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加油卡加油更优惠?,为什么用加油卡加油便宜

我连夜研究学生考哭、家长投诉的上海中考数学第22题,3点收获

到底是送分题还是送命题?

如果把第(2)小问换一个说法,“写出原价x和现价y之间的关系式”,估计五年级的小朋友也可以,试着解一下这道上海中考数学题。

还是先一起看下这道网红题——今年上海中考数学的第22题:

22.“中国石化”推出促销活动,一张加油卡的面值是1000元,打九折出售。使用这张加油卡加油,每一升油,油的单价降低0.30元。假设这张加油卡的面值能够一次性全部用完。

(1)购买这张加油卡实际要付多少钱?(3')

(2〉油的原价是x元/升,优惠后单价是y元/升,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4')

(3)油的原价是7.30元升,求优惠后油的单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3')

这是一道10分的大题!乍一看是不是觉得挺简单,有些羡慕上海的考生,是吧?送分题!

然而,正是这道题,让不少上海考生直呼“看不懂”,表示“相当炸裂”,更有家长为孩子抱不平,向主管部门投诉“不该在数学考试中考语文”。

有点儿意思,那还不赶紧拿孩子试试?

“加油卡是什么东西?”一看题孩子张口就问。有点儿出乎我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让我想起前几天孩子跟我讲的一件事。

课堂上老师偶然问起孩子们,有谁知道超市的散装大米大概是多少钱一斤?

“10块!”我家孩子第一个抢先回答,然后“5块”、“15块”各种叫声炸了锅。老师无奈的看着孩子们,只笑着说了一声“何不食肉糜?”。

我觉得这道题中考题出得极好,因为很接地气。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了当然要还原于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不会太枯燥,不会太脱离实际,孩子们学起来更容易些,也更有学习兴趣。

不怕大家笑话,我当年上高中的时候还真问过数学老师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学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老师凝视着我说,“晚上我睡不着的时候,一看数学书很快就能入睡。”所以,从很小开始,我就有意尝试着让孩子能明白:学习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如果没整明白,成天学习不会觉得很奇怪吗?


实际上,现在中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

强调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数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强调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所以,第一点收获就是:题要刷,但更要让孩子有时间、用心去体验生活。


如果孩子能抽空帮家里买买菜什么的,理解这个问题是不是容易些?

我非常喜欢曹老师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PS:1、各种卡现在的确很少实体卡了,虽然不妨碍解题,但如果见过真卡对理解题意还是有帮助的。

2、这题也就魔都等几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出。不少人总希望北京可以和全国共一张高考卷,你真的觉得这样张桂梅老师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占优?

再者,如果要兼顾全国这么大的地区差异,出题人腾挪的空间也小,题目会更不友好。

第(2)小问是这道题的核心!

我家孩子说y = 0.9x - 0.3,有些失望,这里错了直接导致第(3)小问也会出错,扣7分。

标准的解答如下:

(1)1000 × 90% = 900(元)答:购买这张加油卡实际要付900元。

(2) y = 0.9x - 0.27;

(3)当x = 7.3时,解得y = 6.3,∴便宜了1元。

老实说,这道题有点绕,但也没那么绕。但凡对价格敏感一点的,都知道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要比这个复杂得多,好像就是存心让你算不清。

你用油卡去加油,再优惠0.3元,这个0.3元是从油卡的面值上优惠的。所以如原价是x,直接再减去0.3元,即x - 0.3。

但是,你买这个油卡的时候是打了九折的,所以,整体上再乘以0.9,即:y = 0.9(x - 0.3),化简后得:y = 0.9x - 0.27。

核心点是第二次的折扣是在原价的基础上折的,不是在九折后再折扣的。

题说完了,问题是为什么会想不到?本质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够。这里又引出来了高考数学改革的另一个方向点:

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能力与刷题有关,但更要勤思。孩子的数学老师也说学好数学的关键,一是用心听讲,二就是多练勤思。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很多,真的很多孩子,还有家长,只注重多练,不关注课堂和思考,学习效果当然有限。

数学学科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数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强调数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连续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前几天我看孩子在做不等式的题,就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负数,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孩子从负数的定义出发,结合数轴来解释,我觉得说得不错。到现在七年级,孩子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从1+1=2开始,一步步推导出来的。

如果他不能讲清楚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忙着去刷题,我觉得意义不大。记背各种题型、各种模式更是缘木求鱼,水中捞花。

所以,第二点收获就是:题要刷,但更要注重课堂,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多思考。

第三点收获是:不要把知识学死了。

说这个是因为看到真有家长去投诉,说题目太绕了,玩文字游戏,<捂脸>。到底是考数学还是考语文?

有一说一,现在孩子这么厉害,出题的老师也被逼得没有办法,的确有些在数学题目中玩文字游戏的。

比较常见的,如:“错误的是”、“没有错误的是”、“全部正确的是”、“全不正确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还有更复杂的,我就不举例子。

我要说的是,纠结这个没有意义。本身学习就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各学科分得清清楚楚我认为是出于教的需要,而不是学的需要。

生活中碰到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难道我们还会先去分一下是语文,还是数学,亦或物理还是生物问题等等,这不是搞笑吗?

写一篇作文我们一样要讲逻辑结构,证明一道数学题同样需要简洁优美,而且都可以用英语来实现,是吧?

而且,现在的很多前沿科技,早模糊了学科之间的界限,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所以切不可自我设限。

平时我跟孩子交流,各学科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内容有差异,但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我不知道是不是受我这种观念的影响,至少目前来看,不只地理、生物这些会考科目,甚至音乐、美术和体育,在孩子眼中都是一样的。一样重要,一样有意思,一样可以学得很好。

所以,切不可把知识学死了。

最后小结一下

整个大环境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高考自然也要逐步变革,孩子们的学习模式当然也需要跟着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核心都是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而不是死读书。纯粹的刷题模式效率会越来越低,孩子也会越来越累。

课堂认真听讲,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刷题,再结合深入思考,可以快速大幅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您觉得有用,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是我的动力。我是伟大时代,一起用心培养孩子。

2023-11-01

2023-11-01