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n刹车油怎么选购?,新蓝鸟刹车油在什么位置

经营是剑,管理是柄,企业如何驾驭两者?详解企业成功的关键之道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第四章 经营与管理

经营、管理是经理人的天职。如何经营,如何管理,乃至如何处理经营、管理的关系,是一篇大文章。

一、捋清概念再说事

在中国,经理是一个常用词,经营、管理也是常用词,也有很多人探讨经营、管理的关系,但何为经营,何为管理,却不见得人人能说清楚。

为什么难以说清楚?经营、管理说的都是事情,而不是物体。物体很具体,边界很清晰,说清楚比较容易;事情很抽象,边界很模糊,说清楚就不容易了。

大家都在说经营、管理,但说的未必是同一个东西。经营在一些人那里范围很宽,把管理也包括在了里面。管理在一些人那里同样范围很宽,甚至把经营也包括在了里面。几十年下来,经营、管理差不多都成了没有确切含义的名词。

“经营”这个词,中国很早就有。《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的本义是织布的纵线,后引申为“纵横量地”。“营”的本义是“环绕”,后引申为“周围量地”。经、营同义互文,皆有测量、规划的意思。经营是一个跟物质财富的投入与产出相关的概念。这一点从字源上也可以找到依据。

在汉语里,“管”本指细长的圆筒形物,比如管状乐器、钥匙等。因为钥匙是用来开锁的,锁是用来控制的,所以又从钥匙义引申出管辖、控制等义。“理”本指玉石的纹路,用作动词时,“理”则是“治玉”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治理、整理的意思。管理的含义后来变得多元而宽泛,但从语义上说,控制与协调是其基本意思。

企业有很多事情,到底哪些属于经营,哪些属于管理呢?

《企业的性质》是罗纳德·科斯的经典名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经营意味着预测和通过签订新的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Initiative means forecasting and oper-ates through the Price mechanism by the making of new contracts.Man-agement Proper merely reacts to Price changes, rearranging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under its control.)”

按照科斯的观点,经营是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是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换言之,外部的买卖行为,叫经营;内部的组织行为,叫管理。

凡涉及企业外部问题的事情,皆属于经营。比如环境、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等。交换或交易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手段。凡涉及企业内部问题的事情,皆属于管理。比如组织、人事、制度、流程、考绩、分配等。权力或命令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手段。

综上所述,经营就是经济的运营,它是处理企业外部关系的学问。管理就是管辖、治理,它是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学问。

《大学》里讲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经营、管理何者为先?何者为后?哪一个是目的?哪一个是手段?经理人要做好自身工作,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把经营放在前头

两件不一样的事情,做起来要有先有后。经营、管理孰先孰后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句话回答:

先有经营,后有管理,经营结构决定管理结构,管理是在特定经营结构下发挥作用的。企业正常的状态应该是:经营走在前头,管理跟在后头,而不是相反。

曾经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培训,现场效果往往很好,但培训结束,员工往往依然故我,工作方式并没有多大变化。有的咨询方案也是这样,形式上很完美,逻辑上也无懈可击,但推行起来要打很多折扣,效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经营与环境的关系上,环境是自变量,经营是因变量。在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上,经营是自变量,管理是因变量。

经营是一个大系统,管理是一个小系统,个人和部门只是一个节点和要素。在大系统不改变的情况下,只改变节点和要素,事情的结果不会有根本的改观。单点的努力怎么可能取得系统的改观呢?尽管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做这种尝试和努力。

反之,经营结构改变,管理结构会随之改变,部门和个体行为也会随之而变。正如同一张网,它每一个节点都要受到其他节点的制约。

当然,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其实,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营与管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在创业期,生存高于一切,经营要高于管理。在发展期,管理高于经营,企业发展才可持续。在成熟期,经营高于管理,企业效益才会明显。衰落期也是收割期,经营高于管理,专注当期利益,往往是自然之选。

三、要以经营为中心

两件不一样的事情,做起来也要有主有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经营、管理孰轻孰重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回答:

