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汽车pixel的车内空间如何?,

近3000家外企,正在逃离印度

6月21日至24日,印度总理莫迪出访美国,双方在国防、半导体、关键矿产、高技术以及太空合作等领域签署一系列协议,印度将得到美国很少与非盟友国家分享的一些关键技术,美国科技大公司也将真金白银投资印度,比如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亚马逊等巨头企业,还有半导体领域的美光科技、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芯片巨头,纷纷表示将加码投资印度。



不得不说,莫迪的访美之行真是收获满满,其雄心壮志也溢于言表,他呼吁全球公司都进行“印度制造”,甚至放豪言称,“我们很快就会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但另一方面,印度近年来对外资企业的“折腾”也是愈发明目张胆,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多达2783家外国企业接连撤资,逃离印度。在印度更是有句名言: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由此可见,印度这波红利,不可谓不危险,那外资企业为何还是趋之若鹜?

01

印度红利A面:

加码投资的巨头们


此次访美期间,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讲话,他提到:“当我第一次作为总理访问美国时,印度是世界上第十大经济体。现如今,印度是第五大经济体。印度很快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我们不仅在增长,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印度已经成为任何企业都不想,也不敢放弃的地方。


莫迪此次访美期间,具体到半导体领域,美国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确认,将投资8.25亿美元(约合60亿人民币)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设新的芯片组装和测试工厂;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宣布计划4年内斥资4亿美元(约合29亿人民币)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一个协作工程中心,专注于半导体制造设备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美国泛林集团宣布将采用Semiverse 解决方案部门提供的虚拟制造环境技术,帮助培训印度下一代半导体工程师。


此外,还有一众科技巨头”力挺“印度:


苹果CEO库克与对莫迪会谈后,对媒体表示,印度代表着“巨大的机遇”。近年来,苹果一直在逐渐增加其在印度的制造能力,希望实现其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美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25年,苹果在印度的iPhone产量占全球比例可能会增加到18%。


马斯克则称,特斯拉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快进入印度市场,其实早在今年1月,有媒体爆料,特斯拉已接近达成在印尼建立工厂的初步协议,目标为年产100万辆电动汽车。除了电动汽车外,马斯克还表示,印度的可持续能源生产“潜力巨大”,首当其冲的就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他还希望能把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引入印度的偏远和农村地区。


亚马逊则宣布,到2030年将把在印度的投资增加到260亿美元,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亚马逊云计算部门AWS上个月表示,到2030年底,将在印度投资1.06万亿卢比(129亿美元)。更早些时候,亚马逊还宣布了一项6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其电子商务业务。


Alphabet首席执行官皮查伊宣布,谷歌将在位于莫迪故乡古吉拉特邦的国际金融科技城(GIFT City)开设一个全球金融技术中心。皮查伊另称,谷歌的AI聊天机器人Bard将引入更多印度语言。此外有消息称,谷歌已开始与印度代工厂商进行早期沟通,以将其Pixel智能手机的部分生产转移到印度



02

印度红利B面:

近3000家外企撤资逃离


但对于外企来说,印度的营商环境绝对算不上友好,套在印度外资企业脖子上的绳索,正在快速收紧。“印度赚钱印度花,一份别想带回家”也绝非段子。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印度工商部长公开的数据,从2014年到2021年11月,多达2783家外国公司离开了印度,约占在印跨国公司的六分之一,这些企业涵盖多个产业领域,包括能源领域的凯恩能源、电信通讯领域的和记电讯国际、制造业的福特、通用汽车和哈雷-戴维森等知名跨国公司。


虽然印度当局几年前就开始折腾外资企业,但过去一般还是通过关税为主,如今却变本加厉,毫不掩饰地明抢了。


首先看国内企业,此前彭博社有消息报道,匿名知情人士透露,印度企业事务部已着手审查500多家在印中企的账目:




01

小米


2023年6月,印度执法局发文确认,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冒充“特许权使用费”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扣押其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2亿元,这几乎相当于小米去年经调整净利润的56.7%。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是2014年进军印度市场。小米进军印度的步伐相当迅速,2014年小米3在印度第一次亮相,1个月的时间内,小米通过线上抢购的方式卖掉了12万部手机,短短一个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就达到1.5%。2017年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而且小米不仅在当地推出面向印度消费者的智能手机,还在印度投资兴建了工厂。2017年时,小米还对外表示,计划未来5年内向印度的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 围绕其智能手机品牌建立一个应用生态系统。




