狗,以此文来记录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感受吧,可能不是特别权威,都是在学习实践中磨练所得,未进之处,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甲方和乙方用研有什么差别呢,各位前辈们总结的很到位,简单一句话:甲方是从头干到尾,但是只伺候一个客户;乙方是只干一个环节,但是伺候一大堆爷…

好啦,回归正题,甲方和乙方用研到底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用研嘛。确实,都是用研,但是换个环境,你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就不一样啦!

一、工作流程不同

先来看一下用研人员的工作流程,这一看不得了,发现用研人员都是全能型的。在乙方(部分内资市调公司)的时候,原则上说,用研人员只负责”研究“这一个环节,但是实际上呢…个中辛酸你懂得…连销售的活儿也干了;到甲方之后呢,更全能了,连执行和数据分析的活也抢着干了…oh yeah…我们都好勤劳!

附图 甲方和乙方用研人员工作流程图

二、工作内容不同:

基于上面说到的工作流程,相应的工作内容也会不一样,除了原来的”研究”部分工作,还增加了执行和分析工作,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乙方转型到甲方的用研人员不习惯的地方:

01

执行环节工作

说到执行,肯定要说招募啦,招募是难难难点,没有了乙方公司强大的执行团队作支撑,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如果要找自己产品的用户还好说,可以去用户库里搜一下,如果想找的是竞品的用户,那就难了,身边同事没有认识的,外放招募公告又找不来人的话,那就只能求助第三方了。

目前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招募途径如下:

1)公司用户库招募:定向短信或是电话形式访问/邀约;

2)用户界面投放招募:自己网站/app上定向push或是发布问卷;

3)外放通告形式招募:针对一些特殊的目标用户,如汽车用户,可以去汽车相关的论坛、微博或是贴吧上发布招募公告;

4)公司同事,如果项目时间特别紧张,或是项目性质决定了不一定必须要真实用户,可以找对被试内容不熟悉、又与目标用户相似的同事进行测试,比如可用性测试的时候,测试某个APP上的按钮位置显不显眼,或用户看到某个交互时的第一反应等等;

5)身边朋友,如果身边有朋友正好符合条件,那就再好不过了,可以邀请他们参加测试或访谈,但不宜过多;

6)请第三方招募,最省事的方式,但是最最最重要的是要付出成本了;

招募之后就是甄别和实地访问了,这时候如果公司内部有客服人员或是有各区域办事处的话,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比如让客服人员帮忙甄别或是邀约,让各区域办事处提供场地、布置场地等等(当然啦,这得是公司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哈,有时需要你去争取资源~~)

说下来,其实执行环节工作还好,虽然在乙方的时候很少实际去做,但是最起码懂得各个流程,也知道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关键问题上重点把关就可以了。

02

分析环节工作

分析环节,主要是定量数据的分析,可能会令一些人头疼,确定分析思路没问题,解读数据也没问题,但是这些数据是怎么分析来的,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复杂分析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莫急,你可以参考霞光里的《墙烈推荐:8分钟教你搭建完整的数据分析思维框架》,先建立分析思维框架,再学会excel和spss,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大致就可以搞定啦。Excel肯定还是使用最多的工具,主要是熟练掌握各种函数用法,学会透视表等,spss算是一个傻瓜软件,只需点选就行,虽然不必掌握各种检验、各种统计方法的具体原理,但是要知道这些方法能证明什么,什么情况下使用,结果如何解读等等。如果这些都没问题啦,可向更高阶晋升,如SQL、Python等(数据分析师方向的用研需要)。

三、工作时效要求不同:

在乙方公司做调研,一个项目至少要一个月,这在一切讲究效率、唯快不破的互联网行业里,肯定是行不通的,你这边调研结果一两个月后出来了,那边产品不知道已经迭代了几个版本了,辛辛苦苦劳累了一两个月,没有意义。这时候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快调整自己,跟上这个节奏,更灵活的变通着去做研究:

一是把大项目拆分成几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短平快”,跟上产品改版的节奏。这就要求用研人员跟需求方充分沟通,了解项目背景和目的,了解最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后研究结果打算如何运用等等;把一个大的项目拆分成多个阶段性的小项目,并以短小精干的问题来定位每个小项目的目标。

二是研究方法上变通,比如想搜集产品使用痛点,在乙方的时候可能会去开几场座谈会,但是现在不行啊,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呢? 建议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试试电话访问,我们的优势就是有这些用户的资料嘛,可以分分钟联系到他们;或是从后台提取一批日志数据,分析下用户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异常的地方;或是分析用户投诉数据;再不济找身边的现成资源(符合条件的同事或是亲戚朋友),摸底一番。

通过上面两步,基本会过滤掉很大一部分需求了,最后剩下的就是那些没法变通的,这时候只能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否则研究效果会大打折扣。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偏技术层面的东西,其实在甲方做用研,思维上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01