企业要围绕经营开展管理,管理要为经营服务,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陈春花教授曾这样举例说明:当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隔夜服务”,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尔一样用“直接定制”的策略,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又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企业内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只有获得外部顾客的认可,才有订单、收入和效益可言。

所以说,管理本身是不产生效益的,管理通过服务于经营创造效益。反之,管理要花钱、花时间,管理是有成本的。管理束缚人的个性,限制人的自由,管理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

管理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只能在发展中解决。企业管理也没有完美和最优境界可言。可口可乐前董事长罗伯特·郭士达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公司,只有财务状况良好和不断成长的公司。”所以,一味地加强管理,也不见得是好事情!

四、别让管理拖后腿

假如经营是皮,管理就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管理永远依托经营而存在。

反过来说,管理也会制约经营的发展。企业如同一个人,光长骨头不长肉不行,光长肉不长骨头也不行。肉就是业务、就是经营,骨头就是管理。

管理对经营反向制约作用体现在哪里?

一般说来,越往企业高层,越偏重经营;越往企业基层,越偏重管理。通过层层转化,经营目标一步步地转化为管理目标。管理抓得好,经营目标就有保障。管理对经营的支撑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老百姓说:“家外有个钱耙子,家里有个钱匣子。”钱耙子是管搂钱的、挣钱的,可以比作经营;钱匣子是管花钱的、省钱的,可以比作管理。老百姓还说:“不怕耙子没有齿儿,就怕匣子没有底儿。”只谈经营,不谈管理,经营也将难以为继。

《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管理要守正,经营要出奇。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如同刀刃与刀背的关系。经营是刀刃,管理是刀背,刀背厚实,刀砍东西才能更有力。

有些问题貌似是管理问题,其实是经营问题。比如企业内部纷争不断,管理混乱,人心不稳。从表现形式来看,这是一个管理问题。而就实质而言,它却很可能是一个经营问题。

经营方向不调整,商业模式不改变,你管得越严,问题反而会越突出;调整经营方向,创新商业模式,业务拓展开以后,即便你不强调管理,管理的噪音也可能弱化,甚至会消失。

很多老板容易犯的错误是,把经营问题归结为管理问题,试图通过强化管理来摆脱经营困境。层层分解经营指标,对员工非常苛刻,老是骂员工笨、无能。会打仗的将军不会抱怨士兵,会经营的老板不会抱怨员工。企业不是个体户集中营,高层的经营责任无法切割和分担。在经营框架低效的情况下,盲目给员工下达高额的工作任务,实质是转嫁经营责任。这都不是好现象。

一般说来,订单、利润、资金属于经营问题,品质、成本、交期属于管理问题。产品好、业务不好,说明经营不足;业务好、效益不好,说明管理不足。产品好、业务好、效益好,既有效率又有效益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五、两手抓,两手硬

假如把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企业一定也得有两只手。企业要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经营发展呼唤管理升级,管理升级推动经营发展;要用经营拉动管理,用管理推动经营,促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经营是剑,管理是柄。经营是油门,管理是刹车。经营、管理贵在匹配,奔驰的油门、夏利的刹车,开这样的车,你敢上路吗?

经营关注企业的效益,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是量本利的权衡。管理关注企业的效率,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是责权利的划分。

很明显,两者之间有交集,交集就是利益。经营是挣钱,管理是分钱。假如企业不挣钱,怎么分钱都不会让人满意。

经营成功,可以为管理改善创造空间和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管理之不足。管理的完善,可以推动经营升级和转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营之不足。

《黄帝阴符经》中讲道:“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从万物那里偷东西,万物从人那里偷东西,人又从万物那里偷东西。天、地、人这三个大强盗都得到满足以后,天下就太平了。

同样的道理,顾客要从企业那里得到价值,企业要从顾客那里赚取利润,员工要从企业那里得到利益。三个方面都得到满足,企业才能健康发展。怎么才能让他们三个都得到满足?关键就是要靠经营和管理。

2023-11-24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