02

纬创


2023年5月,苹果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在印度苦心经营15年的果链代工厂纬创宣布“撤离”。纬创计划全面撤出印度市场,并向印度国家公司法法庭、公司注册处等机构提出一年内解散其在印度业务。


报道称,近年来由于当地工人闹事、工资短付、医疗事故等问题,纬创在印度业务频频遭遇争议,这可能是导致其撤资的重要原因。另外,此前传闻显示,印度本土巨头塔塔集团(TATA)计划收购纬创在印度的iPhone组装厂,承接其在印的生产任务。




03

Vivo


2022年8月,印度税收情报总局(DRI)发布通告,指控vivo逃税221.7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8.9亿元)。DRI指控,对vivo印度公司工厂的搜查发现,vivo印度公司蓄意在某些进口产品的描述中作虚假申报,这些产品用于制造手机。


此外,印度当局还表示,vivo涉嫌违反了印度的《防止洗钱法案》,因此冻结了vivo及其关联公司在印度的119个银行账户,共计冻结了价值约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86亿元) 的现金等资产。随后印度当地法院虽然解除了vivo银行账户的冻结,但责令vivo提供1.19亿美元(约8.01亿元)的银行担保。




04

OPPO


2022 年 7 月,OPPO 被指控逃避关税,合人民币约 38 亿元。印度税务机关称,OPPO 在进口手机零部件时错误使用了关税豁免,并在计算进口货物交易价值时未包括特许权使用费。




05

荣耀


2022 年 7 月,荣耀CEO赵明表示,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和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了印度,将采取更稳妥的方式开发印度市场。


同时,赵明指出,实际上,不仅仅是荣耀这样的大型企业最后选择退出印度市场,许多位于印度手机等重要产业链上的我国中小工厂,80%都倒掉了,剩下没有倒闭的,也有不少选择退出印度市场。而诸如OPPO、vivo、小米等依然在印度坚持经营的企业,也因为相同的原因,在印度十分不好过。




06

上海电气


2008年6月,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度拿到了莎圣燃煤电站的项目。本着友好的原则,上海电气垫资13.11亿美元建造了6台66万千瓦超大电站。


六年后,在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多年的筹备下,印度莎圣6台66万千瓦超大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但是,按照合同建成运营之后不但回款被一拖再拖,还反被印度起诉环境污染,勒索21亿人民币


除上诉企业,还有华为、阿里巴巴等在印设有运营单位的企业均在审查之列。


当然,在严格监管外资企业这件事上,印度是“一视同仁”的。国外企业也没能逃脱:




01

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不止一次被印度政府处罚。2014年,三星在印度被罚税2亿美元。2023年1月,印度税收情报局指控三星对远程无线电头错误分类,试图规避172.8亿卢比进口关税,约合2.12亿美元。




02

苹果


2022 年1月,印度政府以“垄断手机商店收取 30% 佣金”的罪名,把苹果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苹果公司缴纳 11 亿人民币的罚款。


此前,苹果公司曾驳回此案,称其在印度的影响力太小。因为尽管近年来iPhone在印度的销量大幅上升,但苹果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仅仅为0%-5%,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反观谷歌的安卓系统每年的市场份额在98%到99%之间波动。




03

谷歌


印度当然也不会放过谷歌。


2022年10月,谷歌也被印度政府告上了法庭。反垄断监管机构印度竞争委员会宣布,谷歌滥用其在Android移动设备生态系统的市场支配地位,对其处以近134亿卢比罚款(约合11.7亿元人民币)。


然而就在本案处罚落下的一周内,谷歌又因为滥用市场地位强迫应用开发者使用谷歌支付系统,接到93.6亿卢布的反垄断处罚(约合8.2亿元人民币)。短短五日内,两笔罚款合计超过227亿卢比(约合19.9亿元人民币)




04

沃达丰


2007年,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以112亿美元收购了李嘉诚在印度的产业,企图打开印度市场,但却被印度以偷税为由罚款21亿美金,李嘉诚个人也被处以12亿美金的罚款。


沃达丰随后上诉到国际仲裁法庭,终于在2020年获得胜诉,但胜诉之后,印度税务部门以光速修改了《所得税法》相关内容,为沃达丰“量身定制”了新的法律。根据新法律,沃达丰被判缴纳各种罚款、税额、滞纳金,利息从原来的26亿美元,一下翻倍提高到51亿美元




