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汽油是否在会改善空气质量?,

由于内燃机快速发展,急需寻找清洁燃料,乙醇能成为替代燃料吗?

文|李伯陵

编辑 |李伯陵

前言

由于内燃机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得不寻找更清洁的替代燃料。

加上乙醇由于其较低的含碳量,以及良好的抗爆特性,可以显著减少内燃机中颗粒物、NO的排放,目前正作为传统汽油发动机燃料的替代物,被国内外广泛研究。

我们研究发现,预混火焰的固有不稳定性,会改变火焰的结构、形态,特别是随着内燃机缸内压力的大幅度增加,球形向外传播的火焰褶皱,会引起火焰自加速。

甚至可能会引起发动机爆震,损坏发动机,因此,对乙醇发动机中火焰的燃烧特性、形态不稳定性的研究至关重要。

在早期,我们受限于计算机速度和资源,对火焰不稳定性结构和规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随着计算机并行计算的发展,这使得多维数值模拟变得可行,火焰的结构特征和传播过程,正在被广泛研究。


不过现在仍然缺少系统的宽当量比范围,以及高压条件下,乙醇预混火焰胞状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我们在这次研究中通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理论分析研究当量比,对二维圆柱形,乙醇预混火焰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我们在这次研究中,使用基于开源代码OpenFOAM开发的,reactingDNSFoam求解器。

其在有限体积框架下,采用笛卡尔坐标系求解质量、动量、组分和能量方程,忽略了索雷特效应和辐射传热,二维圆柱形膨胀火焰的数值模拟,是在一个正方形的计算域中进行的。


计算域边长为8mm,我们将其均匀划分为2048X2048个网格,每个网格的单元尺寸为3.9mm,这样可以保证,至少使用10个网格,来求解火焰面薄反应区。

如x方向的边界设置为周期性边界条件,我们按照OpenFOAM的二维边界设置,z方向的边界设置为空边界条件,空边界条件意味着,在进行空间离散化时,忽略z方向上的扩散和对流。

我们初始预混的乙醇和空气混合物,温度为358K,压力为1MPa,当量比φ为0.8〜1.6。

我们首先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通过Chemkin-ProE29软件,获得一维自由传播预混火焰结构,映射为二维计算区域中心圆形的火核。

本次测试算例的结果表明,初始中心火核只起到点火的作用,对随后的火焰传播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我们后续计算中,将使用100作为二维模拟中初始火核的半径,表1中列出了5个算例和相关的重要参数。

乙醇火焰向外传播过程中放热率二维云图见图1,显示了基本的条件,初始温度为358K,初始压力为1MPa,且当量比(φ)分别为0.8、1.0、l.2、1.4、1.6。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压力比较高,在所有算例对应的火焰传播的早期阶段(火焰半径r<3.0mm),热释放率存在于一个非常薄的反应层中,火焰表面都是光滑的。

随着火焰向外传播,火焰锋面由于自身不稳定性的存在,正曲率(凸向未燃混合气区域的方向)处速度越来越大,并伴随着火焰胞状结构的长大和分裂。

火焰半径从1.2mm传播到约3.4mm,这是由于该条件下火焰表面最为褶皱,不稳定也最强烈,我们从图1中还可以发现,当量比从0.8增加到1.6时,火焰胞状不稳定性,并非单调变化。

φ<1.2时随着cp的增加,乙醇预混火焰会变得更加不稳定,而在φ>1.2时,我们则观察到相反的趋势,这表明火焰在中等偏富燃条件下,是最不稳定的。


我们为了定性地研究当量比、压力对乙醇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决定根据线性理论,来分析火焰表面的无量纲扰动增长率。

我们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扰动,对数增长率的正值和负值,分别代表火焰的稳定和不稳定状态,我们决定进一步定义一个,表示对数增长率为零时的临界贝克莱数,其数值由负值转变为正值,可以代表不稳定性的发生。

我们相应的可以得到一个临界波数数(nc),而Mo图2显示了,在T=358K,p=MPa,φ=1.2时,对应于不同Pe,以及波数n的火焰表面的扰动对数增长率。

我们可以看出,波数的值越大,火焰表面上的胞状结构的潜在数量,就越大。

而图中的浅蓝色区域表示增长率为负值,其他的区域,则都可以看作是正值,从0开始一直到10,数值越大,不稳定性越强。

Pe小于200时,在任意波数处的增长率都是负的,表明火焰是稳定的状态,而随着Pe增加,波数上限值线性增加,使得不稳定性的范围变得更大。

其原因是当圆柱形火焰向外传播时,火焰表面的拉伸率变小,而不能使火焰保持稳定,从而更容易出现不稳定扰动。

T=358K,p=lMPa,φ在0.6〜2.0范围内,Pe-n空间中,乙醇预混火焰的不稳定性半岛图,见图3。

我们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φ的增加,临界贝克莱数急剧减小。

而所有当量比下的Pec,基本都对应相同的临界波数,并且对应波数的下分支,基本都是重叠的。

这是因为较低的分支,是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占主导地位,它主要取决于热膨胀率和火焰厚度口,而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对于φ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同样,波数的上限值(图3中半岛曲线的上分支),决定了与热扩散效应相关的,最小的胞状结构尺寸,它更依赖于有效刘易斯数和混合物组成。