对业务的理解至关重要,不是产品经理但是要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去想问题

作为刚从乙方转到甲方的人员来说,从用户端到产品端的思维转变是首先要做的,但可能也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如果你还沾沾自喜说我很厉害,我知道各种用研方法,在乙方也实际应用过,我去甲方肯定没问题,分分钟上手。告诉你,没有用,在甲方做用研懂业务是更重要的,同样的分析结果,懂业务同事和不懂业务同事的解读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不懂业务同事在分析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分析的方向/维度不合适,没在点子上,二是结论的深度不够,欠缺洞察力,三是结论对实际业务的指导力度不够,不够接地气儿,有些“飘”。

所以去甲方后首先要做的,肯定是要学习业务啦,多学多记多请教,搞清楚产品内部逻辑,先从产品经理角度去思考,产品有哪些板块,各板块的功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隐含逻辑;再对应到用户角度,去看这些内容在用户来看,是什么样的。比如针对一款社交产品,需要搞清楚男用户端和女用户端分别都有哪些板块,哪些功能,两者之间的交互逻辑是什么,有哪些策略等等,再以一个普通用户角度去体验这个产品,研究哪儿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等等。

02

数据分析也是用户研究的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日志数据来实现研究目的是需要学习的一门本事

来源:高太医的《用研方法的选择及使用时机》中20种常见的用研方法

借用高太医的《用研方法的选择及使用时机》中提到的,(日志)数据分析也是用户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只是采用用户自身的行为来反向推断或是预测其下一步行为。用研和数据分析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用研人员能懂数据分析、或是数据分析人员能懂用研,那就再好不过了,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得出的结论肯定也可以更上一层楼呢。

但是实际呢,在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中,用研和数据分析都是割裂的,是两个独立的团队。用研人员主要是通过传统调研手段(不包含日志数据)来了解用户,其痛点在于获取信息方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别人质疑;而数据分析团队主要是从产品数据角度去分析,实际跟用户接触的比较少,这就导致分析出的内容多是浮于表面的现象,而对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的不够。

至于说数据分析如何跟传统用研结合,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了,我也在尝试摸索中,这里先说两点小小的体会吧:

1、数据分析是一个验证假设的过程:

现在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有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如何使用是因人而异也是因项目而异的,不管什么样的分析,都是基于假设的验证。

比如我要分析一款社交APP的复购率降低的原因,可能的假设是

a.最近新上了一个策略,导致复购率降低了;

b.新策略引起用户在不同板块的停留时间发生了变化;

c.新策略中免费赠送内容已经超过用户日常所需数量,用户没有必要再复购了;

基于以上假设,我就会以新策略上线前后的时间点为基准,提取用户的交互行为数据,并进行相应维度的分析,从而快速验证假设,得出复购率降低原因。否则,如果我不做这些假设,后续的数据提取、分析维度确定就会无从下手。

2、数据分析可分为两个阶段: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是第一步,也是基础,它先输出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告诉我们分析对象大概是什么样的,回答的问题通常是:这部分用户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留存率怎么样?有多少人付费?付费的时机如何?为什么付费率下降了…通过这种分析,加深了我们对产品或是用户的了解,但是这种分析一是不能带来用户行为上的改变,二是需要定期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每次分析的指标是相同的,分析的维度也是类似的,得出的内容可能也是雷同的,长此以往,分析结果对实际业务的指导意义会下降,数据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影响。

那怎么办呢?证明数据分析人员更高价值的地方来了,也就是描述性分析的更进一步分析——预测性分析,它提供了对未来的指导,通常回答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对付费是有影响的?影响程度如何?如果用户第一次付费,他有多大可能性继续付费…基于这些预测,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调整产品或是市场策略。这是最考验分析师能力的地方,也是无数分析师们努力的方向!

当然了,不管是描述性分析,还是预测性分析,一定要密切跟业务结合,懂业务懂数据的分析师才是好的分析师嘛~~

好,我就先感悟到这里了,后面持续更新!如果你励志到甲方做用研,希望我的经验能帮你提前熟悉情况,如果你已经身在甲方了,那相信你的体会应该比我更深,未进之处欢迎补充!

END

~~~~~公主的面纱~~~~~~

————感谢支持霞光里的每一位朋友————

霞光里18号里住着7位热心的用研咪&数据汪

平均4年的乙方专业咨询经验,当前潜伏在各大互联网公司

关注公众号,你提出问题,我们倾囊相助

(虽然我们擅长用户研究,但是你问啥都行)

每周不定天,相约霞光里18号

等你来

您的问题可以直接在公众号内回复

“霞光里18号”感谢您的关注

内容版权均归霞光里18号所有

如需转载、合作请公众号留言

本文由咸鱼编译

2023-12-06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