05

亚马逊&沃尔玛


2022年,印度以亚马逊“违反了相关财务规定“为由,对其罚款1.72亿美元。2019年也曾以行贿为由罚款沃尔玛2.827亿美元。


同年,沃尔玛退出印度市场,在此之前,印度以违反外国投资法为由罚沃尔玛13.5亿美元。


要知道,亚马逊和沃尔玛自进入印度后便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印度国内数一数二的电子商务平台。但印度对其展开了多轮有关贿赂、并购等领域的调查,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开出天价罚单。



06


汽车:福特、通用等


2017,在印度市场耕耘26年的通用汽车,累计亏损5.88亿美元后,退出印度,并发表声明称,“(在印度)无法期待取得与投资相符的利益”。


2021年, 福特也宣布退出印度市场。从1995年进入印度以来,福特在印度累计净亏损超过20亿美元。


此外,菲亚特和标致退出了印度市场,雷诺、斯柯达也在考虑撤出印度。


除了上述企业,宝马、微软、诺基亚、IBM等巨头也都在印度市场遭遇过挫折,遭到过印度的巨额罚款。



03

“印度市场”难以割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首先,印度确实被看作一个可以和我国相交量的潜在经济体。


针对此次莫迪访美期间,美国科技大公司对印度的真金白银投资,有美国媒体称美国这是对印度下了“巨大的赌注”,潜台词就是,虽然他们对投资印度是否能有收益,心里没底,但为了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还是选择押注印度。


其次就是印度的市场潜力大与人口红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倾向于将印度看作“第二个中国”,期待印度走出一条与中国类似的高增长曲线。


根据联合国早前预测,印度人口可能在4月14日达到14.26亿人,超过中国,而且得到到2064年才迎来自己的人口峰值——16.97亿,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到7.7亿,印度人口为15.3亿,中国只有印度的一半。


不仅体量大,从年龄结构看,印度的年龄中位数为28岁,与中国的37岁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印度已逐渐完成“人口”向“人力资源”转换的关键环节,政府不仅在低龄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改革,还为大刀阔斧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打下了基础。


这庞大的人口,即将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旦印度的人口红利得到兑现,印度经济腾飞就近在眼前


因此,不仅仅是莫迪自己豪言印度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国际上许多权威人士和机构都发表了类似观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印度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增速(6.7%)下降到2023年的6.1%,2024年将回升至6.8%。


正是瞄准了印度经济的美好前景,诸多跨国公司于新世纪初争先恐后登陆印度市场,期待能在这片“蓝海”中占得先机,收割印度经济增长带来的市场红利。以中国手机企业为例,2021在印度年卖出了1.61亿部手机,是10年前(0.15亿)的10倍多,实在是让企业们难以割舍。


再者,是印度不断腾飞的产业。


2020年后,印度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强化其本土制造业。


2014年,新上台的印度总理莫迪高调喊出“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的口号,提出要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并发布了手机制造领域的重大政策——阶段制造业促进项目(PMP)。


通过PMP政策吸引外资在本国建厂后,印度又推出了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该计划打算用19.7万亿卢比(约合260亿美元)支持14个关键行业的生产,包括半导体、光伏、电子设备、制药、医疗器械,汽车等,其中大部分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制造。


印度电子制造业2025~2026财年前的目标产值是3000亿美元,其中将消耗700亿~8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品。


为此,2021年底,印度批准了一项价值约合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以吸引全球大型半导体制造商将印度作为生产基地,并将印度打造为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的全球中心,意图与中国和越南竞争全球手机生产市场。


印度信息和技术部长阿什维尼·瓦希诺表示,莫迪政府正致力于为芯片制造业开发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到本土化制造、封装和测试,将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根据其激励计划接受申请。这项最新刺激计划拟创造约3.5万个高质量职位,1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并吸引价值88亿美元投资。


著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声称,富士康在印苹果生产基地将首次与中国几乎同时推出新款6.1英寸iPhone14,而印度过去往往会落后1个季度或更长时间。苹果有着特别严格的截止时间和品控要求,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印度产业规模和供应链内部的协调配合能力都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



04

写在最后


就目前看来,印度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落后阶段。但其庞大的市场、低成本劳动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加持,将吸引更多国际厂商前去投资,从而带动印度本土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印度此番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具体会对全产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就只有通过时间来验证。



- END -


本文内容转载于芯师爷公众号,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

2023-11-24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