尽管火焰胞状结构,是由于流体动力学和TD不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导致的,但我们无法确定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及其具体是如何影响火焰不稳定性的。

当T=358K,p=lMPa时,φ在0.6〜3.0范围内时扰动对数增长率公式见图4。

所有的数据均在Pe=200,而n=14的临界条件下,通过进行计算得到,对数增长率有两部分ω和Ω/Pe,分别代表流体动力学和TD不稳定性的影响。

影响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参数ω,仅仅取决于热膨胀率δ,而代表TD不稳定性的一Ω/Pe则由两项组成。

我们在这里忽略黏性扩散的作用,因为其对火焰的作用,相对于热扩散十分微弱。

由于具有相似的δ,而ω和一Q1/Pe随着φ的增加变化非常小,ω代表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作用是正的,而一Q/Pe代表TD不稳定性的作用是负的。

两者均对当量比的变化非常不敏感,并且热扩散项表现出稳定的作用,而ω有着相反的效果。


Pe为200,T=358K,p=1MPa,φ在0.6〜2.0范围内时,不同波数下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TD不稳定性及总的扰动对数增长率见图5,6,7。

我们通过结果发现,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率,在研究范围内,随着波数n线性增加,并且总是正的。

这表明随着φ的增加,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对火焰总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

并且对于如此大范围的φ的增加,几乎所有情况下,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都是相等的,这是因为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仅取决于热膨胀率δ,这与图4中得到的结论一致。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物理过程中火焰的状态(如总的扰动对数增长率)是由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和TD不稳定性的综合作用导致的,这些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二维数值模拟中的现象。


我们计算的结果也表明了,火焰厚度对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图8显示了在初始温度为358K,初始压力为1MPa下火焰厚度随φ的变化。

火焰厚度从贫燃料到当量比略大于化学计量比(约1.1)时,单调减小,大约在=1.1时,达到最小,随后在富燃料条件下又单调增加。

该结果与我们的预混火焰理论相一致,因为贫燃料燃烧和富燃料燃烧,与燃烧相比,均会导致较低的燃烧温度,以及较慢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厚度越薄,曲率的影响就越弱,因此火焰表面就更容易产生胞状不稳定性。

火焰临界半径,是预测火焰不稳定性发生的关键参数,图9显示了在T=358K,p=1MPa,不同当量比,在0.6〜2.0范围内时,波数和火焰半径构成的稳定性曲线。

我们从图9中可以看出,当φ从0.6增加到1.2时,曲线向较小的火焰半径处移动,表明火焰变得更加不稳定。

而对于较大的φ(>1.2),曲线又向较大火焰半径处移动,表明临界火焰半径增加,火焰变得更加稳定。

其主要原因是火焰厚度约在φ=1.1处达到最薄,见图8,该理论分析结果,与图1中的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理论临界火焰半径R,受火焰厚度靳的影响很大。

在初始温度为358K,初始压力为1MPa下,理论计算得到的与当量比的关系见图10,我们由图10可知,Re随着φ的增加并非单调变化,约在φ为1.2时出现最不稳定的状态。

这里可以解释为当φ<1.2时,Pe持续减小,且δ1也具有相同的下降趋势,这导致了φ的大幅度下降,并且产生强烈的火焰胞状不稳定性。

而随着φ的增加,Pe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缓,但是由于δ1大幅度的增加,使尺逐渐增大,使得火焰表面在富燃条件下更加稳定。


(1)我们通过研究结果发现,火焰的胞状不稳定性、临界火焰半径和火焰厚度,均随着当量比呈现非单调变化,且火焰约在当量比为1.2时达到最不稳定的状态。

(2)渐进理论分析表明,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对当量比并不敏感,且总是起不稳定的作用,而TD不稳定性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且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显著变化。

从贫燃到富燃,乙醇预混火焰不稳定性增长率的增加,是由TD不稳定性,对火焰起到的稳定作用减弱造成的。

(3)火焰临界半径是预测火焰不稳定性发生的关键参数,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理论临界火焰半径受火焰厚度的影响很大。

火焰厚度大约在当量比为1.1时达到最薄,Pe的变化和火焰厚度的减小,导致临界火焰半径在当量比为1.2时,达到最小值,数值模拟结果与不稳定性理论分析有着很好的一致性。

2023-11-04

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